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不同地域客家山歌的特点

简述不同地域客家山歌的特点简述不同地域客家山歌的特点摘要:客家山歌,作为中国传统民歌音乐的分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与丰厚的文化底蕴其作为劳动人民的一种口头文学,是以劳动生活为基础创作的,其内容丰富,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客家人喜爱本文首先从客家山歌的发展历史出发,通过简述客家山歌的由来,进而以赣南、广西贺州、闽西三个地区的客家山歌为对象,分析不同地域客家山歌的特点,以期为广大爱好客家山歌的同仁提供一些有用的理论参考关键词:客家山歌;发展;地域;特点;分析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regional hakka folkAbstract: The hakka song, as to a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music of one of the branch, has a long history origin and rich culture. As a working people's a oral literature, is the basis of the creation of labor life, its rich content, language plain, vivid, easy to understand, has the rich local characteristics, deeply love hakka people.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hakka folk and based on the origin of the hakka folk briefly, and then to jiangxi, guangxi HeZhou, three areas of fujian province as the object of hakka folk,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regional hakka folk,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vast hobby hakka folk colleagues provide some useful theory reference.Keywords: Hakka song; Developmen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目 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一、客家山歌的历史 1(一)客家山歌的由来 1(二)客家山歌的现状 2二、客家山歌的主要特点 2三、不同地域客家山歌的特点分析 3(一)赣南客家山歌的特点 3(二)广西贺州客家山歌的特点 4(三)闽西客家山歌的特点 6四、客家山歌的价值 3结语 7参考文献 8致谢 99引言 客家山歌以其优美的旋律及富有文学意蕴的歌词已成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其即兴的演唱方式更当之无愧地成为自《诗经·国风》以来保存最好、传唱最广的民歌活化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选择的文化娱乐方式变的越来越丰富,人们对于客家山歌的欣赏和审美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客家山歌从传统的口头形式已经演变为专业的表演,这样的模式让客家山歌人才出现漏洞,没有很好的继承人所以,积极培养客家山歌人才,切实从根本上推广客家山歌,不仅有利于客家山歌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客家文化的繁荣,对人们的生活有积极的意义不过要继承客家山歌并把它发扬广大,首先要了解客家山歌的特点及因地域不同而不同的演绎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客家山歌因此,笔者在接下来的篇幅中将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客家山歌的特点 一、客家山歌的历史(一)客家山歌的由来“客家”是指在4世纪初(西晋末年)、9世纪初(唐朝末年)和13世纪初(南宋末年),这些为了躲避战争从黄河迁居到南方的汉人现在的客家人主要集中在赣南、闽西和粤东、粤北地区,有6000多万他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过程中,客家民众形成了自己富有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体系,客家山歌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之一 其作为我国民间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极富艺术性和文学性,它风格清新,词汇朴实,旋律优美二)客家山歌的现状客家山歌属于人们群众的艺术表演形式,深深的植根在老百姓中间。
