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届高三地理上册学情调研检测试题 --

x届高三地理上册学情调研检测试题 - - . 南京市 x 届高三学情调研卷地 理 试 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 分考试时间100 分钟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选择题答案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相应题目答案空格内,答案不写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共6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图 1 为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据图回答1~2 题1.以下城市中,风力最大的是()A.北京B.东京C.合肥D.乌兰巴托2.图 1 中符号表示的天气系统是()x年 6 月 21 日江西抚河唱凯堤某处理坝发生决提,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读唱凯堤部分坝示意图(图2),回答 3~5 题3.据图 2 分析, a、 b、 c、 d 四处堤坝发生决堤的是()A. aB.bC.cD. d4.江心沙洲的形成原因是()A.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C.地壳上升D.火山喷发5.决堤发生后,当地政府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是()①围堵缺口,加固堤坝②在抚河流域植树造林③退耕还湖,河道清淤④组织当地居民紧急撤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图 3 表示某种自然地理事象的循环过程,读图回答6~7 题。
6.若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则该循环过程为()A.海陆循环B.海上内循环C.沿海地区白天的热力环流D.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7.若此图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甲为岩浆,乙为变质岩,则()A.丁代表岩浆岩B.丙代表沉积岩C.①代表外力作用D.③代表变质作用读云南省简图及甲地地貌观图(图4),回答 8~9 题8.若甲地频繁出现强降雨天气,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A.洪涝B.滑坡C.地震D.酸雨;..9.乙地最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是()A.旅游业B.钢铁工业C.纺织工业D.有色金属冶炼工业表 1 为南京市 1990年以来部分年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数据,读表回答10~11 题年份常住人口各年龄组人口比例(%)总抚养比( %)数(万人)0— 1415— 4960 岁以合计0— 14 岁60 岁以岁上上1990516. 8120. 7769. 1910. 0444. 5330.0214. 511995564. 2919. 0868. 8912. 0345. 1627.717. 462000612. 6215. 4372. 3812. 1938. 1621.3216. 84x689. 811. 8175. 1113. 0833. 1415.7217. 42x719. 0612. 6972. 3914. 9238. 1517.5320. 62x741. 311. 5874. 0414. 3835. 0615.6319. 43注:抚养比是指非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资料来源:南京市人口普查资料和人口抽样调查数据10.南京市自 1990 年至 x 年()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升高C.人口出生率上升,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D.人口增长较快,有较多人口迁入11.下列关于南京市人口抚养比的说法,正确的是()A. 0—14 岁的人口抚养比持续下降B. 60 岁以上的人口抚养比持续上升C. x 年 0— 14 岁的人口抚养比低于60 岁以上的D.人口抚养比与人口的性别构成有密切的关系甜菜性喜温室,在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生长良好,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之一,图 5 是我国某地区甜菜制糖厂废水的末端处理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 题12.据材料推测,该厂最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东北平原C.青藏高原D.云贵高原1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图示流程()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B.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C.提高了糖的产量和质量D.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和提高图 6 反映了产业转移引起某产品在不同国家进出口的变化,图 7 是五种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 14~16 题14.根据图6 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产业转移反映了工业集聚的趋势B.该产业向科技发达地区转移C.该产业转移路径是由丙国→乙国→甲国D.第三阶段丙国是该产品的主要生产国15.图 7 中,目前适宜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工业是()A.①②B.③④C.②⑤D.①③16.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延缓转出地的产业升级B.减轻转入地的环境压力C.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D.增加转了地的就业机会读我国某省1965— 2000 年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图(图8),回答 17— 18 题。
