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24水循环和洋流

文档格式:DOC| 17 页|大小 1.80MB|积分 12|2022-02-08 发布|文档ID:52473970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1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海安县高中地理优质课案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与分类通过对水循环示意图的认识,归纳总结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 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2. 通过学习水循环,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调查《学校用水情况》,培养学生实践活动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水循环的过程及其意义【教学设计】课前延伸一、基础知识填空答案水循环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能 和 重力能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表的影响:①、海洋蒸发②、海洋降水;③、水汽输送;④、陆地降水;⑤、地表径流;⑥、下渗;⑦、地下径流 ⑧、陆地蒸发;⑨、植物蒸腾(其中①②组成 海上内 循环;④⑧⑨组成 内陆 循环①③④⑤⑥⑦组成 海陆间 循环;)台风登陆属 水汽输送 环节,江河入海属 地表径流 环节外流河(如长江、黄河)参与了 海陆间 循环,内流河(如塔里木河)只参与了 内陆 循环。

    跨流域调水是人类改变了 地表径流 水循环的类型:内陆循环 : 陆地 蒸发 陆地上空 降水 陆地 植物蒸腾海上内循环: 海洋水 蒸发 海洋上空 降水 海洋 海陆间循环:海洋水 蒸发 海洋上空 水汽输送 陆地上空 降水 陆地 地表径流 海洋 地下径流水循环的影响① 使淡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维护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②使地表各圈层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③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④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如流水侵蚀地貌、流水堆积地貌等)目前,人类对水汽输送等环节影响很小,但可以通过对 环节施加影响,从而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修建水库改变水资源的 时间 分配,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 空间 分布二、预习思考题及答案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海洋蒸发、海洋降水、水汽输送、陆地降水、陆地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根吸收、植物蒸腾课内探究一、导入新课:[课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云、雨、雪等图片)云,形状各异;雨,时而悄然无声,时而瓢泼倾盆;雪,使大地“银装素裹”……虽然这些现象变化万千,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它们都是水。

    水不仅可以变成云、雨、雪,而且还可以化成露、雾、霜等,那么,水是怎么变化的呢?(让各小组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过渡]让我们一起来听小水滴的故事多媒体画面,动画,旁白)——小水滴的自述“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喜欢到处旅行这天,我和伙伴们正在海面嬉戏不知不觉中,我的身体变轻了,终于和其他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上了高空哇!新的旅行又开始了……我们越升越高,高空的温度却越来越低,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凝固成很小很小的水珠,渐渐地我和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小水珠联成一朵朵千姿百态的云,风推着我们在空中飘,气温更低了,我感觉身体变的重了许多,当风伯伯再也托不住我时,我和伙伴们一个个急速地下降不一会儿,我们就降落到了地面,给花草树木作了“甘霖”;而我却落到了小溪里我快乐地顺着小溪直达河流,经过几天几夜的旅程,我又回到了大海的怀抱,等待着新的一次旅行的开始二、检查预习情况:检查方法:小组内同学互相检查并讨论,接下来由小组长总结并反映本组同学的作答情况,最后由教师对各小组的作答情况做出评价并做出最终的归纳总结三、布置学生自学:1.学生自主探究题:(1)什么是水循环?水循环的能量来源?点拨方法:观察多媒体课件给大家展示的水的相态的变化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参考答案:水循环是指在太阳能和重力能作用下,水分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热量吸收或释放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点拨方法:引导并启发同学们带着对现实生活中身边现象的思考,阅读教材P59图参考答案:海洋蒸发、海洋降水、水汽输送、陆地降水、陆地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根吸收、植物蒸腾2. 小组合作探究题:(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影响?点拨方法:由三个小组进行组内讨论,各小组组织好答案后进行抢答参考答案:人类目前只能通过增加或减少 地表蒸发 、人工增雨 及 跨流域引水 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2)水循环过程中能量的是怎么转化的?点拨方法:由三个小组进行组内讨论,各小组组织好答案后进行抢答参考答案:蒸发吸热,降水放热四、教师精讲点拨:1.知识点辨析:正确区分大小循环:海洋水蒸发中,90%的水汽又降落回海洋,而只有10%的水分通过水汽输送的方式输送到陆地上空,参加了海陆间循环但海上内循环与人类活动关系甚微,所以人们把海陆间循环称作大循环,把内陆循环叫做小循环2.探究题评析:通过循环示意图,牢固掌握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进而进一步掌握水循环的分类和意义3.规律总结:水循环通过各个环节在四大圈层中实现能量转化和物质迁移,进而影响和改变着地表形态4.方法指导: 通过独立画示意图的方式,加强对水循环各个环节、水循环意义的理解。

