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练习题(逐题解析)

《林黛玉进贾府》同步练习题(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敕造(chì)B.盥洗(guàn)C.懵懂(měng)D.錾银(zàn)阜盛(fǔ)两腋(yè)贾赦(shè)戏谑(xuè)内帏(wéi)忖度(cǔn)绾着(wǎn)驯骡(xùn)宫绦(tāo)瞋视(chēn)便宜(biàn)罥烟(juàn)答:1.A (A.阜盛(fù))2.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体态、容貌)B.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风韵)C.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妻子)D.我带了外甥女过去,便也便宜(方便)答:2.C (老婆:年老的女仆 )3.从下面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黛玉关于自己读书的事前后说法矛盾下列解说中不 正确的一项是( )(甲)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 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乙)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 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A.听了贾母的话,黛玉自觉失言,因而小心更正。
B.反映了黛玉的机警、聪明和细心C.对贾母之言出自亲情,对宝玉之言出自谦虚D.反映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状态答:3.C4.贾宝玉对林黛玉有“四问”:问读书、问名、问字、问玉,为什么把“问玉”放 在最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人们交往,往往是先问一般情况,如姓名、干什么等,而后问到实质的问题, 这样安排符合礼俗常情B.因为“问玉”是由“问名”、“问字”引发而来的,把“问玉”放在最后,以便 水到渠成形成高潮,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C.因为先问读书、问名、问字,最后问玉,可以使情节波澜起伏,跌宕生姿D.因为这两个人名字中都有“玉”,宝玉又身佩“通灵宝玉”,因而引起宝玉对 “玉”的联想,所以把“问玉”放在最后顺理成章答:4.B5.对贾宝玉“摔玉”这一举动的思想意义,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体现了贾宝玉对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迷信的反叛精神B.体现了贾宝玉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世俗观念的挑战C.体现了贾宝玉背叛封建社会、渴望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的性格D.体现了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叛逆性格和对林黛玉的爱慕之情答:5.A6.贾府人物众多,通过林黛玉的眼睛不可能—一介绍,必须有详有略,有虚有实, 有集体介绍,有单独介绍。
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贾母、王熙凤、宝玉是贾府中的重要人物,因此通过林黛玉的眼睛详细介绍B.作者详写的人物有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略写的人物有贾母、王夫人、邢夫 人、李纨、贾氏三姐妹C.实写的人物有黛玉、宝玉、凤姐等,贾赦、贾政等贾府主要人物暂未出现,虚写 交待D.作者对主要人物宝玉、黛玉、凤姐作单独介绍,其余在这个场会尚不需要突出的, 只作集体介绍答:6.A(贾母并没有详细介绍7.人物的语言应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下面的人物语言最能表现贾宝玉叛逆性格的 一句是( )A.“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B.“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 未为不可C.“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 了!”D.“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 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答:7.D8.对王熙凤和贾宝玉两个主要人物的出场亮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凤姐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宝玉是未闻其声,先写其人B.凤姐主要是正面描写,宝玉是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C.凤姐出场是“形神兼备”,极尽自我表演之能事;宝玉出场是先写“形”,再出 场是由“形”写到“神”D.宝玉的出场是由他在贾府中的特殊的地位、身份和性格特点决定的。
凤姐的出场 是为了迎合贾母的欢心答:8.D (“宝玉的出场是由他在贾府中的特殊的地位、身份决定的”错,宝玉 的出场是一种自然的出场,他出场在后,是贾府核心人物中最后见到黛玉的,这是由他的 性格决定的9.对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这篇课文的环境描写,采用“登堂入室”法,一步步从外表深入内里,有层次地 介绍宏伟的外观,豪宅的布局,华贵的陈设,展现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B.课文对贾府的环境都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眼睛而描绘的,连林黛玉都为之惊奇, 更能突出贾府“与别家不同”的典型环境C.课文的环境描写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社会地位,特别是对“荣禧堂”的 描写,更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点D.这篇课文的环境描写是与人物描写交叉进行的因林黛玉初进贾府,自然要各处 拜望,这才使环境描写和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有机结合,但没有让封建统治者的代表贾政及 时出场是一个败笔答:9.D(虚实结合在描写了王熙凤出场后,,贾母即命“带黛玉去见两个舅舅 去”,而结果是贾赦传话说:“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 贾政也应“今日斋戒去了”,故都没见着在礼规上,两位舅父大人是必须见的,如果一个个见面伺候,叙说一番,则不但文字枯燥,而且这两次的舅甥的暗淡,文字上也是很不 好写的,结果作者采用避难就易,避实就虚的方法,既做到了理之所必见,又避免了实见 时描叙的困难。