17.关于该省产业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B.第二产业比重始终最高C.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D.第三产业比重一直高于第二产业比重18.从该省的产业结构变化分析()A.目前该省经济已达到较高的水平B.2000 年第二产业为该省主导产业C.第一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D.产业比重波动大,对经济发展不利(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得 3 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x 年 4 月 20 日,墨西哥湾发生漏油事件,造成严重海洋污染,有关专家担心浮油可能“侵入”大西洋,甚至漂向欧洲沿海,读墨西哥海域示意图(图9),回答 19— 21 题19.可能使浮油“侵入”大西洋,漂向欧洲沿海的洋流是()A.墨西哥湾暖流B.阿拉斯加暖流C.加利福尼亚寒流D.北大西洋暖流20.石油污染对墨西哥湾沿岸产生的影响有()A.引发赤潮B.旅游业遭受打击C.降水增多D.破坏海洋生态系统21.利用 RS和 GPS技术可以监测()A.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B.海底漏油点的石油日泄漏量C.石油污染物扩散的速度D.污染海区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当日均温度稳定上升到10 C 以上时, 大多数农作物能活跃生长,把≥ 10 C持续期内的日均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活动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读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图10),回答 22— 23 题。
22.有关我国温度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度带的边界都是明确的B.暖温带内各地的活动积温都相同C.温度带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D.亚热带可进一步分为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23.积温条件会影响区域();..A.粮食作物熟制B.科技发展水平C.农作物种类D.水旱灾害分布全球气候变暖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11),回答24—26 题24.图中数字所示环节与全球气候变暖密切相关的是()A.①B.②C.③D.④25.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影响有()A.环太平洋地区地震频繁B.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C.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D.岛国图瓦卢将面临灭顶之灾26.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符合我国国情的措施有()A.限制重工业的发展,减慢工业发展步伐B.加快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C.大力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D.发展洁净煤技术,减轻环境污染第Ⅱ卷(综合题共 60 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 小题,共60 分)27.图 12 中 AC为晨线, AB为错线,读图回答问题共 12 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是, F 点的区时是 3 分)( 2)下列光照图(斜线部分表示黑夜)所示日期与图12 一致的是。
1 分)( 3)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3 分);..( 4)图12 中 C 点位于B 点的方向 6 个地点中,该日白昼时间最长的是,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3 分)( 5)图 12 中 D 点为摩尔曼斯克港,此季节该港(选填 “结冰” 或“不结冰”),原因是 2 分)28.读下列一组模式图,回答有关问题共 12 分)( 1)图 13 中,甲代表,甲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对应图14 中的(填字母) 3 分)( 2)图 14 中气候类型A 的成闭是终年受带控制,该气候形成的自然带名称是,在图 15 中对应的数字是3 分)( 3)上述模式图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1 分)( 4) E 气候类型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评价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 5 分)29.读世界主要工业区利农业区分布示意图(图16),同答问题 12 分)( 1)图中①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②地农业地域类型生产的基本特点是,③地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 4 分)( 2)④地农业发展最主要的社会经济条件是,该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地区 2 分)( 3)图中 A、B、 C、 D四工业区,属于传统工业区的有。
2 分);..( 4)影响 B 工业区发展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20 世纪 60 年代, C工业区综合整治的措施有 4 分)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 分)材料一: x 年 7 月 1 日,沪宁城际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南京南站即将建成亚洲最大的铁路枢纽、其周围地区将打造成仅次于新街口的城市副中心材料二:沪宁城际高速铁路示意图(图17)和南京南站位置示意图(图18) 1)随着城市的发展,南京城市空间结构将与模式类似 1 分)( 2)未来南京南站周围地区地价将,引起该处地价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2分)( 3)有关沪宁沿线城市及其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1 分).苏州市与常州市等级相同,两者服务范围肯定相同B.无锡市接近沪宁城际高铁线路中点,在沿线城市中居于核心地位.沿线每个城市都有与之相应的服务范围.沿线城市级别高低与其服务范围大小呈负相关( 4)简要分析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建设的意义?(4 分);..( 5)南京在城市化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出现的问题有?(3 分)31.读我国某区域图(图19),回答问题 (13 分)( 1)我国两大重要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和都经过该地区,以上工程对该地区的积极影响有。