因为客家山歌又跳又唱的戏剧形式,能表达客家人心中的热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所以,客家山歌已经成为客家人生活的一部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和经济都得到了飞跃的发展,但是客家山歌的发展却走向了低迷现在,戏剧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与尴尬,客家山歌也随之面临着一定的困惑和危机许多山歌剧团普遍面临的问题是:观众越来越少,专业剧团的市场前景十分暗淡,严重缺失专业人才,剧团渐渐萎缩……所以,客家山歌的整体情况并不乐观,推广和繁荣这一民间优秀艺术已经迫不及待了二、客家山歌的主要特点1.客家山歌以情歌居多在劳动休息后,人们通过这种音乐形式向异性传递爱慕之情因此,客家山歌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热烈的情感,这都成为客家山歌的闪光点2.客家山歌语言丰富、通俗易懂客家山歌都是口头创作的民间文学,语言丰富,通俗易懂,它反映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首先是语言的通俗客家山歌之所以受到老百姓的喜爱,是因为他采用的语言都是生活中的用语,简单易懂,容易被接受其次是内容的通俗客家山歌在内容上都讲述的是平时人们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所以听众不用去想象山歌中的意境如《藤缠树》歌:“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看见树缠藤; 树死藤生缠到死,树生藤死死也缠。
藤是山区常见的一种野生植物,藤蔓缠树也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这首脍炙人口的山歌就是通过对野藤与树木互相缠绕的描写,来表现有情人誓死相随的坚贞;3.客家山歌旋律回环曲折,富有音乐感这是因为客家山歌在创作过程中注意押韵的缘故山歌与七绝诗、竹枝词大体相同,一般都是每首四句,每句七字,句的格式比较整齐固定,也要讲究平仄声,并且平仄声要适当调配间隔客家山歌还是讲究押韵的,不过和其他音乐形式比较起来,并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主要是客家山歌的听众是普通群众,文化质素偏低,一旦押韵要求太严就会难以创作出作品,也容易让山歌失去流畅性和传唱性因此,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对押韵的要求适当放宽,灵活变通;4.客家山歌具有文学魅力客家山歌之所以富有独特的文学魅力,还因为它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能够把人们心中无影无形的思想情感转化为具体可见、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以平实的语言、普通的事物来表现耐人寻味的意境,从而增加了丰富的文学养分;5.客家山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客家山歌之所以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还在于它有灵活多样的演唱形式,这样就能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需要来表达不同的内容主要的有独唱、对唱、群唱、说唱、山歌剧等三、不同地域客家山歌的特点分析在上面的内容中笔者总结了客家山歌的一些共同特点,不过由于客家人生活地域的不同而造成民众在创作山歌时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所以,在下文中,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三个不同地域客家山歌的特点一)赣南客家山歌的特点赣南作为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这里树林茂盛,致使这里的人们都以牧业为主,兼做砍伐木材、种植水果等所以这里流行的山歌、田歌、茶歌、船歌无不与山、与水紧密相关自从秦汉以来,由于战争的影响,北方的人们开始向赣南这个地区迁移,尤其是唐宋时期,大量被流放的中原人士被流放在这些地方,他们开始在这片土地上耕作,带来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让赣南的人们有了较丰富的生产资料和较好的生活水平所以,现在的赣南民歌基本都收到客家文化的影响:第一、赣南客家山歌时从伐木歌到采茶歌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从“一岁两岁饿,二岁娘面前,三岁为生受人气,四岁学扫地,五岁学挑水,六岁放牛割簏箕到“木梓开花连打连,今年开花赶明年,哥哥摇船赶大水,标致老妹赶少年”内容有了较大的变化此外,客家人非常喜爱唱山歌,又称之为 “打”山歌,只要是有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就一定有客家山歌打只山歌进只坑,雕子没叫哥没声,今朝唱只山歌调,唔晓哪人来接声”人们在劳作时候,都会经常唱着山歌,现在的兴国山歌就是一个代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广为流传的艺术流派了第二,赣南客家山歌,是随着客家民族体系的形成而形成并发展的,是中原移民文化与本地士著文化相融合,以及周边文化影响的产物。
