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人力资源管理师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PEEK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可行性分析【范文】

文档格式:DOCX| 38 页|大小 50.20KB|积分 50|2022-12-18 发布|文档ID:175039273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3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泓域/PEEK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可行性分析PEEK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可行性分析xx有限责任公司目录一、 公司简介 3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4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4二、 产业环境分析 4三、 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5四、 必要性分析 7五、 规划人力资源管理 7六、 组建项目团队 8七、 什么是项目 14八、 项目的组织结构 16九、 学习管理学的方法 20十、 有效的和成功的管理者 23十一、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26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27十二、 经济效益分析 28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29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3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3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34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37一、 公司简介(一)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有限责任公司2、法定代表人:石xx3、注册资本:110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4-2-27、营业期限:2014-2-2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简介公司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带动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

    加强产业集群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载体作用通过建立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业”六位一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城市发展号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式思路上领先业界,对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11866.439493.148899.82负债总额3570.222856.182677.66股东权益合计8296.216636.976222.16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28694.4322955.5421520.82营业利润6839.075471.265129.30利润总额6231.774985.424673.83净利润4673.833645.593365.1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673.833645.593365.16二、 产业环境分析东莞,是广东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珠江三角洲东岸中心城市。

    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4个街道、28个镇,总面积246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958.8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39.22万人,城镇人口763.86万人,城镇化率91.02%东莞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西北接广州市,南接深圳市,东北接惠州市,是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一,为广东四小虎之首,号称世界工厂,是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也是全国4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新一线城市之一东莞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和广东历史文化名城东莞有港澳同胞约120万人,海外华侨约30万人,是著名的华侨之乡、粤剧之乡,曾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篮球城市等称号2019年8月,中国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海关》杂志公布了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东莞排名第3三、 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产业配套存在瓶颈,不利于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PEEK产业上下游配套尚需协调发展在产业链上游方面,一是近年来国内PEEK产量增长较快,导致其上游原材料氟酮供应处于偏紧状态,虽然目前国内主要氟酮生产企业进行扩产,但距离实际投产尚有一段时间,全行业的原材料依然面临供应不足的风险。

    二是部分原材料,如对苯二酚、碳纤维国内高品质产品生产能力不足,国内PEEK生产企业尚需进口以上产品在产业链下游方面,国内PEEK型材加工配套能力不足,生产管材、棒材、片材等不同型材的生产能力有限,使国产PEEK的应用开发受到很大限制,影响和制约了这种具有特殊优异性能的材料向更广阔的领域应用,也会错过打入国际市场的机遇在协同创新方面,我国PEEK的产研结合工作尚有较大的提高空间由于我国真正形成PEEK大规模工业化自主生产能力的时间较晚,在材料应用、检测和评价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2、行业内高端人才的短缺特种工程塑料行业技术壁垒高,生产过程涉及化学化工、新材料、自动化控制等学科目前国内行业基础较为薄弱,人才储备不足,特别是同时具备研发经验和工程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尤为稀缺此外,特种工程塑料行业下游应用领域众多,市场拓展需要销售人员和研发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能够对市场需求的变化迅速响应高端人才的培养需要很长周期,行业快速发展产生的高端人才需求短时间内难以满足四、 必要性分析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五、 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确定项目的组织结构•建立项目的责任分配矩阵•编制项目的人力资源使用计划在大多数项目中,组织计划主要作为项目最初阶段的一部分但是,这一活动的结果应当在项目全过程中经常性地复查,以保证它的适用性如果最初的组织计划不再有效,就应当立即修正规划人力资源管理总是和沟通计划紧密联系,因为项目组织结构会对项目的沟通需求产生重要影响不同领域的项目在组织计划的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没有一个通用的模板,我们以一个包含产品研发过程的工程实施项目为例一)项目的组织结构不同类型的项目,项目的组织结构会有很大的区别,但大体上可以分成项目管理人员和项目工程实施人员为了保证监督的独立性质量保证人员采用了双线汇报机制在具体的实践中需要把这张图逐步细化到每一个人上,所以可能会用多图分级绘制二)项目的责任分配矩阵项目的责任分配矩阵主要用来将项目的主要工作职责和人力资源产生对应关系,以明确人员在项目活动中的作用和责任关系三)人力资源使用计划人力资源使用计划为项目的人力资源使用在时间上作出计划。

