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施工组织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第十章弧菌科和气单胞菌科的常规检查

文档格式:PPT| 66 页|大小 486KB|积分 10|2022-11-07 发布|文档ID:168065764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6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第十章第十章 弧菌科和气单胞弧菌科和气单胞菌科的常规检查菌科的常规检查 第一节第一节 弧菌属弧菌属一、霍乱弧菌一、霍乱弧菌(一)分类与特征(一)分类与特征形态与染色形态与染色 G-,逗点状,逗点状,1 根鞭毛,有菌毛根鞭毛,有菌毛病人粪便作悬滴标本,可见病人粪便作悬滴标本,可见“鱼群样穿梭鱼群样穿梭”无芽胞,无荚膜无芽胞,无荚膜霍乱弧菌的革兰染色霍乱弧菌的革兰染色霍乱弧菌米泔样粪便直接涂片镜检霍乱弧菌米泔样粪便直接涂片镜检培养和生化反应培养和生化反应霍乱弧菌在霍乱弧菌在TCBS平板上菌落形态平板上菌落形态霍乱弧菌在亚碲酸钾平板上菌落形态霍乱弧菌在亚碲酸钾平板上菌落形态抗原结构与分型抗原结构与分型霍乱弧菌的两种生物型的鉴别霍乱弧菌的两种生物型的鉴别 霍乱弧菌古典生物型对多粘菌素霍乱弧菌古典生物型对多粘菌素B敏感敏感霍乱弧菌霍乱弧菌Eltor生物型鸡红细胞凝集试验阳性生物型鸡红细胞凝集试验阳性n非O1血清群的霍乱弧菌广泛分布于地面水中,可引起人类胃肠炎,但从未引起过霍乱流行因这些血清群的细菌均不与O1群抗血清发生凝集,故称为非O1群霍乱弧菌,以往又称为不凝集弧菌nO139群既不被O1群抗血清所凝集,亦不被O2-O138群抗血清凝集,目前认为它可能是霍乱弧菌Eltor生物型菌株O抗原变异株。

    抵抗力抵抗力n对热、日光、干燥、酸、消毒剂敏感,但耐碱力较强100煮沸1-2分钟可杀灭细菌在正常胃酸中仅可存活4分钟,以1份含氯石灰加4份水处理患者的排泄物或呕吐物1小时可达消毒的目的nEltor生物型在自然界生存能力较古典生物型强,其在河水、井水及海水中科存活1-3周n对链霉素、氯霉素和四环素敏感,但Eltor生物型对一定浓度的多粘菌素B及庆大霉素有耐受性二、临床意义二、临床意义n霍乱弧菌引起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霍乱为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n人类是唯一易感者n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菌者致病机制致病机制n细菌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经口进入机体而感染,进入人体小肠内的霍乱弧菌,借助其鞭毛的运动及弧菌黏蛋白溶解酶和黏附素的作用穿过黏液层,并通过菌毛黏附于肠黏膜上皮细胞上,大量繁殖产生霍乱肠毒素,该毒素作用于肠黏膜表面受体,使肠黏膜细胞的分泌功能亢进,造成肠液的大量分泌,致使患者出现剧烈腹泻与呕吐,泻出物与呕吐物呈米泔水样,可致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n如治疗不及时,患者常因肾衰竭和休克而死亡,若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则大多数患者可在数日内恢复n霍乱弧菌古典生物型所致疾病较Eltor生物型严重。

    近年来,由O139群霍乱弧菌所引起的霍乱暴发流行有上升的趋势,应给予高度重视n霍乱病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主要是体液免疫n改善卫生条件,加强水源、食品、粪便的卫生管理,不生食贝壳类水产品等是预防霍乱弧菌感染和霍乱流行的重要措施加强国境检疫同时有计划得进行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n及时发现、隔离、治疗患者治疗的关键是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预防大量失水导致的低血容量休克和酸中毒同时使用有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三)微生物学常规检验(三)微生物学常规检验 检验程序检验程序 检验方法检验方法 4.鉴定鉴定 三个步骤三个步骤霍乱弧菌的主要鉴定依据霍乱弧菌的主要鉴定依据n(1)若细菌的菌落及形态典型,涂片为革兰阴性弧菌或杆菌,运动活泼,氧化酶试验、靛基质试验和黏丝试验阳性,与O1群霍乱弧菌的多价诊断血清发生明显的凝集可诊断为霍乱弧菌n(2)若细菌的菌落、形态及生化反应与霍乱弧菌相似,但与O1群霍乱弧菌多价诊断血清不凝集,应作进一步鉴定,以确定是否为非O1群霍乱弧菌或其他类似弧菌n(3)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需要,可进一步用霍乱弧菌的单价诊断血清作血清学分型必要时还可作噬菌体分型和生物分型二、副溶血性弧菌二、副溶血性弧菌(一)主要特征(一)主要特征 革兰阴性杆菌,随培养基不同菌体形态差异较大,有卵圆形、棒状、球杆状、梨状、弧形等多种形态。

