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三年级音乐下册 第六单元《快乐的农夫声》教案 苏少版

文档格式:DOC| 5 页|大小 27KB|积分 15|2022-10-09 发布|文档ID:159702721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三年级音乐下册 第六单元《快乐的农夫声》教案 苏少版教材分析《快乐的农夫》是一首广为流传的钢琴曲,曲调活泼欢快,旋律自然起伏,表现了农夫轻松愉快的心情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对这首音乐作品的听赏、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和学生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加深对乐曲的理解,体验民乐和西方音乐的不同魅力,并初步了解小提琴这种乐器的构造和独特的音色,从而准确的区分这种乐器演奏的音乐作品2、能力发展目标: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在欣赏中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启发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进行风格听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对中外名曲的欣赏,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魅力,培养学生既要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又要学习和吸收借鉴国外的优秀艺术的良好意识,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教学重点(1)通过聆听乐曲《快乐的农夫》,使学生对比出中西方音乐的不同特色2)通过对两种乐器的对比,使学生初步掌握两种乐器的构造和异同,从而更深入的理解乐曲的音色魅力。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准确的体会和理解乐曲的情绪、速度,并通过画旋律线条分析出乐曲的结构2)组织好学生的模唱和舞蹈表现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使活动生动有趣教具准备电教课件、钢琴、二胡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庆祝完咱们中国农民的丰收,下面老师再带大家到英格兰的一个小村庄,看看那里的农夫们是怎样快乐的生活的!”课件演示:为学生播放视频《快乐的农夫》,视频的内容是表现西方农夫劳动的场面以及悠闲自在的生活,背景音乐为第二首听赏乐曲《快乐的农夫》分析对比】师:“谁能告诉老师,刚才的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生:“小提琴”师:“对了,这正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钢琴独奏曲《快乐的农夫》,它是由德国著名的作曲家舒曼所作的一首钢琴小品曲调活泼欢快,旋律自然起伏表现了农夫轻松愉快的心情大家感觉这首乐曲和前一首比在情绪和速度方面一样不一样?”学唱乐谱】师:“这首《快乐的农夫》好听不好听呀?下面大家和老师来学唱一下这首乐曲的乐谱吧!”教师教授《快乐的农夫》的乐谱师:“大家唱得非常好!下面老师用一种乐器给你们伴奏,好不好?”教师给大家用钢琴伴奏,边拉边随节奏晃动身体,表现不同的乐曲情绪,引导学生正确的音乐感觉。

    对比乐器】师:“谁知道这种乐器叫什么呀?”生:“钢琴”师:“很好,这正是钢琴那下面咱们来把钢琴和二胡这两种乐器对比一下,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吧!”教师用对比的方法为学生讲解钢琴,并结合幻灯片中的对比图片,为学生讲解两种乐器因发音体的不同所具有的各自独特的音色魅力师:“好的,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好听的乐曲,我们一边听,记住钢琴好听的音色,一边跟着唱乐谱好不好?那让咱们随着英格兰的快乐的农夫们一起来唱歌跳舞吧!”课件演示:播放视频《快乐的农夫》,画面为西方乡村农夫的快乐生活,背景音乐为本课乐曲师生一起演唱乐曲,表演舞蹈,并加入钢琴和竖笛等乐器烘托气氛!【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听赏具有西方特色的钢琴独奏曲《快乐的农夫》我们既要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和乐器,又要放眼世界,学习和吸收国外的优秀艺术,这样才能将我们国家的艺术事业发扬光大!”附送:2019年(春)三年级音乐下册 第四单元《顽皮的小闹钟》教案 苏少版一、教学内容:苏少版三年级《顽皮的小闹钟》二、教学目标:1.欣赏《顽皮的小闹钟》,记住乐曲的主部主题2.感受乐曲的情绪变化,能用打击乐器、图谱、身体律动等方式参与音乐表现 3.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并初步了解回旋曲式。

    三、教学难点:能听出乐曲相同与不同的旋律部分,了解回旋曲式四、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五、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六、教学过程:(一)趣味情境 激发兴趣师:初次见面,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礼物,(课件出示:礼盒)它就藏在这个神秘的盒子里,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吗?先听听它的声音,然后猜一猜滴答滴答滴答滴答(1)猜:秒针行走的声音课件出示节奏)学生有节奏的模仿声音,再选择打击乐器双响 筒和钟摆动作表现吱吱吱吱(2)猜:上发条的声音课件出示节奏)先有节 奏模仿,再加声音和动作表现铃铃 (3)猜:闹铃声课件出示节奏)先有节奏模仿,再选择打击乐器串铃和拍手抖手的动作表现 【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喜爱的小闹钟入手,通过聆听声音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乐”中不知不觉掌握了闹钟行走的声音、节奏以及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和声音特点,为后面听赏乐曲、表现乐曲作了铺垫二) 聆听音乐 创造表现 1.初步听赏 了解音乐及作者 师:有一位作曲家,就是从闹钟这些富有节奏的音响中,获得了灵感,创作了一首有趣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看你能否从中听出小闹钟发出的各种声音。