    六、 组建项目团队项目实施所需要的最重要资源就是人力,但是将一群人召集来并形成富有战斗力的团队需要一个建设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获取所需要的人员一般来自两方面:组织内部调配和外部招聘无论哪种情况,都需要仔细地选择,以期和工作性质的要求尽可能匹配•将一群人打造成一个团队,需要遵循某种团队形成的规律•高绩效的团队需要各种角色的成员一)为项目选择合适成员组建项目团队最主要的目的是为项目选择合适的人员,项目人员要求和项目各个工作职位性质高度相关,一般来说都遵循匹配的原则在具体操作中,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第一个考虑因素:和工作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这是首要的基本条件虽然这一条件是通过大体一致的教育、培训等来获得,但能力的大小仍会有差异第二个考虑要素:经验这个因素决定了个人在非理想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和培训只能帮助人们完成基础的知识累积,个人的实际工作时间越长,他所积累的处理问题的经验也就越多经验要素除了自我积累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学习、经验共享来快速获取第三个考虑要素:人际关系及合作能力主要通过观察个人是否易于或主动愿意与他人相处,了解其思维和行为方式是否有利于合作前两个要素无疑是针对个体完成工作的能力要求提出的,而第三个要素则是针对团队工作提出的。

    现代项目很强调合作,团队的协作效率直接影响整个团队绩效的高低,特别是对某些关键性的协作岗位更需要关注第四个考虑要素:领导能力这里所指的领导能力主要是,除了有效完成本职工作外,还可以帮助或带领他人和前面3个要素只关注完成工作本身的要求不同,它更关注团队的长远目标:提高团队能力第五个考虑要素:工作动机由受聘者回答为什么选择这份工作,是以满足生存和物质需要为主,还是因为兴趣,或者为了提升自身能力等一般来说,工作动机和人的需要层次相关,这一点请参考后续的激励理论工作动机和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态度相关联态度是驱动员工工作的本质动因它决定了员工的工作目标是否和企业一致,是仅仅达到要求,还是超出期望大多数项目经理选择人员时可能更关注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但缺乏本质动因的话,意味着所有这些不会真正产生价值我国古代有一句谚语:“先知先觉,可用也;后知后觉,亦可用也;不知不觉,不可用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GE的前总裁杰克•韦尔奇也说过:原意就是:要么领导,要么跟随,否则离开上面5项基本要求是一个递进关系,选择人员就可以从这5方面进行系统的考察不同的工作岗位,5方面要素的排列顺序也不一样前两项是基本要求,但可以创造条件改进和提高。

    而后面三项,却和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习惯有关虽然也会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改变,但至少在短期内发生改变的代价较高从某种程度上说,选择人员时也需要平衡,这取决于关注的内容,也和项目本身性质有关人们在选择项目人员上还经常存在一个误区,总希望项目成员各方面都优秀这往往可遇而不可求,即使碰巧能有所满足,人力成本也会高出平均水平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项目组在无法得到所谓“最佳”人力资源的情况下,需要在一些要求上进行取舍这种取舍根据项目的特征会有所不同有些要求对项目带来短期利益,经验、专业知识和技能会成为侧重点;有些要求产生长期效益,学习能力、团队能力等会显得更加重要一般来说,事务性工作会看重产生短期效益的技能,而创造性工作更重视那些长期要素人力资源管理的很多理论会有助于项目组选聘合适的项目成员这些内容请参考后续章节二)团队形成的规律在组建项目团队中,需要关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从聚集一群人到成长为一个可以战斗的团队”之间所需要的过程Tuckman和Jensen的研究结果表明,团队形成要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和过程一般来说,团队从建立到产生绩效需要经历4个不同的阶段:形成阶段、震荡阶段、正规阶段、表现阶段1、形成阶段团队成员带着一个共有的目标聚集在一起,每人怀着既兴奋又紧张的心情懂景未来,渴望有美好的前景;但也同样会生出很多的疑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其他团队成员的技术、人品怎么样?每个人都急于知道他们能否与其他成员合得来,自己能否被接受。

