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论文相关文档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客运专线站项目部质量标准

文档格式:DOC| 16 页|大小 246.24KB|积分 15|2021-11-08 发布|文档ID:38683519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1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大西客专站前1标第五项目部 质量标准质 量 标 准 编制: 审核: 审批: 大西铁路客运专线站前1标第五项目部2012年4月 目 录第一章 质量目标 11.1质量目标 1第二章 质量保证体系及管理机构 12.1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1第三章 质量标准 33.1质量责任制度 33.2制定质量计划制度 83.3工程质量试验制度 93.4隐蔽工程旁站、检查制度 103.5质量例会制度 113.6 质量检查、申报、签认制度 133.7不合格品控制制度 143.8 成品保护制度 173.9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193.10质量回访保修制度 203.11质量资料管理制度 213.12样板引路制度 223.13工程质量创优规划制度 223.14样板引路制度 243.15 QC小组活动制度 303.16开展技术创新制度 313.17严格工程质量考核制度 343.18质量检查、记录、闭环管理制度 343.19混凝土配合比管理制度 343.20 工程质量报告制度 353.21工程质量举报制度 363.22质量管理责任人登记制度 363.23质量管理信息化制度 363.24混凝土拌合站及混凝土生产管理制度 37第四章 质量通病及采取的措施 40第五章 试验检测手段及措施 485.1建立试验检测体系 485.2工程试验与检测 485.3加强试验检测数据资料管理 49第六章 已完工程和设备的保护措施 516.1组织措施 516.2管理措施 516.3经济措施 526.4已完路基的保护 526.5已完工桥梁墩台、涵洞保护措施 536.6钢筋、模板保护措施 536.7桥面系的措施 546.8预铺轨道(道贫)的保护 546.9无碴轨道预制板保护措施 546.10已完房屋、站设保护 55第七章 创优规划及保证措施 567.1创优目标 567.2建立创优保证体系 567.3创优措施 57第八章 施工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598.1保证工程质量的组织措施 598.2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措施 608.3保证工程质量的经济措施 668.4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668.5保证工程质量的施工工艺措施 798.6 解决质量缺陷的有关措施 8211质 量 标 准第一章 质量目标1.1质量目标⑴工程质量"零缺陷",达到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⑵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⑶桥梁、隧道、线路等工程:满足设计使用寿命内正常运营要求;无碴轨道使用寿命不低于60年;⑷杜绝各类质量事故的发生,减少质量通病;⑸竣工文件资料真实可靠、规范整齐,实现一次验收交接;⑹实现实车试验速度不低于1.1倍列车设计速度,开通速度达到设计速度目标值。

    第二章 质量保证体系及管理机构2.1质量保证体系框图质量保证体系框图见图质量保证体系思想保证经济保证行政管理保证施工保证技术保证质量管理保证强化巩固质量意识企业法人负责制项目经理、总工责任制加强技术培训,认真执行ISO9000系列标准质量方针:严格执行标准,争创行业一流,坚持优质服务,建造满意工程制定质量政策贯彻质量标准组织协调施工调配技术质管力量质量监控执行部颁规范技术标准制定完善各种技术管理制度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工程回访改进工作质量施工队长、技术主任责任制工班长、主管工程师责任制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提高技术水平经济法规经济责任制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突出重点,专业化施工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签定包保责任状完善计量支付手续制定奖罚条令优质优价精干高效的项目部和专业施工队伍配套齐全的机械设备和测试仪 器标准化作业指挥部安全质量部队专职质检工程师经济兑现奖优罚劣提高经济效益制定创优规划完善创优措施检查创优效果三查制度质量评定反馈确保工程质量优良三五不不交施接工质量保证体系框图第三章 质量标准 一、明挖基础工程 3.1 基坑开挖前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环保要求,结合现场情况制定施工方案,确定开挖范围、开挖坡度、支护方案、弃土位置和防排水等措施。