它是在客家劳动人民间产生的,人们在山上砍柴、摘木梓、伐木放排、铲松油、挑担及田间劳动时,有的是为了召集同伴一起驱赶野兽或强盗;有的是为了消除疲劳而互相对歌以寻乐趣;更或者是幽怨泄愤;也有一些是为了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等等,都可用山歌的形式来表达唱戏一半假,山歌句句真”其内容丰富多彩,是客家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其中又以情歌数量最多,也最富特色正如山歌所唱:“自古山歌唱风流”,“山歌唔唱唔风流”如上犹的一首山歌唱道:“高岭埂上打呼咒,细妹屋家吃晏昼;细妹听到呼咒响,筷子一扔碗一丢”充分体现出了细妹听到情哥唱的山歌后,再也没有吃饭的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形象又如兴国的《生死缠》:“入山看到藤缠树;出山看到树缠藤;树死滕生缠到死,滕死树生死也缠”歌随人走,这首表现爱情生死不渝的山歌,不仅广泛流传于赣南,且在粤东、闽西、广西和台湾都有传唱第三、在音律上,赣南属于山区,山歌经常出现在树林和田野中,为了传播更远,一般山歌的音调都比较高,而且声音很长其最高音往往是在第一句中就出现,起到先声夺人或呼唤的艺术效果,然后逐渐下行至主音结束此外,在修辞上,从最初的“赋、比、兴”已经发展到双关、排比、反复、对偶等修辞手法。
在唱法上,有假嗓、本嗓和细嗓三种假嗓,是真假嗓子的结合运用,一般见于音调高的山歌;本嗓,为常见形型,它润腔复杂多变,擅长即兴编词对歌;细嗓,多数是指妇女独自吟唱,音量较小,音调平和细腻,温婉动听前两种唱法,歌之头尾还常加歌号子“嗬——喂”在句法结构上,主要有二句体和四句体前者运用上下句不断反复而成,一字一音,重在表达歌词内容;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发展而成,一般歌首有一长拖腔第四、赣南客家山歌,最具地方风格的是“兴国山歌”,它有固定的歌头格式:“哎呀嘞——哎”,音调又高又长,回荡在山谷之中,是为了引人注意其间是字多腔少的数板性音调,而后经过一个固定的句式:“心肝格”或“心肝哥(妹)”(苏区时期改为“同志哥”),预示着歌唱将要结束如:“哎呀嘞哎!打只山歌过横排,横排路上石崖崖;走了几多石子路,心肝格,着烂几多禾草鞋”二)广西贺州客家山歌的特点广西贺州客家人都比较热情,而且喜欢唱山歌可以说,唱山歌是贺州客家人最初始的原生态的娱乐身心的艺术活动贺州客家人都喜欢住在山区,山歌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遇到喜事的时候,一般都是用山歌来助兴的;男女相恋的时候,也用山歌来做媒;好事名言或是丑事劣行都可以用其去传颂、训劝。
歌声无处不在,可以涵盖民间生活的全部贺州客家山歌的风格比较多,比如有山歌、鸡歌、竹板歌、问答歌、情歌、叙事歌、谐趣歌、教化歌、叠字歌、拆字歌等贺州客家民歌曲调优美,语言生动,真挚淳朴,自然流畅,溢满泥土芳香在文学风格上,它继承了我国民间文学的传统精华,其语言风趣、含蓄,借物传情,转益多思;其造句精练、简洁,新鲜浓郁,生动活泼在表现手法上,客家山歌继承了赋、比、兴在长期的民间艺术生活中,大量的客家山歌仍然保持其自由高亢的风格,部分客家情歌自成体系发展成清新优雅的抒情艺术,促进了广西贺州客家风情歌曲及大型客家风情歌舞集的产生与发展此外,一些叙事的山歌,比如谐人趣物的“叙事歌”,启发智力的“测字歌”,道情寓理的“竹板歌”,灵活善变的“鸡歌”,幽默搞笑的“扯冬扯”“棒冬棒”等,都渐渐变成一人或多人手拿竹板边唱边演的艺术形式,这样就把热情、幽默都融入在山歌的表演形式中,有效促进了广西贺州客家山歌剧及其音乐唱腔的产生与发展广西贺州山歌多以竹板歌、教化歌、问答歌、叙事曲、抒情曲、咏叹调、谐趣调等戏剧形式出现,声部主要分为单、双和多声部此外,贺州客家山歌剧音乐以客家方言腔调为根系,曲调以羽调为主,徵调次之的多种山歌曲调,并通过这一根系,吸取本地客家民歌养分壮大其枝干,吸取广西彩调、湖南花鼓调和现代歌剧等各种不同类型音乐的养份孕育其花果,因而形成其多姿多彩的、独具个性的艺术风格。
广西贺州客家人的祖先来自中原,中原古汉语是他们的“祖宗言”,也是他们作为中原汉人的宗族印记,精神家园,文化根系客家人历来以“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为家训,这是客家先民的千年嘱托,永世不忘,代代相传因此,尽管贺州客家人历经迁徙,他们定居以后,仍然能基本保持“祖宗言”,很少受族外语系的混化客家话和方言有很多的不一样,它不会因为居住地的不同而不同,它隶属于汉语言中的一个分支,不过和现代的汉语也有不同,而且具有非常突出的语言特点此外,客家民歌的音律由其母语衍生,因此具有鲜明个性广西贺州客家山歌剧音乐以客家方言腔调为基础,由民歌升华,其唱腔用客家方言演唱,它的音乐曲调与唱词的音调韵律贴近因此,演唱、演说、朗诵的腔调都显得十分的自然流畅,和谐统一 (三)闽西客家山歌的特点第一、闽西客家山歌的主要作用和其他地区的山歌一样,是为了抒发感情、渲泄心中的郁闷与不满,所以在音调节奏、歌词内容以及结构上不太讲究,而是追求明确、清晰的表情目的,在形式手法上显得单纯在对于歌词方面,闽西山歌讲究直白,没有过度的修饰和夸张成分,在表现力上更接近自然第二、闽西客家山歌的演唱高亢而嘹亮、质朴纯真、热情奔放,与艺术歌曲和民族歌曲相比技术的成分较少,更加注重自然因素。
