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施工组织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第一章第二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文档格式:PPTX| 39 页|大小 424.14KB|积分 10|2022-10-11 发布|文档ID:160676964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3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第二节第二节 货币的产生与职能货币的产生与职能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二、货币的职能二、货币的职能三、货币流通规律三、货币流通规律一、货币的起源与本质(一)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定义:一个商品的价值通过另一个商品表现出来2、简单价值形式的两极(1)两极的地位和作用不同;1只绵羊 =2把斧子作用绵羊主动地与斧子交换斧子被动的充当价值形式地位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处于等价形式(2)两极商品是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的;离开了相对价值形式,也就不存在等价形式;离开了等价形式,也就不存在相对价值形式3)两极商品是相互相互排斥对立的关系;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不能同时处于等价形式,反之,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也不能同时处于相对价值形式4)至于一个商品到底处于哪极,完全取决于它们 在价值形式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3、相对价值形式质和量的规定性(1)质:相对价值形式内容(先撇开数量不谈)斧子充当价值表现的材料,绵羊的价值通过斧子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斧子是反映绵羊价值的物体,是个价值镜价值镜绵羊的价值为什么能在斧子上表现出来呢?绵羊的价值怎样通过斧子表现出来的呢?等式的基础是它们作为商品都有价值,作为共同物它们都是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绵羊与斧子表面上看是两种不同商品的交换,而本质上二者是价值关系。

    一)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2)量的规定性 斧子不但用自己的使用价值表现了绵羊的价值,而且还用自己的数量表现了绵羊的价值量,即1只绵羊的价值量是2把斧子价值量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劳动生产率变化了,体现出来的比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也就是绵羊相对价值量的变化情况由四种情况)同时等式告诉我们,生产1只绵羊和生产2把斧子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等比如都是10小时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0小时10小时3、相对价值形式质和量的规定性a.假定绵羊的价值量变化,斧子的价值量不变假定绵羊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5小时/1只绵羊,交换比例是:1只绵羊=1把斧子 可以看到,绵羊的价值量下降了,随之表现他价值量的斧子的把数也下降了假定绵羊的劳动生产率降低50%,即20小时/1只绵羊,交换比例是:1只绵羊=4把斧子 可以看到,绵羊的价值量上升了,随之表现他价值量的斧子的把数也上升了结论:绵羊的相对价值量(斧子的把数)同绵羊自身的价值量成正比变化绵羊相对价值量变化的四种情况b.假定绵羊的价值量不变,斧子的价值量变化假定斧子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2.5小时/1只绵羊,交换比例是:1只绵羊=4把斧子 可以看到,斧子的价值量下降了,随之表现绵羊价值量的斧子的把数上升了。

    假定斧子的劳动生产率降低50%,即10小时/1只绵羊,交换比例是:1只绵羊=1把斧子 可以看到,斧子的价值量上升了,随之表现绵羊价值量的斧子的把数下降了结论:绵羊的相对价值量(斧子的把数)同斧子自身的价值量成反比变化绵羊相对价值量变化的四种情况c.绵羊和斧子的价值量同时、同方向、按同一比例发生变化假定绵羊和斧子的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一倍,即5小时/1只绵羊,2.5小时/斧子,则交换比例是:1只绵羊=2把斧子 假定绵羊和斧子的劳动生产率都降低50%,即20小时/1只绵羊,10小时/斧子,则交换比例是:1只绵羊=2把斧子结论:绵羊的相对价值量(斧子的把数)不变d.绵羊和斧子价值量不同时、不同方向、不同比例发生变化可以根据前三种情况推知绵羊相对价值量变化的四种情况到这里我们可以总结一个一般公式: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 (绵羊)的相对价值量 (斧子的把数)=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自身的价值量 (绵羊的价值量)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自身的价值量 (斧子的价值量)总结论:总结论:商品自身价值量的变化不能完全准确的反映在商品相对价值量的变化上,或者说商品相对价值量的变化不能完全准确反映商品自身价值量的变化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格=货币的价值 3、相对价值形式质和量的规定性4、等价形式(1)等价形式的性质 一个商品的等价形式就是该商品直接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形式。

