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同步创优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word版含答案)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同步创优训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1.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重要依据和基础下面两幅图片可以用来研究( )A.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B.鸦片战争的过程C.鸦片战争与近代化 D.鸦片战争的结果2.(改编)鸦片战争爆发一年后,清政府坚决不承认这是一场“战争”,而称其为一场“边衅”官方文书中将英国人描述为“丑类”“匪类”“强盗”“贼寇”“叛贼”这表明清政府A.无力应对国家安全的危机 B.准确把握了近代战争性质C.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 D.观念严重落后于世界发展3.《南京条约》是按照西方世界通行的国际惯例,以两国君主的名义拟定的但是,在当时部分清朝大臣看来,将大清皇帝与英国女王这种“夷妇”并书是奇耻大辱,立此条约无法向历史“交账”这说明这些大臣A.反对签订《南京条约》 B.力争国家主权的完整C.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D.看清了英国侵华本质4.近代一本书的序言中如此写道:“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此书是A.《华事夷言》 B.《变法通议》 C.《海国图志》 D.《天演论》5.《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扛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
这种选择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B.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C.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6.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注:现代化的尝试)、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被动开放:鸦片战争;B经济起步:太平天国运动;C政体变革:袁世凯称帝;D思想解放:中国共产党成立A.A B.B C.C D.D7.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下列条款属于该条约主要内容的是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③允许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④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8.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外国公使常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等18项修约条款清朝君臣认为《南京条约》是“万年和约”,不应另立新章,对英国的要求未予理睬此后A.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瑗珲条约》 B.英法两国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C.英国出兵强占了香港岛 D.英国联合美俄一起发动侵华战争9.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列强的侵略 B.清朝政局动荡C.国家治理的落后 D.人民的愚昧10.下图是19世纪以来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的重要观点,这些观点都与“中国梦”有关这些“中国梦”反映了中国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冯桂芬: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洪仁玕: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梁启超: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孙中山: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以免除帝国主义侵略A.追求独立的“外交梦” B.追求民权的“民主梦”C.追求近代化的“强国梦” D.追求进步的“文化梦”11.陈旭麓说,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们认为,治外法权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而协定关税,新的关税比有的自主关税还要高一点所以他们以为他们的外交是成功的这表明当时的人A.认清国家发展短板 B.把握世界外交潮流C.缺乏近代治国理念 D.放弃闭关锁国政策12.林则徐被称为我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编译的《四洲志》是在英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的基础上,进行精选并改正,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开风气的作用由此可知,《四洲志》A.其核心思想是"中体西用” B.旨在警醒国民要变革图强C.其价值体系被华夷观主导 D.利于促进国人对西方的认识13.如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
该谕旨A.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 B.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改变C.隐含着天朝上国的思想 D.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14.有人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的统治中枢该观点的历史依据是A.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B.俄国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C.开放通商口岸增多 D.关税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1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C.西方思想文化开始向中国渗透 D.洋务运动由此产生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16.一封信件,两份译文1791年,英国决定派马戛尔尼率团使华,以东印度公司董事长弗兰西斯培林爵士致两广总督郭世勋信件的形式,将此事通知给中国材料一 为该信英文内容直译,材料二 为郭世勋上乾隆皇帝奏折所附此信之中译本材料一 最仁慈的英王陛下听说:贵国皇帝庆祝八十万寿的时候,本来准备着英国住广州的臣民推派代表前往北京奉申祝敬,但据说该代表等未能如期派出,陛下感到十分遗憾。
为了对贵国皇帝树立友谊,为了改进北京和伦敦两个王朝的友好来往,为了增进贵我双方臣民之间的商业关系,英王陛下特派遣自己的中表和参议官、贤明干练的马戛尔尼勋爵作为全权特使代表英王本人谒见中国皇帝,深望通过他来奠定两者之间的永久和好……材料二 我本国国王……发船来广贸易闻得天朝大皇帝八旬大万寿,本国未曾着人进京叩祝万寿,我国王心中十分不安我国王称,恳想求天朝大皇帝施恩通好,凡有本国的人来广与天朝的人贸易,均各相好,但望生理愈大,饷货丰盈今本国王命本国官员公举辅国大臣吗嘎尔呢差往天津,倘邀天朝大皇帝赏见此人,我国王即十分欢喜……(1)概括郭世勋的译文与直译译文的差异2)谈谈你对郭世勋修改译文的认识17.道光元年(1821年)十一月,两广总督阮元就美国商船水手伤毙民妇案向道光帝上折奏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阮元奏审办伤毙民妇之夷船水手折今咪唎坚国夷人因民妇郭梁氏买果争闹,用瓦坛掷伤落水身死,已据供认明确,照例拟绞,情罪相符……于本年十月初三日将该凶夷照例绞决,以彰国宪,并夷人买取食物向系官给买办,今民妇郭梁氏私将蕉、橙卖给夷人,殊属不合,业已被伤身死,应毋庸议臣复谕饬洋商(注:行商)伍敦元等传谕该大班,当知天朝法度尊严,该夷人既赴内地贸易,自应安静守法,该大班及船主等务须时时戒饬船内水艄人等,毋许滋事逞凶,设已酿成事端,该大班即应查明肇衅生事之人,立时指名交出,听候地方官查审究办,切勿袒庇诿延自取重咎,以仰副天朝恩溥怀柔之至意。
——摘自《清代档案史料选编》(四)(1)此案办理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哪些特点?(2)此类案件若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处理结果会有何不同?说明理由18.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从英国驶往中国的运货快船“海上贵族”号材料二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材料三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的年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李侃《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思考“海上贵族”号从英国驶往中国,船上运载的主要是什么商品?英国为什么将这些商品运往中国?(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英贸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19.19世纪中期有一位清朝大臣上皇帝书中说:“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请回答:(1)这是哪一位大臣上书道光皇帝时说的造成上述结果是基于什么事件?(2)上述贸易问题终于引发中英战争试说明上述贸易问题与中英爆发战争的关系3)中国于这次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下列甲至丙项为条约的部分内容,试分别说明这些条款带来的影响甲:“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乙:“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丙:进出口税饷“秉公议定则例”试卷第7页,共7页参考答案:1.A2.D3.C4.C5.C6.A7.C8.B9.A10.C11.C12.D13.C14.A15.A16.(1)差异:原信中平等的口气改为以下对上、外夷对天朝谦卑、恭敬的口气;原文内容中一些重要的词句或是未全部译出,或是作了修改2)认识:郭世勋对译文的修改,表面上折射的是18世纪末中英两国交往的礼仪差异,本质上却反映了两种不同文明类型的国家对待世界大势和各国交往认识上的差异18世纪末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已逐步迈入工业文明的大门,他们急于寻找广阔的市场而此时的清王朝处于农业文明的盛世时期,长期闭关锁国,沉醉于天朝上国思想观念中,对近代国际准则世界工业文明发展潮流毫无所知,对即将到来的危机茫然不觉。
郭世勋修改译文的行为,反映了清政府虚骄自大、故步自封的心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阻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17.(1)有天朝上国心态;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遵循清朝律例(司法自主)2)不同:涉案外国人会由本国领事处理,清政府无权干涉;理由: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了“领事裁判权”18.(1)洋布、洋棉原因:工业革命,英国棉纺织业迅速发展;英国要抢占商品市场2)影响: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使中国农产品服从于国际市场需要,日趋商品化;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9.(1)林则徐鸦片贸易2)英国以林则徐禁烟为借口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所以说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导火线3)甲: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乙: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有利于西方国家对华经济侵略丙: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有利于西方国家对华经济侵略答案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