    在这个阶段,团队有很高的士气,团队成员也抱有很高的期望虽然大部分人可能是没有合作过的,但相互之间仍然充满了信任,迫切希望及早投入到工作当中实际上,只要一开始工作,团队很可能进入一个危险的震荡阶段,这是一般项目团队必须经历的时期2、震荡阶段尽管所有人都热情高涨,但是理想总要被现实所打破团队成员之间的技术水平、工作习惯和方式上的差异,对目标诉求的不同,都会在工作中表现出来团队成员内部的矛盾和冲突会日渐凸显,高涨的团队士气会迅速地降低,抱怨、不信任、推卸责任和难以协作等情绪和现象滋生,有些人甚至会选择逃避而离开团队这是一个理想被现实打破的阶段震荡阶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个阶段处理得不好会导致团队最终瓦解能不能渡过这一难关,正规阶段的作用十分重要3、正规阶段正规阶段最主要的目的是建立团队规则团队规则的内容包括团队的任务目标、工作流程、任务分配和职责等经历震荡阶段的团队士气低落,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不信任职责不清导致互相推诿或推脱责任这种情况也有好的一面,因为这正是建立团队规则最好的时机要让大家明确,只有建立人人能遵守的规则和制度才能实现有效协作,维护团队的一致性在团队规则的指引下,团队成员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责任,也懂得如何和他人进行有效的协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逐步形成默契渐渐地,团队的绩效有所体现,团队士气也有所恢复,从而达到正规阶段最主要的目的4、表现阶段进入表现阶段的团队是一个基于明确规则高效运行的团队这个时候的团队目标就是完成任务,实现绩效大多数团队在完成初期的几个阶段之后进入表现阶段,意味着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团队形成了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整个团队形成的过程就是团队的核心聚集力从一股热情转移到团队规则上来的过程在这4个阶段中,最重要的是正规阶段因为,震荡阶段是不可避免的而把团队从崩溃的边缘拉回到正常的轨道,并逐步树立起信心和建立起绩效依靠的是正规阶段所形成的团队规则和基于规则的默契协作七、 什么是项目“项目”这种形式自古以来就有,我们可以认为中国古代万里长城的修建就是一个项目,古埃及的金字塔建造也是一个项目,人类登月也是一个项目所不同的是,人类登月已经在使用完整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来管理项目了在我国,项目也经常被称作“工程”例如,建造三峡大坝就是一个典型的项目,被人称为“三峡工程”大体来说,这只是一个名词的使用习惯而已,从本质上来说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虽然“工程”大多沿用于建筑或者水利等传统大型基建项目,但在一些现代行业也会使用。

    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项目本身并不依附于某一特定行业而存在,所以我们可以把项目从不同行业的特殊性中抽象出来单独进行研究,以期获得一些独立于具体行业的有效管理方法,使得任何行业在进行项目实施中都可以从中获益这一研究结果就构成了所谓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目前,在这一领域中有两大权威国际组织,一个是美国的项目管理协会,该协会网址为http://www.pmi.org,另一个是总部位于瑞士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前者因最先出版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导论》而闻名虽然我们前面举了很多有关项目的例子,但我们还是需要从中抽象出来一个准确的定义在PMI颁布的PMBOK中,项目被定义为:完成某一独特产品、服务或结果而进行的一次性努力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归纳出项目具有以下重要特征:独特性、不确定性和时限性独特性,也可称作唯一性,是指项目所涉及的内容和目标是以前没有做过的,是唯一的当然这里所指的唯一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例如,研发一个新的产品、建造一座新的大楼、举办一届运动会等项目的独特性是项目最主要的特征,这一特征甚至决定了项目管理的知识范围我们知道,实施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追求项目成功,项目的独特性决定了:我们在从事一项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并且必须把它一次性做成功。

