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施工组织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肝功能不全练习题

文档格式:DOC| 11 页|大小 100KB|积分 10|2022-09-26 发布|文档ID:156470072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1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第十六章 肝功能不全一、选择题A型题1.引起病毒性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因素是A. 影响肝合成代谢,损伤肝细胞B. 影响肝转化功能,损伤肝细胞C. 影响肝贮存功能,损伤肝细胞D. 影响细胞免疫功能,损伤肝细胞E. 影响肝灭活功能,损伤肝细胞2. 肝实质细胞是指A.枯否细胞 B.星形细胞 C.肝细胞 D.内皮细胞 E.Pit细胞3.肝细胞损害导致的肝功能障碍不包括A.糖代谢障碍 B.电解质代谢紊乱 C.胆汁分泌障碍 D.内毒素清除障碍 E.激素灭活功能障碍4.枯否细胞功能障碍可导致A.生物转化功能障碍 B.内毒素清除减少 C.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降低 D.穿孔素合成减少 E.胶原合成障碍5.星形细胞活化后,产生的主要变化不包括A.失去脂肪滴 B.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 C.收缩能力增强 D.Ⅲ、Ⅳ型胶原合成增多 E. 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降低6.与肝纤维化有关的星形细胞改变是A.星形细胞增殖抑制 B.星形细胞内蛋白合成抑制 C.合成大量Ⅰ型胶原 D.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抑制 E.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表达抑制7.肝脏激素灭活功能减弱时与出现小动脉扩张有关的是A.甲状腺激素灭活减少 B.胰岛素灭活减少 C.激素灭活减少 D.抗利尿激素灭活减少E.醛固酮灭活减少8.肝性脑病是指A. 严重肝病所继发的脑水肿 B. 严重肝病所继发的昏迷 C. 严重肝病所继发的精神症状 D. 严重肝病所继发的神经症状 E. 严重肝病所继发的神经精神综合征9.引起肝性脑病主要是由于A. 皮质结构破坏B. 下丘脑结构破坏C. 大脑网状结构破坏D. 上行激活系统结构破坏E. 脑组织功能和代谢障碍10. 血氨增高所致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是A.谷氨酸增多B.乙酰胆碱增多C.谷氨酰胺减少D.γ-氨基丁酸增多E.儿茶酚胺增多11. 氨进入脑内可引起A.α-酮戊二酸增多B.NADH增多C.谷氨酰胺增多D.乙酰辅酶A增多E.ATP产生增多12.γ-氨基丁酸发挥突触后抑制作用的机制是由于A.Na+ 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B.K+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C.Cl-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D.Na+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E.K+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13.γ-氨基丁酸发挥突触前抑制作用的机制是由于A.Na+ 由轴突内流向轴突外B.K+由轴突内流向轴突外C.Cl-由轴突内流向轴突外D.Na+由轴突外流向轴突内E.K+由轴突外流向轴突内14.肝性脑病时肾血管收缩是由于A.醛固酮活性不足B.缓激肽活性不足C.白三烯产生减少D.内皮素-1生成减少E.肾交感神经张力降低15.肝功能不全是指l 肝脏分泌功能障碍l 肝脏解毒功能障碍l 肝脏合成功能障碍l 肝脏各种细胞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l 肝脏代谢功能障碍16.肝功能障碍包括A.肝性腹水B.胆汁排泄障碍C.胆汁分泌障碍D.凝血功能障碍E.以上都是17.肝功能障碍时产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A.肝脏摄取胆红素障碍B.肝脏合成胆红素障碍C.肝脏酯化胆红素障碍D.肝脏运载胆红素障碍E.肝脏排泄胆红素障碍18.严重肝病时出现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原因是A.肠道吸收内毒素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B.枯否细胞功能受抑制C.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内毒素吸收入血增多D.肠壁水肿使漏入肠腔内内毒素增多E.以上都是19.外源性肝性脑病的常见原因是A.病毒性暴发性肝炎B.门脉性肝硬变C.药物性肝炎D.伴有肝细胞坏死的中毒 E.肝癌20.肝性脑病的神经精神症状有A.睡眠节律变化B.行为异常C.精神错乱D.昏迷E.以上均可出现21.肝性脑病时血氨增高的主要原因是A.谷氨酰胺合成障碍B.鸟氨酸循环障碍C.肠道细菌产生的尿素酶增多D.肠道细菌产生的氨基酸氧化酶增多E.γ-氨基丁酸合成障碍22.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A.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及传导功能B.使乙酰胆碱产生过多C.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D.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正常活动E.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23.肝性脑病常见的诱因是A.胃肠蠕动增强B.上消化道出血C.脂肪摄入增多D.糖类摄入增多E.肠道内细菌活动减弱24.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真性神经递质是指A. 