    五、课堂反馈训练: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并回答:(1)完成A、C、D三处箭头2)填写图中代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 A B C D E F G 3)图中参与海陆间循环的环节主要是(填字母) 4)图中水循环量最大的是 循环,对人类最有意义的是 循环5)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 参考答案:(1)略 (2)A河湖蒸发 B陆地降水 C水汽输送 D海洋蒸发 E海洋降水 F地表径流 G地下径流(3)DCBFG(4)海上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 (5)太阳辐射和重力能讲评策略:熟练掌握水循环各环节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课后提升一、单项选择题:1.地球淡水中储量最大的水体是 A.河流水 B.淡水湖泊水 C.地下水 D.冰川水2.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的水循环是 A.海陆间大循环 B.陆地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三者都具有明显的作用 3.根据目前科技水平,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各环节影响最大的是 A.海水蒸发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凝结降水4.下列人类活动违反水循环和水平衡规律的 A.跨流域调水 B.引水灌溉 C.大面积排干湖泊和沼泽 D.修建水库5.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6.下图表示某河口地区的海陆变迁状况,由甲演变到乙的原因可能是①河流侵蚀 ②地壳下降 ③泥沙沉积 ④水平面上升 ⑤地壳上升A.①⑤ B.③⑤ C.①③ D.②④读某河流水位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

    7.该河段水位季节变化最大的年份是A.1970年 B.1980年 C.1990年 D.2000年8.2000年较1990年水位变化减小,其原因最有可能是流域内A.年降水量增大 B.上游围湖造田 C.植被覆盖增加 D.水土流失加剧二、综合题: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1)根据水循环过程,给图中未标明箭头的直线标出箭头2)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A ,C , E ,F 3)由A与B组成的水循环叫 ;由D与E组成的水循环叫 4)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 (填字母)5)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季风的环节是 ,使陆地水不断得到更新的是 和 6)环节B与E水量较大的是 7)虽然地球上的水可以不断地循环和更新,但由于地球全部的水储量中,淡水仅占2.526%,而且绝大部分又以 的形式存在于 和 地区,目前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因此 和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8)水循环通过各个环节使四大圈层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 交换和 迁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A 3.B 4.C 5.C 5.D 7.C 8.C二、综合题:(1)A↑ C← D↑ (2) 陆地蒸发 水汽输送 海洋降水 地表径流 (3)内陆循环 海上内循环 (4)F (5) C 补充 更新 (6)E (6)冰川 高纬度、高海拔 节约用水 (7)能量 物质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与分类通过对水循环示意图的认识,归纳总结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学重难点】水循环的过程及其意义课前延伸一、基础知识填空答案水循环的能量来源: 和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表的影响:①、海洋蒸发 ②、海洋降水; ③、 ;④、陆地降水;⑤、 ; ⑥、 ;⑦、 ⑧、陆地蒸发 ⑨、植物蒸腾(其中①②组成 循环;④⑧⑨组成 循环①③④⑤⑥⑦组成 循环;)台风登陆属 环节,江河入海属 环节外流河(如长江、黄河)参与了 循环,内流河(如塔里木河)只参与了 循环。

