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武式太极拳传人之一刘积顺

[转载]访武式太极拳传人之一刘积顺武式太极传人之一刘积顺刘积顺先生29岁开始跟太极名家郝少如先生学武式太极拳, 艺成以后,从北到南广为传授太极拳艺,也被邀请到国外授 拳武功出众者大多是从少年时学起,可他近而立之年才起 步,却能大器晚成,成为当今中国一位太极拳名家,他的学 拳经历对人们是很有启发的由怀疑到真信刘积顺出生于上海,日本入侵中国后,由于战火纷飞,社会 动乱,父亲把他和母亲一起送回广东老家避乱他的少年时 代就是在广东省的乡下渡过的11岁那年,日本侵略军的铁 蹄蹂晌到了广东,在乡下也不安全了,父亲又叫他们母子返 回上海以后他便在上海,从小学读到大学,大学学的是法 律系国际法专业读书时,他爱好广泛,喜欢武术,还跟别 人学过拳击参加工作后,他见上海有各派太极拳传播,学 太极拳的人很多当时他对太极拳不太了解,见别人学也想 跟着学经朋友介绍,他就向武式太极拳传人郝少如先生学 武式太极拳,此时他29岁他默默地、很用功地学了一年,老是对太极拳的技击功能心 存怀疑有一天,他独自到郝老师家里,听老师讲拳理长 时间憋在心里的话不得不吐他问郝少如老师:“太极拳能 不能用于对打? ”郝少如说:“怎么不能打?太极拳既然称 为拳,当然能打。
刘积顺又问:“我能不能打打你试试?” 郝少如说:“当然可以由于郝少如先生是家传功夫,社会上的人虽都知道他艺业非 同凡响,但很少人见识过他的真功夫只见郝少如随便地站 着,说:“你打吧刘积顺心里七上八下的,到底是真打还 是假打呢?他决定先试试看他不用全力,一个直拳向郝少 如打去拳一碰到郝少如,未见人家如何动作,就感到有一 股劲传到自己身上,整个人向后仰面跌出,碰到墙壁上郝少如从接劲中知道刘积顺还未敢放手真打,便说:“你要 真打刘积顺说:“那我可真打了睁他见郝少如身体肥胖, 可能转动不够灵便,就先做了一个假动作,一闪身,用一个 横勾拳向郝少如肋部击去,郝少如身不动,当拳触及他肋部 时,只听到他“哼”了一声,刘积顺感到从郝少如老师的肋 部透出一股类似冲击波的巨大力量来,一下子把他打进了靠 墙的八仙桌下,头和手臂都受了伤他当时30出头,年轻力壮,又有一定的拳脚功夫,竟如此受挫,顿时 感到武式太极拳不得了,老师的功夫不得了,太极拳里有很 多高超奥妙的东西,原来的疑虑烟消云散,坚定了学太极拳 的信心郝少如见刘积顺有文化,肯用功,善于动脑筋,有悟性,也 有意传他拳艺,收他为衣钵门徒这样,刘积顺学太极拳的 兴致越来越浓,每周抽出两个下午的时间单独到老师家学 拳,学推手,这样一直坚持了 4年,到1966年“文革”开始时才中断了。
文革”期间,郝少如被冠以“反动学术权威”的罪名受审 查由于郝少如与太极拳名家顾留馨关系不错,顾留馨被批 斗时,郝少如也被拉作陪斗当时街道组织对郝少如规定, 如果有人来访,他必须向街道报告郝少如对刘积顺说:“你 目前不宜来找我,因为要报告很麻烦刘积顺只好听老师 的话,坚持在家自练,但每年还偷偷地去老师家几次,看望 一下老师,每次在老师家半个小时,让老师给他纠正拳架的 不准确之处1974 年,由于国家推广太极拳,太极拳活动逐步开展,郝少如又 被请出来到公园教拳,刘积顺每周日都到郝少如教拳的地方 学拳,练架子,学推手,并兼做老师的助教凡有需要表演 推手的,郝少如都叫刘积顺上场,与他一起推手这时,刘 积顺的拳艺已得到郝少如的赏识,郝少如也逐步根据他学习 的进度增加了学习内容在郝少如的教导下,刘积顺的功夫 长进很快郝少如过去因家里人患肺病,自己也染上过肺病,但因他长 期练拳,身体变好了1981年,温州的太极拳爱好者请郝少如去教拳,因水土不适,加 上往返晕船,一度发低烧他以为是感冒发烧,随便吃了点 药谁知吃药只是暂时抑制一下,不久,又烧起来,最后病 出于肺部,不治而逝郝少如去世前,全国第一届太极拳邀 请赛正在浙江绍兴举行,大会邀请他参加,因身体不适,指 定刘积顺为代表,刘积顺成了郝少如的衣钵传人之一。
