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谷善饥的治疗方法】消谷善饥的用药

消谷善饥的治疗方法】消谷善饥的用药【证治方药】 (一)脾胃热盛 治法:泻脾热,清胃火 方剂:(1)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泻脾热药物:防风6g,蕾香10g ,炒山桅6〜10g ,生石膏10g ,甘草3〜 6go方义:用防风、蕾香为风以胜湿、火郁发 之之义:山桅、石 膏清热泄火 (2)白虎加人参汤(《金匮要略》)清胃火药物:生石膏15g (先煎),知母10g,甘 草3g,太子参10g (或用党参代之) 方义:石膏、知 母清泄阳明,太子参或党参益气生津 加减:热甚加黄连、竹茹清热,阴虚口干加石斛、麦冬养阴生津有血热者加玄 参、丹皮、赤芍凉血清热 变通法:胃热伤阴者,可用竹叶石膏汤(《伤寒论》)加减药用竹叶、石膏、半 夏、麦冬、党参、甘草等,清胃养胃并举二)阴虚火旺治法:养阴增液,清热泻火 方剂:四阴煎(景岳全书》)加减药物:北沙参10g,生地10g,麦冬10g,白芍10g,百合 10-15g,甘草3s6g,芦根30g方义:生地、麦冬养阴清热, 沙参、百合润燥生津,白芍、甘草酸 甘化阴,芦根清胃热、生津液 加减:口干舌燥者,加石斛:大便干结者,加玄参,均为养阴生津之用烘热汗出、 手足灼热,加地骨皮、知母清退虚热。
变通法:若阴虚火旺而兼见湿热,消谷善饥,形体消瘦,小便黄赤短少,舌红苔 黄腻者,可用甘露饮(《局方》),药如生地、熟地、天 冬、 麦冬、石斛、黄苓、茵陈、枳壳、枇杷叶、甘草,一以养阴清 热,一以清利湿热,虚实同治评述】实则阳明热,虚则阴 血亏,都可引起本症,临床当分证施治用白虎加人参汤清胃 火,或泻黄散泻脾热,或四阴煎养阴清 热,如阴虚和胃热并见则 用竹叶石膏汤,清胃热、养胃阴并举阴虚火旺而兼见湿热者, 可用甘露饮养阴清热、清利湿 热,虚实同治又,消谷善饥可为 消渴病的一种临床症状,历代称为中消,当予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