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灰度管理

华为灰度管理之道(科明学习版)——最值得科明借鉴的深刻思想“真正的华为管理之道:灰色制度下的管理逻辑”科明未来的高层必读)各位科明人:您好!华为灰度哲学,是华为最精华的管理哲学也是华为成功的核心竞争 力之一能够掌握灰度是灰度管理者梦寐以求的事今天我们一起学 习探讨通过《华为灰度管理之道》一起探讨“华为灰度”管理思想 作 为一个学习者,一个以一个初学者的心态,以谦虚的心态,清空自己, 潜心研读,“慎思、明辨”,然后“笃行”这是一个理性有效的学习 过程 在科明高层管理干部中,必然一起学习、探讨,并实践 考 核题目中,会设立“实践案例”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谢谢!科明人力资源委员会成长仅仅 20 余年,从一家小微企业成长为世界 500 强,为什么仅仅是华 为呢?华为之路极具借鉴意义任正非说:是什么使华为快速发展 呢?是一种(哲学)思维,它根植于广大(骨干)的心中……并不 是什么背景,更不是什么上帝本文围绕由任正非首创并付诸实践的 “(灰度)管理”这一中心,首先探讨其管理哲学——灰度哲学,然 后对照国际通用的(卓越绩效)准则,最后解析华为特色的管理(体 系要素)和具体(方法)论华为的灰度哲学 毫无疑问,任何一家企业的成功都是其管理(哲学)的成功;任何一 家企业的兴衰逻辑,与其领导人的(思维)模式密切相关。
华为也毫 不例外究竟什么才是华为的企业管理哲学之根?笔者认为,是(灰 度)哲学灰度)哲学,是华为(管理)思想和(实践)的(根本) 方法,是其哲学层面的管理方法论,是任正非和华为的( 价值 观 )、(经营哲学 )、( 管理理念 )的精神实质任正非讲过:“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 )、(节奏 )他的水平就是(合适 )的灰度从本质上讲,灰度哲学是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和(现实)情况的思 维模式从字面意义上,灰度既不是黑,也不是白;既不是(对), 也不是(错);既不是(好),也不是(坏),是一种(融合体 ), 不走(极端 )灰度思维既不是“非白即黑”的(反向)思维,也不是“白加黑”的 (并存)思维,而是“白黑融合”的(和合 )思维任正非曾经说过:“在变革中,任何黑的、白的观点都是容易鼓动人 心的,而我们恰恰不需要黑的,或白的,我们需要的是(灰度)的观 点,在黑白之间(寻求平衡) 灰度哲学符合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客观规律一方面, 从联系的观点看,灰度是事物存在的一种(状态),也是事物发展的 一种(结果) 任正非说:“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因素,在 一段时间内的(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 的(结果)叫灰度。
另一方面,从(发展)和(变化)的视角看, 灰度是事物未来的(预期 )目标和( 执行 )过程 就目标而言,“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 色)中脱颖而出,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 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 就过程而言,“方向是(坚定不移)的,但并不是一条(直线),也许 是不断左右摇摆的(曲线),在某些时段中来说,还会画一个(圈), 但是我们离得(远)一些,或(粗)一些看,它的方向仍是紧紧地指 着(前方) 均衡:进一步讲,( 均衡 )是灰度哲学的最高表现形态均衡一一(失衡)一一(再均衡 )……”是企业发展的 循环往复(工程)和(趋势)均衡:是为了避免组织体系的(崩溃); 打破均衡:又是为了防止组织“静悄悄地(死去)” 有时表现得(激 进),目的在于打破均衡; 有时表现得(稳健),目的在于推进均衡 灰度的实践: 当然,灰度哲学也不是普遍真理和万能钥匙,自有其适用范围华为 20 多年的实践证明,灰度哲学要对症下药,“黑白分明”也能够对号 入座其一,(战略)、(战术)可以讲“灰度”,多些辩证分析和随机调整; 核心价值观却是华为15 万人最高的“形而上学”,不能有丝毫的(扭 曲)和(变通)。