广为授拳 刘积顺作为郝少如的传人参加了一些全国性的太极拳会议 并作了表演,崭露头角,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一些地方的武 式太极拳爱好者纷纷邀请他前去授拳近10年来,他除在 上海授拳外,先后到过浙江、广东等省和国外传拳温州是 武术活动开展得比较活跃的地方,各式太极拳均有人传授和 练习郝少如生前曾去温州教过拳郝少如去世后,刘积顺 去温州教拳的次数和时间最长,教的学生也最多郝少如在温州教拳时曾与人表演过推手,由于推手时郝少如 的身体好像没怎样动,别人就被发放出去了,一些人认为他 的功夫是假的加上人们对武式太极拳不大了解,认为武式 太极拳很硬,架子也不好看刘积顺去温州教拳时,也碰到 过类似问题他并不急于让人们接受武式太极拳,起初只教 了几个武式太极拳爱好者,让人逐渐认识武式太极拳,他教 的学生,经过几年的练习后出了功夫,成了有名的太极拳师, 在当地影响很大以后他再去温州教拳,参加学拳的人越来 越多从 1985年起,他连续三年南下广东教拳,在广东这块开放地区教拳 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一年元旦,刘积顺教拳的那个县里 举办武术表演,他被请上台表演推手,他与学生盘了几下手, 借力发了一个劲,发劲时学生不是往前、往后跌倒,而是脚 步踉跄地移动,台下便有人议论这功夫不是真的。
元旦后的一天,他正在讲课时来了不少人,其中有些是武术 爱好者有人说,元旦的表演是假的,他们不相信武式太极 拳能打人刘积顺见课讲不下去了,便说:“武式太极拳能 不能用光嘴巴讲没有用,各位哪个有兴趣可以上来试一 试他话音刚落,就上来了一位身体壮实的小伙子,这小 伙子学过南拳,对太极拳也有过接触他认为刘积顺与学生 表演推手的那天,刘积顺的学生没有用力,于是他摆好姿势, 用大力向刘积顺推去,刘积顺接住他的来劲,稍一转手臂借 到对方的力又给了对方一点力,那小伙子双脚离地,攻势尽 失,胜负立判对方连声说:“功夫是真的,功夫是真的广这小伙子罢手退去,刘积顺说:“哪一位还想来试一试,请 上来全场寂然经过这次试手,当地群众对武式太极拳有了新的了解,对刘 积顺的功夫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刘积顺连着三年到那里教 拳,每年一期为3个月刘积顺除应邀到外国传拳外,对一些慕名求教的外国朋友也 单独授艺英国之江太极拳研究院院长黄济复先生是英国的 太极拳名家,曾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英国先后学过赵堡、 杨式、吴式、孙式太极拳,后又到中国河北省邢台市学过武 式太极拳,经友人介绍,知道刘积顺是郝少如的传人,便去 信要求向其学武式太极拳,刘积顺复信,表示愿意教他拳艺。
一次,刘积顺去香港省亲,黄先生专程到香港学了一个月的 拳通过习练,黄济复先生感到效果很好,从此就专心练起 武式太极拳,同时不断来信,请刘老师解答他在学拳过程中 碰到的各种疑难间题,刘积顺均一一给予满意的答复现在,黄济复先生在英国收徒授艺,从学武式太极拳的人不少刘积顺讲学,总是从学者的实际出发,从架子到拳理、拳法 都给学生作详尽的讲解,认真进行身教,从不敷衍了事,加 上他为人随和,因此,每到一处授拳,都受到学生的尊重和 欢迎谈拳和推手刘积顺说,练武式太极拳是有一定顺序的,每一个练习阶段 都有不同的关口要攻练武式太极拳第一阶段是练外形开始按架式动作一招一式 的学,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用意识去支配,摆好架子的外 形,做到手脚的“三虚一实”招式练熟了,再攻身法,武 式太极拳有13个身法,这些身法要求很重要,在练架子时要逐步贯彻这些 身法要求身法关攻下了,在今后练架子和推手就能起到重 要作用身法一关中有一 “蓄字诀”,“蓄字诀”是指练拳者的上下肢和躯干的五张弓要形成人体 的一张大弓口 “蓄字诀”做到了,上一下相随了,才可以练 擎引松放之法第二阶段是练内形,又称练内劲练外形有了一定体会,打 好基础了,回过头来问拳架,看自己是不是意气分得开,这 是“开字诀”口“开字诀”的内容是每一式的动作要做到气 向下沉,意向上升,气随皮肉活动向下沉,意随骨骼的组合 向上升,练拳时感到皮肉和骨骼之间是分开的。
意气分得开 后还要继续练意气分得清,这是“清字诀气它的内容是指 气势的大小、长短、轻重皆可随意安排,这中间有一个“串 字诀”,也就是要节节贯串,打架子、推手能表现出意到、 气到、劲到的效果武式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是意气分得灵,这是“灵字诀气到 了意气分得灵阶段,全身都是浑然一太极,不论对方挨到自 己何处,何处都能起反应,就像拳论所说的”行气如九曲珠, 无往不利”,“气遍身躯不稍滞”,到此地步就能随心所欲了对于太极拳推手技击,笔者曾访问过国内外一些名家,常揣 摩他们说法的异同,刘积顺谈武式太极拳的推手技击法,笔 