而且这里的虚见又和前后必须要有的实见相互结合,是文章显得抑扬顿挫、 波澜起伏10.下面对《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解说和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王进贾府》这个题目是教材编者加的B.《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的现实 主义作品,其作者为清朝作家曹雪芹C.《林黛玉进贾府随过林黛玉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大批主要人物,初步描绘了 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D.文中介绍人物笔法多变,疏密相间,有详有略,虚实结合,加评写贾母、凤姐、 宝玉、王夫人,虚写贾赦、贾政等等答:10. D(“加评写贾母、凤姐、宝玉、王夫人”错详写王熙凤、贾宝玉;略写 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等;实写:贾母、王熙凤等;虚写贾赦、贾政及未出场的人 物11.下面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解说,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 18 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是具 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 位B.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祖先原是满人曹家曾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后 家遭败落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表达了自己的民主思想 和新的朦胧的理想。
C.《红楼梦》在描写一个封建大家族没落的同时,又流露了惋惜和感伤的情绪此 外,还有宿命论、虚无主义、恋爱至上等消极思想倾向D.《红楼梦》共 120 回,前 80 回为曹雪芹所写,后 40 回为高鹗所续,使小说成为 首尾齐全的文学巨著但高鹗在小说最后让贾家家道复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答:11. B(“祖先原是满人”错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家 奴)12.下面对《红楼梦》主题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封建叛逆者贾宝玉、林黛玉的 爱情悲剧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败、罪恶的社会现象和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揭 示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B.小说通过贾府由极盛到衰败的过程,表现富贵如过眼云烟、万事转头空的哲理C.《红楼梦》通过描绘一批纯洁少女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妇女的苦难,表 现了红颜薄命的普遍现象D.《红楼梦》通过贾府由盛转衰,再归复崛起的叙述,真实地表现了世间万物“物 极必反”的朴素真理答:12. A阅读测试题读语段,完成习题一、阅读下面文段,准确摘抄与脂砚斋每条批语相应的语句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
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 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此即 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脂砚斋批语四句:①写尽天下疼女儿的神态②自然顺写一笔③书中人目太繁,故注明一笔,使观者省眼④傍见一笔,更妙1.与脂批①相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2.与脂批②相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与脂批③相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4.与脂批④相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答:1.①早被他外祖母搂入怀中,心肝肉叫着大哭起来2.②黛玉也哭个不住3.③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4.④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展开余下试题二、①王夫人道:“……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 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 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③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 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1.这三段文字都是描写宝玉的①是 描写,用的是②是 描写,用的是 的笔调,突出宝玉的 ;③是模拟 的口吻写的,突出宝玉的 性格,这是宝玉的 特点,用的是 手法的手法;的答:1.①侧面;欲扬先抑 ②肖像;赞赏;美貌多情 ③封建卫道者;叛逆;本质; 寓褒于贬(或似贬实褒)2.“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是说( )A.穷困失意,懒惰愚笨B.愚笨顽皮,不通人情世故C.厌弃功名,否定封建正统D.不学无术,不懂儒家经典答:2.C3.“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他人诽谤”是说:( )A.独立不羁,要求个性解放B.性格孤僻,不肯服从管教C.桀骜不驯,追求与众不同D.固执任性,我行我素答:3.A4.对这三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三段都用了比喻修辞手法B.