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林业/园艺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智慧林业方案.doc

文档格式:DOC| 23 页|大小 167.97KB|积分 12|2022-07-05 发布|文档ID:116352504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2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智慧林业解决方案 目录一、 方案概述31.1方案背景31.2方案意义31.3编制依据4二、 技术方案52.1设计原则52.2整体目标62.3方案框架72.3.1前端采集端71.采集原理72.核心部分框架82.3.2传输系统101. 无线网络传输系统102. 光纤网络传输系统112.3.3主监控中心121. 机房环境设计122. 监控指挥中心存储控制和数据分析15三、 云计算平台181、 平台构成182、 主要功能192.1林火监测预警与防控192.2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与预防201、 方案概述1.1方案背景森林生态资源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道路”,这为新时代加强现代林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重大机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为此国家林业局专门颁布实施了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中国林业物联网发展行动计划,为我国智慧林业发展指明了方向1.2方案意义林业信息化变成林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数字林业向着智慧业转型升级,即是新一代信息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林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智慧林业的住不推进、深入,它可以为林业相关工作带来更多的便捷和实效,智慧林业系统不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而且能够将林业的整体状况通过信息化将终端显示在眼前,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的了解掌握更多的详尽的信息智慧林业是一种新型资源观、生态观和价值观的具体呈现,是落实中央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的重要措施,对发展林业和民生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城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1.3编制依据(1) 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2013.3)(2) 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2013.8)(3) 中国林业物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3-2020)(2013.10)(4)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指导原则意义和效益及问题(5)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技术手册2、 技术方案2.1设计原则根据需求结合智慧林业项目系统的实际需求,以智慧林业系统结构配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和经济型为原则,同时严格掌握以下原则进行设计:u 先进性原则无论是软件配置,还是硬件配置,力求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防范严密u 兼容性原则即系统设计合理,无论是硬件的匹配,还是系统与特定环境的适应性,都要求很好的兼容性。

    u 安全保密原则系统的设计和配置必须保证森林防火信息的安全,有较好的数据安全措施,有较强的数据备份和系统恢复供能u 可扩充性原则系统充分考虑林火监控的需求和未来技术发展带来的系统扩充的需求,预留足够的接口空间,可满足以后的软件升级及设备扩充2.2整体目标1) 视频联网联控、统一指挥调度本方案实现所有林业站点资源和视屏的统一监控,同时可根据需要将所管辖视频资源共享给地区或国家林业部,并根据林业实际需求,采取自上而下逐层汇接的方式形成分层指挥管理架构2)林火监测预警与监控森林火灾监测预警与防控,除利用微型遥感、航空遥感等天网系统大范围监控与防控外,重点在于建设与应用视屏监控、红外感应等地网系统,以及移动智能端(智能手机)、单兵设备等人网系统,当画面中有烟时,烟感测温智能摄像机会自动捕捉火灾迹象画面,并通过后台软件自动将该画面自动在监控大屏上弹出,同时引发声光报警器工作,提醒值班人员做出判断后进行处理3) 火点精确定位、林地查询分析警情发生,通过卫星遥感观测的经纬度进行搜索定位,借助模糊查询及视频来进行火电准确定位,可自动探测出远距离火焰、车辆、人员等地热源目标,及时分析、及时报警4)长期生态监测与评估林业生态环境的长效监测与评估,主要指对陆地生态系统的有关指标进行连续观测,进而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并为森林等资源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5) 档案管理录入、实现动态管理本方案将森林管理纳入预警管理平台,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统一的森林档案管理软件,便于有针对性预防和警情发生, 自动形成历史记录,便于实施管理2.3方案框架本方案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手段,形成林业立体感知、管理协同高效、生态价值凸显、服务内外一体的林业发展新模式本方案总体预算为1500万元遵循国家林业局行动计划要求,本方案提出的智慧林业总体框架分为三个部分,即前端采集层、传输系统、主监控中心2.3.1前端采集端前端采集层是智慧林业的基础,主要进行林业信息采集、简单处理及数据传输由无线红外探测器、智能手持终端等智能硬件设备构成,形成区域性传感网络或大陆尺度分布物联网,具有长期稳定的位置感知、环境感知、火灾感知等功能本前端采集端预算资金为 万元1.采集原理1) 监控点的选择,首先摄像机应该选择安装在森林制高点,要求视野宽、无障碍、监控面大,尽量少设监控点,并尽可能使得每个监控点位覆盖的森林面积最大,如有无法回避的监控死角,可增加监控点;2) 监控点要求全天候工作,镜头应选用日夜两用型镜头,并且在5km内可以看清人物活动。