    3.2地基处理:3、2.1基础底面不得置于软硬不均的地层上3.2.2岩层基底清除岩面松碎石块、淤泥、苔藓,凿出新鲜岩面,便面清洗干净2.3碎石类土及砂类图层基底承重面修理平整,粘性土层基底修整时,应在天然状态下铲平,不得用于回填夯平3.3、砼浇筑前基底不得浸水3.4、基础砼要在无水条件下浇筑,砼终凝前不得浸水 3.5、基坑回填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回填材料和质量标准进行回填 3.6、基坑及支护:3.6.1基坑平面位置、坑底尺寸要满足设计要求3.6.2基坑开挖方法及支护形式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3.6.3基底地质条件及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表3.6.1:基底高程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地质类别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土50测量检查2石 +50 -200 表3.6.2:基础工程施工的允许偏差的检查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1基础前后、左右边缘距离设计中线50mm测量、每边至少2处2基础顶面高程30mm测量、不少于5处 3.7、 混凝土基础施工 3.7.1钢筋工程3.7.1.1钢筋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按批次检查其直径、每延米重量并抽检试件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保证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

    3.7.1.2受拉热轧光圆钢筋(HPB235)的末端做180弯钩,其弯曲直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钩端应预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3.7.1.3受拉热轧带肋钢筋的末端采用直角型弯钩,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HRB335)或3.5倍(HRB400),钩端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HRB335)或5倍(HRB400)的直线段3.7.1.4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HPB235)、12倍(HRB335)、14倍(HRB400)3.7.1.5用光圆钢筋制作成的箍筋其末端应做不小于90的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端直线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的5倍 图3.7.1 钢筋弯曲长度示意图 表3.7.1.1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受力钢筋全长10尺量2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3箍筋内径尺寸3 3.7.1.6 钢筋接头: 钢筋接头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的位置,并分散布置。

    同一连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要符合设计要求焊接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机械连接接头的受弯构件不得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50%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离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置接头同一连接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同一连接区段”长度: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为35倍d(d为纵向受拉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绑扎接头为1.3倍搭接长度切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在施工中分不清受拉区或者受压区是,接头设置按照受拉区规定3.7.1.7 钢筋安装 表3.7.1.2 钢筋安装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受力钢筋排距5尺量,两端、中间各一处2同一排距受力钢筋间距基础、版、墙20柱、梁103分部钢筋间距20尺量连续三处4箍筋间距105弯起点位置(加工偏差20mm以内)30尺量6钢筋保护层厚度cC ≥30mm0 +10尺量,两端、中间各二处7C <30mm0 +53.7.2、模板工程模板及支架要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地基承载力、施工设备和材料等条件进行施工设计并编制施工技术方案,确保模板及支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连接牢固。

    表3.7.2.1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1轴线位置基础15尺量每边不少于2处梁柱板墙拱52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不少于3处3高程基础20测量梁柱板墙拱54柱h/1000且小于15拉线尺量梁板墙h/1500且小于155两模板内侧宽度-5 +10 尺量不少于3处6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尺量 表3.7.2.2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预留孔洞中心位置10尺量尺寸0 +10尺量至少2处2预埋件中心位置3尺量尺寸0 +10尺量表3.7.2.3 拆除承重模板时砼强度要求序号结构类型结构跨度(m)达到砼设计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1板、拱<2≥502-8≥75>8≥1002梁≤8≥75>8≥1003悬臂梁(板)≤2≥75>2≥100 拆除承重模板时,要保证砼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3.7.3、砼工程1、砼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工程性质、结构特点、环境条件等,编制详细严密的施工技术方案,严格按照审批的方案进行施工作业2、砼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要适应砼结构凝结速度和浇注速度需要,保证浇筑过程连续进行,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能超过砼的初凝时间。

