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6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

第16课 三国鼎立【学习目标】1.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概况;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 2.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明白骄兵必败的道理 3.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曹操学习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学习难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自主探究,知识要点】一、官渡之战1 、背景:2、时间:3、交战双方:4、战争特点:5、结果:6、影响(作用):二、赤壁之战1 、背景:2、时间:3、交战双方:4、战争特点:5、结果:6、意义:三、三国鼎立的形成1、三国形成政权名称建国年代创建者都城2、三国经济的发展魏:蜀:吴:〖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1、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变化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2、三国时,第一个称皇帝的是( )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3、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播放了易中天的《品三国》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请问:历史上进入三国的时间是( )A、220年 B、221年 C、222年 D、229年4、下列有关三国时期各国经济的发展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魏国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 B、吴国造船业发达,海上交通也得到了发展 C、蜀国丝织业发达 D、魏国人派人到了夷洲,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二、阅读曹操的诗句,回答问题。
1、“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万里行》诗中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步出厦门行》(1)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2)他实现了吗?原因又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