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答案)

《伶官传序》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倔起阡(qiān)陌之中 盛(chéng)以锦囊 洎(jì)牧以谗诛 据崤(xiáo)函之固 B.以三矢赐(sì)庄宗 瓮牖(yǒng)绳枢 身死国灭,为(wèi)天下笑 约从(zòng)离衡 C.隳(huī)名城 逡(qūn)巡而不敢进 国胡以馈(kuì)之 仓禀(lǐn)实 D.赢粮而景(yǐng)从 销锋镝(dí) 国胡以相恤(xù) 方其系(xì)燕父子以组 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解释不对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乃:你的 C.君臣相顾 顾:回头看 D.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3.下列句中的“其”字,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天下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何其衰也 D.请其矢 4.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 ) A.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莫能与之争 D.当与秦相较 5.下列句子,省略成分补得不对的一项是(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B.请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 二.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丝带、丝绳,这里指绳索B.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壮:雄壮C.抑本成败之迹 抑:或者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身:身体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函梁君臣之首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D.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8.下列句子,不同类的一项是( )A.请矢,盛以锦囊,负面前驱,及凯旋而纳之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C.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9.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当他用绳子把燕王父子捆绑起来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个人夜里呼喊作乱,乱了的人便从四面八方群起响应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以至于彼此对天发誓,痛哭流涕,沾湿了衣襟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舒适可以使自己毁灭 10.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一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强调得天下困难和失天下容易B.强调“得”、“失”都是由人事决定的C.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D.否定得天下困难,承认失天下容易 11.对这一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得天下之时,意气昂扬,威武雄壮,失天下时,痛哭流涕,衰败凄惨。
B.庄宗得天下在于他忧虑辛劳,失天下在于安逸享乐C.作者认为成败得失,全在于人事D.庄宗得到天下后,骄傲自满,不求进取,失败是自然的道理 《祭十二郎文》练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请归取其孥(nú) 形单影只(zhī) 不省(xǐng)所怙(hù) B、乃能衔(xián)哀致诚 虽万乘(shèng)之公相 丞相薨(hōng) C、其余奴婢(bì) 呜呼哀哉!尚飨(xiǎng) 中年兄殁(mò)南方 D、并令守汝丧(sàng) 闻汝丧(sàng)之七日 吾不以一日辍(chuò)汝而就也 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A、比(等到)得软脚病 辍汝而就(接近) 敛不凭(凭借)其棺 B、不省所怙依靠) 遽(突然)去吾而殁 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乎 C、其又何尤(怨恨) 抱无涯之戚(忧伤) 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D、远具(准备)时羞 止(停止)一岁 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 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省所怙 吾往河阳省坟墓 B、将成家而致汝 衔哀致诚 C、汝之子始十岁 始速祸焉 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4、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5、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③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 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 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⑥将成家而致汝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B、将成家而致汝 C、去今之墓而葬焉 D、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双音节词,其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B、又可冀其成立邪 C、教吾子与汝子……如此而已 D、未可以为信也 8、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你叔父超过了七天,才得到你丧亡的消息,于是就怀悲哀之情向你表达祭奠的诚意 B、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继承先人的后代,在孙子辈中只有你,在儿子辈中只有我 C、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者非其真邪? ——唉!难道是真的这样吗?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 D、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唉!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B、古代礼俗称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孤,老而无妻为鳏 C、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深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举 D、本文虽记叙的是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但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字字是泪,后人称为“祭文中千年绝唱” E、韩愈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创始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他几位散文家是:柳宗元、王安石、范仲淹、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10、下列对课文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辈人,但如兄弟,感情很深。
B、《祭十二郎文》是少为长祭作者追以往,念后事,有切肤之痛,一字字,一句句,都从心底流出,跌宕顿挫,感人肺腑 C、《祭十二郎文》中,作者用了九个“呜呼”,悲天抢地;四十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伤痛、一悲切、一呜咽,催人泪下 D、全文贯注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表明作者整篇都是用感情、用心血写成的 11、作者在祭文第八段中回忆叔侄二人在往来书信中讨论侄儿所患软脚病一事,作用是( ) A、探究侄儿的死因 B、根本不相信侄儿死于软脚病 C、对侄儿是否死于软脚病仍持怀疑态度 D、对没能重视侄儿所患疾病的追悔莫及 12、作者说:“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这话表达出怎样的心境?( ) A、作者表示不再想活着了,愿与侄儿同去 B、作者表示不想在人世间再追求什么,只求把儿女抚养成人而已 C、作者表示以实现侄儿遗愿为自己最终心愿 D、作者看到侄儿的死,深感活在世上真是一点意思也没有《伶官传序》练习参考答案 1.B(“以三矢赐庄宗”的“赐”应读“cì”,“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的“为”应读作“wéi” 2.C(“顾”应解释为“看” 3.A(代庄宗;B项解释为“一定”;C项解释为“多少”;D项代指“庄宗的父母”。
4.B(“与”解为“给”;A、C、D三项中“与”均为连词 5.B(应是“负锦囊以前驱” 6.D(此处“身”应释为“自己、自身” 7.C 8.D(D项是一个被动句,A、B、C三项均为倒置句 9.B(“乱了的人”应为“作乱的人” 10.B 11.D《祭十二郎文》练习参考答案 一、1、D(“丧”应读sāng) 2、A(A项“比”解释为“近来”,“就”解释为“就职上任”,“凭”解释为“临”;B项“应”解释为“应付”;D项“止”解释为“住”,“既”解释为“不久”“后来” 3、C(A项分别解释为“知道”和“探望”,B项分别解释为“使……来”和“表达”,C项都解释为“才”,D项分别解释为“穷尽”和“处境困难” 4、C(分别为指示代词“那、那些”;人称代词“你的”;副词,表反问语气;假如;副词,表揣测语气;人称代词“他、他们” 5、A(A项中的“而”均表示转折关系 6、B(“致”为使动用法,其余都是名词作动词 7、C 8、A(“愈”指韩愈自称,并非“超过” 9、B、E(B项中“独”与“孤”应互换,E项中的“范仲淹”应为“欧阳修”。
10、B(应该是“长为少祭”) 11、D 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