苯乙胺B. 酪胺C. 多巴胺D. 苯乙醇胺E. 羟苯乙醇胺25.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是指A. 苯乙胺和酪胺B. 多巴胺和苯乙醇胺C. 苯乙胺和苯乙醇胺D. 酪胺和羟苯乙醇胺E. 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26.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中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A. 干扰乙酰胆碱的功能B. 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C. 干扰三羧酸循环D. 干扰糖酵解E. 干扰γ-氨基丁酸的功能27.正常人血浆中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接近A. 1~1.5 B. 2~2.5 C. 3~3.5 D. 4~4.5E. 5~5.528.肝性脑病患者血液中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多可使脑内的A γ-氨基丁酸增多B. 羟苯乙醇胺增多C. 乙酰胆碱增多 D. 去甲肾上腺素增多E. 多巴胺增多29.肝性脑病时脑对神经毒质敏感性增高是由于A. 缺氧B. 应用镇静剂C. 感染D. 电解质紊乱E. 以上都是30.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A. 引起失血性休克B. 经肠道细菌作用而产生氨C. 脑组织缺血缺氧D. 血液苯乙胺和酪胺增加E. 破坏血脑屏障,假性神经递质入脑31.肝性脑病患者服用肠道抗生素的主要目的是A. 防治胃肠道感染B. 预防肝胆系统感染C. 抑制肠道对氨的吸收D. 防止腹水感染E. 抑制肠道细菌而减少毒性物质的产生和吸收32.下列治疗肝性脑病的措施中哪一项不妥当A. 输入谷氨酸钠B. 给予碱性药物C. 输入葡萄糖D. 补充钾盐E. 给予左旋多巴33.枯否细胞促进肝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中错误的是A. 产生活性氧B. 产生TNF C. 释放组织因子D. 清除内毒素E. 产生IL-1,IL-6,IL-10等34.关于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肾交感神经张力增高B.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C. 激肽系统激活的产物增多D. 内皮素增多E. 内毒素血症B型题A. 氨与α-酮戊二酸结合生成谷氨酸B. 氨与谷氨酸结合生成谷氨酰胺C. 氨与瓜氨酸结合生成琥珀酸D. 丙酮酸氧化脱羧E. 乙酰辅酶A与胆碱生成乙酰胆碱1.使还原型辅酶I(NADH)消耗增多的反应是2.在氨的代谢中属于耗能过程的反应是A. 5-羟色胺B. 组胺C. 多巴胺D. 苯丙胺E. 去甲肾上腺素3.苯乙醇胺的化学结构与上述何种物质相似4.羟苯乙醇胺的化学结构与上述何种物质相似A. 硫醇B. 5-羟色胺C. 苯乙醇胺D. 苯乙胺E. 吲哚和甲基吲哚5.色氨酸在肠道经细菌作用可产生6.能产生肝臭的物质是7.苯丙氨酸在肠道经细菌作用可产生 A. 肌肉组织B. 胃肠道C. 肾脏D. 肝脏E. 神经组织8.清除血中芳香族氨基酸的主要器官组织是9.清除血中支链氨基酸的主要器官组织是 A.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结构正常 B.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管结构正常C.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坏死 D.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管坏死 E.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正常,肾小管坏死10.肝性功能性肾功能衰竭的特点是11.肝性器质性肾功能衰竭的特点是A. 肝豆状核变性B . 阿米巴肝脓肿C.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D. 脂肪肝E. 肝吸虫病12.主要由遗传性因素引起的肝脏疾病是13.主要由免疫性因素引起的肝脏疾病是A. 肝枯否细胞B. 肝星形细胞C. 肝脏相关淋巴细胞D. 肝窦内皮细胞E. 肝细胞14.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关系密切的是15.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关系密切的是X型题1.引起肝性腹水的全身性因素包括A. 门脉高压B.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C. 淋巴循环障碍D. 心房钠尿肽减少2.肝功能障碍时常出现的电解质紊乱是A.低钾血症B.低钠血症C.高磷血症D.高钙血症3.肝功能严重损害时激素代谢紊乱表现为A.雌激素增多B.胰岛素减少C.醛固酮增多D.抗利尿激素减少4.肝性脑病患者可以出现A.精神错乱B.嗜睡C.扑翼样震颤D.昏迷5.氨中毒使脑组织能量代谢产生障碍的机制是A.乙酰辅酶A生成不足B.α-酮戊二酸减少C.NADH消耗过多D.ATP消耗过多6.肝星形细胞被活化表现为A.脂肪滴增多B.表达平滑肌α肌动蛋白C.蛋白合成旺盛D.合成大量Ⅳ型胶原7.枯否细胞被激活,促进肝功能障碍的机制是A.产生活性氧增多B.产生大量TNFC.产生IL-10增多D.启动凝血系统8.关于GABA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中GABA主要由肠道细菌作用于肠内容物而产生B.GABA可在肝脏代谢C.GABA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D.GABA可产生突触前抑制作用9.血中芳香族氨基酸增多可引起脑内A.苯乙胺增多B.羟苯乙醇胺增多C.5-羟色胺增多D.苯乙醇胺增多二、名词解释1. hepatic insufficiency2. hepatic failure3. hepatic encephalopathy4. false neurotransmitter5. hepatorenal syndrome三、填空题1. 肝性腹水发生的局部因素是 、 、 和 。

