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分析 > 教育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中美教育比较给我们的启示

文档格式:DOC| 3 页|大小 26KB|积分 15|2021-10-16 发布|文档ID:32981735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中美教育比较给我们的启示 中美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灌输和积累,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相比较,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的不同态度,中国的教育表达的是对知识的静态接受,美国的教育则表达的是对知识的动态改变这一“静”一“动”之间,反映了两国教育不同的知识观在中美教育差异中,最明显的还是教育观知识观的差异比如,到底什么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认识以数学为例,我国教育界历来认为,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是数学的基础,所以中小学阶段不许学生使用计算器然而在美国,基本运算不受重视,计算器在美国使用很普遍美国人认为,计算器既然算得又对又快又准,我们又何必劳神费力的用脑呢?人脑完全可以省下来做机器不能做的事我国教育的基础是指,大脑在独立于计算机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储备知识,尽可能快的提取知识,因而中国学生的大脑在这两个方面得到了充分的训练美国教育的基础是指,大脑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前提下,放弃发展那些属于许计算机工作领域所需的能力,只发展那些属于计算机无法工作的领域所需的能力。

    因此,在闭卷考试的形式下,美国的学生比不上中国的学生但是,在可以随意使用信息工具的现实研究中,中国的学生就远远比不上美国的学生了显然,在利用和开发大脑的内在功能上,中国的教育是卓有成效的,但在利用和综合外界的各种信息以及扩展大脑的功能方面,美国教育则更胜一筹美国的教育注重广而博,中国的教育注重窄而深;美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中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严格、严密、严谨精神从发展创新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学生容易偏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以及因害怕出错而习惯于固守规范基础好可以是有利的创新条件,但同时也可以成为束缚和阻碍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严谨的特点可以带来周全的思考,也可以成为跳跃思维的大敌有人认为,美国的教育正向东方国家学习,开始强调抓基础,既然人家还要向我们学习,那么我们就应该固守原有的教育传统,没有必要改进然而,我们应该看到,美国是在创新有余而基础不足前提下才以抓基础来补不足我国的情况却是与美国恰恰相反,我们是基础有余而创新不足,因而我国教育的完善必须以抓创新来补不足中国有个留学生高纲带9岁上四年级的儿子到美国读书,美国教师讲,在六年级以前不用学数学了中国小学数学内容多,难度大,近几年不断改革,新的课程计划一、二年级数学每周只有四节课。

    去的第二年放学后就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去图书馆借来一大堆参考书,在微机上做作业,题目是《中国的昨天和今天》,教师说,美国是个移民国家,让同学们写一个介绍自已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自已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与美国的不同,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很有好处几天后,儿子完成了作业,没想到打出来的是一本二十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不久,教师又布置一篇作文《我怎样看祖国的文化》六年级快结束的时候,作业都是二战问题《你认为这场战争该谁负责》、《你任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认为只有投原子弹才是结束战争的最隹方法》、《如果你是罗斯福的助手,你该怎样为他参谋》……(这些在我们看来是研究生、博士生写论文的题目,然而在美国作为小学生的作文题,确实值得我们思考小学毕业的时候,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在图书馆查找各种音像资料有一天,为狮子和豹子的觅食习性他和儿子争了起来第二天,儿子从图书馆借来一盘录象带,父子俩边看边讨论,最终把问题讨论得清清楚楚他已经学会了对不懂的东西知道在什么地方找到答案美国的小学没有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而是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眼光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

    要让学生知道生活的一切空间和时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学生背大量的公式定理,而是煞费苦心的告诉学生怎样思考问题,教给他们面对陌生的领域去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且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努力,去赞扬孩子们思考的一切结论有一次他问老师:“怎么不让学生背些重要的东西呢?”老师说:“对人的创造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背知识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更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就是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死记硬背,既不会使知识丰富,也不会使人聪明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在积极思维获得,而不是靠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当美国基础教育受到某些非议的时候,有人站出来写了篇文章《美国教育并不差》,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很有说服力从1951-----2002年美国共有180人获诺贝尔奖,占总数(327人)的55%有人说,美国二战后,之所以在科学上独步世界,是因为有大量的出身别国后来移据美国的科学家事实并非如此,1970年后,美国获诺贝尔奖剧增,其中在国外受教育的极少文章说,当媒体还在对那些无效且无用的国际性考试分数进行愚蠢的分析的时候,美国的基础教育仍在不断改善和发展,毫无疑问,是美国的中小学培养了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竟赛,中国学生层层筛选,参加的是全国的精英而美国的所有中学,都随意报名,任意参加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映的是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适宜美国今日社会的教育方法,并不一定适应中国现在的社会因此,正是由于社会环境与文化传统的差异,构成了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教育差异美国的教育传统和美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同样,中国的教育传统也必然根置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如何探索出既能适应中国社会又能汲取世界精华的教育模式,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总之,我们需要的是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现代化教育。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仙人指路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