    用一个比喻来理解项目的独特性特征当你找到一份新的工作,第一天去上班时(假设这是你第一次去新单位),你首先担心的是能不能找到这个新的工作地点,所以你早早地出发了但是,当你第二天、第三天及以后上班时,你根本不需要再担心这个事情了,你会越来越准确地把握上班过程,即变得更有效率了我们把你第一天上班当做一个项目,以后就不是项目了每个项目的目标都是独特的、唯一的,项目目标的显著特征也必定是逐步形成的在项目的早期阶段,这些显著特征会被大致地作出界定,当项目团队对目标有了更充分、更全面的认识以后,才会更为明确和细致地确定这些特征这一点引发了项目的另外一个辅助性特征:在项目的初期,不确定性总是很高,而随着项目的进行,不确定性逐步降低项目的这种高不确定性会直接导致计划工作的困难项目的计划工作是基于对未来活动的预测作出的,而这种不确定性使得项目在初期制订计划的时候只能基于一些假设条件来制订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随着这些不确定性逐渐明朗,就会导致计划的变更时限性是指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项目的历时是有限的时限性经常代表着项目的目标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才有意义有时时限性也代表着一次性,因为它不是反复进行的。

    项目的时限性也意味着项目的许多因素都是和时间相关的,或者说是时间的函数八、 项目的组织结构项目所使用的资源依赖于组织提供,而组织的结构又深刻地影响了项目资源的使用效率进一步说,这种资源主要是指人力资源,组织结构影响着项目对人力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总体来说,项目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以下两种极端情况:职能导向和任务导向职能导向主要是指资源按照职能进行分配,任务导向则主要是指资源按照统一的任务目标进行分配,也有可能两者共同结合就产生了矩阵型组织形式根据资源分配的主要原则会产生不同的组织形式传统企业大都建立起了以职能为基础的组织结构也就是说,人力资源是按照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和特征以及所体现的组织职能来安排的一个企业中有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行政部等就是典型的职能型组织安排职能型组织具有明确的等级划分,每一个员工都有一个明确的上级,员工高度地依据各人专长进行组合,比如生产、市场、工程、会计等职能型组织也有项目,但各部门对项目的研究范围被局限于部门的职能界限内例如,当一个纯粹的职能型组织准备开发一项新产品时,设计阶段会被称为“设计项目”,仅仅由工程部人员来完成一旦涉及生产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会被逐级汇报到工程部主管处,再由工程部主管向生产部主管咨询,然后通知工程部主管,再由工程部主管将解决问题的方法逐级向下传递到项目负责人。

    显然,职能型组织特别适合那些重复性程度高的业务活动这种组织结构对于完成过去已经考虑周全的任务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一项相对过去有很大不同的任务来说则存在着天然的困难第一,各部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不利于协作;第二,这种协作是在和过去不同的规则上进行的组织结构中相对职能型组织的另外一个极端是项目型组织在一个项目型组织中,最基本的单位是根据某一项目而成立的项目团队工作成员都归属于某一具体的项目团队每个项目团队都会配备项目工作需要运用到的大部分资源,而项目经理也有很大的权力项目型组织的一个最主要的缺陷是人力资源直接隶属于某一项目,而不能在他们空闲的时候服务于其他项目,这样可能会导致资源利用上的低效率除了职能型组织和项目型组织这两种极端情况之外,还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矩阵型组织,这种组织是职能型组织和项目型组织的混合体,既具有职能型组织的特征,又具有项目型组织的特征弱矩阵型组织保持了较多的职能型组织特征,项目负责人扮演的是协调者、协助者的角色,还算不上是一个项目经理强矩阵型组织具备较多的项目型组织的特征,有专职权力很大的项目经理,也有专职的项目行政管理人员更为现代化的组织则不同程度地包括以上各种组织类型的结构特点,比如,一个基本上是职能型的组织设立了专门的项目工作组去完成一个重要的项目,这个工作组具有项目型组织中项目组的许多特征:有独立于职能部门的专职项目工作人员;有自己的一套工作程序;可以在组织常规的标准和正式报告架构之外进行运作。