②③两段都用了对偶修辞手法C.除对偶外,②段还用了排比、比喻 D.③段作了反语答:4.A(第三段没有比喻)《林黛玉进贾府》同步练习题(二) 一、 基础知识1.下列画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阜盛(fǔ)B.两靥(yè)敕造(chì)忖度(cǔn)规矩(ju)钗钏(chāi chuàn)C.怯弱(què) 纳罕(hǎn)盥沐 (guàn)D.憨顽(hān) 嬷嬷(pó po) 惫懒 (bèi)答:1.B [ 阜盛(fù)怯弱(qiè) 嬷嬷(mó mo)]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轩峻壮丽 华冠丽服 鬓发如银B.腮凝新荔 鼻腻额脂 彩绣辉皇C.顾盼神飞 孽根祸胎 甜言密语D.浑世魔王 眉尖若蹙 鬓若刀裁答:2.B【鼻腻鹅脂 彩绣辉煌】3.下列句中画线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形体,容貌)尚小。
2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有才华且不拘礼节的样子) (3)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姿容俏丽)4)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不应得到的利益)5)可怜(这里指可惜)辜负好韶光6)莫效此儿形状 (样子)7)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夸说,张扬)之意8)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疲惫、懒惰)人物9)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近乎荒诞,不合常理)之谈,也没人理他A.①②③④⑦ B.②④⑤⑥⑦C.①③⑤⑦⑨ D.①②④⑥⑨答:3.C (②风流:指姿容美好,容貌出众秀丽④便宜:方便⑥行为样子⑧ 惫懒:涎皮赖脸;调皮4.下列四句外貌描写对应的人物依次是( )(1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2 )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般自然的风流态度 (3)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4)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启笑先闻A.贾迎春B.贾迎春C.贾探春D.贾探春贾探春林黛玉林黛玉王熙凤林黛玉贾探春贾迎春贾迎春王熙凤王熙凤王熙凤林黛玉答:4.C5.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 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B.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女,…C.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D.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挑瓣,目若秋波答:5.B 表比较6.与“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中的“风流”意义相同的一 项是( )A.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C.此人举止言谈有名士风流D.秋深百花落,风流傲在菊答:6.D (A.风采特异,业绩突出或有功绩有文采B.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或有功绩 有文采C.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D.风韵,多指好仪态7.黛玉初见宝玉,“便吃一大惊,心下想着:‘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 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由上述文字判断下面说法 中不正确的一项( )A.作者之所以这样写,一方面是来自第一回神英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给两人的关系 蒙上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B.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初会时的心灵感应,表现两人在感情上的默契,为 后来两人的爱情张本C.这样写,反映了初恋者可能产生的幻觉D.一惊一笑,一存于中一发于外,表现了他们不同的地位、性格而产生的不同心理。
答:7.C 查无依据8.下段文字中画线句子中应重读的词语依次是(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 “①天下 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②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③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 儿,④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A.①这样 ②才算 ③外 ④嫡 B.①真 ②今儿 ③外 ④嫡C.①这样 ②今儿 ③竟不 ④竟是 D.①真 ②才算 ③竟不 ④竟是 答:8.B (既要夸黛玉,又要讨贾母欢心,这几个词就必须重读9.下列句子描写林黛玉的一组是( )①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 ②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③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 ④闲静时如妓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⑤面若桃瓣,目若秋波 ⑥举止言谈不俗……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 度⑦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⑧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A.①③⑦ B.②④⑥ C.④⑥⑧ D.⑤⑥⑧答:9.C (①贾宝玉②贾宝玉③王熙凤⑤贾宝玉⑦贾探春)10.宝玉、黛玉相见时,作者对黛玉的服饰只字未提,原因是( )A.为了行文简洁,突出人物形象特点B.黛玉服饰平常,没有什么特别C.在宝玉眼中,服饰是不屑之物,所以视而不见。