    a.用自己的使用价值(自然形式)来表现其他商品价值b.用自身使用价值量来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量如:2把斧子用自然形式来表现绵羊的价值如:斧子用使用价值量(2把)来表现绵羊的价值量 用一句话说,等价形式的商品用自然属性及数量来表示其他商品的价值和价值量2)等价形式的特点使用价值价值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私人劳动a.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b.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c.私人劳动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结论:一种商品一旦处于等价形式,那它就既是它,就又不是它4、等价形式5、简单价值形式的总体(1)在简单价值形式中,一个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 价值的矛盾外在的表现为两个商品的外部对立2)简单价值形式下,价值的表现是极不充分不完全的a.它不能证明所有商品的价值与它们自身的使用价值区分开了b.不能说明商品价值量决定了交换比例还是交换比例决定商品的 价值量,因为这种交换是非常偶然的c.无法体现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因为交换成功 可以体现,失败则无法体现二)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相分离,进入交换的商品范围扩大了,从而出现了扩大的价值形式。

    1、定义: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所能交换的其他一系 列商品上2、与简单价值形式相比,在质和量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质的变化:在扩大价值形式中,商品的价值量第 一次真正的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2)量的变化:在扩大价值形式中,说明了是商品价 值量的变化调节商品交换的比例绵羊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1把斧子0.5件上衣10斤粮食0.5块布 绵羊的劳动生产率降低50%4把斧子2件上衣40斤粮食2块布(二)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3、扩大价值形式的缺陷(1)商品的价值表现永无止境,价值表现是未完成的,只要有一种新商品出现就会延长2)每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系列都是不同的,商品价值 的表现是杂乱无章的,各种商品价值表现不统一二)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三)一般价值形式1、定义: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 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2、与扩大的价值形式相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价值表现简单化、一般化;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统一的表现在一个商品上,这样价值的性质被充分的表现出来,同时把所有商品的价值同他们自身的使用价值区分开来2)商品交换由原来的物物交换转变为以商品为 媒介的间接交换三)一般价值形式(四)货币价值形式1、定义:指金银等贵金属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 的形式。

    当一般等价形式固定的与一种特殊商品的自然形式结合在一起时,这种特殊商品就成为货币商品2、与一般价值形式相比没有本质变化,唯一不同的是金夺取了一般等价物的社会特权为什么金夺得了一般等价物的位置?因为金的自然形式特别适合于充当一般等价物:金本身是商品,具有价值;与金特殊的自然属性有关:体积小而价值大,便于收藏、便于携带;不易损坏,便于长期保存;硬度小,质地均 匀,便于分割四)货币价值形式结论:1、货币产生的原因 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价值形式的完成形态所以马克思说:,货币天然是,货币天然是金银从扩大价值形式看金银还是一个普通商品 落在金银上是长期发展过程形成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2、货币产生以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表现 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形式,所有商品都作为使用 价值,他们的价值都表现在货币上3、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体现了人们之间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与一般商品有什么样的区别呢?(1)普通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与货币相交换才能体现出来,而 货币作为价值的直接代表而存在(价值的直接体现物)。

    2)货币具有双重的使用价值双重的使用价值自然性质决定的使用价值自然性质决定的使用价值:如金子 有不同的用途:金箔画、金塔 顶、金艺术品社会性质决定的使用价值社会性质决定的使用价值:充当一 般等价物,金银特有的使用价值结论:二、货币的五大职能 货币的职能指的是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是货币本质的体现一般商品与货币商品的关系:都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一般商品有一种使用价值,货币商品有两种 使用价值一般商品通过货币体现自身价值,货币商品 直接是价值的代表一)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1)定义:以自身为尺度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量的职能2)货币为什么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货币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由生产他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是内在尺度,而货币是外在尺度b.价格标准:又称价格标度,是为计算商品价格而确定的货币 单位及其等分这是人为的由国家法律规定的技 术标准3)货币如何执行价值尺度职能?a.通过把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定量的金上来实现这一定量的 金就是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值货币的价值(高级形态)影响价格的因素主要有2个:商品的价值量、货币的价值量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比如供求、竞争。