其二,对(人)讲“灰度”,用“两分法”,用(全面)和(发展)的 眼光去看,以(激发)信任、(释放)潜能; 对(事)和(运营) 流程讲“黑白分明”,要坚持“(形而上学)”,(容不得一点)“灰度” 和(弄虚作假),以真正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理念 卓越绩效企业的管理逻辑按照史蒂芬•柯维完人思维的观点,人的本质是四维的统一体,具有四个方面或者要素——(头脑、身体、心灵和灵魂)进一步,“组 织如人”,完人思维也适用于一家组织,因为从本质上看,组织行为 是不存在的,组织拥有的只是在组织中集体化了的个人行为所以, 一个组织也包括(头脑、身体、心灵和灵魂)四个方面如何对企业这一“完人”实现完整、有效地管理呢?按照完人思维来 理解企业,企业的四部分需要分别对应不同的综合管理领域,比如: 企业的头脑对应于:(创新、战略、愿景、绩效管理 )等; 企 业的身体对应于:(组织结构、流程、人力资源)等基础( 结构 ), 以及兼并和合作等( 资本 )增值方式等等; 企业的心灵对应于:( 领导力、组织幸福 )等; 企业的 灵魂对应于:(企业文化、企业公民行为)等 结合国内外最佳管理 实践研究,笔者化繁为简,构建出卓越( 绩效 )企业的管理( 体 系框架 )。
领导力、企业文化、战略以及组织和人力资源 ),四者跨越了 (部 门 )的障碍和( 职能管理 )的局限性,将管理职能扩展到 ( 企业 )范畴、提升到( 战略 )层面,构成了( 一体化 ) 的管理体系从行动上讲,一个完整的领导和管理过程包括四个步骤:领 导力 上, ( 释放 潜能 ); 企 业文化 上, ( 激 发 信 任 ); 战略上,(明确目标 ); 组织和人力资源上,( 整合体系 )一般地,在各个综合管理领域,卓越绩效企业要遵循以下重要准 则:领导力方面,要(心无旁骛、释放潜能 )•创业者成功转型,并尽量(选拔内部 )人才担任中高层领导•设计并持续推动一流的领导力(开发 )与( 管理 )体系 •鼓励管理层强化及早发现( 机会 )和( 问题 )的能力 •鼓励管理层加强与(各层级员工 )的关系•完善治理结构,确保领导团队的(报酬与绩效)密切相关企业文化方面,要恪守(核心价值观、以绩效)为导向 •建立并恪 守明确的公司价值观 •创造充满(挑战、令人满意又有趣)的工作 环境 •鼓励人人(全力以赴 ) •以( 赞美)和( 金钱)奖励员工成就,且要以( 绩效 )为导向,并持续( 提高 )绩效的 标准战略方面,要(简单、清晰、关注) •战略定位要基于清晰的( 客 户价值 )主张 •尊(重客户、员工、股东)等利益关系人的 意见,由(外而内 )制定战略,并( 透彻 )沟通战略 •保持 ( 警觉 ),随市场变化来( 调整 )战略 •持续强化(核心 ) 业 务 , 谨 慎 、 适 时 地 进 行 核 心 业 务 的 ( 扩 张 ) 或 者 ( 转 移 ) •持续提供符合客户( 期望 )的(产品和服务),并不断 努力提高 ( 生产力 ) •创造能够改变整个产业的 ( 创 新 ),并适当通过(兼并 )和(合作 )获得增长 组织和人力资源方面,要(精兵简政、持续优化 ) •去除多余 的组织( 层级 )及官僚化的(机构和行为 ) •促进(合作和信 息)交流 •为(一线 )提供最好的条件,让最优秀的人才上( 前线 ) •吸引( )人才加盟,并持续推动一流的( 教育 和培训 )计划 •为最优秀的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报酬),规划有 (吸引力、挑战性)的工作三、灰色背景下的华为管理方法论作为一家最受人尊敬的企业,除了完全符合上述卓越绩效准则外,华 为必然还要技高一筹。
下面,按照卓越绩效企业的管理整合框架,笔 者对灰色背景下的华为管理方法论进行一次发现、分析和探索之 旅1、 领导力:(轮值CEO、领导力素质)模型华为的高层治理极具灰度特色,既借鉴了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的(治理) 经验,又融入了西方(民主)政治的智慧华为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 轮值 CEO 制度,轮值 CEO 在轮值期间作为公司(经营管理以及危机管 理)的最高责任人轮值CEO由三名副董事长轮流担任,轮值期为6 个月,依次循环8 年的实践证明,轮值既是培养接班人的(实战方 式),又能避免个人长期执政带来的“左倾”或“右倾”的(极端化), 亦可防止(山头主义)对领导力素质的要求:其一,思维模式上,领导者最可贵的思维品质是(灰度)思维——在 黑白之间(寻求平衡),不是“非白即黑”的(两极)思维,也不是 “白加黑”的(并存)思维任正非说:“灰度是(常态),黑与白是哲学上的(假设),所以,我 们反对在公司管理上走(极端),提倡(系统性)思维 其二,知 识结构上,华为多年来一直倡导高中级干部要有“(宽文化)背景”, 即(各门类)知识大杂烩,什么都懂一点其三,品格上,既强调(严 于利己)、又注重(宽以待人),即坚持(自我评判和宽容)相结合。