者感到有不少新鲜的内容,能比较完整地体现出武式太极拳 的特点擎引松放”这一《撒放密诀》是武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李 亦畲的力作,社会上对此诀的解释众说纷纭刘积顺认为此 诀的四字是一气贯串的,不是割裂开来使用的在推手时, 要接得住对方的劲,然后朝自己身前引,引时身体要放松, 不紧张,放出时要朝一个点为了更具体地说明这《撤放密诀》,他叫笔者与他单搭手, 让笔者抓住他的手腕用力笔者抓住他的手腕外侧,并用力 一折,即感到有一股力从沾着处打到笔者手上,传导到身上 来;刘积顺说:"你刚一用力,我就有一股力透到你身上, 可以到你的背,或到你的胸,或到你的腰腿,也可以透到你 的内脏,到你的头上。
这种意念与动作的配合,一气呵成, 就是'擎引松放'的实施施'擎引松放'之法,一般要打 人身体外侧,不宜打人内脏、头部,因为那样会伤人,使受 者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重者会受内伤刘积顺认为,要做到“擎引松放”,接好别人的劲是关键在接劲的过程中互相接触处有一定幅度的转动这种转动是 很微小的变化,没有这个转动,就无所谓“擎引”了在转 动的当中,吃掉对方的一部分劲,同时也给对方一个劲,这 过程中双方沾在一起,我可以把对方的手臂作为我手臂的延 长,通过对方的手臂把劲发放到自己确定要打的对方的某个 身体部位上,对方走化不了,即被我发放出去著名的《打手歌》中有“沾连私随”的说法,对于这四个字, 刘积顺解释说,“沽连粘”三字是指手和身体上部而言的,“随”是讲身体下部随”不是跟随的“随”,而是上下相 随的“随”上面用劲,先问下面,上面要作安排,自阿要 相随刘积顺对“随”字的这种解释与其他式一些一左极拳 传人的解释有所不同,他说,不能说别人不对,也许别家太 极拳有自己的练功要求,跟武式太极拳的要求不一样武式太极拳拳论中有“无中生有”的说法,刘积顺对这一技 法进行了解释无中生有的做法是行拳、推手时,一些部位 的骨头向前进,肌肉往后拉。
比如,我的肋部一侧受到一个 自上向下的力,受力处的肌肉是向下走的,而骨头是微向上 的,骨头在受到对方的压力后不向下走,骨骼之间的组织更 趋严密紧凑,能抵抗对方加在我身上的力量,这里有向上的 意思此时,加上腰腿的作用,转动一点点就能进行发放 这种无中生有的方法,能使劲迅速集中到一点,接劲,化发, 这种练习和使用方法是武式太极拳独具的特点著名的《十三势歌》有一句七言:“意气君来骨肉臣”,这是 一句很费解的古句对此句,刘积顺的解释是:“意气、君 臣、骨肉是三组不同的概念,骨肉代表意气,其中骨代表意, 皮肉代表气,它们的关系是君臣之间的关系君臣是不能分 离的,分离了就办不成事骨与肉也不能分离,分离了也成 不了事,必须两者结合成有主次的、君臣之间的关系这两 者一结合,就会各自产生不同的作用对于这些抽象又深奥 的理论间题,刘积顺除口述外,还叫笔者一一在他身上试探, 由他一一从身上表现出来,使这些抽象的东西变为具体地、 摸得到的、不是玄乎的东西 “敷盖对吞”四法是武式太极拳的家传秘法,刘积顺说,郝 少如老师就具有这种功夫,这四法全部是讲气势的.一搭上 手就让人动弹不得他与郝少如老师推手,郝老师一用此法, 任他怎么打也打不进去。
他说自己目前的功夫还达不到这个 地步对于当前太极拳界开展的推手比赛,他认为,规则和裁判是 竟赛的两个重要因素,竟赛的规则必须有利于让选手发挥太 极拳的技击特长,而不是束缚这种特长过去一些规则有的 不利于太极拳技击特长的发挥,要从实际出发使其逐渐完 善裁判必须懂得太极拳,打分应有根据,不能含糊其辞 曾有过这种情况,裁判打分后,运动员对得分有异议,向裁 判询问,裁判却拒绝回答,或回答得模棱两可,这样不能让 运动员口服心服,不利于提高运动员的竞赛水平他认为, 太极拳推手赛是一项竞技运动,应以运动员在比赛现场发挥 的水平为依据,实事求是地进行评判,不要掺杂政治因素或 凭主观好恶臆断,更不能先排好了名次才比赛过去曾有过 此风,但此风不可长如果掺杂了非竞赛因素,不但国内有 关的人有意见,而且国外的同行也有看法最后,刘积顺说,古典拳论讲:“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 帅,身为驱使练太极拳的人必须认真领会和贯彻这四句 话,否则练来练去也达不到应有的水平本篇文章来源于功夫资讯网()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