    几种组织结构之中,哪一种更好呢?首先,大多数人可能会在直觉上认为矩阵型最好,因为它似乎兼有了项目型和职能型两种结构的优势但在实践当中,其实矩阵型是最难操作的,它对组织结构的成熟度要求最高一个主要的根源就在于,矩阵型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双线汇报一个不成熟的组织系统会较大程度地依赖于人在这种组织中,对人力资源的控制程度和团队任务的结果有着较强的关联在一个不成熟的组织中实施“矩阵管理”所带来的问题就是:每一个成员都会受到来自两个“老板”的管理压力因为在不成熟的组织中,管理者出绩效的最佳途径就是抓住尽可能多的资源事实上,矩阵型管理比较适合成熟的组织成熟的组织大都建立起了面向流程的管理体系,组织的绩效主要依赖于管理系统的建立在这种组织中,管理目标和对目标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比较清晰而稳定的,人为的因素较小,所以每个员工都在相对清晰而稳定的管理目标下工作,从而对其工作量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很多大型的传统企业都是职能型组织,随着企业中的项目活动越来越多,它们也在逐步采纳矩阵型的优势来管理项目但鉴于传统的组织架构,大多会采纳弱矩阵形式而这个时候,处于“项目管理者”地位的项目经理由于其对资源不具有直接的管理权力,往往会处于相当尴尬的地位,深感责任重大,但却有心无力。

    这个时候,处于弱矩阵形态的项目管理者严格来说不能被称为“项目经理”,而更接近于“项目协调人”的角色管理上讲究责权对等,对资源没有直接管理的权力,也很难要求他们对项目的结果负全责在这种情况下项目协调人的主要职责是:•获得项目执行状态的真实信息•及时发现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将问题及时提交到具有解决问题权力的责任人处项目协调人的作用如同一个信息集散地,其最重要的职责是准确地传递和汇总项目信息九、 学习管理学的方法管理学发展至今,仍然是一门非常严格的社会科学,它有很多的流派,不存在统一的定理和法则,我们很难给管理学下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有一个管理学的定义被广泛引用,即管理学是通过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来实现某一预定目标的学科这里面的资源是广义上的定义,通常可以指物质资源、时间资源、人力资源三大类,每一类资源都有其特殊性而管理就是高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实现某一目的从某一个角度上分析,我们可以认为这些资源有些有比较明显的规律可循,例如物质资源、时间资源,有些则不大那么容易掌握其运行规律,例如人力资源按照这种判断,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管理就是在“管事”和“管人”前者是指管理那些可以采用自然世界规律处理的资源,后者则是特指需要考虑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资源。

    被管理的对象“人”和“事”究竟有什么差别?可以用两个特点来概括:第一,人是有感情的,而事物没有,但我们更关心这个差别给管理带来的影响显然,人的感情会影响工作效率,但事物只受“理性的”自然规律支配第二,支配事物运转的规律都是一种因果关系,有“因”才有“果”,有“果”必有“因”但是人的思维可能产生跳跃,有“果”不一定有“因”,或者“因”和“果”之间的关联还不清楚我们经常提到的直觉思维就是这种情况正因为有了人的直觉思维,才导致了人的创造性活动在项目管理的环境下,根据项目所处领域的不同,“管事”和“管人”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但是对于大多数从一线工程技术领域成长起来的项目经理来说,首先面临的转变和挑战是“管人”,所以这里给管理下一个有着明显侧重点的定义,即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这显然是一个特别关注“管人”过程的定义简单地说,管理是使他人产生绩效的过程评价技术领域管理者工作绩效的标准不是其技术水平的高低以及他本人对项目结果的直接贡献,而是他调动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以及他使团队创造价值的能力学习管理学知识和其他工程知识有一个根本的不同:仅仅知道和了解管理学的知识本身并不能给学习者带来任何价值,他必须通过实践和应用从而最终产生效益。

    一般来说,一个人在管理学上的学习过程会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知识阶段这个阶段是最基础的阶段,学习者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接触和掌握各种管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第二阶段:实践阶段知识仅仅停留在知晓和理解的层面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学习者必须在实践中去应用管理学的方法和技巧在实践中应用要想取得效果,就必须熟练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学习者会发现,只有当这些方法和技巧成为他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时,它才真正为学习者所用,才能给学习者带来价值说到这里,不得不谈一下习惯的力量很多理工科背景的学习者大多满足于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但忽视这些正确的方法有多少是自己形成的行为习惯西方有一句古老的谚语:播种一个想法,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一谚语成为西方很多成功学研究者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当我们想要获得成功时,就去看看那些成功者都有哪些共有的性格特征,他们这些性格特征又是通过哪些习惯形成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知道一个道理是很简单的,但是,一个正确的习惯却需要千百次的简单重复才能形成当一个人养成了一个好习惯的时候,他的所有行为和思维都很自然地选择了一种正确的方式,久而久之,成功自然就会垂青于他。

