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工质:实现热能变化或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媒介物质2. 燃料:是指在空气中易于燃烧,并能放出大量热量,且在经济上值得利用其热量的物质3. 过热度:在一定压力下,过热蒸汽温度与饱和温度的差值4. 标准煤:把应用基低位发热量为29270kj/kg的煤5. 燃料的发热量:1kg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6. 过剩空气系数: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7. 最佳过剩空气系数:锅炉效率最高时的过剩空气系数8. 烟气露点:硫酸蒸汽在其分压力下凝结时的温度9. 燃烧:燃料中的可燃物质与空气中的氧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过程循环倍率:1kg水在循环回路中,需经过多少次循环才能全部变成蒸汽10. 锅炉净效率:锅炉有效利用热量减去自用能量,占输入热量的百分数11. 排烟热损失:烟气离开锅炉排入大气所带走的热量损失12. 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气体(CO、等)未能完全燃烧而随烟气排出炉外时所造成的损失13. 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燃料在锅炉内燃烧,由于部分固体颗粒未能燃尽而被烟气带走或落入冷灰斗中造成的损失14. 二次燃烧:可燃物质继续在尾部烟道内燃烧,或积存在尾部受热面上的可燃物质因氧化温度逐渐升高而自燃。
15. 锅炉低温腐蚀:锅炉尾部受热面的硫酸腐蚀,因为尾部受热面区段烟气管壁温度都较低16. 高位发热量: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包括烟气中蒸汽凝结成水时放出的热量17. 低位发热量:高位发热量减去烟气中水蒸汽的汽化潜热18. 垃圾焚烧炉(焚烧炉):利用高温氧化方法处理垃圾的设备19. 垃圾焚烧余热锅炉(余热锅炉):利用垃圾燃烧释放的热能,将水或其它工质加热到一定温度和压力的换热设备,目前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余热锅炉多为中温中压蒸汽锅炉20. 垃圾低位热值(低位热值LHV):是指单位质量垃圾完全燃烧时,当燃烧产物回复到反应前垃圾所处温度、压力状态,并扣除其中水分汽化吸热后,放出的热量21. 设计垃圾低位热值(设计低位热值):在设计时,为确定焚烧炉的额定处理能力所采用的垃圾低位热值计算值22. 最大连续蒸发量(MCR):余热锅炉在额定蒸汽压力、额定蒸汽温度、额定给水温度和使用设计燃料条件下长期连续运行时所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23. 额定垃圾处理量:在额定工况下,焚烧炉的垃圾焚烧量24. 焚烧炉上限垃圾低位热值:能够使焚烧炉正常运行的最大低位热值25. 焚烧炉下限垃圾低位热值:能够使焚烧炉正常运行的最小垃圾低位热值。
26. 焚烧炉上限垃圾处理量:确保垃圾焚烧处理各项要求的前提下,焚烧炉能够达到的最大垃圾处理量27. 焚烧炉下限垃圾处理量:确保垃圾焚烧处理各项要求的前提下,焚烧炉能够正常运行的最小垃圾处理量28. 炉膛:锅炉中的燃烧空间29. 二次燃烧室:使燃烧气体进一步燃烬而设置的燃烧空间即垃圾焚烧炉内自二次空气供入点所在的断面至余热锅炉第一通道入口断面的空间30. 炉排热负荷:单位炉排面积、单位时间内的垃圾焚烧释热量31. 炉排机械负荷:单位炉排面积、单位时间内的垃圾焚烧量32. 炉膛容积热负荷:单位炉膛容积、单位时间内的垃圾焚烧释热量33. 连续焚烧方式:通过送料器连续供料,将垃圾不断投入垃圾焚烧炉内进行焚烧的作业方式34. 焚烧线:为完成对垃圾的焚烧处理而配置的焚烧、热交换、烟气净化、排渣出渣、飞灰收集输送、自动控制等全部设备和设施的总称35. 炉渣:垃圾焚烧过程中,从排渣口排出的残渣36. 锅炉灰:从余热锅炉下部排出的固态物质37. 飞灰:从烟气净化系统排出的固态物质38. 漏渣:从焚烧炉炉排间隙漏下的固态物质39. 残渣:在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炉渣、漏渣、锅炉灰和飞灰的总称40. 飞灰稳定化:使飞灰转化为非危险废物的处理过程。
余热锅炉热效率:余热锅炉输出的热量与输入的总热量之比41. 炉渣热灼减率:焚烧垃圾产生的炉渣在600±25℃下保持3h经冷却至室温后减少的质量占在室温条件下干燥后的原始炉渣质量的百分比42. 烟气净化系统:对烟气进行净化处理所采用的各种处理设施组成的系统二噁英类: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PCDDS)、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等化学物质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