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吃人”意象的解读

浅谈鲁迅小说《狂人日记》中的“吃人”孙玉琮 摘要: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 说 “吃人”一直是《狂人日记》的一个核心话题,本文通过对小说的深入剖析,浅谈“吃人”意象的象 征意义,感受鲁迅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想要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 人”本质,展现鲁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关键词:《狂人日记》;“吃人”;封建礼教;鲁迅;1918 年5 月, 鲁迅第一篇真正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新青年》发表 这篇反封建的文章 在当时引起极大反响当时著名学者吴虞在各大报刊上发表 了自己对《狂人日记》的评价,全文引征大量的历史史实, 揭破那些“ 戴着礼 教假面具吃人的滑头伎俩” ,一针见血地指出:“ 吃人的就是讲礼教的! 讲礼教 的就是吃人的呀!” 随后,“礼教吃人” 、“ 吃人的礼教” 便成为现代中国的 主流话语一、“吃人”的含义(一)确指“人吃人”的真实历史鲁迅在文章中也有提过:他对我讲书的时候,亲口说过可以“易子而食”;又一会偶然议论起一个不好的人,他 便说不但该杀,还当“食肉寝皮”我那时年纪还小,心跳了好半天。
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 吃心肝的事,他也毫不奇怪,不住的点头鲁迅第一个引用的是《左传》宣公十五年的宋国都城被楚军围困时的“易子 而食”,展现古代劳动生产力低下、社会动荡引起的丧失人伦的暴行其二是《左 传》襄公二十一年,晋国州绰说的“食肉寝皮”,这个词在鲁迅文章中曾多次出 现,它意在表达人心中存有的“兽性”,在一定条件下就会爆发其实还有“其 三”,是《药》中无知的民众用革命者的鲜血,沾馒头吃,治疗痨病由于鲁迅 本人就是这件事的见证者,他对这件事感触极大小说集《呐喊》多次表达了对 民众无知麻木的叹息,多次意图唤醒人们心中的“人性”这是人们用“仁义道德”当做伪装,真实意义上的“吃人”二)暗指对人精神的摧残《狂人日记》以“狂人”的眼光来审视周围的环境狂人所患的“ 迫害狂” , 即精神病学上的“ 被害妄想”症所谓“ 妄想” , 是指患者坚持相信某种不 真实的思想内容, 是一种思想障碍这种患者, 也可能出现“ 幻觉” , 即一种 虚幻的知觉, 属于知觉障碍因此事实上是狂人的“ 妄想”导致他时刻以为别 人要吃他,而并非人们真的要吃他鲁迅借狂人之口,发狂人之言,论狂人之源全文出现多次狂人的幻觉,例 如“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也多次描写了狂人的心理活动,例如何医 生给狂人看病时候说“赶紧吃罢”,从上下语境来看,是指吃药,狂人却认为“他们要吃了自己”。
全文多次出现的“吃人”二字,都可以看出鲁迅都在暗示读者,狂人真的是 有心理疾病,让读者思考狂人为什么会“狂”是因为社会的不良风气,是因为 人民群众的麻木无知在这种被压迫被剥削、受尽冷嘲热讽的环境中,“我”最 终不得不变成了狂人,不得不时刻思考着会不会被人迫害通过描写一个“ 迫害狂” 病人的吃人世界,鲁迅把旧社会对人精神上的摧 残表现的淋漓尽致三)代指封建礼教“吃人” 《狂人日记》看似是“狂人”的“日记”,只是描写了狂人的行为举止,失 责是象征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悲哀赵家的狗的眼色、赵贵翁的眼色、行人的眼色, 甚至孩子的眼色都是一样的, 即都是“ 似 乎怕我,似乎想害我” 的眼色不然, 那赵家的狗, 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得有理早上小心出门, 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 似乎想害我 前面一伙小孩子, 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 脸色也都铁青… …但是小孩子呢? 那时候, 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 , 似乎怕我, 似 乎想害我陈老五送进饭来 , 一碗菜, 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 白而且硬, 张着嘴, 同那一伙想吃人 的人一样我大哥引了一个老头子, 慢慢走来;他满眼凶光,怕我看出, 只是低头向着地, 从眼镜横边 暗暗看我。
在这几个小段中,就出现了“狗”“赵贵翁”“孩子”“老头子”“鱼”5 个角 色我们可以将“狗”“鱼”分为一类,分别是陆地和水中的它们构成了动物; “赵贵翁”“孩子”“老头子”分为一类,分别是年壮、年少和年老的他们代表了 人类在狂人眼中人的眼神与动物的眼神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要“吃我的”小说 中不断向读者暗示, 表面上看,人们讲究礼仪、拥有文明,而动物粗暴无理、无 法交流但实际上,人类和动物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充满兽性的生物,都生 活在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只是人类身上穿着一身可以随时脱下的“封建礼教” 的皮罢了古代有一个很典型的故事为了让老人家高兴,为了实现自己的“孝”,明 知小孩子在寒冬季节吃冰会肚子疼,却鼓励自己的还是吃冰块说:“好,再吃一 块我记着,看谁吃得多明知小孩子打旋子旋得多会跌倒,却鼓劲说:“好, 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封建礼教下的愚孝让子女为“孝” 而走上一条死亡之路小说以“救救孩子”戛然而止,表现了鲁迅对这种现状的反思只有从源头 上消除封建礼教,才有可能让“吃人”灭亡鲁迅认为这源头,便是纯洁的孩子鲁迅以动物的世界来象征暗示人的世界,“ 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 害” , 从而表达了“ 礼教吃人”这一思想。
二、“吃人”表达的情感《狂人日记》中,作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的揭露,用反复出现的“吃人” 表现了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通过深刻的反思,渴望 以革命的形式改变中国的现状;也表现了人民的麻木愚昧,抒发了“救国必先救 民,忧国必先忧民”的革命坚定信念三、结语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通过本文的论述, 我们又从三个新的方面重新认识了“吃人”意象的含义,体会到了当时作者想要 拯救中国的信念因此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人们对《狂人日记》都有很大的阅 读热情正是这泥潭中的一股清流,让《狂人日记》在中国文坛上,永垂不朽参考文献:[1] 鲁迅.《呐喊》.人民文学出版社.[2] 赛序新.<略论《狂人日记》中的“ 吃人者” 与“ 被吃者”>.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3] 涂翠平.《浅论鲁迅小说》.[4] 余连祥.<鲁迅《狂人日记》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