    没有改变就无法取得进步,但改变人的既有习惯又谈何容易十、 有效的和成功的管理者管理者的活动可分为四类:•传统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沟通:交流例行信息和处理文书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惩戒、调解冲突、人员配备和培训•网络联系:社交活动、政治活动和与外界交往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意义上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四类活动中,“沟通”所占比例高的是有效的管理者,“网络联系”所占比例高的是成功的管理者这个结论和许多长期从事技术工作的人的最初判断并不一致,“传统管理”对项目成功的贡献并不大而“沟通”,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都对项目成功有着更关键的作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发现,从事技术工作的人思维上有一个定式,那就是,他们认为凡事都有规律可以遵循和掌握,所以他们在接触管理工作时总是把管理当做一门技术去掌握管理包含“管事”和“管人”两个方面的活动其中,“管事”一般具备可以遵循的客观规律,但是“管人”却是一个令很多人头疼的问题虽然很多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试图掌握和挖掘人类行为的规律,但是直到今天“管人”仍然是具有高度“艺术”特征的行为和技巧而对人实施影响和控制,就离不开最古老的方法—“沟通”所以说,无论是“成功”还是“有效”的管理者都会关注“沟通”。

    为什么“成功的管理者”主要关注的是对外的沟通呢?在实践当中,一个管理者所谓的对外沟通活动内容主要包含与上级的沟通、与客户的沟通、与合作伙伴的沟通我们先来谈谈与上级的沟通,它有三个主要的目的:•获取任务或者项目的资源支持•不断确认任务或项目目标•汇报任务或项目的真实状态管理者的上级领导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完成一项任务或者项目所需要资源的提供者在现代的商业企业中,一个项目或组织感到资源充足的情况是极其罕见的,而组织的一项活动或者一个项目目标的实现与有效资源的提供和保障有着直接的关系管理者的一个必要技能就是获取上级领导对本项目的有效资源支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管理者甚至应该具备争夺资源的能力这一点和我们所熟知的“谦让”是相左的一项任务或一个项目最重要的是获得成功,如果因为谦让资源而导致一项任务或者一个项目失败,上级领导可能不会因而原谅他与上级沟通的第二个主要目的是不断地获取和确认上级领导对这项任务或项目的目标和真实意图难道一项任务的目标需要反复确认吗?它不是在任务确立的时候就表述清楚了吗?这个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在现实中却是最棘手的,因为这涉及一个目标转化的问题大多数企业的任务和项目目标都是来自商业性质的目标。

    当它们被传递到一线实施人员时,大多数已经被具体化或被转化成了技术目标这一转化是否准确,是否存在偏差就决定了任务或者项目的最终商业目标是否可以被任务或项目目标所实现所以,和上级沟通的最终目的是不断确认任务或者项目的目标是否准确地反映了组织的最终商业策略和目标与上级沟通的最后一个要点是主动地对上级汇报任务状态任何一个领导都不会希望其所负责的任务状态是一个“黑匣子”作为一个下级,可能会觉得“只有任务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才需要上级管理者的参与”但事实上,大多数管理者会认为,“任务的状态不明确或者不透明,并不是没有问题,而是问题被掩盖了起来”这种状态会让他们觉得不安,会担心有些问题在被发现前变得不可收拾所以及时让上级了解任务或者项目的真实状态,可以消除上级的这种不安上面所谈到的这一类活动经常被称为“向上管理”大多数从一线技术领域提拔上来的管理者都存在着“向上管理”的缺失但实际上这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在西方的商业学校经常有一门类似的课程叫做“一分钟电梯演讲”,主要是指当你在类似乘电梯这样的短暂场合遇到老板时,如何抓住仅有的机会和老板做一次卓有成效的沟通其实,很多工程师特别容易忽视和上级的沟通(很多组织在节日聚餐时,你往往会发现很多工程师都试图避开领导者所在的餐桌)。