    该菌两极浓染,有周鞭毛或极端鞭毛,运动活泼无芽胞,无荚膜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n需氧或兼性厌氧n营养要求不高,在3.5%氯化钠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无盐或氯化钠的浓度高于8%不生长n最适PH7.7-8.0,但PH9.5时仍可生长n最适生长温度为35n在TCBS平板上形成0.5-2.0mm大小、不发酵蔗糖的绿色或蓝绿色菌落n在3.5%食盐琼脂平板上菌落圆形、隆起、边缘不整齐、光滑湿润不透明,并呈蔓延生长n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形成较大(直径2-3mm)圆形隆起、湿润并略带灰色或黄色的菌落某些菌株可呈溶血n在SS琼脂上,部分菌株不生长,能生长的菌落较小(1-2mm)、扁平、无色半透明、蜡滴状,有辛辣味,不易挑起n初次分离时,该菌不能在伊红美蓝琼脂或中国蓝琼脂上生长,部分菌株可在麦康凯平板上生长,菌落呈圆形、边缘整齐、半透明或混浊状n副溶血性弧菌的生化反应培养基中需加入3.5%NaCln几乎所有自患者粪便中分离的致病性菌株都能溶解人和兔红细胞,不溶解马红细胞,称神奈川现象而从海水及海产品中分离的非致病菌株多不能溶解人和兔红细胞抗原构造抗原构造n副溶血性弧菌有菌体(O)抗原、荚膜(K)抗原及鞭毛(H)抗原。

    nO抗原共有13种,是副溶血性弧菌分群的依据K抗原有68种,可根据K抗原和O抗原的组合进行定型抵抗力抵抗力n对氯、苯酚(石炭酸)、甲酚皂(来苏尔)等消毒剂敏感,不耐热,65 30分钟即被杀死n在淡水中生存不超过2日,但在海水中能生存47天以上,盐渍酱菜中存活30天以上n耐碱不耐酸,在2%冰醋酸或食醋中5分钟死亡n对氯霉素敏感,对新霉素、链霉素、多粘菌素、呋喃西林、吡哌酸中度敏感,对青霉素、磺胺嘧啶耐药二、临床意义二、临床意义n从致病性副溶血弧菌中分离出两种致病因子:1、耐热直接溶血素,其作用是通过增加上皮细胞内的Ca2+而引起Cl-的分泌,实验表明,该溶血素还具有细胞毒和心脏毒作用2、耐热相关溶血素,其作用与耐热直接溶血素相似此外,黏附素与黏附素酶也与致病性有关n人因食入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而烹饪不当的海产品,如海蜇、海鱼、海虾、海贝等,或盐渍食物,如咸菜、咸肉、咸鱼等而引起食物中毒潜伏期平均24小时,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粪便多为水样或糊状,少数为血水样多发于夏秋季节,一般恢复较快病后免疫力不强n该菌偶尔引起肠道外感染,如中耳炎、伤口感染等三)微生物学常规检验(三)微生物学常规检验n标本采集 常规标本为患者粪便、肛拭子、可疑食物。

    该菌对干燥敏感,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标本置于1%NaCl的碱性蛋白胨水或含3.5%NaCl蛋白胨水中,35增菌培养6-8小时挑取菌膜或表面生长物进一步分离培养检验程序检验程序检验方法检验方法第二节第二节 气单胞菌属和邻气单胞菌属和邻单胞菌属单胞菌属一、气单胞菌属一、气单胞菌属n气单胞菌属隶属气单胞菌科,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从土壤、水源及人的粪便中分离出来,与人类疾病相关的主要有豚鼠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简氏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舒氏气单胞菌和易损气单胞菌等n冷血动物为其重要宿主,是人类感染的主要来源n以往认为气单胞菌属是毒力较弱的条件致病菌,但目前已陆续发现该菌属与人类疾病有关,尤其当机体防御机能减退时,更易引起机体严重感染本属细菌为革兰阴性直杆菌,也可呈球杆状或丝状,本属细菌为革兰阴性直杆菌,也可呈球杆状或丝状,除杀蛙气单胞菌外,均有单端鞭毛,呈穿梭状除杀蛙气单胞菌外,均有单端鞭毛,呈穿梭状运动,无荚膜,有芽孢运动,无荚膜,有芽孢生物学特征生物学特征1生物学特征生物学特征2n杀蛙气单胞菌在含有苯丙氨酸或酪氨酸的琼脂平板上产生棕色或黑色色素n氨苄血琼脂(羊血琼脂中加入氨苄西林30g/ml)可作为此菌选择性培养基,其中氨苄西林可抑制杂菌生长,对气单胞菌有刺激生长的作用,其菌落为2mm大小,灰白色,湿润状。

    n本属细菌氧化酶、触酶阳性,发酵葡萄糖产酸,在含6%NaCl培养基中不生长二)临床意义(二)临床意义(三)微生物学常规检验(三)微生物学常规检验n标本采集 n检验程序 检验方法检验方法 取浓汁、分泌物及尿沉渣等标本作直接涂片,可查见革兰阴性短杆 菌用悬滴法可观察到细菌运动活泼脓汁标本可直接接种血液琼脂平板血液标本先经肉浸液或胰化酪蛋白大豆肉汤增菌,再转种血液琼脂平板粪便标本接种肠道选择性培养基部分标本可接种于PBS,置4增菌,于1、3、7、14天后接种到琼脂平板上,置35 培养24-48小时后观察菌落取生长在血琼脂平板上的菌落作氧化酶试验、O/F试验、靛基质试验等生化反应一般按以下步骤鉴定:与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的鉴别:弧菌科的细菌氧化酶试验均为阳性,O/F试验为发酵型故本属细菌可以氧化酶试验与肠杆菌科细菌相鉴别,以O/F试验与非发酵菌相鉴别与邻单胞菌和弧菌属的鉴别气单胞菌属之间的鉴别二、邻单胞菌属二、邻单胞菌属类志贺邻单胞菌类志贺邻单胞菌类志贺邻单胞菌在麦康凯平板上的菌落特征类志贺邻单胞菌在麦康凯平板上的菌落特征类志贺邻单胞菌类志贺邻单胞菌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仙人指路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