5 分)( 2)该地区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尤其在季;此外该地区的太阳能资源也较充足,原因是 2 分)( 3) A、 B 两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分虽是A; B 2 分)( 4)据图分析甘肃在黄河沿岸] 二业迅速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工业发展给当地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4 分);..参考答案一、 (本大 共26 小 ,共60 分)(一) :本大 共18 小 ,每小 2 分,共 36 分在每小 出的四个 中,只有一 是符合 目要求的1— 5ADABD6 —10CCBDD11 — 15CBBCD 16— 18CAA(二)双 :本大 共86 小 ,每小 3 分,共 24 分在每小 出的四个 中,有两 是符合 目要求的每小 两 且全 者得 3 分, 、少 或不 均不得分19. AD20 . BD 21 . AC22 . CD23 .AC24 . BC25 . CD26 . BC二、 合 (本大 共5dJ、 ,共60 分)27.(共 12 分)( 1) 23 26′ S, 12E(共 2 分,答 1 个 1 分) 4: 00 或 4 点( 1 分,只回答“4”不得分。
2) A( 1 分)3)由南回 向南北两 减,南回 膛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 ,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 (共 3 分,答 1 点 1 分注意:答“由南回 向两极 减” 、“南回 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 ”不得分 )( 4) 南( 1 分)C( 1 分)B( 1 分)( 5)不 冰( 1 分)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1 分,回答“暖流影响”也可以,但回答“洋流影响”不得分命 意 与 建“地球运 ”是自然地理部分的重要知 点,也是高考一 复 中需着重攻克的 点之一本 主要考 地球运 的基本 律,同 也考 了 网地 上方向的判断、洋流等有关知 点 ,老 不 关注学生是否理解了 算、昼夜 短和正午太阳高度 化等 知 , 提醒学生,必 要准确、.完整地 行表达; 于各 光照 ,要能 行熟的 ,可即 学生上黑板画二分二至的光照 ( 、俯 等各种 型)28.(共 12 分)( 1)(盛行)西 (1 分,注意:未答“ ’ ’不 分地中海气候( 1 分)C(1 分)( 2)赤道低气 (1 分) 雨林 ( 1 分,注意:答“ 雨林”不得分①( 1 分,注意:“①”答成“ l ”、“( 1)”均不得分, 格按照 中符号填写。
3)整体性( 1 分)( 4)海 力性 差异(1 分)有利影响:夏季高温多雨,雨 同期或夏季水 条件好、水 合好(共2 分,从水分、 量两方面回答 )不利影响:季 气候,降水 率大,多水旱灾害(共2 分,水灾 1 分,旱灾1 分命 意 与 建熟 掌握地理原理和地理 律,是一 复 的重点任 ,模式 可以化繁 、化易地展示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 律,揭示地理事物之 本 的必然 系本 从三幅模式 入手, 合考 了“气 与 ”、“气候 型” 、“自然 ”等重要知 点 些知 点是相互关 的, “气 与 ’ ’是形成“气候, ,的重要因素,而不同“气候”又形成了不同的“自然 ” ,因此,学生 些知 点的掌握和消化 是循序 ;..的,在复 , 提醒学生关注 些知 点之 的内在 系, 分布 律可按 关系 合 另外,本 中 要求“ 价气候 的影响” ,教 , 帮助学生建立答 的基本思路:“ 价影响” 从“有利” 、“不利”两个方面作答29.(共 12 分)( 1)大牧 放牧(1 分,注意:必 正确使用 名 ,不得有 字生 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共 2 分,任答 1 点 1 分) 水源( 1 分,注意:答“水 源”不得分,必 从影响 的区位因素作答。
)( 2)人口稠密, 力充足(1 分,注意:必 答到“ 力充足”秦岭一淮河以南或南方( 1 分,注意:回答“ 部季 区”不得分3) AC(共 2 分,只答 1 个且 得 1 分, 2 个全 得 2 分,其他情况不得分 )4)科技或人才( 1 分) 整工 构; 整工 布局; 展第三 ; 化 境(共3 分,任答 1 点 1 分命 意 与 建工 、 区位与工 、 地域是人文地理的重要知 点教 在一 复 要 学生掌握典型的工 、 地域 型并能 行区位分析,在 要注意引 学生 ,并且掌握分析区位条件的一般思路,也可以把不同的地域 型 行比 ,便于学生掌握30.(共 11 分)( 1)多核心( 1 分)( 2)上 ( 1 分)交通( 1 分)( 3) C( 1 分)4)完善交通道路网, 解运 力;提高运速, 省 ;加 区域的社会 系:促 城 化 展(共 4 分,任答 l 点得 2 分注意:主要从运力、运速、区域 系、城市化等方面作答 )5) 境 染(水 染、大气 染等) ;生 破坏( 效 、生物多 性减少等);交通 、居住条件差、就 困 等社会 (共3 分,答 1 点 1 分。
命 意 与 建本 以沪宁城 高 开通 背景, 合考 了城市空 构;城市服 功能;城市化地理 境的影响;交通运 方式和布局的 化 聚落空 形 、商 网点布局的影响等知 点引 学生关注身 的 点,体 了新材料、新信息在 中的渗透教学中教 要引 学生不 能从材料中 取信息,而且要与所学的地理知 相 合,活学活用,提高知 的迁移能力31.(共 13 分)( 1)西气 (1 分)西 送( 1 分) 源 化 ;促 构整;推 基 施建;增加就 机会;减少薪柴燃 ,保 植被(共3 分,任答1 点 1分注意: 答“促 展”、“促 社会 展”或“保 境”不得分 2)冬( 1 分)距海 ,降水少,晴天多(1 分,注意:只答“光照充足”不 分,必 答到“晴天多” 3)荒漠化或沙漠化(1 分)水土流失( 1 分)( 4) 源丰富;能源丰富;靠近黄河水源(共2 分,任答1 点 1 分,注意:答“源丰富”不 分 ) 境 染(大气 染、水 染等);生 破坏(植被破坏)(共2分,答 1 点 1 分命 意 与 建本 以典型区域 体,考 地区 源开 、生 境和区域可持 展等 。
教 ,要 学生能 行宏 的空 定位、判定区域特征,要引 学生充分利用 中信息,包括 名、 例等内容 行区域分析本题的表达要注意:1、回答“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这个问题,要针对资源的调出地来回答,同时回答内容要从“经济” 、“社会”、“生态’’三方面具体作答,答题语言借助书本语言,力求规范 2、回答“本区工业发展条件”这个问题,要注意重视对图中信息的读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