    2. 由于肝细胞的损害引起的肝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 、 、 、 和 3. 枯否细胞被激活,促进肝功能障碍的主要机制是 、 、 从而启动凝血系统4. 大量氨进入脑内后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可产生的后果有 、 、 和 5. 进入脑内的氨增多后,可使脑内的中枢兴奋性递质 和 减少;使中枢抑制性递质 和 增多6. 假性神经递质是指 和 ;其结构分别与正常神经递质 和 相似7. 肝性脑病常见的影响因素有: 、 和 四、问答题1.枯否细胞功能障碍时,产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肝星形细胞被活化的主要变化有哪些?3.肝性脑病时,血氨升高的原因是什么?4.简述肝性脑病时,假性神经递质的产生及导致昏迷的机制5.简述肝性脑病时,血浆氨基酸不平衡的表现、原因及引起昏迷的机制6.肝性脑病时,血中GABA增多的原因及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的机制如何?7.减少肝性脑病诱因的常用措施有哪些?8.降低血氨的常用措施有哪些?9.简述肝肾综合征时,使肾血管收缩的可能因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 D 2.C 3.D 4.B 5.D 6.C 7.C 8. E 9.E 10.D 11.C12.C 13.C 14.B 15.D 16.E 17.B 18.E 19.B 20.E 21.B 22.C 23.B24.C 25.E 26.B 27.C 28.B 29.E 30.B 31.E 32.B 33.D 34.CB型题1.A 2.B 3.C 4.E 5.E 6A. 7.D 8.D 9.A 10A. 11.C 12.A 13.C 14..A 15.BX型题1.BD 2.AB 3.AC 4.ABCD 5.ABCD 6.BC 7.ABCD 8.ABD 9.BCD二、名词解释1.肝功能不全:各种病因严重损害肝脏细胞,使其代谢、分泌、合成、解毒、免疫等功能严重障碍,机体可出现黄疸、出血、感染、肾功能障碍及肝性脑病等临床综合征,称肝功能不全2.肝功能衰竭:一般称肝功能不全晚期为肝功能衰竭3.肝性脑病: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在临床上常会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最后进入昏迷状态。

    这种在严重肝病时所继发的神经精神综合征,称为肝性脑病4.假性神经递质:进入脑内的苯乙胺和酪胺在β-羟化酶作用下,可变为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这两种物质与脑内作为正常神经递质之一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在化学结构上相似,因此可被神经末梢摄取、释放但却不能完成其功能,导致昏迷发生因此,把结构上与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相似,而又不能完成其功能的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称为假性神经递质5.肝肾综合征:是指肝硬化失代偿期或急性重症肝炎时,继发于肝功能衰竭基础上的功能性肾功能衰竭急性重症肝炎有时也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也属肝肾综合征应注意同一病因同时作用于肝和肾而引起的肾功能衰竭,不属于肝肾综合征三、填空题1.门脉高压,肝内肝动脉-门静脉吻合枝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淋巴循环障碍2.代谢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凝血功能障碍,生物转化功能障碍3.产生活性氧,产生多种细胞因子,释放组织因子4.消耗大量α-酮戊二酸,消耗大量NADH,抑制丙酮酸脱羧酶的活性,消耗大量ATP5.谷氨酸,乙酰胆碱,谷氨酰胺,γ-氨基丁酸6.苯乙醇胺,羟苯乙醇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7.氮的负荷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强,脑敏感性增高四、问答题1.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内毒素入血增加和内毒素清除减少。