    师:听到了那些熟悉的声音?(上发条、闹铃、秒针行走的声音)师:这首有趣的音乐题目是——(课件:出示课题《顽皮的小闹钟》)师:这是一首管弦乐曲,由美国著名的作曲家安德森爷爷创作的(略) 【教学策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引导学生关注描绘性音乐的特点2.分段欣赏 感受音乐(1)引子部分:师:刚才我们听到的小闹钟上发条的声音,出现在乐曲的什么位置?(开头)这就是乐曲的引子部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课件:出示问题)A.听一听,上发条的声音一共出现了几次?秒针行走的声音出现了几次?是由哪种打击乐器模仿的?(播放图谱音乐)B.分组合作分两组学生,一组用绞的动作模仿上发条的声音,一组用钟摆动作加弹舌模仿秒针规律的行走声 2)主部主题A.第一遍听,这段音乐表现了小闹钟怎样的情绪?(课件:图谱动画播放主部主题) 生:高兴、快乐、活泼课件出示:欢快活泼)B.第二遍听,找出旋律中做能表现小闹钟调皮可爱形象的节奏课件:主部主题出示旋律谱),老师唱谱学生边听边找出三处切分节奏,老师介绍切分节奏的特点,以及它在音乐表现中的动感作用C.填词学唱主部主题老师范唱,学生找出旋律相同的乐句(课件:抹色相同乐句)生一起唱(对口型——轻声齐唱——大声唱——随音乐唱)D.分组表现音乐。

    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部分学生选择打击乐器——双响筒加上响舌进行伴奏师总结:主部主题的情绪,活泼欢快我们用红颜色的小闹钟图片表现 【教学策略:在聆听、感受、学唱、表演活动中,达到记住乐曲主部主题的目的,为分析聆听全曲做铺垫3)第一插部主题 A.第一遍听:这段音乐与主部主题对比,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件出示:图谱音乐播放第一插部主题) 学生:情绪变得平稳、连贯、婉转、悠扬师总结:(多媒体出示:抒情优美)B.第二遍听,要求学生根据音乐自编抒情优美的动作创造表现加入碰铃配合表演再次播放:第一插部主题)师:第一插部主题表现了抒情优美的情绪,我们用绿颜色的小闹钟图片表现 【教学策略:在聆听、感受、学唱、表演等活动中,达到记住乐曲主题的目的,同时为分析聆听全曲做铺垫4)第二插部主题A.音乐中,小闹钟打铃的声音一共出现了几次?音乐在节奏和音高上有什么特点?(播放第二插部主题) 生:小闹钟打铃的声音一共出现8次,节奏有长有短,音高忽高忽低师总结:(课件出示:节奏 x.x | x- - x.x| x- -| 音高 5.5 | 5- - 5.5| 5- -|长短节奏与音高“sol”八度大跳的紧密结合,表现了小闹钟热闹、俏皮的音乐形象。

    师:这样的铃声仿佛在提醒我们什么?(快起来,上学了,休息了……)加上动作和喊声,表现闹铃声B.分组表现音乐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串铃模仿闹铃声,全体同学跟随音乐在铃声处加上串铃、动作、喊声一起表现课件十四:播放插部二图谱动画音乐) 师:这段音乐通过节奏的长短结合、音高的八度大跳,使情绪变得怎样?(多媒体出示:热闹俏皮)我们用黄颜色的小闹钟图片表现 【教学策略:通过音乐要素的听辨与对比感知音乐形象的变化,以情趣方式参与其中,提高学生聆听与表现能力5)完整听赏 了解回旋曲式结构 A.师:下面让我们完整的聆听乐曲,根据音乐变化,请同学们用前面表演过的动作来表现另外,请一名学生根据音乐情绪的变化,将红、绿、黄三个小闹钟的图片在黑板上重新排序B.总结:乐曲结构,了解回旋曲式 【教学策略:本环节将音乐的基本要素及技能有机渗透在学生的审美体验中,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过程,通过唱、说、玩、演、赏、创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的音乐感知隐隐成线、音乐能力环环相扣、音乐思维绵绵发展、音乐情感徐徐上升 (三)检测反馈 拓展延伸 (1)学唱歌曲《到敌人后方去》的主歌部分,熟悉主歌旋律 (2)完整听赏《到敌人方后去》,巩固回旋曲式。

    (3)共同演绎《顽皮的小闹钟》,体验合作创造表现的乐趣 【教学策略:体验合作表现的乐趣,同时通过回旋曲式结构的歌曲对比欣赏,巩固回旋曲式,使学生了解回旋曲式的结构不仅可以表现器乐曲同样可以表现歌曲四)总结下课 师: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回旋曲式,欣赏了美国作曲家安德森爷爷的回旋曲《顽皮的小闹钟》,唱会了它的主部主题这堂课就到这,下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muwei0550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