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中考数学精学巧练备考秘籍第4章统计与概率第18课时数据的描述分析

文档格式:DOC| 13 页|大小 478.52KB|积分 15|2022-10-08 发布|文档ID:159313990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1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中考数学精学巧练备考秘籍第4章统计与概率第18课时数据的描述分析【精学】考点一、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总体所有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2、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3、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5、样本平均数样本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样本平均数6、总体平均数总体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总体平均数,在统计中,通常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考点二、平均数 1、平均数的概念(1)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个数那么,叫做这n个数的平均数,读作“x拔”2)加权平均数:如果n个数中,出现次,出现次,…,出现次(这里),那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这n个数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这样求得的平均数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叫做权2、平均数的计算方法(1)定义法当所给数据比较分散时,一般选用定义公式:(2)加权平均数法:当所给数据重复出现时,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其中3)新数据法:当所给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的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公式:其中,常数a通常取接近这组数据平均数的较“整”的数,,,…,是新数据的平均数(通常把叫做原数据,叫做新数据)考点三、众数、中位数 1、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考点四、方差1、方差的概念在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通常用“”表示,即 2、方差的计算(1)基本公式:(2)简化计算公式(Ⅰ):也可写成此公式的记忆方法是:方差等于原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平均数的平方3)简化计算公式(Ⅱ):当一组数据中的数据较大时,可以依照简化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每个数据同时减去一个与它们的平均数接近的常数a,得到一组新数据,,…,,那么,此公式的记忆方法是:方差等于新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新数据平均数的平方4)新数据法:原数据的方差与新数据,,…,的方差相等,也就是说,根据方差的基本公式,求得的方差就等于原数据的方差3、标准差方差的算数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用“s”表示,即考点五、频率分布 1、频率分布的意义在许多问题中,只知道平均数和方差还不够,还需要知道样本中数据在各个小范围所占的比例的大小,这就需要研究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以便得到它的频率分布2、研究频率分布的一般步骤及有关概念(1)研究样本的频率分布的一般步骤是:①计算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②决定组距与组数③决定分点④列频率分布表⑤画频率分布直方图(2)频率分布的有关概念①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②频数: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③频率:每一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样本容量n)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

    考点六、三种常用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应出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个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巧练】题型一  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理解例1.(xx•山西)以下问题不适合全面调查的是(  )A.调查某班学生每周课前预习的时间B.调查某中学在职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C.调查全国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D.调查某校篮球队员的身高【答案】C【分析】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题型二 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量例2. (xx四川德阳)为了考察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从中任意抽取了10台进行实验,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 )A.抽取的10台电视机B.这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C.10D.抽取的10台电视机的使用寿命【答案】D.【分析】根据样本的定义即可得知.考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点评】 此题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实际应用,注意在一个总体中抽取一定的样本估计总体,估计的是否准确,只与样本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有关.【方法技巧规律】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即抽象的数字)就是样本容量,它没有单位,这就是它的特点.同时在考试中常会用样本来估计总体, 因此抽样调查时注意抽查的样本要有代表性,抽查样本的数目不能太少.题型三 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例3(xx•福州)下表是某校合唱团成员的年龄分布年龄/岁13141516频数515x10﹣x对于不同的x,下列关于年龄的统计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A.平均数、中位数 B.众数、中位数C.平均数、方差 D.中位数、方差【答案】B【分析】由频数分布表可知后两组的频数和为10,即可得知总人数,结合前两组的频数知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及第15、16个数据的平均数,可得答案.【解答】解:由表可知,年龄为15岁与年龄为16岁的频数和为x+10﹣x=10,则总人数为:5+15+10=30,故该组数据的众数为14岁,中位数为: =14岁,即对于不同的x,关于年龄的统计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众数和中位数,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频数分布表及统计量的选择,由表中数据得出数据的总数是根本,熟练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及方差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题型四 极差、方差、标准差例4.(xx•烟台)某射击队要从甲、乙、丙、丁四人中选拔一名选手参赛,在选拔赛中,每人射击10次,然后从他们的成绩平均数(环)及方差两个因素进行分析,甲、乙、丙的成绩分析如表所示,丁的成绩如图所示.甲乙丙平均数7.97.98.0方差3.290.491.8根据以上图表信息,参赛选手应选(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D【分析】根据方差的计算公式求出丁的成绩的方差,根据方差的性质解答即可.∵丁的成绩的方差最小,∴丁的成绩最稳定,∴参赛选手应选丁,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方差的概念、性质以及方差的计算,方差的计算公式是:s2=1n[(x1﹣x¯)2+(x2﹣x¯)2+…+(xn﹣x¯)2、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题型五 三种统计图例5.(xx浙江宁波)(本题8分)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某校积极开展拓展性课程建设,设计开设艺术、体育、劳技、文学等多个类别的拓展性课程,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自主选择一个类别的拓展性课程。

