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施工组织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夸奖孩子的正确方法2

文档格式:DOC| 11 页|大小 255.01KB|积分 10|2022-07-04 发布|文档ID:116034881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1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夸奖孩子的正确方法很多家长都懂得“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赞美教育夸奖孩子是一门学问,需要家长谨慎使用但是很多家长并不能够掌握夸奖孩子的正确方法,那么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1、夸具体不夸全部 “宝宝真棒”,这样的表扬对家长来说真是轻车熟路在家长眼里,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宝宝会笑了,宝宝会翻身了,宝宝会蹦了,宝宝说话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惊喜中,家长已经习惯于对着孩子说出“真棒!”、“真好!”这样的评价,甚至一句轻轻的“啊”都充满着赞赏的语气 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 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2、夸努力不夸聪明 “你真聪明!”——又一个家长惯用的评语。

    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美国的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结果2/3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3、夸事实不夸人格 “好宝宝”这样的话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长们会无心地将其挂在嘴边但“好”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如果孩子总被扣上这样一顶大帽子,对他反而是种压力 成年人也是,当领导不断夸奖你时,开始还会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会感觉到压力,甚至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机会 如果家长的称赞总是“言过其实”,孩子也会有压力,觉得自己不配这样的赞美他们会怎么办呢?那就是在你刚刚赞美完他的时候,他就做出让你头疼的事情,以示“真诚” 三大窍门: 1、留心孩子的努力 为达到激励孩子的目的,真正做到“夸具体”、“夸努力”,家长首先要对孩子做事情的整个过程有所了解。

    有的时候可以亲眼看见孩子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努力,当你在总结孩子成绩的时候,不妨详详细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描述出来 比如孩子写完作文之后,你可以说:“文章的开头很好,你能想出这样的开头实在不容易;中间的描述能感觉出你经过了仔细的观察结尾的一句话也比较精彩,用它来点题很恰当……”这样,你把孩子在作文上所花费的辛苦一一说了出来,愉快自信的笑容立刻就会洋溢在孩子的脸上 如果你没有亲眼见到孩子的努力也没关系,你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说出努力的过程,这中间不失时机地加以适当的点评,同样可以给孩子一个有益的赞美 2、夸孩子别嫌“啰嗦” 仔细分析一下,家长们对待表扬的态度的确是随便了一些,甚至有点心不在焉、张嘴就来当孩子表现好时,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你真棒”,看起来既省事又符合鼓励为主的教育精神其实这样的表扬多了,对孩子毫无意义 所以当了解了“夸具体”原则时,很多家长开始很难适应,不知道除此之外还能说些什么很简单,教你一招——好话不嫌“口罗唆”,看看上述有益的表扬语,哪一句不比“你真棒”口罗唆?这就意味着要用更多的话语描述孩子的努力,结果自然引起孩子共鸣,夸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把夸奖当“预防针” 夸奖不仅仅是事后对孩子的肯定,有时候在预见到孩子对某些事情可能有抵触时,可以事先夸夸孩子,用表扬来打预防针,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演员宋丹丹在新书《幸福深处》中就有这样一段:有一次儿子巴图生病,我对小阿姨说:“我发现巴图和别的小孩儿不一样,别的小孩儿吃药都哭,可他从来不哭,他不怕吃药这一点他和别的小孩儿真的不同然后我把中药端给他他捧着碗,烧得红红的小脸一副紧张的表情,闭着眼睛一口气就把药喝下去了我们大家都赞不绝口从那次起,多么苦的药他都不怕 试试这样夸孩子: A、 有益的称赞:我喜欢你的卡片,很漂亮,也很风趣、 孩子的感觉:我的品味不错,我可以信赖自己的选择、 B、 有益的称赞:非常感谢你今天洗了盘子 孩子的感觉:我很负责 C、 有益的称赞:你的作文有几个新的想法 孩子的感觉:我也可以有创造性的 描述性的语句以及孩子由此得出的积极结论是精神健康的基石孩子从我们的话中对自己作出结论,事后还会默默地对自己重申会使他们对自己及周围的世界抱有积极看法 延伸阅读: 董进宇博士总结的表扬公式: 表扬=陈述事实+确认事实的可贵性+表达感受+表达期望+身体接触 表扬是让孩子继续努力的有效手段,所以必须做对动作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个完整的表扬,必须按程序做对每一步: (1)陈述事实 即孩子做对了什么事情,家长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他什么地方做对了,什么行为被肯定和欣赏。

    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知道自己因为什么被表扬,他下次可以继续做下去 (2)确认事实的可贵性 即让孩子知道家长为什么要表扬他,让他知道被表扬的真实理由,知道自己行为的真实尺度,从而对自己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产生自豪感 (3)表达感受 家长一定要表达为孩子高兴的感情这种为孩子取得成绩而替孩子高兴的感受,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使孩子会继续把事情做下去 这里的关键是家长为孩子高兴(即家长说“我真的为你高兴!”),而不是家长自己高兴(即家长说“我真高兴!”)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家长为孩子高兴,表明良好的行为和成绩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只是替孩子高兴,家长是旁观者而不是当事人而家长自己高兴,传达了一个信息:孩子取得好成绩,家长就高兴,那么如果孩子不能取得好成绩,家长就不高兴家长无形之中把自己牵扯进去了,家长成了孩子学习的当事人,孩子的学习是为了家长,这就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4)表达期望 即家长表达完为孩子取得好成绩而高兴的感受之后,还要表达新的期望也就是告诉孩子,只要他继续努力,他会做得更好 这里的关键是家长要表达宏观的期望,就是说家长应该笼统地说:“我相信你以后会做得更好!”而不能提出具体要求。

    要知道,一旦家长提出具体的要求,孩子就认为家长对自己目前的成绩还是不满意,由此产生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的压力感,这就使得表扬的作用大打折扣我们在这里一定要记住,孩子的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绝对不能让孩子感到他是为家长学习或为家长做事家长只是为孩子高兴,他学习不好,家长也没有什么,这样孩子才能够轻装上阵 表达期望,实质是暗含着告诉孩子,学习无止境,他还得继续努力,同时也表达了家长对孩子学习潜力的信任 (5)身体接触 在表扬孩子的场合,家长如果能够拥抱孩子或拍打肩膀或抚摩孩子的头发,那效果会倍增 我们知道表扬的目的是让孩子有向上的动力身体接触,会让孩子直接感受到家长所传达的力量人是一种奇妙的动物,身体的接触会比语言更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很多家长,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与孩子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冷淡,很少与孩子有身体接触甚至,连温柔体贴的话都不说了,最后剩下的只是苛责埋怨与批评在这种关系状态下,孩子的动力已经丧失殆尽 所以,家长们要记住,要想让孩子改变,那么家长必须先改变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先突破自我的局限,做出相应的动作,我们才能指望孩子有优秀的表现  更多日志 · 决定孩子命运的八大关键问题 · 教师健康的自我维护心理 · 教你用三十六计教出好儿女 · 一句话哲理 · 影响教师一的100生个好习惯 谁看了这篇日志· 白秀丽 · 尚丽君 · 刘金玲 · 李玉秀 · 刘冰 · 于影 · 田秋菊 · 李艳玲 · 刘长河 · 刘娥飞 · 徐春荣 · 姜雪朋 Copyright © 2011-2014 Y 京ICP证060239号分享到分享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仙人指路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