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广州中大附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

文档格式:DOC| 5 页|大小 117KB|积分 10|2022-11-17 发布|文档ID:169739487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广州中大附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化学考生注意事项:⒈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用黑色钢笔、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 ⒉考试时间 90 分钟,全卷满分 100 分;3.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Cu 64 Ca 40第Ⅰ卷 选择题( 52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小题共36分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代表燃烧热的是(25°,101kPa): A. CH4 ( g ) + 3/2O2 ( g ) = 2H2O ( l ) + CO ( g ) △H1B. S ( s ) + 3/2O2 ( g ) = SO3 ( s ) △H2C. C6H12O6 ( s ) + 6O2 ( g ) = 6CO2 (g) + 6H2O ( l ) △H3D. 2CO ( g ) + O2 ( g ) = 2CO2 ( g ) △H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既可表示微粒数,又可表示物质的量。

    B.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C.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仅要写明反应热的符号和数值,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D.凡是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3.已知299 K时,合成氨反应 N2 (g ) + 3H2 ( g )2NH3 ( g ) △H = -92.0 kJ/mol,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 和3 mol H2 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 A.一定大于92.0 kJ B. 一定等于92.0 kJ C. 一定小于92.0 kJ D. 不能确定4下列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偏高的是 A.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用铜制环形搅拌器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所测中和热的数值B.用托盘天平称10.5g某物质,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所称药品的质量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定容时仰视容量瓶读数,所配溶液的浓度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所配溶液的浓度5.下列选项中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 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③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 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

    根据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A.v(H2)=0.1 mol·L-1·min-1 B.v(N2)=0.2 mol·L-1·min-1C.v(NH3)=0.15 mol·L-1·min-1 D.v(H2)=0.3 mol·L-1·min-1 7.已知反应:3A + 4B C + 2D 其反应速率可以分别用v(A)、v(B)、v(C) 、v(D) [mol/(L·min)]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A.v(A)=1/3 v(C) B.v(B)=4/3 v(A))C.v(C)=4 v(B) D.v(D)=1/2 v(C)8. 反应CO + H2O(g) CO2 + H2在800℃时达到平衡,分别改变下列条件,K发生改变的是 A.将压强减小至原来的一半 B.将反应温度升高至1000℃C.及时把CO2分离掉 D.增大水蒸气的浓度9. 下图中a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X (g) + Y (g) 2Z (g) + W(s),正反应放热的反应过程。

    若使a曲线变为b曲线,可采取的措施是X 的 转 化 率 时间abA.增大压强    B.增大X的浓度C.升高温度    D.加入W10.可逆反应2HI(g) H2(g)+I2(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B.混合气体总分子数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C.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D.c(H2)与c(I2)保持相等11.1 000 K时反应C(s)+2H2(g) CH4(g)的K=8.28×107,当各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H2 0.7 mol·L-1、CH4 0.2 mol·L-1时,上述反应(  )A.正向移动 B.逆向移动 C.达到平衡 D.不一定 12.下列关于自发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有不需要任何条件就能够自动进行的过程才是自发过程B.需要加热才能够进行的过程肯定不是自发过程C.同一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在不同条件下都有自发进行的可能D.非自发过程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变为自发过程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0分,漏选2分,共16分。

    13.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B.通常在FeSO4溶液中放入少许铁粉,防止其被氧化C.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合成D.工业制取金属钾 Na(l)+KCl(l)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成蒸汽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1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少于57.3 kJB.500 ℃、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ΔH=-38.6 kJ·mol-1C.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Mg2++2OH-===Mg(OH)2↓D.氧化铝溶于NaOH溶液:Al2O3+2OH-===2AlO+H2O15. 单斜硫和正交硫是硫元素形成的两种不同单质已知:① S(单斜,s)+O2(g) == SO2(g) △H1=-297.16 kJ·mol-1② S(正交,s)+O2(g) == SO2(g) △H2=-296.83 kJ·mol-1③ S(单斜,s) == S(正交,s) △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3=—0.33 kJ·mol-1 B.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C.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D.1mol S(单斜,s)和1mol O2(g)的总能量低于1mol SO2(g)的能量16.某温度下,H2(g)+CO2(g)H2O(g)+CO(g)的平衡常数K=。

    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起始浓度甲乙丙c(H2)/mol·L-10.0100.0200.020c(CO2)/mol·L-10.0100.0100.020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C.平衡时,丙中c(CO2)是乙中的2倍,是0.012 mol·L-1D.反应开始时,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参考答案选择题 52分(1-12题 3分*12=36分 13-16题 4分*4=16分)非选择题 48分19. (18分)每空3分c2(NO2)c2(NO)•c(O2)(1)   ; 放热(2)b ; 1.5×10-3 mol·L-1·s-1 (3)bc ; (4)c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考试细目表章考试内容考试目标细目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 树立安全意识,形成良好实验习惯,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2. 通过出演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进而掌握蒸馏、萃取、分液等分离方法。

    √3.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4. 根据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5.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方法和应用√6. 简单的例子检验和除杂方法√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 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2.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能发生电泳、布朗运动、聚沉,能用交替的性质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3. 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方程式√4.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5.离子共存的判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沈阳哈登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