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情岁月》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解读

https:/燃情岁月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解读燃情岁月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解读关键词电影燃情岁月;思想内涵;艺术特色;解读思想内涵(一)凄婉缠绵的爱情三兄弟与苏珊娜之间的爱情纠葛是整部影片的主线当苏珊娜以山莫未婚妻的身份出现在威廉上校的农场时,艾弗瑞和崔斯坦就对苏珊娜产生了好感,同时,苏珊娜也为崔斯坦的狂放不羁的气质所吸引苏珊娜是爱山莫的,但是战争让这“爱”发生了转变:山莫战死沙场了哥哥艾弗瑞先于崔斯坦回到农场,他在山莫的墓前向苏珊娜表达了爱意,苏珊娜没有同意因为在苏珊娜的心里,抛开山莫,就艾弗瑞和崔斯坦来说,她更喜欢崔斯坦,喜欢他的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野性”可以说,苏珊娜跟崔斯坦第一次相见时的眼神对视,就注定他们之间有一段躲不开的爱恋因此,当崔斯坦也回到农场时,两颗心最终连在一起了苏珊娜深深地陷入了崔斯坦的世界崔斯坦的金发、野性的狂野、在山莫墓前的眼泪像绳索一样紧紧地束缚着苏珊娜生活看似又要归于平静了,但是记忆是会再现的当艾弗瑞指责崔斯坦对于山莫的死负有责任时,阴影再次笼罩了崔斯坦的心灵空间,崔斯坦无法平复内心的伤痛苏珊娜的柔情难以抚慰崔斯坦的内心世界,加上狂放不羁的本性,崔斯坦离开了农场,去外界漂泊。
一年又一年,苏珊娜承受着时间的煎熬,盼望着崔斯坦的回归,然而等来的却是一封绝情的信,最后不得已嫁给了艾弗瑞,但她对崔斯坦的爱却从未改变崔斯坦终于回来了,并与小伊莎贝尔结婚了当苏珊娜从艾弗瑞口中得到这个信息时,一遍又一遍机械地梳着自己的长发的行为和僵硬的表情,暴露了她内心的哀伤她爱崔斯坦,等他,就是渴望得到崔斯坦的爱和安宁,而最后,崔斯坦却把这给了小伊莎贝尔,这让她异常伤心隔着监狱的铁门,她对崔斯坦说出了心中难以消逝的爱的心声 希望山莫和小伊莎贝尔都死掉,自己成为崔斯坦孩子的母亲苏珊娜以老三山莫的未婚妻出场,中间与老二崔斯坦两情相悦,最后却嫁于老大艾弗瑞为妻她把憧憬和背叛给了山莫,把痛苦和无奈给了艾弗瑞,把身心和诅咒给了崔斯坦在她的感情世界里,自己一直处于挣扎之中当得知小伊莎贝尔的死讯后,她再也难以忍受情感的折磨,用自杀寻求解脱,给凄婉缠绵的爱情画上了句号二)不可分割的亲情影片中,威廉上校一家人处处洋溢着难以割舍的亲情当三个血气方刚的儿子响应政府号召要去参军上前线时,深知战争残酷的威廉上校极力劝阻,并https:/大发雷霆战争伴随着死亡,结果难以预料当劝阻无效时,威廉上校内心是非常难过的,在与儿子们依依惜别时,只能难过地嘱咐儿子们照顾好自己。
在战场上,艾弗瑞腿受伤了,当崔斯坦去看望时,山莫代替受伤的侦查员去战场上侦查情况崔斯坦得到这个消息后,立马不顾一切赶往战场,但还是晚了一步,他眼睁睁看着山莫被敌人的机枪扫射而死崔斯坦为自己的爱莫能助而深深自责,悲痛异常他按印第安人的习俗方式挖出了山莫的心脏,带回家埋葬在农场边的小山丘上,手足之情感人肺腑当崔斯坦因山莫死亡的阴影让他无法面对所爱的苏珊娜而选择出走他乡,一连数年杳无音信,老威廉极为担心,看到崔斯坦写给苏珊娜的绝情信后,一夜之间白了头,还中风了当崔斯坦七年后再次回来时,中风的老威廉歪歪扭扭地在胸前的黑板上写下“I AMHAPPY”,表达了对崔斯坦的在乎之情尽管影片中,有崔斯坦和艾弗瑞因为都喜欢苏珊娜而影响到兄弟二人的关系的情节也有因为小伊莎贝尔被警察误杀,让老威廉和崔斯坦对当上了国会议员的艾弗瑞心存怨恨,认为他是政府的帮凶但在科尔兄弟中的老大带着警察要射杀崔斯坦和老威廉时,艾弗瑞来了,给了敌人致命一枪那一刻,老威廉原谅了艾弗瑞,崔斯坦也和艾弗瑞紧紧相拥,尽释前嫌,体现了那份血浓于水、难以割舍的亲情影片结尾,崔斯坦再次远行前,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了艾弗瑞照顾,也折射出兄弟间深厚的情感与信任。
三)超越种族的文化融合除了爱情和亲情,白人和土著印第安人的文化融合也是影片所表达的一个主题在当时,白人在文明程度上要优于传统的印第安人因此,许多白人是看不起印第安人的在影片中,酒吧侍者拒绝给“一刀”服务就是体现但威廉上校和印第安人“一刀”两家人展示了白人和印第安人在文化上的高度融合特别是崔斯坦,他代表了印第安人文化,是两种文化完美融合的体现在崔斯坦的身上,基督教文化和印第安土著宗教文化表现突出山莫战死沙场导致崔斯坦内心的极度负罪感体现了基督教的“原罪”说他的两次出走,都是为了心灵上的自我救赎而崔斯坦的狩猎、祭祀仪式,体现了印第安的传统宗教文化影片中印第安人“一刀”有一句话 “有一些人能清楚地听到来自心灵的声音,他们依着那声音作息”无疑崔斯坦就是这样一个传奇人物而艾弗瑞则是以自我实现和美国梦为核心的白人文化的代表圆滑世故的艾弗瑞,为了成功,努力和有影响力的人交往,希望出人头地最终他成功了,他住进了城市里的豪宅,拥有雄厚的财富;通过竞选当上了国会议员,具有一般人向往的社会地位;也迎娶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影片结局,两兄弟冰释前嫌,也暗示了本来相互冲突的白人文化与印第安人文化的最终融合艺术特色(一)唯美旷达的画面选择影片燃情岁月中的大多数画面都取景美洲西部原野,这些粗犷的画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记忆。