2、 文化:(光谱型、铁三角) 华为的文化体系是(混沌的、多元的、灰色)的 17 年前,任正非 路过迪拜,写过一篇文章,“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 生不息)”华为文化有什么特色呢?八个字三句话:(非马非驴、亦 中亦西);以(理想)主义为旗帜,以(实用)主义为纲领,以(拿 来)主义为原则古今中外,皆为我用,兼容并蓄,有扬有弃任正 非的思想中没有什么不变的图腾,华为是那种“(食五谷杂粮,壮自 身肌肉)”的(光谱型)文化物种华为的成功是(核心价值观)的胜利,亦是(辩证法)的胜利2010 年 12 月,任正非曾给欧洲某大客户的高管们上课,授课的题目就是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 他说:“这就是华为超越竞争对手的(全部)秘密,这就是华为由胜 利走向更大胜利的„三个(基本保证)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 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是一种“(铁三角)”的 (辩证)思维这三个方面,有(内在)联系,而且相互(支撑), 是一种(拉力)(以客户为中心)、(推力)(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与(动 力)(以奋斗者为本)有机结合的(动态均衡)3、战略:(竞争与合作、专注与均衡、扩张与精细化) 形势判断上,(“战”与“和”)是一对辩证关系,都是为了更好地(生 存)。
华为早期崇尚“狼道”与“狼狈文化”,强调(进攻性),但当 内外环境都发生变化时,任正非基于灰度思维,又倡导(对内对外的 妥协精神)这种合作——竞争的战略,使得华为与几大竞争对手之 间基本达成了(动态)的战略(平衡),“共同瓜分世界”至少成为一 种(不稳定的共识)战略定位上,战略(聚焦和均衡)发展是华为的战略优势所在纵览 华为的 26 年,似乎只做一件事:通信制造华为数十年心无旁骛, 不越雷池半步,不向多元化和投机低头同时,华为善用“( 压强 ) 原理”:要集中所有资源形成(局部)突破,逐渐取得技术的(领先) 和战略(制高点)目前,华为的战略充满(均衡),既关注(经营), 又关注(管理);既关注企业(外部),同时也关注企业(内部) 战略执行上,(扩张)和(精细化)管理并不矛盾,要把两者有效(结 合)起来华为在前期 10 年左右的发展阶段,将企业的重点定位于 经营(扩张),集中资源于“微笑曲线”的两端——(研发)和(市 场)1997 年以后,华为转换了战略重点,以强化(内部)为重头戏, 通过引进世界一流企业的管理(体系),在管理上与(全球化)企业 接轨,通过管理的(效率)来促进经营(效益)的提高。
4、组织和人力资源:(人性假设、绩效责任、激励原则) 华为承认(人性)的灰度并加以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一方面,华为 “求同”,即基于华为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统一)比如,“以 奋斗者为本”是建立在对(人性)认知的基础上的:既(奋斗),又 (共享),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公司、为国家)另一方面,华 为正视“(存异)”,即(认可、保护和欣赏的)千人千面,既然无法 参透,倒不如(认可、容忍乃至于欣赏) 在管理者的职责上,华为倡导: “高层要有(使命感),中层要有(危机感),基层要有(饥饿感)” 其一,“高层要有(使命感)”他们不能以(物质利益)为驱动力, 而必须有强烈的(内在)动机——(事业心、使命感和责任意识) 其二,“中层要有(危机感)”作为主管,(凝聚)不了队伍,完不成 (任务),斗志(衰退),或(自私自利),将被(降职)或(调职) 其三,“基层要有(饥饿感)”对奖金、股票、晋级和成功的(渴望), 构成了团队中每个个体的“(狼性)”精神总结:灰度哲学指导下的(激励)原则是,让员工(食利),但不让他们成 为(完全)的食利者,更不能形成食利(阶层);让员工(艰苦奋斗), 但又不让奋斗者(吃亏)。
一方面,华为坚持“利益(共享)”,与员工(分享)发展成果创立 初期,华为就设计了“银手铐”激励制度:工者有其股另一方面, 华为恪守“以奋斗者为本”,不让(资本)束缚了公司发展任何人, 只要离开公司,不再为公司奋斗了,就必须放弃手中的(股权)而 且,华为一直不上市,因为在任正非看来,公司上市之日,就是企业 奋斗精神委顿之时,戴金的翅膀是飞不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