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分析 > 教育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教育智慧

文档格式:DOCX| 3 页|大小 12.30KB|积分 20|2022-11-03 发布|文档ID:167354574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教育智慧育才分校 张秋玲看周勇教授说《论语》,谈孔子与教学,其实就是跟随他的脚步,他 的思想,进行一次特别的旅行读了《跟孔子学当老师》,我从《论语》中看到 了孔子的教育智慧一、待人以诚,了解学生 子曰:“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先进》) 这四个学生先分别介绍一下首先,高柴是一个较迂的人他不懂得适 可而止地自我控制,根据记载,他的父母过世,他的孝心使他无法控制自己, 悲痛得哭干了眼泪,继而流出血来孔子对他说,孝顺父母是对的,但不能伤 害自己的身体,而应该适可而止,然后奋发图强,让父母亲因为有你这个孩子 而感到安慰孔子能一下子找到安慰高柴的出发点,又激励了他要努力向上而 不必沉沦,与他对学生平时的细心观察了解是分不开的其次,“参也鲁”,鲁是迟钝迟钝的学生也有个好处,因为他会很努 力你学一遍就会,他学十遍,你学十遍就会,他学一百遍所以很多人特别 喜欢曾参曾参后来传《孝经》,而《论语》中称他为曾子儒家许多经典是靠 曾子及其弟子传下来的,因为他老老实实地把书读好、教好了接着,“师也辟”,师就是子张,辟代表偏激子张在孔子的学生当中 确实个性较为孤僻、激烈,不太能与人沟通,有些志大才疏。

    最后,“由也喭”,由是子路,喭是粗野 从孔子对学生的评价可看出,孔子对自己的学生是相当的了解的有此 作基础,他的教育才能施展开来二、天赋有别,因材施教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 也》)也就是说对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对于中等才 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为贯彻这一思想,孔子很注意对自 己学生的观察了解,子路的率直鲁莽,颜渊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 皙的潇洒脱俗等等,孔子,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 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 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 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他们对话的大意是: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行回复和符合于‘礼',就是 仁有一天做到了克制自己,符合于礼,天下都赞许你是仁人了实行仁,在 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纲领条目孔子 说:“不符合礼的不看,不符合礼的不听,不符合礼的不说,不符合礼的不 做。

    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 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 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 退,故进之《先进》)因为冉有个性较为谦虚、退让,所以教他该做便要 立刻做,不要考虑太多;子路性格是勇往直前的,所以要教他收敛一点这不 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也包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三、启发诱导,举一反三孔子特别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 也《述而》)即: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 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 此推知另外三个角,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孔子的启发式教育虽然只有几个 字,但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地提示出学习过程中 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顺序出现的两种矛盾心理状态,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思维矛 盾,“愤”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尚未通达时的矛盾心 理状态;“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结论尚未成熟, 思路尚未明晰,处于意欲陈述而又难以准确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

    孔子 明确的指出这两种矛盾的正确处理方法由此可见,“孔子的启发式教育是以 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自终处于主动地位,自主提出问题、思考 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孔子的作用只是在于指导促进启发式教 学有着深刻的认知心理学基础,符合认知的规律孔子还重视触类旁通,所谓:“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即告 诉你已经发生的事,你就可以知道未来的事子夏谈诗“巧笑倩分,美目盼 兮,素以为绚兮《八佾》)从而体会到“礼”应该以忠信仁义为本的道理, 因此孔子称赞他道: “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八佾》)能 启发我的人是子夏啊!现在我可以与你谈论《诗经》了颜渊听老师讲学后“亦 足以发”(《为政》),子贡也说颜渊“闻一以知十”(《公冶长》),所以孔 子特别称赞颜渊的聪明好学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正是启发诱导式教育的 必然结果四、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孔子还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必须注意循序渐进,颜渊喟然叹 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 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罕》)颜渊感叹地说:“老师善于一 步一步地诱导人,用文化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用礼节来约束我的行动,使我 想停止前进也不可能,直到竭尽了我的才力也不能停止学习。

    总好像有一个非 常高大的东西立在前面,虽然很想要攀登上去,却没有途径这种使学生竭 力钻研,“欲罢不能”的情状,正是对循循善诱启发教育的写照在学习方法上,孔子还特别强调复习的重要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学而》)学习了则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从孔门弟子的身上,也能 看到孔子对温习的重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 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实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讲信用呢?对老师所 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学业上的温故而知新,正如树木的根深而叶 茂任何一棵树苗,只要根扎得足够深,都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任何一个学生 只要遵循温故而知新的自然规律,没有学不好的功课这种巩固工作必须是及 时的、经常的,要把平日的巩固与阶段的巩固结合起来既温故而知新,又知 新而温故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孔子说:“时时温习 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为人师表了 对于教者而言,“温故知新”还有其特殊的意义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 “温故知新”,更要不断反省最近的教学行为和思想,这也是“温故而知新” 的一种形式。

    如果只是简单地重复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师本身就无法成长和进 步只有不断反省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才能探索出新的、最佳的教学思 想、策略和方法五、叩其两端、触类旁通 孔子还经常用“叩其两端”反问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 行分析,找出答案,从而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 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孔子说:“我 有知识吗?没有知识有位乡下人问我一些问题,我脑子里像是空空的;可是 我询问了那些问题的正反面,就完全有了答案这种教育智慧既是对受教育 者进行主体性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者主体性张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 育者通过自己的辨析、判断,创造性地完善自己的教育工作,也创造性地培养 了学生的人格六、发掘潜力、个性发展 孔子通过谈话法,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志向和理想,并在教育指导方面给 予关注他经常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志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 础上,他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别,对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例如,政治是 子路真正的专长所在,他曾自信地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 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先进》) 子路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受别国军队的侵犯, 又遇上凶年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民勇敢,而且知道遵守 礼义。

    孔子也赞许子路的政治才能,说他:“千乘之国,可以治其赋也 后来子路出任蒲邑大夫,果然经过三年,成绩斐然,百姓都能尽力耕种,而且 洁身自爱,当地很少出现犯罪现象,孔子为此多次表扬他,觉得他治理得很成 功此外,孔子还建议让仲由负责军事,让冉求做地方行政长官,让公西赤负 责外交方面的日常事务,事实证明他为学生设计的个人发展计划是相当成功 的由孔子的教育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孔子非常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他的 教育方法是循循善诱,因人施教,方法多样,手段灵活,他从来不会简单地以 某种笼统的、教条式的方式刻意地塑造学生;而是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欣赏和 发掘学生的潜力,鼓励他们个性化地成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成为真正 的人才总之,孔子的教育智慧,对中国历史已经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它 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 的生命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为继承和发展孔子的教育智慧而不断 探索;作为深受儒家文化浸染的炎黄子孙,应该为孔子文化的发展壮大而继续 努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jinzhuang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