    为了减少远距离图像的抖动,摄像机的安装也要确保牢固稳定;3) 考虑到自然界雷电的破坏力,其高达千瓦伏以上的电压会对野外架设的电子设备造成极大的破坏,所以野外防雷部分是系统安全可靠的关键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在监控点必须加入防雷避镭设备以保证设备安全2.核心部分框架1) 红外传感网监测系统利用红外感应、无线组网、野外供能等野外环境传感网核心技术,部署“无线红外火焰探测器”、“物联网网关”等物联网监控产品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自组网,形成无线传感网火灾地网监测系统,替代人工巡护,实现对早期火灾现象的二十四小时全天候、全自动监控2) 无线环境探测器无线环境探测器利用内部集成的多种要素环境传感器(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大气压、光照度等),对林业环境参数进行采集,通过将实时监测数据传输至智慧林业物联网平台3) 移动智能端手持终端利用移动互联网、GPS、GIS等技术,为林业管护人员配置移动智能终端单兵设备,安装“安全监管网格化管理系统”APP软件,形成火灾应急防控人网监测系统,实现对森林火灾管控的巡护、监管、应急、协同指挥4) 远距离热成像摄像机可以根据温度的微小差异找出温度的异常点,将温度转换成实时视频图像显示出来。

    可以在极端天气下使用、可看穿雾雨烟等障碍,实现2km-5km以上昼夜全天视屏监控5) 防雷设备在每个摄像机前端,分别安装一套多功能三合一防雷器(视频线、控制线、电源线),并做好接地2.3.2传输系统传输系统主要包括网络布线、有线传输系统和无线传输系统本传输系统的预算为 万元传输系统传输系统是整个系统的神经中枢,它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传输的信号包括:正向传输彩色视频信号、气象信息数据、摄像头控制信号传输系统大致分为两类:1) 光纤网络传输系统2) 无线网络传输系统由于监控系统自身的特点,考虑到本项目跨度范围较大,所以考虑前端摄像监控图像数据传输模式需要有线与无线传输模式相结合,并首先考虑无线传输模式,无线传输模式施工方便,图像实时传输、清晰,并可考虑传输距离的远近、现场自然条件的不同(部分需要跨过铁路或公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无线或有线传输方式1. 无线网络传输系统技术方案需要在传输方式选择上进行分析和对比无线网络传输有无线微波传输和网络传输网络传输受网络宽带和速度的限制,每秒只能传输几到十几帧图像,动画效果十分明显并有延时,无法做到实时监控微波传输系统可以解决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不易布线场所监控传输的解决方式,采用调频调制的办法,将图像搭载到高频载波上,转换为高频电磁波在空中传播。

    其综合成本低,性能更加稳定,可以动态实时传输广播级图像,图像清晰度不错,而且完全实时,组网灵活,可扩展性好,即插即用,维护费用低所以综合考虑可以选择微波传输系统2. 光纤网络传输系统光纤网络传输是把视频及控制信号转换为激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光纤传输具有高带宽、传输距离远,一根光纤的潜在带宽可达20THz采用光纤传输数据,是非常理想的,且光纤在无中继情况下传输距离可达几十、甚至上百公里信号串扰小,保密性能高抗电磁干扰、传输质量佳尺寸小,重量轻,便于运输综合以上对比条件,监控点位的传输技术方案选择,可以选择有线传输与无线传输相结合,总体要实现以下内容:u 适应室外应用,IP防护等级高u 支持远距离和点对点大规模组网传输,提供足够高的链路带宽,同时支持带宽分配u 支持视频组播包的转发控制u 传输的高稳定性和可靠性u 安装线路简便、具有强大的管理功能、维护成本低2.3.3主监控中心指挥中心是整个监控系统的中心,既是整个系统信号的传输、切换、分配中心,也是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所以该系统质量的优劣,供能的配置是否完备和先进,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供能和影响质量指挥中心主要包含:监视器、数字硬盘录像机、网络控制键盘、管理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双联操作台、交换机、机柜等设备。