    为了了解学生选择拓展性课程的情况,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统计图(部分信息未给出):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本次被调查的学生人数;(2)将条形图补充完整;(3)若该校共有1600名学生,请估计全校选择体育类的学生人数答案】(1)200人;(2)详见解析;(3)560人.【解析】试题解析:(1)60÷30%=200(人),(2)200X15%=30(人)200一24一60一30一16=70(人)补全条形图如下:;(3)1600×=560(人)答:估计全校选择体育类的学生有560人.考点: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样本估计总体.【限时突破】1.(xx•重庆)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普查)的是(  )A.对重庆市居民日平均用水量的调查B.对一批LED节能灯使用寿命的调查C.对重庆新闻频道“天天630”栏目收视率的调查D.对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的身高情况的调查2.(xx•山东淄博)下列特征量不能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是(  )A.众数 B.中位数 C.方差 D.平均数3.(xx•聊城,第3题3分)电视剧《铁血将军》在我市拍摄,该剧展示了抗日英雄范筑先的光辉形象.某校为了了解学生对“民族英雄范筑先”的知晓情况,从全校24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样本是(  ) A.2400名学生 B.100名学生 C.所抽取的100名学生对“民族英雄范筑先”的知晓情况 D.每一名学生对“民族英雄范筑先”的知晓情况4.(xx•齐齐哈尔)九年级一班和二班每班选8名同学进行投篮比赛,每名同学投篮10次,对每名同学投中的次数进行统计,甲说:“一班同学投中次数为6个的最多”乙说:“二班同学投中次数最多与最少的相差6个.”上面两名同学的议论能反映出的统计量是(  )A.平均数和众数 B.众数和极差 C.众数和方差 D.中位数和极差5.(xx•广安)初三体育素质测试,某小组5名同学成绩如下所示,有两个数据被遮盖,如图:编号12345方差平均成绩得分3834■3740■37那么被遮盖的两个数据依次是(  )A.35,2 B.36,4 C.35,3 D.36,36.(xx山东滨州)某校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分布如图所示,则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中位数分别是(  )A.15.5,15.5 B.15.5,15 C.15,15.5 D.15,157.(xx河南)(9分)在一次社会调查活动中,小华收集到某“健步走运动”团队中20名成员一天行走的步数,记录如下:5640 6430 6520 6798 7325 8430 8215 7453 7446 67547638 6834 7326 6830 8648 8753 9450 9865 7290 7850对这20个数据按组距1000进行分组,并统计整理,绘制了如下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表: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2)补全频数统计图;(3)这20名“健步走运动”团队成员一天步行步数的中位数落在_________组;(4)若该团队共有120人,请估计其中一天行走步数不少于7500步的人数.8.(xx湖南永州)二孩政策的落实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某校学生数学兴趣小组为了了解本校同学对父母生育二孩的态度,在学校抽取了部分同学对父母生育二孩所持的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分别为非常赞同、赞同、无所谓、不赞同等四种态度,现将调查统计结果制成了如图两幅统计图,请结合两幅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这次问卷调查中一共抽取了      名学生,a=      %;(2)请补全条形统计图;(3)持“不赞同”态度的学生人数的百分比所占扇形的圆心角为      度;(4)若该校有3000名学生,请你估计该校学生对父母生育二孩持“赞同”和“非常赞同”两种态度的人数之和.【答案解析】1.【分析】利用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定义判断即可.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2.【分析】根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和方差的意义进行判断.【解答】解: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量,极差、方差是衡量一组数据偏离其平均数的大小(即波动大小)的特征数.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统计量的选择: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问题情景进行具体分析,选用适当的量度刻画数据的波动情况,一般来说,只有在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或比较接近时,才用极差、方差或标准差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3.分析:首先判断出这次调查的总体是什么,然后根据样本的含义: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可得在这次调查中,样本是所抽取的100名学生对“民族英雄范筑先”的知晓情况,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总体、样本的含义,可得在这次调查中,总体是:2400名学生对“民族英雄范筑先”的知晓情况,样本是:所抽取的100名学生对“民族英雄范筑先”的知晓情况.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含义和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总体:我们把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②个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③样本: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④样本容量:一个样本包括的个体数量叫做样本容量.4.【分析】根据众数和极差的概念进行判断即可.【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统计量的选择,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和极差、方差在描述数据时的区别:①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量,极差、方差是衡量一组数据偏离其平均数的大小(即波动大小)的特征数,描述了数据的离散程度.②极差和方差的不同点:极差表示一组数据波动范围的大小,一组数据极差越大,则它的波动范围越大.5.【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求出编号3的得分,再根据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37,∴编号3的得分是:37×5﹣(38+34+37+40)=36;被遮盖的方差是: [(38﹣37)2+(34﹣37)2+(36﹣37)2+(37﹣37)2+(40﹣37)2]=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方差的定义: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2= [(x1﹣)2+(x2﹣)2+…+(xn﹣)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6.【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为:岁,该足球队共有队员人,则第11名和第12名的平均年龄几位年龄中的中位数,即中位数为15.故选D考点:条形统计图;算术平均数;中位数. 7.【答案】(1))4,1;(2)图见解析;(3)B;(4)48.【解析】 (3)这20名“健步走运动”团队成员一天步行步数的中位数是第10个和第11个的平均数,落在B组;(4)用该团队的总人数乘以一天行走步数不少于7500步的人数所占的比重即可得答案.试题解析:(1)4,1(2)(按人数4和正确补全直方图):考点:频数分布直方图;中位数;用样本估计总体.8.【答案】(1)50,37.5%;(2)详见解析;(3)36°;(4)1800.【解析】试题解析:(1)20÷40%=50(人),无所谓态度的人数为50一10一20一5=15,则(2)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3)不赞成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数为持“不赞同”态度的学生人数的百分比所占扇形的圆心角为 (4)“赞同”和“非常赞同”两种态度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数为则该校学生对父母生育二孩持“赞同”和“非常赞同”两种态度的人数之和为3000x60%=1800人.考点: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xueyuzhun398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