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背诵的20首古诗

一年级上册背诵的20首古诗1.山村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2.对韵歌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日月照古今3.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4.画鸡(明) 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5.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6.锄禾(唐)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7.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出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8.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9.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10.子夜四时歌·春歌(南朝民歌)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山林多奇彩,阳鸟吐清音11.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12.江南春绝句(唐) 杜 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3.春日(南宋)朱 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14.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5.十二月十五日夜(清)袁枚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16.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17.登庐山五老峰(唐)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18.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19.云(唐)来鹄千形万象竟还空,印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20.七步诗(三国·魏) 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一年级上册背诵的首儿童诗1.打开小窗(严友梅)我不知道阳光从哪儿来,当我打开小窗,阳光扑了个满怀2.钓鱼天黑了,钓鱼的,回家吧你的妈妈在等你,鱼儿的妈妈在等她3.出(吴政雄)你看! 你看! 山的背上也有一座山, 是不是山妈妈背着她的儿子, 想摘天上的星星呀? 4.蝴蝶飞(金波)追,追,蝴蝶飞飞远啦,不见啦,飞过竹篱笆,变成一朵花5.小小蝴蝶小小花(佚名)小小蝴蝶小小花,快快乐乐来玩耍;一个开在春风里,一个飞在阳光下两个朋友在一起,两个名字不分家;一个名叫花蝴蝶,一个名叫蝴蝶花。
6.沙发(台湾 林良)人家都说,我的模样好像表示“请坐,请坐”其实不是,这是一种“让我抱抱你”的姿势7.影子(台湾 林焕彰)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一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一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8.海上的风(刘饶民)海上的风是花神,她一来,就绽开万朵浪花…… 海上的风是琴师,她一来,就奏出万种歌声…… 海上的风是大力士,他一来,就送走万片渔帆…… 海上的风是狮子,它一来,就掀起波浪滔天……9.问答歌(李光迪)谁的个子大,长条小尾巴;谁的个子小,长条大尾巴?是谁看了就想笑,笑呀笑,哎哟----嘴唇裂成三瓣花? 大象个子大,长条小尾巴;松鼠个子小,长条大尾巴;兔子看了就想笑,笑呀笑,哎哟----嘴唇裂成三瓣花!10.拜访妈妈提着篮子,牵着我的手,我抱着黄菊花 ,跟着妈妈路途很远,天色很灰,脚步很重,外婆的家在荒野中,邻居都不往来,大家都很孤单常常,我陪妈妈来看外婆,端出饭菜,插上黄菊花,妈妈点了香,告诉外婆,我们来了外婆没回答,我们静静地看着,等着,香短了,外婆吃饱了一年级上册背诵蒙学经典:《三字经》上半部分①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②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③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 赤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曰江河 曰淮济 此四渎 水之纪 曰岱华 嵩恒衡 此五岳 山之名曰士农 曰工商 此四名 国之良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欲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此十义 人所同④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⑤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⑥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荀扬 文中子 及老庄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唐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