    本主监控中心的预算为 万元1. 机房环境设计机房是各类网络精密设备运转场所,这些精密设备及设备的零配件对环境要求也相当高,为了保证各类设备能够持续正常的运转,不至于因环境影响而导致某个设备零配件的损坏,可能引起网络堵塞、系统瘫痪等重大事故机房环境主要包括:机房温湿度、机房洁净度、机房内空气压强、机房内噪声等等本设计对机房环境作如下设计:机房依据国家标准GB50174-93中的A级标准设计开机时: 湿度 A级 202(冬季) 222(夏季) 相对温度 A级 4565%温度变化率 A级5/h,并不得结露停机时: 温度 A级535 相对湿度 A级 4070% 温度变化率 A级5/h,并不得结露采取措施:在机房内配置1台精密空调洁净度要求:机房内空气含尘浓度,在静态时每升空气中大于或等于0.5m的陈颗粒数应小于18000粒采取措施:机房地面、顶棚基层均刷防尘油漆气压要求:机房内气压相对外界压强为正压采取措施:配置新风净化机噪声要求:机房内噪声在设备停止条件下工作位置处测量应小于68dB(A)采取措施:机房内所有窗户采用TK板封闭处理机房装饰设计:作为一个信息化窗口,机房装饰除了体现美观舒服性外,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机房的安全处和耐久性机房电气设计:机房的供配电及UPS配置,直接关系到机房设备运转的可持续性,为了保证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正常运转,不因为供配电设计不当而产生的故障引起设备的损坏和系统故障,因此需要对供配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施工。

    供电设计:对电源的要求:电压:380/220V10%;频率:50Hz0.5Hz;谐波失真5%;相数:三相五线制/单向二线制电源配置:A. 市电分配柜中UPS电源主路和旁路分别采用独立开关控制,考虑UPS电池充电,采用100A开关,同时增加一个UPS的外部旁路开关,当UPS正常时,开关处于锁定状态UPS处于故障时,采用外部旁路供电,完全隔离UPS,空调和其他市电负载采用100A作为主开关时,当有故障发生时,不影响UPS正常供电B. UPS输出柜采用100A的开关作UPS开关作为UPS输出开关,UPS在分配柜内部,以利于UPS输出接线盒UPS维护,由于本柜常带电,与其他柜完全隔离,应急照明采用市电和UPS一起供电,当市电断电时,转UPS供电C. 市电分配和UPS输出啊分配预留远期扩展功能,可随时增加配电柜的容量和开关的数量UPS的配置:在选用线式16KVA,关键设备后备时间为4小时机房接地系统 1强弱电采用联合接地极时,接地电阻必须小于12采用联合接地极时,弱电接地引出线和强电接地引出线不能从同一点引出,两者要相距3m以上3对于抗干扰要求高的设备,例如电脑、消防控制室的接地干线应用截面积不小于25 mm2绝缘铜导线两根或固定在绝缘子上的接地排,避免和强电接地线相通。

    空调系统 机房中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在运行中散热量大而且集中,散热量极小,散热量的95%是显热,热湿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空调来实现机房内部温湿度的平衡但是机房的洁净度要达到以下要求:1) 机房要密封、墙体围护结构要清洁;2) 机房要保持正压,防止脏空气侵蚀,新风做到两级净化,即初效、亚高效过滤器,而从使输入机房的空气洁净度大大提高;3) 空调机设中效过滤器,并定期更换,从而保证机房内空气在不断循环中得以净化机房设备的容量及选型机房的热负荷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机房内的计算机设备、照明设备、辅助设施及工作人员所产生的热;由机房外部进入的热,如:从墙壁、屋顶、隔断和地面传入机房的热;透过玻璃射入的太阳辐射热为达到机房的环境要求,确保计算机房内系统设备在恒温、恒湿工作条件下的送风量以及使人感到舒服的送风量,必须计算出机房内的热负荷所以综合考虑,选择机房最好在一楼位置,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太阳直射的热辐射,而且方便人员操作管理2. 监控指挥中心存储控制和数据分析监控中心存储控制部分该部分是整个监控系统的中心,既是整个系统信号的传输、切换、分配中心,也是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所以该系统质量的优劣,功能的配置是否完备和先进。