D.宝玉是个懵懂顽童,不注意服饰细节答:10.C11.林黛玉初人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 人耻笑了他去下列哪些言行能反映她的这种心理 )A.黛玉道: “我自来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如今还是吃人参养 荣丸B.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再坐一刻,便告辞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 “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望舅母容谅C.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 物,岂能人人有的D.黛玉道: “只刚念了《四书》E.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答:11.BE12.课文中用后人两首《西江月》揭示宝玉思想性格,分析这两首词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 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 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展开余下试题(1)选出对“膏粱”理解正确的一项( )A.膏药和高粱B.肥肉和精米C.膏药和高粱,指身体不好的人D.肥肉和精米,借指富贵子弟答:12.(1)D(2)选出对“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解释正确的一项( )A.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真是可怜,对国家对家庭都没有希望。
B.对不起大好时光真是可怜,对国家对家庭都不存在什么希望C.可惜对不起大好时光,对国家对家庭无指望D.可惜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对国家对家庭都无希望没有大用处)答:(2)D(3)对《西江月》二词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西江月》二词和对贾宝玉出场前的侧面勾勒、出场后的肖像描写,是课文中对 贾宝玉性格描写的三个重点B.《西江月》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 逆性格的写照C.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子弟的一个代表,这两首词采用幽默含蓄的手法,揭露封建大 家庭后继无人的事实,暗示封建社会必然灭亡D.所谓“似傻如狂”,“草莽”,“不通世务”,“偏僻乖张”,实际上是贾宝玉 卓然独立,与世俗传统相背离的表现答:(3)C(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对比 B.对偶 C.反语 D.借代答:(4)B二、文学常识知识填空:《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 》的第 回,这部书又名《 》,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全书共 回,前八十回的作者是 朝的小说家 ,字 ,号 ;后 回据说是续写的全书以 和 的爱情悲剧为线索,通过对 的兴 衰过程的描写,揭露了 的荒淫、腐败,显示了 濒于崩溃和 必然灭亡的命运。
由于这部书的伟大成就,历代不少文人学者致力于对它的研究,并创立 了一门学问,称之为“ ”答:《红楼梦》三.《石头记》 一百二十 清 曹雪芹 梦阮 雪芹(芹圃、芹溪)四 十 高鹗 贾宝玉 林黛玉 封建家庭(贾 史 王 薛四大家族)封建贵族 封建制度 红学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 “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 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 ‘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 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 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 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 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 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 ‘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 “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 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 东西1.在宝黛初会这段文字中,主要从四点写了宝玉的言行,请各用两个字分别概括 (1) (2) (3) (4)答:1.(1)打量 (2)交谈 (3)送字 (4)摔玉2.宝玉为何给黛玉取字“颦颦”(1)(2)答:2.(1)与黛玉的名有联系: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颦:皱眉 (2)和黛玉的神态(眉尖若蹙)有联系3.前文贾母问及黛玉念何书时,黛玉回答:“只刚念了《四书》可这里回答宝 玉同样的问题时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说说哪个回答是如 实回答,这前后矛盾的说法又是什么?答:答:3.对贾母的回答是真实的发现贾母不喜欢女子读书,觉得自己有不谦之嫌, 觉自己的回答有些失口,这样的回答体现了她寄人篱下那种小心谨慎的态度4.宝玉被探春讥笑,说他“杜撰”时,他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 只我是杜撰不成?”这反映了宝玉怎样的性格?答:答:4.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反叛的性格5.宝玉骂“通灵宝玉”:“连人之高低不择……”这句话和文中哪句话相呼应? 答:答:5.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6.宝玉“摔玉”这一举动有何思想意义?答:答:6.表现贾宝玉追求人人平等,不愿与众不同的民主思想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