    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已理解了上级的意图,不需要上级过多地干涉殊不知,上级最担心的就是下级领悟有偏差,并且高效率地完成一个错误的目标那些刚刚走上管理岗位的工程师们不仅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下属,还要学会管理自己的上级十一、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项目进度安排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有限责任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单位:月序号工作内容1234567891011121可行性研究及环评▲▲2项目立项▲▲3工程勘察建筑设计▲▲4施工图设计▲▲5项目招标及采购▲▲6土建施工▲▲▲▲▲▲7设备订购及运输▲▲▲8设备安装和调试▲▲▲▲▲9新增职工培训▲▲▲10项目竣工验收▲▲11项目试运行▲▲12正式投入运营▲(二)项目实施保障措施本期项目计划在获得土地使用权后动工建设为了确保项目按进度计划顺利进行,同时为了节约项目建设时间,根据该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特点,项目建设单位拟采用以下具体保障措施:1、项目建设单位要合理安排设计、采购和设备安装的时间,在工作上交叉进行,最大限度缩短建设周期。

    将投资密度比较大的部分工程尽量押后施工,诸如其它配套工程等2、将整个项目分期、分段建设,进行项目分解、工期目标分解,按项目的适应性安排施工,各主体工程的施工期叉开实施3、在技术交流谈判同时,提前进行设计工作对于制造周期长的设备,提前设计,提前定货融资计划应比资金投入计划超前,时间及资金数量需有余地4、项目建设单位组建一个投资控制小组,负责各期投资目标管理跟踪,各阶段实际投资与计划对比,进行投资计划调整,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确保该项目建设目标如期完成十二、 经济效益分析(一)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本期项目所有基础数据均以近期物价水平为基础,项目运营期内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只考虑装产品及服务相对价格变化,同时,假设当年装产品及服务产量等于当年产品销售量二)项目计算期及达产计划的确定为了更加直观的体现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情况,本期项目计算期为10年,其中建设期1年(12个月),运营期9年项目自投入运营后逐年提高运营能力直至达到预期规划目标,即满负荷运营三)营业收入估算本期项目达产年预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54800.00万元;具体测算数据详见—《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所示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营业收入32880.0041100.0046580.0054800.002增值税1314.931721.371992.322398.762.1销项税4274.405343.006055.407124.002.2进项税2959.473621.634063.084725.243税金及附加157.80206.57239.08287.853.1城建税92.05120.50139.46167.913.2教育费附加39.4551.6459.7771.963.3地方教育附加26.3034.4339.8547.98(二)达产年增值税估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和《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及相关规定,本期项目达产年应缴纳增值税计算如下:达产年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2398.76万元。

    三)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本期项目总成本费用主要包括外购原材料费、外购燃料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其他费用(其他制造费用、其他管理费用、其他营业费用)、折旧费、摊销费和利息支出等本期项目年综合总成本费用的估算是以产品的综合总成本费用为基点进行,根据谨慎财务测算,当项目达到正常生产年份时,按达产年经营能力计算,本期项目综合总成本费用43225.75万元,其中:可变成本36074.76万元,固定成本7150.99万元达产年项目经营成本41255.11万元具体测算数据详见—《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所示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原材料、燃料费20374.2425467.7928863.5033957.062工资及福利费2117.702117.702117.702117.703修理费568.27568.27568.27568.274其他费用4612.084612.084612.084612.084.1其他制造费用383.24383.24383.24383.244.2其他管理费用394.03394.03394.03394.034.3其他营业费用3834.813834.813834.813834.815经营成本27672.2932765.8436161.5541255.116折旧费1366.671366.671366.671366.677摊销费29.2329.2329.2329.238利息支出574.74574.74574.74574.749总成本费用29642.9334736.4838132.1943225.759.1其中:固定成本7150.997150.997150.997150.999.2可变成本22491.9427585.4930981.2036074.76(四)税金及附加本期项目税金及附加主要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项目达产年应纳税金及附加287.85万元五)利润总额及企业所得税根据国家有关税收政策规定,本期项目达产年利润总额(PFO):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综合总成本费用-税金及附加=11286.4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按25.00%计征,根据规定本期项目应缴纳企业所得税,达产年应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1286.40×25.00%=2821.60(万元)六)利润及利润分配该项目达产年可实现利润总额11286.40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2821.60万元,其正常经营年份净利润:净利润=达产年利润总额-企业所得税=11286.40-2821.60=8464.80(万元)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营业收入32880.0041100.0046580.0054800.002税金及附加157.80206.57239.08287.853总成本费用29642.9334736.4838132.1943225.754利润总额3079.276156.958208.7311286.405应纳所得税额3079.276156.958208.7311286.406所得税769.821539.242052.182821.607净利润2309.454617.716156.558464.808期初未分配利润0.002078.516026.5910964.839可供分配的利润2309.456696.2212183.1419429.6310法定盈余公积金230.94669.621218.311942.9611可供分配的利润2078.516026.5910964.8317486.6712未分配利润2078.516026.5910964.8317486.6713息税前利润4423.838270.9310835.6514682.74(四)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系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为零时的折现率,本期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0.44%。