    直接影响到整个控制系统的供能和运行质量系统的控制中心建在林业局的主办公楼内主要由接入层交换机、应用服务器、管理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操作平台、地市联网控制系统、智能报警系统、数字存储系统等设备构成根据上述设备,通过合理的技术方案,将其集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控制中心同时,其中的相关设备,还应支持本项目的各种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主要功能和特点:1) 图像显示切换功能实时图像监控,能够在电视墙、普通监视器以及网络计算机终端上观看实时图像,并实现视频切换、前端控制、视频轮播等监控功能,通过矩阵宏命令,可以快速调用预案,当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事先调用事先设置好的视频图像及预置位,为高效扑救提供有力保障2) 数模混合数模混合的视频监控系统,同时支持多种模拟矩阵系统和视频编码设备,实现模拟视频和数字视频的无缝融合3) 用户权限管理配置整个用户的用户权限,主要是针对林业局内部专网的用户制定权限,针对不同飞用户分配不同的视频点的视频观看、控制、录像回看权限针对不同的用户定义不同的权限级别4) 图像存储和备份功能图像可以按照规定格式实时记录、存储和备份存储和备份的信息可在网络系统中依据授权查看和回放5) 网络传输功能图像信息在保证质量的标准下,能够按照规定和流程在网络中向各级领导分控端传输。

    6) 对讲功能在护林及扑救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视频监控可实现对重点部位情况的实时掌控,当突发事件或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指挥调度时,可以通过无线对讲系统向护林员提出语音提示或者调度,从而及时实现对现场的控制、指挥和调度7) 存储功能数字硬盘录像机可以实现24小时全天录像,15天无覆盖的数据保存,以实现远程录像查询与回放整个系统在服务器安装后,会有以下功能和特点:u 传统的视频监控方式和林火自动识别、定位和报警软件相结合;u 监控视频图像与地理信息、林业属性和业务管理等数据统一于结合;u 集中处理与网络化应用相结合;u 满足当前的基本需求与可实现今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u 突出智慧林业防火业务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建设的“特点”、“亮点”、“实用性”和“可持续性”3、 云计算平台1、 平台构成由短信网、通信网关、业务系统、专题数据库、知识数据库、模型数据库其中:1) 短信网关和通信网关:主要用于与智能感应等智能硬件互联通信,支持多种国际主流的物联网数据传输协议及技术规范;2) 业务系统:由森林防火、环境监测、分析评估、事件报告等业务子系统构成;3) 专题数据库:由林火地网监测、环境地网监测、业务参数等组成;4) 知识数据库:由森林火险、气象灾害、环境评估、安全事件等组成;5) 模型数据库:由各类事件因素树、算法模型、模型参数等组成。

    2、 主要功能包括林火监测预警与防控和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与防控两大方面,主要功能如下:2.1林火监测预警与防控1) 气象火险等级预警修正与预警:每日采集存储气象网预报监测系统的核心生态环境参数,利用森林气象火险等级算法模型,计算被防控的气象火灾等级,并向预定人员发送预测预警信息,以便加强林区火灾防控;2) 实时火灾监测与定位预警:7*24小时全天候,全自动监测火险区域及周界,代替人工巡护,及时发现林火现象,并通过智慧林业平台,并向预定人员发送预测预警信息,以便组织相关人员及时组织扑救;3) 火灾应急与指挥:一旦发生火灾现象,将自动启动预警,并通过APP,微信等工具实现现场与平台之间的互动,以及平台与外部之间的互动,以最大的效率响应与指挥;4) 设备远程监测与管理:7*24小时实时监控前端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设备异常及故障设备,以便能够有预见、有计划,主动的维护、管理设备2.2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与预防1)局部范围环境监测评估:通过融合相关设备信息,对局部区域生态环境进行动态分析与评估,参考专家知识做出决策支持评估结论,并通过GIS可视化呈现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历程;2)大陆尺度环境监测评估:通过融合地网分布信息,对大陆范围区域生态环境进行动态分析与评估,参考专家知识作出决策支持评估结论,并通过GIS可视化呈现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历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gooddoc2022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