    1)内毒素入血增加:①肠道内毒素直接入血:严重肝病、肝硬化时,由于大量侧支循环的建立,可使来自肠道的内毒素绕过肝脏,不能被枯否细胞清除,直接进入体循环;②内毒素入血增多:严重肝病时,一方面由于肠壁水肿等,使漏入腹腔内毒素增多;另一方面,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也使内毒素被吸收入血增多2)内毒素清除减少:严重肝病时,肝内淤滞的胆汁酸、胆红素等均可使枯否细胞的功能抑制,对内毒素等清除减少这些原因均可产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2.正常肝脏,星形细胞处于静止期肝脏受损后,在坏死灶内及周边区星形细胞被活化,主要变化是:①星形细胞失去脂肪滴,并增殖;②高度表达平滑肌α肌动蛋白,使其具有肌细胞特征,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③星形细胞内蛋白合成旺盛、收缩能力增强;④合成大量的I型胶原,使细胞外基质由正常时以III、IV型胶原为主变成I型胶原为主;⑤星形细胞激活后,细胞外基质的分解酶-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降低;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表达增强这些变化促进了肝纤维化的发生此外,很多细胞因子,如TGF-β、bFGF、ET、VEGF 等也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3.肝性脑病时,血氨升高的原因有:①尿素合成减少,氨清除不足肝性脑病时血氨增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肝脏鸟氨酸循环障碍。

    肝功能严重障碍时,一方面由于代谢障碍,供给鸟氨酸循环的ATP不足;另一方面,鸟氨酸循环的酶系统严重受损;以及鸟氨酸循环的各种基质缺失等均可使由氨合成尿素明显减少,导致血氨增高;②氨的产生增多:血氨主要来源于肠道产氨肝脏功能严重障碍时,门脉血流受阻,肠粘膜淤血,水肿,肠蠕动减弱以及胆汁分泌减少等,均可使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导致肠道细菌活跃,一方面可使细菌释放的氨基酸氧化酶和尿素酶增多;另一方面,未经消化吸收的蛋白成分在肠道潴留,使肠内氨基酸增多;肝硬化晚期合并肾功能障碍,尿素排除减少,可使弥散入肠道的尿素增加,使肠道产氨增加如果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由于肠道内血液蛋白质增多,产氨增多此外,肝性脑病患者昏迷前,可出现明显的躁动不安,震颤等肌肉活动增强的症状,肌肉中的腺苷酸分解代谢增强,使肌肉产氨增多如果患者由于通气过度,造成呼吸性碱中毒或应用了碳酸酐酶抑制剂利尿,则由于肾小管腔中H+减少,生成NH4+减少,而NH3弥散入血增加也可使血氨增高4. 食物中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经水解产生氨基酸,其中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经肠道细菌释放的脱羧酶的作用,分别被分解为苯乙胺和酪胺正常时,苯乙胺和酪胺被吸收后进入肝脏,在肝脏的单胺氧化酶作用下,被氧化分解而解毒。

    当肝功能严重障碍时,由于肝脏的解毒功能低下,或经侧支循环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血中苯乙胺和酪胺浓度增高尤其是当门脉高压时,由于肠道淤血,消化功能降低,使肠内蛋白腐败分解过程增强时,将有大量苯乙胺和酪胺入血血中苯乙胺、酪胺增多使其进入脑内增多在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细胞内,苯乙胺和酪胺分别在β-羟化酶作用下,生成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这两种物质在化学结构上与正常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相似,因此,当其增多时,可取代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被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所摄取,并贮存在突触小体的囊泡中但其被释放后的生理效应则远较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弱因而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唤醒功能不能维持,从而发生昏迷5.血浆氨基酸失平衡,即芳香族氨基酸(AAA)增多,而支链氨基酸(BCAA)减少两者比值(BCAA/AAA)下降原因是:肝功能严重障碍时,肝细胞灭活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降低,使两者浓度均增高,但以胰高血糖素的增多更显著,使体内的分解代谢增强,致使大量芳香族氨基酸由肝和肌肉释放入血芳香族氨基酸主要在肝脏降解,肝功能严重障碍,一方面,芳香族氨基酸的降解能力降低;另一方面,肝脏的糖异生作用障碍,使芳香族氨基酸转为糖的能力降低,这些均可使血中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高。

