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名师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名师教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名师教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收尾便有画龙点睛之妙下面是课文的名师教案,希望你能喜欢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说吃每 个句子的意思,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2、能借助图画,想像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 情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揭题,简介作者1、板书课题,交代: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 沙道中”是题目2、讨论题意1)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夜,点明时间;行,点明事情;黄沙,点明地点)1(2)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道路上)3、简介作者4、辛弃疾,是我国南宋卓越的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他曾造贬闲居江西上饶多 年,对黄杀岭较熟悉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要求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课文,正音2)练读3)指名读,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三、再读课文,理解句意1、默读课文,想一性每句话的意思,可借助字典理解新词,实 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集体交流1)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惊鹊:鹊儿被惊醒鸣蝉:蝉儿鸣叫社:社庙溪桥:溪上的小桥2)指名说已弄懂的句子意思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了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2七八个星外天,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 黄沙岭上下起了两三点阵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过去熟悉的在社庙旁树林边的 茅店在路转溪桥后才忽然见到4、稻花香里书丰年,听取蛙声一片1)指名说:谁“听取蛙声一片”又是谁“稻花香里说丰年” (2)讨论:这句话该如何解释?5、试把意思连起来说一遍四、齐读课文五、作业用钢笔描红,临写第二课时一、复习解释带点的词语,再说说句子的意思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二、精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指导朗读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1)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2)词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指明说1)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夏季:鸣3蝉、稻花香、蛙声)(2) 词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 热爱大 自然、关心人民生活。
)3、指导朗读1)轻声朗读课文,用心体会作者感情,用“/”标出停顿处,用 “.”标出重音2)指名标出停顿及重音处,在不断的朗读、体会中,不断地修 改3)按照停顿与重音的提示,练读课文,指名读,师生评议 4、练背、指名背、齐背三、观察图画,想像情景1、看图,指名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2、回想课文,把作者听到的、想到的、感觉到的补充进去师生 评议3、用一段话写成短文四、总结课文1、课文描写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2、你还有什么不懂的?五、作业1、默写这首词2、修改小短文拓展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4这首词就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作品在构思上颇有特点,上下两阙分别抓住特点描写了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事物上阙:重点写晴朗的夜晚词人抓住“明月”、“清风”、“稻花”、“蛙声”的特点,描绘了一个清朗、幽静、丰收在望的夜晚词人从视觉上以“惊鹊”“别枝”突出月光之明亮 ;从听觉上以“半夜鸣蝉”反衬夜半清风之煦暖,以“说丰年”渲染“蛙声”之浑厚雄壮热闹;从嗅觉上以“稻花”飘来的芳香给人丰收的想象简短四句话,寥寥几种事物的勾画,一个清朗、幽静、温馨、恬淡、悦耳、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了凡是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 似乎都可以从中体会到这一动人场景。
下阙:这里与上阙不同,上阙写的是大环境,大背景,而这里词人笔锋一转,由远及近地叙写眼前的惊喜,“七八个”说明月光明亮,可见的只有几颗大而亮的星星在闪烁,可见夜之明朗两三点”说明雨点稀疏,一走而过而已,可见是随风而来的阵雨然而,那也得避一避呀,于是想起原来这里曾经有一个茅舍小店,此时却看它不见,正在这“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路转溪头忽见”,拐过一道弯路,走上小溪桥头,那座茅舍小店忽然展现在词人面前欣喜若狂的程度 仿佛就在我们眼前这首词充分反映了词人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喧闹,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抒写了夏夜的村野风光的幽美全词笔调灵活生动,亲切轻快,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5是古典词作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少有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