    跨流域调水是人类改变了 水循环的类型:内陆循环 : 陆地 蒸发 陆地上空 降水 陆地 植物蒸腾海上内循环: 海洋水 蒸发 海洋上空 降水 海洋 海陆间循环:海洋水 蒸发 海洋上空 水汽输送 陆地上空 降水 陆地 地表径流 海洋 地下径流水循环的影响② 使陆地上淡水资源得以 ,维护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②使地表各圈层间、海陆之间实现 和 ③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④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如流水侵蚀地貌、流水堆积地貌等)目前,人类对水汽输送等环节影响很小,但可以通过对 环节施加影响,从而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修建水库改变水资源的 分配,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 分布。

    自主学习记录卡1. 自学本课内容后,你有哪些疑难之处?2.你有哪些问题要提交小组讨论?课内探究一、课堂探究1什么是水循环?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二、课堂探究2写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三、课堂探究3(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影响?(2)水循环过程中能量的是怎么转化的?四、反馈训练: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并回答:(1)完成A、C、D三处箭头2)填写图中代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 A B C D E F G 3)图中参与海陆间循环的环节主要是(填字母) 4)图中水循环量最大的是 循环,对人类最有意义的是 循环5)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 课后提升一、单项选择题:1.地球淡水中储量最大的水体是 A.河流水 B.淡水湖泊水 C.地下水 D.冰川水2.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的水循环是 A.海陆间大循环 B.陆地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三者都具有明显的作用 3.根据目前科技水平,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各环节影响最大的是 A.海水蒸发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凝结降水4.下列人类活动违反水循环和水平衡规律的 A.跨流域调水 B.引水灌溉 C.大面积排干湖泊和沼泽 D.修建水库5.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6.下图表示某河口地区的海陆变迁状况,由甲演变到乙的原因可能是①河流侵蚀 ②地壳下降 ③泥沙沉积 ④水平面上升 ⑤地壳上升A.①⑤ B.③⑤ C.①③ D.②④读某河流水位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

    7.该河段水位季节变化最大的年份是A.1970年 B.1980年 C.1990年 D.2000年8.2000年较1990年水位变化减小,其原因最有可能是流域内A.年降水量增大 B.上游围湖造田 C.植被覆盖增加 D.水土流失加剧二、综合题: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1)根据水循环过程,给图中未标明箭头的直线标出箭头2)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A ,C , E ,F 3)由A与B组成的水循环叫 ;由D与E组成的水循环叫 4)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 (填字母)5)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季风的环节是 ,使陆地水不断得到更新的是 和 6)环节B与E水量较大的是 7)虽然地球上的水可以不断地循环和更新,但由于地球全部的水储量中,淡水仅占2.526%,而且绝大部分又以 的形式存在于 和 地区,目前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因此 和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8)水循环通过各个环节使四大圈层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 交换和 迁移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全球风带分布图,绘制全球洋流模式简图 2.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3. 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表层洋流运动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风带”2. 小组合作探究“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分为两大步:a. 学生自己绘图,回顾近地面风带分布规律b.根据全球近地面风带图归纳全球洋流模式简图(4-6人为一个小组);展示并分析评价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并评价作品,教师反馈和矫正,并在洋流模式简图上用不同形状的箭头区分寒暖流师生共同归纳洋流分布规律,完成教材中的活动3.师生共同探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首先提出探究问题:“洋流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然后学生根据已有的资料和知识来提出和验证自己的观点,以小组为单位发言,各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和补充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体验学习地理知识,探究地球奥秘的乐趣,增强地理学习能力;2.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明确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全球洋流的分布规律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课前延伸一、基础知识填空答案1.洋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2.流按性质分为: 暖流 和 寒流 洋流的主要动力: 大气运动和近地面的风带暖流:一般是由 低纬 流向 高纬 寒流:一般是由 高纬 流向 低纬  3.全球洋流的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区:以 副热带海区 为中心的 反气旋型大洋环流(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以 副极地海区 为中心的 气旋型大洋环流(3) 40°S附近形成 自西向东 的 西风漂流,性质为 寒流(4)北印度洋海区的 季风 洋流: 冬逆夏顺 4. 洋流的地理意义(1)对气候的影响:暖流 增温增湿 、寒流 降温减湿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①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形成世界性大渔场:(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的交汇处、北海渔场位于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位于墨西哥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②上升流把海洋底层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而形成渔场,如秘鲁渔场3)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加快污染物净化速度,但同时 扩大 污染范围4)对航海业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 快 ,逆流航行速度 慢 二、预习思考题及答案1. 洋流的主要动力。