    1、价值尺度第二、变动的条件不同货币价值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而变动,是价值尺度价格标准:与劳动生产率无关,重量单位不会发生变化第三、产生的条件不同货币在商品经济发展中自发产生的,不依靠国家权力价格标准:通常有国家法律规定d.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所采取的形式可以是观念上的或想象的货币,但要以真实的金银为基础c.价格与价格标准的区别:第一、代表的内容及其衡量的对象不同价格:代表一定量的社会劳动,衡量商品的价值价格标准:代表一定量的金,衡量货币金属本身的重量3)货币如何执行价值尺度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1)定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2)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时的作用:商品由直接的物物交换变为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促进了 商品生产的发展把交换分为买卖两个阶段,时间空间上相分离,有产生商 业危机的可能性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时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 值的货币铸币: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金属货币纸币:国家发行的并强制流通的代表金属货币执行作用的 货币符号2、流通手段(二)派生职能1、贮藏手段(1)定义: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2)货币为什么能执行这一职能呢?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可以购买任何商品,观念上的货币不能执行这个职能。

    3)贮藏货币的目的:a.最初很简单,多余的东西卖掉不再购买,则把货币 贮藏起来b.保证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预防不测)c.货币的权利越来越大,为了追求“绝对的富有”货币质:一般等价物,可以购买任何商品,无限性无限性量:有限的量,有限性有限性 “货币这种质上的无限性,量上有限性矛盾迫使货币贮藏者从事息息法斯式的积累1、贮藏手段(3)贮藏货币的目的:(4)作用蓄水池 在金属货币条件下,在商品交换中自发的调节货币流通量,不会产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作用的机制是:货币量多了货币追逐商品,货币 便宜了,商品贵了 金属器皿的价格上升把货币融化了变成金属器皿有一部分退出流通 作为贮藏手段 货币贵了,商品便宜了,可以买到的商品多了 金属器皿的价格下降 把金属器皿融化了铸变成货币进入流通货币量少了有一部分进入流通 作为贮藏手段所以马克思说:货币永远不会溢出它的流通渠道所以马克思说:货币永远不会溢出它的流通渠道1、贮藏手段2、支付手段(1)定义:货币用来清偿债务的职能2)货币为什么会产生这一职能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中生产、消费的不同步性导致了赊购赊销这一新现象的出现,使得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实现在时间上分离了,从而导致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

    3)作用积极作用:a.在生产者缺乏货币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生产生 活的正常进行,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引起了货币形式的发展,信用货币的出现大大节 约了货币流通量消极作用:出现了货币信用危机的可能性3、世界货币(1)定义: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2)作用a.在世界市场上作为购买手段购买外国商品b.在对外贸易中作为支付手段平衡贸易差额c.作为财富的代表,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比如战争赔款三)总结1、货币的五个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是 基本职能马克思讲: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的统一就是货币后三个职能是逐步产生的2、货币的五个职能都具体体现了它的本质(一般等 价物)3、货币五大职能的顺序不能颠倒,其产生的顺序是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三、货币流通规律(一)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关系丁WcGWdWbGWc乙WaGWb甲GWa丙1、定义商品流通:每一个商品都有一个自己形态变化的循环,同时又和 其他商品的形态变化不可分割的交错在一起,全部过 程就叫商品流通GWaWaGWbWbGWcWcGWd甲乙丙丁消费消费消费消费货币流通:货币这种不断的由买者手中转到卖者手中,不断的作 为流通手段同各种商品调换位置的运动就是货币流通。

    2、关系(1)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没有商品流通就没有 货币流通2)货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反映,货币流通是为商品流 通服务的一个商品的两个形态变化反映在货币上就是货币的两个运动过程货币一直在 通领域充当媒介,问题是:流通中到底需要多少货币量呢?(一)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关系(二)货币流通规律1、基本的货币流通规律(普遍适用)决定货币流通量的因素 有三个:(1)待流通商品的数量(2)商品的价格水平(3)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 (通过观察经验获得)商品价格总额一定时期内流通中 所需的货币量 商品的价格总额(待流通商品的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2、支付手段产生以后规律具体化: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相互抵消的支付额一定时期内流通中 所需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价格总额相互抵消的支付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3、纸币流通规律 纸币是货币符号,代表金属货币执行职能,基础是货币流通规律,所以纸币的供应量必须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的供应量与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不一至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二)货币流通规律4、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1)通货膨胀定义:纸币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 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后果:人民实际生活水平降低了;扭曲了经济关系,对债务人有力,对债权人不利;使价格信号失灵2)通货膨胀定义:纸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造成物价普遍 持续下跌的现象后果:商品销售困难;工厂倒闭,工人失业;货币信用危机二)货币流通规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仙人指路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