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束处理印染和造纸工业废水技术编制说明

中国核学会团体标准电子束处理印染和造纸工业废水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中广核达胜加速器技术有限公司2017 年 12 月 28 日《电子束处理印染和造纸工业废水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2017年 5月 13 日,中国核学会标准工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电 子束辐照处理印染和造纸工业废水的技术标准”立项申请,项目编号 HTB2017002中国核学会于2017年5月30日下达了该标准项目制定计划的通 知(【2017】54 号),相关单位及专家收到通知后即落实并组织实施编写工作电子束辐照处理工业废水属于一个新兴技术,该方面的标准目前在国内属于 空白(美国EPA有电子束辐照生物固体的标准)为了规范后期电子束在工业废 水处理中的应用,需要制定一个电子束辐照处理废水的技术标准,为电子束在环 保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提供实施标准依据,有力保障和推动非动力民用核技术在环 境领域的应用我国 2014 年环境统计年报显示,当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 205.3 亿吨,其中排放量居前三位的行业依次为:造纸27.6亿吨,化学26.4亿吨, 纺织印染 19.6 亿吨造纸和纺织印染行业不但排放量大,而且含有大量有毒有 害的难降解污染物。
电子束辐照技术处理纺织印染和造纸工业废水具有显著的效 果,将该技术推广到废水处理行业,一方面可以为民用非动力核技术开辟新的市 场领域,另一方面又能促进环保技术的发展,有力提升我国环保治理的水平,具 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针对没有标准的严重事实,中国核学会组织企业和研究院所及大学的技术力 量,汇集国内资源,总结国内外电子束处理废水技术的科学研究及工程实践经验, 编制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技术标准,指导国内产业和企业更好发展,也为国际同 行提供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标准依据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是今年国务院颁布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中的一 项重要措施根据该改革方案,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 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 标准,供市场自愿选用,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同时,对团体标准不设行政许可, 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自主制定发布,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依据标准编制遵循“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规范性”的原则,与国 际通行标准接轨,注重标准可操作性,本标准严格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1)的规定进行编写和表述。
三、 工作分工(1)中广核达胜加速器技术有限公司是本标准第一起草单位;核工业标准 化研究所、中国核学会是本标准组织单位 2 )清华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上海大学、苏州中核华东辐照有 限公司等4 家单位分别负责标准相关内容起草及完成相关文件工作四、 调研和分析工作的情况在标准编制过程中,来自中广核达胜加速器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 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华东辐照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学者 和专家们交流、座谈,征求电子束处理印染和造纸工业废水的流程和装置、过程 控制和质量控制、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及典型做法,为标准编写提供参 考资料和素材中国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的专家也多次做过具体业务指导我们针对本标准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问题,有计划地进行调研,通过各种方 式进行咨询、探讨、征求意见,并安排到中广核达胜加速器技术有限公司和恒昌 集团有限公司等实地调研,了解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的技术要求,丰富了标准内 容五、 主要编制过程《电子束处理印染和造纸工业废水规范》是我国电子束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 领域的第一项团体标准,领受标准编制工作任务以后,由来自中广核达胜加速器 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华东辐照技术有限公司等单 位的学者和专家开展了标准的起草和编制工作。
本标准采用专家与编制单位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标准分为流程和装置、 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运行维护和管理以及应急管理四大块进行起草和编制,反 复进行搜集资料、编稿统筹、征集意见、补充完善并最终完成该标准的征求意见 稿具体的编制流程如下:1) 2017 年 6 月 15 日在苏州召开了编制启动会,该会议由中国核协会组织, 所有起草单位均由代表参加,会上介绍本次标准初稿的编写大纲,对该项标准编 制的任务分工以及计划时间、流程进行了细化安排将“标准的适用范围宜限定 为印染废水和造纸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标准大纲中将第 6章“辐照工艺设计” 和第 7 章“检测与控制”合并调整为-“质量控制”;“标准中应该体现辐照工艺 有效性的保持,应包含剂量测量与控制等内容”等,形成会议纪要,后期工作按 照纪要安排执行2) 2017 年 6 月 16 日至6 月30 日,根据会议纪要要求,标准起草单位需在6 月 30 号编制出标准初稿各起草单位根据任务分工进行材料收集,标准编制, 按时间节点提交标准初稿;3) 2017 年 7 月 1 日至 7 月 31 日,编制小组将标准初稿发于编制组专家, 专家根据初稿的形成情况反馈修改意见;4) 2017 年 8 月 1 日至 8 月 31 日,编制组根据标准组专家的反馈意见形成 标准第二版编制讨论稿;5) 2017 年 9 月 4 日在北京召开第二次编制工作会,讨论并修改形成标准征 求意见稿。