    而支链氨基酸的代谢主要在骨骼肌中进行,胰岛素可促进肌肉组织摄取和利用支链氨基酸肝功能严重障碍,血中胰岛素水平增高,支链氨基酸进入肌肉组织增多,因而使其血中含量减少引起昏迷的机制:生理情况下,芳香族氨基酸与支链氨基酸同属电中性氨基酸,借同一载体转运系统通过血脑屏障并被脑细胞摄取血中芳香族氨基酸的增多和支链氨基酸的减少,使芳香族氨基酸进入脑细胞增多,其中主要是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增多的苯丙氨酸可抑制酪氨酸羟化酶的活性,使正常神经递质的生成减少;增多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并在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和β-羟化酶作用下,生成假性神经递质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进入脑内色氨酸增多的原因,除前述原因外,还与严重肝病时血浆白蛋白减少有关,与白蛋白结合的色氨酸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而游离的色氨酸可进入脑内,在脑内,增多的色氨酸在色氨酸羟化酶作用下,生成5-羟色胺(5-HT)因而,脑内可产生大量的5-羟色胺5-羟色胺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同时也可作为一种假性神经递质而被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摄取、贮存和释放另外,5-羟色胺也可抑制酪氨酸转变为多巴胺由此可见,血中氨基酸的失平衡使脑内产生大量假性神经递质,并使正常神经递质的产生受到抑制。

    最终导致昏迷 6.血中GABA主要由肠道细菌作用于肠内容物而产生正常时,GABA可进入肝脏进行进一步代谢肝性脑病时,患者血中GABA可增多,其原因为:①当肝脏功能严重障碍时,由于GABA分解减少或通过侧支循环绕过肝脏,使其在血中含量增加;②如果伴有上消化道出血时,由于血液是细菌形成GABA的良好底物,来自肠道的GABA更多使血中GABA浓度明显增多正常时GABA并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但在由于严重肝病所引起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时,则GABA可进入脑内,GABA即是突触后抑制递质,又是突触前抑制递质,因而在突触间隙产生抑制作用,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产生肝性脑病7.减少肝性脑病诱因的常用措施有:①严格控制蛋白摄入量,减少氮负荷;②避免饮食粗糙质硬,防止上消化道大出血;③防止便秘,以减少肠道有毒物质进入体内;④注意利尿、放腹水、低血钾等情况,防止诱发肝性脑病;⑤由于患者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强、脑敏感性增高,因此,肝性脑病患者用药要慎重,特别是要慎用止痛、镇静、麻醉等药物,防止诱发肝性脑病8.降低血氨的常用措施有:①降低肠道pH。

    口服乳果糖等使肠道pH降低,减少肠道生成NH3并促进NH3转变为NH4+排出;②由于谷氨酸可结合NH3生成谷氨酰胺以减少NH3的毒性,所以临床上应用谷氨酸或精氨酸以降血氨;③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特别是要注意纠正碱中毒9.肝肾综合征时肾血管收缩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肾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肝硬化晚期大量腹水形成或放腹水、利尿或因上消化道大出血、门静脉压增高等可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肾小动脉收缩;②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肾血流量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促进肾血管收缩;③激肽系统活动异常:缓激肽可舒张肾血管,肝肾综合征时,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异常,舒血管物质不足;④前列腺素、白三烯的作用:肝病时LTS及TXA2增多可使肾血管收缩;⑤内皮素-1的作用:ET-1在肝肾综合征时生成增多,可使肾血管、肾小球系膜细胞收缩,GFR减少;⑥内毒素血症:肝硬化伴肝肾综合征时血浆内毒素水平增高,对肝肾综合征的发生有一定作用;⑦假性神经递质的作用:肝性脑病时,假性神经递质增多,也可能对肝肾综合征的发生有一定作用总之,重症肝病患者由于腹水和门脉高压等原因,引起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导致肾血流量的减少,同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增强;加之,肝功能严重障碍所致的假性神经递质、内皮素、内毒素以及TXA2等物质的产生增多或清除减少。

    这些可使肾血管收缩、GFR降低,引起肝肾综合征的发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沈阳哈登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