从艺术表现的视角看,影片的画面选择和设计增强了https:/影片的艺术效果,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画面的选择暗喻了故事的主旨,二是映衬了主人公崔斯坦的人物性格电影一开始,映在火堆旁的印第安老人脸上的橘红色的火光就暗喻了整个故事的悲怆在暮色的西部森林中,年轻的崔斯坦勇敢地去摸熊并与熊搏斗,暗喻了勇敢狂放而富有野性的崔斯坦注定要孤独但在整部影片中,金黄色才是真正的主旨色调金色的阳光、金色的原野风光,与主人公崔斯坦的性格遥相呼应美国西部旷野的画面,向观众展示了大自然狂放不羁的野性而影片中崔斯坦的金色长发、赤诚热情、勇敢无畏的本性,与西部原野的粗犷融为一体通过西部旷野画面,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到策马奔腾在西部大草原秋日阳光里的金发飘飘的崔斯坦,也很容易看到隐藏在崔斯坦内心深处的狂放不羁的小野兽,该影片也因此夺得第六十七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二)独具匠心的音乐制作自从有声电影出现后,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就被不断挖掘好的音乐能够有效增强影片的艺术效果,使故事情节、画面与音乐融为一体,创造出诗一般的意境,也因此,音乐赢得了“电影的灵魂和血液”的美誉在影片燃情岁月中,音乐一直围绕着故事情节而跌宕起伏,诠释着老威廉一家成员间心灵的感受与变化,使影片表现出非常独特的艺术效果。
音乐有效地加深了观众对崔斯坦和苏珊娜两位主人公行为和内心世界的理解在音乐的映衬下,观众可以强烈地体会到崔斯坦狂放不羁的野性、无所顾忌、粗犷勇敢、赤诚无谓,感受到他内心深处挑战自己及社会的冲动在音乐的铺垫下,崔斯坦就是一个全身蕴藏了巨大能量的大灰熊,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出巨大力量在音乐声中,崔斯坦就是大自然,就是西部原野的化身,随时散发着迷人的气息苏珊娜就被这狂野的气息所吸引,不能自拔在剧情中,苏珊娜感情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通过音乐的旋律,映入观众眼帘的是一个始终郁郁寡欢,背负情感折磨,急切盼望安宁和自由的苏珊娜;观众也才更能理解,作为山莫的未婚妻的她,为什么一到老威廉的农场后,对满身散发着野性和自由气息的崔斯坦那么关注背景音乐的恰当运用,增添了影片的凄美色彩,让人体会到无法形容的委婉的美,也引导人更深刻理解人生 为什么遵从自己内心声音的人是孤独的影片中音乐与影片主题始终融合一体整部影片的基调是凄美悲壮的燃情岁月的音乐制作紧紧抓住凄美悲壮的主题,体现了忧郁凄凉的风格,使影片表现出了独特的张力,成为经典的唯美电影的代表作在音乐的渲染下,电影就如同一片凄美的抒情散文当崔斯坦骑着马在原野中飞奔时,噔噔作响的马蹄声与苍茫深邃的东方洞箫声、金灿灿的西部原野风光组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苍凉空旷草原的神秘美感,也增添了崔斯坦那难以捉摸的“传奇”色彩。
整部影片中,无论是恬静还是悲愤,音乐都始终伴随着影片的主题,旋律上始终与主题相映衬,表现得唯美动人,让观众无时不感受到扣人心弦和悠然自得的节奏感燃情岁月的音乐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浓郁的乡土气息,很好地体现了平常的生活场景乡土气息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观众带入故https:/事的情感之中,体会那温馨荡漾的亲情例如,老威廉一家晚饭后坐在一起唱歌,苏珊娜弹奏的钢琴曲,简单而质朴,让人感觉宛如其中一员崔斯坦漂泊海外的那段音乐也非常经典,让听者觉得荡气回肠影片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应该是歌曲黄昏中的薄雾,歌词也非常切合影片主题和故事情节总之,影片燃情岁月中的音乐制作独具匠心,不仅采用画面内外结合的烘托方式,而且音乐始终与场景和主题相映衬融合参考文献本文档【燃情岁月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解读】来自查字典文档网,更多文档欢迎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