根据反馈意见,修改标准框架,由10 章缩减为 9 章,整合冗余部分, 补充有别于常规辐照加工,针对水处理的特殊性技术要求,形成修改稿6) 2017 年 9 月 5 日-11月 30 日,在此期间,编制小组召开多次内部小组编 写会议,根据收集到的反馈意见,对标准进行逐字逐句的审阅与修改,一次,两 次,三次,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六、确定各项技术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等)的依据,解决的主要问题1)编制原则本标准的制定符合国家标准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 准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 20000.2-2009《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采用国 际标准》的规定要求2) 参考资料• GB/T 15446辐射加工剂量学术语• GB/T 16841能量为300keV〜25MeV电子束辐射加工装置剂量学导则• 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T 25306 辐射加工用电子加速器工程通用规范• T/CNS 1 辐射加工用电子加速器装置运行维护管理通用规范• GB50752 电子辐射工程技术规范• HJ/T 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 2015水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4287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544 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保护标准3)主要技术内容的说明:本标准规范分为8个部分和 3个附录。
8个部分分别是第1 部分“范围”、 第2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第3部分“术语与定义”、第4部分“总体要求”、 第5 部分“流程和装置”、第6部分“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第7部分“运行维 护和管理”和第8部分“应急管理”;3个附录分别是附录A “水质检测方法及 依据”、附录B “电子束在废水中的剂量深度分布曲线图”和附录C “水膜厚度 的测量方法”本标准的名称是“电子束处理印染和造纸工业废水技术规范”,总结了我国 和国际上利用电子束处理印染和造纸工业废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照并借 鉴了美国环保署关于城市污泥使用和处置等相关标准编制本标准适用于电子束 处理印染和造纸工业废水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也可供其它电子束处理 废水工程参考1) 范围:范围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束处理废水的原理,再规定 标准的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束处理印染和造纸工业废水的总体要求,规 定了电子加速器、废水传输系统、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以及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 的技术要求2) 规范性引用文件:列出本标准中引用到的其他标准的标准编号和名 称,本标准中总用引用 9 项国家标准,2 项环境标准和 1 项团体标准。
3) 术语和定义:该部分给出了电子束辐照领域和废水处理领域常用的 专业术语以及本标准中出现的需要特别解释的部分术语和定义为了避免定义重 复及标准的简练明了,未列出部分常用的简单类术语和一些非特异性术语,这些 术语可在其他标准或名词术语出版物中查询到4) 总体要求:简要描述电子束处理印染和造纸工业废工程设计,建设 和管理等技术要求,此部分内容在整体上叙述了本标准的总则和结构框架5) 流程和装置:分条目分别是流程,包括工艺设计、剂量设计、电子 束处理废水能力设计和废水传输系统设计经过多次标准的校准与核查,确定使 用的设计依据另一部分为装置,包括电子加速器的技术要求和废水传输系统的 技术要求,对装置的各种性能及材料要求进行限制最后通过设计确认,确认整 个设计过程的技术参数满足设计要求,形成并保存设计文件6) 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分条目分别是安装确认、工艺确认、确认的 评审和批准、常规监测控制、废水排放、变更评估和记录等内容从各个方面对 电子束处理印染和造纸工业废水的工程进行控制和评估,以保证出水满足设计要 求且稳定7) 运行维护和管理:主要包括运营单位的要求和人员要求,由于该标 准中不仅包括电子加速器辐照处理方面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同时也包含废水处理 工程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因此从两个方面对运营单位和人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8) 应急管理:主要应包括辐射防护和水处理工程应急管理,包括应急 预案、应急培训与演练以及事故处置和报告等内容9) 附录A:水质检测方法及依据,由于电子束处理印染和造纸工业废 水是以最终出水的水质指标确认工程的运行效果,因此出水水质的检测在工程的 运行过程也是关键因素之一附录 A 罗列部分常用水质指标及其检测方法,有 利于保证出水水质的可比性10) 附录B:电子束在水中的剂量深度分布曲线图,给出1.0-5.0MeV不 同能量的电子束在水中不同深度的剂量分布,不同能量,在水中的穿透厚度不同, 可作为束下传输系统设计的依据11) 附录C:水膜厚度的测量方法,水膜的厚度及水膜厚度分布的均匀 性对电子束处理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水膜厚 度,保证水膜分布的均匀性七、与法律法规、其他标准的协调性 本标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共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 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辐射加工用电子加速器工程通用规范》(GB/T25306-2010)是综合性工程 标准,《电子辐射工程技术规范》(GB50752-2012)是住建部编制的土建工程标 准,这两部对辐射加工用电子加速器装置的工程建设、组成提供了技术参考依据。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2012)和《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 物排放标准》(GB 3544-2008)则分别规定了纺织染整和造纸工业的水污染物排 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本标准是在参考上述标准的基础上,针对电子束处理 印染和造纸工业废水的流程和装置、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运行维护和管理以及 应急管理,进行了规范和要求本标准严格遵照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与国际标准接轨,结合电子束 处理工业废水的实际特点进行编制和起草八、 征求意见和采纳意见情况“中国核学会标准项目 -电子束处理印染和造纸工业废水技术规范”自从2017 年 6 月份立项以来,先后在苏州大学,清华大学召开了两次编写专家审稿 会,相关稿件也向有关使用单位征询了专家意见根据各位专家的意见反馈,标 准编写组成员及时对标准草稿进行了及时的修改九、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在本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尚无重大分歧意见 十、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建议本标准为团体标准 十一、根据需要提出实施标准的建议 建议发布后向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宣贯培训 十二、其他应予以说明的问题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