    3、除水下砼浇筑外,砼要分层浇筑,不得随意留施工缝,砼浇筑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振捣并保证其均匀密实4、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三天低于+5摄氏度或最低气温低于-3摄氏度时,要采取工期施工措施;当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度时,要采取夏期施工措施冬期施工期间,砼在达到设计强度的40%之前不得受冻;浸水冻融条件下的砼开始受冻时,其强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的75%5、砼拆模后,在砼强度低于设计值的75%或龄期不足7d时,新浇筑的砼不得与流动水接触6、砼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30℃.,冬期施工时砼的出机温度不得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7、新浇筑的砼入模温度与邻近的已硬化的砼或岩土介质表面温度的温差不得大于15℃与新浇筑的砼接触的已浇筑的砼、岩土介质、钢筋、模板等的温度不得低于2℃8、施工缝的预留位置和连接形式要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要求在施工缝处新浇筑砼之前,要对已硬化的砼的表面进行凿毛处理并充分湿润,不得有积水凿毛后露出的新鲜砼面积不得低于总面积的75%强度要求:人工凿毛时,不得低于2.5Mpa;机械凿毛时,不得低于10Mpa9、砼浇筑完毕后,按照有关专业标准的规定和施工技术方案要求及时进行有效养护,要求符合规定:养护期间,砼芯部不宜超过60℃,最高不得大于65℃,砼芯部唯独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20℃(梁体砼不宜大于15℃),养护用水温度与砼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

    自然养护期间,要在砼浇筑完毕后1h内对砼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养护时间见下表:表3.7.3.1 不同砼保温保湿养护的最低期限水胶比大气潮湿(RH≥50%)无风、无阳光直射大气干燥(20%≤RH≤50%)有风或阳光直射大气极端干燥(RH<20%)有风或阳光直射日平均气温T(℃)养护时间(d)日平均气温T(℃)养护时间(d)日平均气温T(℃)养护时间(d)>0.455≤T<10215≤T<10285≤T<105610≤T<201410≤T<202110≤T<2045T≥2010T≥2014T≥2035≤0.455≤T<10145≤T<10215≤T<104510≤T<201010≤T<201410≤T<2035T≥207T≥2010T≥202810、蒸汽养护期间,砼静停环境温度不低于5℃,静停时间适宜4-6d;砼周围蒸汽的升降温速度不宜大于10℃/h11、拆模时砼芯部与表面、表面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得大于20℃(轨道板、梁体不得大于15℃)砼芯部开始降温前不得拆模,大风及气温骤降变化时不得拆模12、砼同条件试件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对砼弹性模量有要求是,砼的弹性模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随构件同条件养护的张拉/放张弹性模量试件不得少于一组;标准条件养护28天弹性模量试件不得少于一组;其他条件试件按设计要求、相关标准规定和实际需要确定。

    7、4 砼结构外形要求:砼结构表面要求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不得存在露筋、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表3.7.4.1结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轴线位置基础20每边尺量不少于2处梁、柱、板、墙、拱102m靠尺、塞尺不少于3处2表面平整度83高程基础30测量不少于2处梁、柱、板、墙、拱104垂直度H/1000且小于20吊线尺量5截面尺寸0 +20尺量不少于3处6预留孔洞中心位置15尺量尺寸0 +157预埋件中心位置5尺量尺寸0 +15 二、桩基础 2、1、钻孔桩 2.1. 1 孔径、孔深不得小于设计值,孔型要符合设计要求 2.1.2 钻孔钢护筒要坚实不漏水,护筒埋深要符合设计要求2.1.3 浇筑水下砼前要清底,孔底沉渣要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于柱桩要求不大于50mm,摩擦桩要求不大于200mm 2.1.4 表2.1.4.1 钻孔桩钻孔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1护筒顶面位置50mm测量倾斜度1%2孔位中心50mm3倾斜度1%测量或超声波 表2.1.4.2 钻孔桩钢筋骨架的允许偏差(d为钢筋直径)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钢筋骨架在承台底以下长度100mm尺量2钢筋骨架直径20mm3主钢筋间距0.5倍d尺量,不少于5处4加强筋间距20mm5箍筋间距或螺旋筋间距20mm6钢筋骨架垂直度1%吊线尺量7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设计值检查垫块2.1.5、桩的砼强度等级要符合合计要求。

    水下砼标准养护试件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1.15倍2.1.6、桩身要求采用环切破桩头,顶端上层浮浆凿除,凿除后平面要平整,粗骨料呈现均匀,不得损坏桩基钢筋,桩顶高程允许偏差3cm,主筋深入承台长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凿除时砼须达到强度:人工凿除,达到2.5Mpa;风动机凿除,达到10Mpa3. 墩台施工3.1一般要求3.1.1墩台要求在承台完工后尽快施工,缩短墩台与承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18888888888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