山歌唱法分为高腔、平腔、低腔和润腔高腔男的称之为假声唱法,而女的称为喊嗓,特点是一般都用在歌曲的开头结尾以及每一句的拖长音处,其音质厚实而响亮,穿透力极强低腔一般是妇女在做一些针线活或纳鞋底时唱的歌,声音柔和,音量较小,与吟唱相似润腔一般在装饰音和结尾处使用,山歌最常用的一种修饰旋律的手法就是装饰音的应用,它能使旋律显得更加流畅由于山歌音区跨度大,音域较高,在句末和结尾处常使用上滑音或下滑音收尾处理客家山歌起源于民间又流传于民间,不需要有专门的技术训练,也不要老师去教授,只要心情好就可以唱,自由而悠然,这种自由的演唱方式正是它与其他歌种最大的区别之处四、客家山歌的价值客家山歌随着时期的改变,其社会价值也在发生改变在传统的山歌中,大多以发对封建专制、反对压迫为主,这些山歌体现了客家人民向往自由的美好心愿在革命山歌和新山歌中,它更直接地为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客家山歌继承和发扬了我国《诗经》十五国风的优良传统,其中含有大量的古汉语,对于客家历代诗人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客家山歌时集合几千万客家人的智慧而形成的,是客家人生活、工作的缩影,通过客家山歌我们可以看到绚烂的客家文化以及客家人发展的历程,对于研究我国民族文化有重要的价值。
随着客家族中很多华侨遍布世界的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把祖国文化艺术之—的客家山歌带到了异国他乡,从而丰富了当地文化,传递了各国人民的友好感情,随着文化艺术代表团的不断出访,使海内外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 结语客家山歌,这样一种独具特色却又行将消逝的客家文化,要改变日渐式微的现状,就要不断传承和发展下去,我们要主动自觉地维护,还要懂得认知、理解和诠释客家山歌的文化内涵当前要振兴和繁荣客家山歌文化,应当走双管齐下的路子:既要整理和保存原腔原板的山歌资料、了解各个不同地域客家山歌的特点,又要鼓励创作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山歌将传统的东西和现代的元素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让客家山歌展现出另一种美丽,从而达到推广客家山歌的目的我们有理由也必须相信,在我们这样一群客家文化的拥戴者的努力之下,客家山歌一定会以崭新的面貌再次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参考文献[1]程天健.中国民族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5):11-13 [2]钟俊昆.客家山歌文化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11):3-6.[3]叶惠薇.今日的客家山歌卟韶关学院学报[M] .弄土会科学版,2009(8) :3-8[4]叶蓁蓁.浅谈新时期客家山歌的创作与发展[J].音乐天地,20l0(4):4-7[5]谢重光.客家形成发展史纲[J].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5):4-8.[6]陈菊芬.天籁回响——广东客家山歌[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8(5):3-7.致谢值此论文完稿之际,首先向我尊敬的指导老师表示最衷心地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感谢您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锻炼的平台。
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忘我的工作精神,以及科研敏锐的洞察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和乐观向上、谨己宽人的人生态度时时激励着我通过本次论文的撰写,让我对不同地域的客家山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在此我要感谢我的老师们给我的机会,感谢老师对我的培养!感谢和我一起实践的同学们!在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谨此,向所有指导、关心、帮助和支持我的老师、领导、同学、朋友、亲人致以最诚挚的谢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以更加丰厚的成果来答谢曾经关心、帮助和支持过我的老师和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