    本期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20.44%,高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表明本期项目对所占用资金的回收能力要大于同行业占用资金的平均水平,投资使用效率较高五)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FNPV)系指项目按设定的折现率,计算项目经营期内各年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FNPV)=13722.60(万元)以上计算结果表明,财务净现值13722.60万元(大于0),说明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在财务上是可以接受的六)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是指以项目的净收益抵偿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是财务上投资回收能力的主要静态指标;全部投资回收期(Pt)=(累计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年份数)-1+{上年累计现金净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本期项目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Pt)=5.62年本期项目全部投资回收期5.62年,要小于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说明项目投资回收能力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这表明项目的投资能够及时回收,盈利能力较强,故投资风险性相对较小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现金流入0.0032880.0041100.0046580.0054800.001.1营业收入0.0032880.0041100.0046580.0054800.002现金流出25772.4631299.1033839.6640447.8143277.462.1建设投资25772.460.002.2流动资金3469.01867.254047.181734.502.3经营成本27672.2932765.8436161.5541255.112.4税金及附加157.80206.57239.08287.853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25772.461580.907260.346132.1911522.544累计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25772.46-24191.56-16931.22-10799.03723.515调整所得税1105.962067.732708.913670.686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25772.46811.085721.104080.018700.947累计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25772.46-24961.38-19240.28-15160.27-6459.33计算指标1、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27.59%;2、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20.44%;3、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前,ic=11%):25894.10万元;4、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ic=11%):13722.60万元;5、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4.94年;6、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5.62年。

    七)债务资金偿还计划本期项目按照“按月还息,到期还本”的模式偿还建设投资借款计算,还款期为10年借款偿还资金来源主要是项目运营期税后利润八)利息备付率测算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规定,利息备付率系指在借款偿还期内的息税前利润(EBIT)与应付利息(PI)的比值,它从付息资金来源的充裕性角度反映出项目偿还债务利息的保障程度,本期项目达产年利息备付率(ICR)为25.55本期项目实施后各年的利息备付率均高于利息备付率的最低可接受值,说明本期项目建成正常运营后利息偿付的保障程度较高九)偿债备付率测算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规定,偿债备付率系指在借款偿还期内,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EBITDA-TAX)与应还本付息金额(PD)的比值,它表示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的保障程度,本期项目达产年偿债备付率(DSCR)为23.07根据约定的还款方式对本期项目的计算表明,在项目实施后各年的偿债率均高于偿债备付率的最低可接受值,说明项目建成后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保障程度较高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单位:万元序 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借款1.1期初借款余额11729.4311729.4311729.4311729.431.2当期还本付息287.37574.74574.74574.74574.741.2.1还本1.2.2付息287.37574.74574.74574.74574.741.3期末借款余额11729.4311729.4311729.4311729.4311729.432利息备付率25.553偿债备付率23.07(十)级标题经济评价结论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548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43225.75万元,税金及附加287.85万元,净利润8464.80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0.44%,财务净现值13722.60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62年。

    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综上所述,本期项目从经济效益指标上评价是完全可行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泓域macro机构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