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外国语种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8]

文档格式:DOC| 4 页|大小 80KB|积分 10|2022-09-23 发布|文档ID:155493198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 “四自主·四环节”课堂教学设计年级:______八年级_______学科:____道德与法治_____姓名:_______吴志娇______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日期学科道德与法治教师吴志娇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题第3课第1框 维护秩序`WXSX课标分析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规则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教材分析维护秩序一框从感受生活中的秩序导入,以“生活—秩序—规则”为线索,带领学生感受有秩序才有美好生活,即“社会生活有秩序”;而良好的秩序又需要规则,即“维护秩序靠规则”学生分析从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来看,学生对“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观点是认同的,也知道社会运行要有各种各样的规则,这是本课教学的重要学情基础教材中关于社会秩序的作用、社会规则是如何维护社会秩序的,都是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认同规则的价值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并认识到不同社会成员都有自己生存的发展的正当需要,有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之心;对规则的社会功能具有高度认同感,认同社会生活、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三者密不可分。

    能力:能够从不同主体利益关系及其正当性、合理性的角度,分析社会秩序、社会规则问题知识:了解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理解社会秩序是社会正常运行和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了解社会规则的主要类型,理解社会规则是如何维护社会秩序的教学重点社会秩序的意义;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的作用教学难点社会秩序的意义;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的作用项目及要求项目一:社会生活有秩序项目二:维护秩序靠规则要求:学生能通过具体的社会生活事例感受社会秩序对社会运行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意义;通过日常生活的不同领域体会规则的存在及其价值教学过程(项目完成——交流展示——评价激励)教师活动(项目准备、项目设置、指导调控、归纳总结、拓展提升)学生活动(自主完成、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巩固练习)设计意图一、项目准备1.搜集反映交通领域中有序和无序状态的典型视频并进行加工;2.选取维护不同领域中社会秩序需要的规则事例并进行整理;3.设计本节课的板书二、导入:情境体验1.下雨天,放学时,学校大门口……2.五一假期,热门景点,售票大厅……3.高速公路,随意变道、超速驾驶……三、项目一:社会生活有秩序1.播放两段视频:山东淄博站“买短乘长”事例和上海高架“教科书式通行”,同时提出问题。

    2.指导调控: (1)要分析两种不同的交通状况产生的影响,而不是个人行为的影响 (2)要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进行讨论,深入挖掘视频中蕴含的信息点3.归纳总结: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四、项目二:维护秩序靠规则1.展示上海高架“教科书式通行”是如何炼成的2.提出问题:治理“买短乘长”乱象,请你来支招?3.归纳总结: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五、拓展提升(一)列举不同领域中需要遵守的规则:1.公交出行2.在阅览室3.参观名胜古迹4.上网时5.工厂生产6.招待外国小朋友就餐(二)这些规则可以归纳为几类呢?(三)提出问题:请梳理生活、秩序和规则之间的联系?六、归纳总结 老师板书呈现的是尺子的尺,尺子的意思就是规则遵守规则、维护秩序,每个人既是参与者、推动着,也是受益者每个人只有将规则意识内化于心,我们外在的行动才能维护秩序,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一、自主完成1.根据课前布置内容预习课本,找出不能理解的疑难点2.列举感受到的社会有序和无序的状态,并分析其影响二、自主完成根据老师讲述,学生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描述想象的画面……三、项目一:社会生活有秩序1.小组合作:观看视频同时,思考问题:请分析两种不同的交通状况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由此归纳,社会秩序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钟时间小组讨论,注意音量,做好记录。

    2.交流展示: 关键词: 有序: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减少事故、保障安全 无序:增加管理成本,挤占他人资源,造成混乱,激化矛盾四、项目二:维护秩序靠规则1.小组合作:3分钟时间讨论,注意音量,做好记录2.交流展示: 关键词: 到站下车 自觉补票 严格查票 及时发布客流量信息 舆论谴责 列入失信“黑名单” 加收票款 拘留 刑事责任五、自主完成(一)1.排队上车、不打扰司机驾驶2.安静阅读、不大声喧哗3.爱护古迹、不乱刻乱画4.不造谣传谣、不诋毁他人5.按流程操作6.尊重风俗习惯(二)法律、纪律:强制性规则 道德、风俗:非强制性规则(三)生活需要秩序的维护,秩序需要规则的保障教师选取和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事例,让学生能深刻体会社会秩序的重要意义和社会规则如何维护社会秩序让学生初步体会现实生活中遭遇的生活情境两种交通状况的对比,使学生感受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以有序的社会状态为借鉴,治理社会无序状态回归生活,学以致用梳理本节课知识间联系,理清脉络总结提升,明确和落实本节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请从“规则与秩序”的角度,为自习课上、图书馆中、电影院里分别制作一条标语。

    教学反思1.从课程选材和设计上看,素材运用遵循了“一例到底”的原则,前后衔接得当本框《维护秩序》主体部分选择的两段视频分别为5月中旬在网络上走红的上海高架桥的“教科书式通行”和4月30日发生在山东淄博站的“买短乘长”乱象,第一部分通过两种不同的交通状况产生的影响对比,使学生深刻感受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理解社会生活有秩序;第二部分以上海高架桥的“教科书式通行”为借鉴,为治理“买短乘长”现象支招提建议,使学生深入体会维护秩序靠规则2.从教材挖掘和处理上看,突出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和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的作用两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学生依据教学素材进行了较为细致地讨论和研究而在课程的最后,从交通领域引向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对于社会秩序的内容和社会规则的种类进行了较为自然的过度和延伸同时,在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的作用中,教材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这一观点的解释稍显单一,仅从处罚的角度来说明保障功能的实现在本节课中,将这一知识点的梳理更为丰富,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的保障首先是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即主体的行为在不同场合得以规范,从而保障社会秩序;其次,当主体的行为不符合规则要求时,则会受到相应的处罚,进而促使主体纠正其行为,遵守规则,维护秩序。

    3.从教师用语和情感上看,一方面,教师注重对学生发言的评价,如学生回答“两种不同的交通状况分别产生的影响”时,有的同学将有序和无序的状况理解为每一个交通参与者个人的具体行为,在谈到影响时说到了“会受到他人的谴责”、“为他人树立了榜样”等,教师及时进行了点拨;如在不同的情境下遵守哪些规则才能维护社会秩序时,学生在列举上网时这一情境中,谈到了“不浏览不良信息”、“不沉迷网络”等单纯个人行为,对网络秩序或社会秩序的影响不太明显,教师在此进行了引导另一方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情感投入的外在表现不明显,缺乏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之感,这也是在以后的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和提升的方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沈阳哈登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