    大气运动和盛行风带的影响2.哥伦布两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航行时间长短为什么不同?所走线路不同,一条顺流航行,一条逆流航行课内探究一、导入新课: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结果只花了20天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少了17天有趣的是哥伦布第一次从欧洲去美洲时,走的是距离较短的路线,而第二次哥伦布走的是距离较长的路线见图中A、B两条不同的路线二、检查预习情况:检查方法:小组内同学互相检查并讨论,接下来由小组长总结并反映本组同学的作答情况,最后由教师对各小组的作答情况做出评价并做出最终的归纳总结三、布置学生自学:1.学生自主探究题:什么是洋流?洋流的主要动力?点拨方法:观察多媒体课件给大家展示的案例和刚刚所做的小实验进行分析参考答案: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海水大规模运动的主动动力是盛行风(大气运动和近地面的风带)刚才我们知道了促使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2.小组合作探究题:(1)绘制近地面风带图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并明确“盛行风与洋流的关系”,为后面的探究活动作铺垫。

    2)课件展示全球洋流模式图,布置探究任务:根据全球近地面风带图,绘制全球洋流模式简图,引导学生注意分析表层海水的受力情况3)展示并分析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作品,进行矫正指导学生绘制世界各大洋洋流系统,在全球洋流模式简图上用不同形状的箭头区分寒暖流4)师生共同归纳洋流分布规律点拨方法:注意盛行风向与洋流的关系;洋流的分布规律可从中低纬和中高纬两个海区进行归纳分析参考答案:(1)(2)、(3):教师示范(4)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②北半球中、高纬海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③南极大陆外围是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四、教师精讲点拨:1.知识点辨析:(1)洋流按成因分为三类: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按性质分为两类:暖流、寒流; 寒流一般是由高纬流向低纬,暖流一般是由低纬流向高纬2)注意正确区分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和副极地海区的流向3)大陆东西岸和大洋东西岸的区别和联系4)寒流的水温是否一定比暖流水温低;暖流的水温是否一定比寒流水温高2.探究题评析:(1)暖流不一定都是由低纬向高纬流动,如南、北赤道暖流,赤道逆流,北半球的西风漂流等。

    寒流不一定都是由高纬向低纬流动,如南半球的西风漂流等2)航海线路的选择要注意季节、风向、流向的变化3.规律总结:(1)中低纬洋流呈反气旋型方向环流;中高纬洋流呈气旋型方向环流2)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冬逆夏顺(3)洋流的影响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气候、生物、污染、航海4.方法指导:一定要把风带图与洋流模式图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学习五、课堂反馈训练:1.下列四幅洋流示意图,属于南半球中低纬环流的是 参考答案:B讲评策略:对照“全球洋流模式图”2.读世界部分海运航线示意图,回答问题:(1)航线①和②是中国与中美洲之间的主要航线当把货物从中国运往中美洲时,都是选择沿航线①航行,试分析其原因 2)当从中美洲返航中国时,大多数船长选择航线②,这是为什么?参考答案:(1)航线①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顺中纬西风航行 (2)航线②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顺东北信风航行讲评策略:顺风顺水航行能节省时间和动力课后提升一、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寒流流动的方向大致是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高纬流向低纬 D.由低纬流向高纬2.在东北信风吹送下形成的洋流是A.北赤道暖流 B.南赤道暖流 C.赤道逆流 D.西风漂流3.关于北半球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②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③环流的东侧是暖流 ④环流的西侧是暖流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4.在下图所示的海洋图,哪一幅是北半球大洋东岸寒流分布示意图 读某区域洋流图,分析回答5-6题。

    5.该洋流所在的海域位于 A.北半球中低纬度 B.北半球中高纬度 C.南半球中低纬度 D.无法判断 6.图中A、B、C、D四支洋流中,其成因与西风密切相关的是 A.A B.B C.C D.D (二)综合题:下图是某大洋环流局部图,请回答:(1)若AB线是30°纬度,那么这个海域位于 半球(南 或北),甲、乙、丙分别属于什么性质的洋流:甲 ,乙 ,丙 如代表印度洋,则丙为 流,乙为 流,甲为 流如代表太平洋,哪处可形成著名渔场,其原因是 2)若AB线是60°纬度,那么这个海域位于 半 球(南或北);从性质看,甲是 (寒或暖)流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A 3.C 4.D 5.B 6.B二、综合题:(1)南 暖 寒 寒 西澳大利亚寒流 西风漂流 厄加勒斯暖流(或马达加斯加暖流)丙处可成渔场,上升流把深处的营养物质带到表面(2)北 寒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 结合全球风带分布图,绘制全球洋流模式简图。

    2.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3. 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难点】1.全球洋流的分布规律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前延伸一、基础知识填空答案1.洋流:是指大洋 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2.流按性质分为: 和 洋流的主要动力: 大气运动和近地面的风带暖流:一般是由 流向 寒流:一般是由 流向  3.全球洋流的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区:以 为中心的 型大洋环流(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以 为中心的 型大洋环流(3) 40°S附近形成自西向东的 ,性质为 (4)北印度洋海区的 洋流: 5. 洋流的地理意义(1)对气候的影响:暖流 、寒流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①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形成世界性大渔场:(北海道渔场位于 暖流和 寒流的交汇处、北海渔场位于 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位于 暖流与 寒流交汇处。

    ②上升流把海洋底层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而形成渔场,如 渔场3)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污染物净化速度,但同时 污染范围4)对航海业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 ,逆流航行速度 二、预习思考题及答案1. 洋流的主要动力大气运动和盛行风带的影响2.哥伦布两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航行时间长短为什么不同?所走线路不同,一条顺流航行,一条逆流航行自主学习记录卡2. 自学本课内容后,你有哪些疑难之处?2.你有哪些问题要提交小组讨论?课内探究一、课堂探究题1什么是洋流?洋流的主要动力?二、课堂探究题2(1)绘制近地面风带图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并明确“盛行风与洋流的关系”2)根据全球近地面风带图,绘制全球洋流模式简图3)绘制世界各大洋洋流系统简图三、课堂反馈训练:1.下列四幅洋流示意图,属于南半球中低纬环流的是 2.读世界部分海运航线示意图,回答问题:(1)航线①和②是中国与中美洲之间的主要航线当把货物从中国运往中美洲时,都是选择沿航线①航行,试分析其原因 2)当从中美洲返航中国时,大多数船长选择航线②,这是为什么?课后提升一、单项选择题:1.寒流流动的方向大致是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高纬流向低纬 D.由低纬流向高纬2.在东北信风吹送下形成的洋流是A.北赤道暖流 B.南赤道暖流 C.赤道逆流 D.西风漂流3.关于北半球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②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③环流的东侧是暖流 ④环流的西侧是暖流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4.在下图所示的海洋图,哪一幅是北半球大洋东岸寒流分布示意图 读某区域洋流图,分析回答5-6题。

    5.该洋流所在的海域位于 A.北半球中低纬度 B.北半球中高纬度 C.南半球中低纬度 D.无法判断 6.图中A、B、C、D四支洋流中,其成因与西风密切相关的是 A.A B.B C.C D.D (二)综合题:下图是某大洋环流局部图,请回答:(1)若AB线是30°纬度,那么这个海域位于 半球(南 或北),甲、乙、丙分别属于什么性质的洋流:甲 ,乙 ,丙 如代表印度洋,则丙为 流,乙为 流,甲为 流如代表 太平洋,哪处可形成著名渔场,其原因是 2)若AB线是60°纬度,那么这个海域位于 半 球(南或北);从性质看,甲是 (寒或暖)流17第 17 页 共 17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精品教学资料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