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I).doc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I)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悄(qiǎo)然 引擎(qng) 揪(jiū)紧跛(pǒ)脚B.猝(c)然 瘦削(xuē)炽(zh)烈 运载(zi)C.矗立(ch) 症(zhng)候 气氛(fēn) 熨(y)帖D.倔(ju)强 襁(qing)褓出殡(bn) 桅杆(wi)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每一个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B.恺撒、西赛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得栩栩如生,深黄的颜色,古希腊、古罗马的气派,威严地靠墙一字排开C.《最后的常春藤叶》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美好心灵D.在广场的东面,这个坏家伙明火执仗地走动,每闯一次祸,受害的人总有几十个3.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人赎罪、认罪B.土耳其议会否决了政府提出的关于允许美国在土耳其境内部署军队的议案,使美国不得不拿出对伊作战的第二套方案。
C.这套推荐教材的出版,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主席列国远表示欣慰D.胜利黄河大桥是市民经常光顾的地方,桥边的花坛里开满了鲜艳夺目的桃花、杏花和菊花4.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欢迎光临阳光小区,这是我公司近年来鼎力打造的又一绿色生态小区!B.本人才疏学浅,刚才一些想法仅是一孔之见,接下来还请在座大方之家批评指正!C.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向母校致以最诚挚的祝福,愿母校永远年轻,永葆生机!D.值此良辰吉日,正是犬子金榜题名时,感谢各位亲朋亲临祝贺,不胜感激!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辇来于秦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朝歌夜弦 D.燕、赵之收藏6.下列加点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从六国破亡之故事D.匹夫有重于社稷也7.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古之学者必有师C.不赂者以赂者丧 洎牧以谗诛D.其皆出于此乎 其可怪也欤8.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拘于时A.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蚓无爪牙之利B.何为其然也D.故为之文以志9.选出对画线部分理解与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她了……——突出母亲视力严重不好,寻找“我”非常困难,表现母亲对“我”的牵挂和担心。
B.“肺炎先生”逼供内不是你们所谓的扶弱济贫的老绅士一个弱小的女人,已经被加利福尼亚的西风吹得没有什么血色了,当然经不起那个有着红拳头、气吁吁的老家伙的赏识——用看似轻松俏皮的语言,表现肺炎对琼珊的打击之大,说明她的病情很严重C.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说明贝尔曼的叶子画得特别认真,特别逼真,也暗示着琼珊一定能战胜病魔D.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的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写景中处处透露出一度失落又竭力寻找精神支点的矛盾心情1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据说秋季北京的天是最蓝的,蓝得好似澄澈的海,____________,那样的天亲近寂寞和悠闲,那样的天被畸形的繁华和病态的喧嚣扼杀了没有了那样的天,北京的秋天就仅仅是一个表现在日历牌上的季节,使生活在用空调制造出来的暧昧温度里、很少出门的人忘记了它① 但我在北京生活这些年里,几乎没有感受到上个世纪里那些文人笔下的北京的秋天里美好的天② 那样的秋天是与蚂蚁般的车辆和高入云霄的摩天大厦为敌的 ③ 如果天上有几朵白云,白云就像海上的白帆 ④ 那样的秋天是依附着低矮的房舍和开阔的眼界而存在的 ⑤ 如果再有一群白鸽在天上盘旋,鸽哨声声,欢快中蕴含着几丝悲凉,天也就更像传说中的北京秋天的天了A. ③⑤①②④ B. ①⑤③②④ C. ⑤③④②① D. ③⑤①④②二、文言文阅读(18分)六国论苏 辙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1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 当:抵挡B. 藉之以蔽其西 蔽:以……为屏障C. 以二国委秦 委:委托D, 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阴:暗暗地,暗中地1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以五倍之地 以攻山西千里之秦B.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且不知天下之势也C.而不免于灭亡 而见利之浅D. 常为之深思远虑 彼秦者将何为哉1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本文作者从韩、魏两国所处的战略地位出发,论证了六国之所以先后覆灭,是由于将相谋士目光短浅,缺乏政治远见,胸无韬略,不能联合抗秦B. 北宋在军事上长期积弱,不能自振,辽和西夏屡屡袭扰,苏辙的议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C.苏辙此文着重论述韩、魏地位及“礼天下之奇才”的重要性,只是针对北宋的形势而言的,用语比较含蓄D.本文在论述过程中,从正、反两方面反复对照,逻辑严密,气势奔放,体现了苏辙散文笔力雄健的特点14.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苏洵的《六国论》中表明全文中心论点的是哪一句话? (3分)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3分) (2)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3分) 三、古诗词鉴赏(7分)旅宿杜 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16.这首诗歌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3分) 17.清章燮评价本诗尾联:“以幽闲之意结之,益见旅人跋涉之苦你赞同吗?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四、名句默写(8分)18.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用之如泥沙?(2)钉头磷磷, 3)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4)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5)师者, 6)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虽一毫而莫取7)合抱之木, 五、现代文阅读(2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9分)秋天的怀念史铁生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9.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4分)(1)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2分)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2分) 20.文中有一句看似闲笔的话:“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说说这句话有何作用?(2分) 21.文章的结尾写“我”去北海观赏菊花,你认为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3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2-25题。
18分) 一个古老村庄消失的前夜(节选) 李汉荣 这个古老村庄就要消失了 城市像驾着坦克、装甲车的冲锋军团,一路炮声隆隆,烟尘滚滚:一路占山霸水,毁田掠地;一路捣毁村庄,沦陷乡土;一路铲除绿色,铺张水泥眼看着扑过来了 古老的村庄没有任何防御体系,要说有什么防御,也就是家家门前菜园用竹子、柴薪、葛藤、牵牛花、丝瓜藤、葫芦蔓搭起的篱笆,这样温柔的“防御体系”,也就挡个鸡呀、鹅呀,甚至鸡鹅也是挡不住的,本来也没用心真挡,挡啥呢,不就叨几口绿叶子吗?这些篱笆,这些防御体系,说白了也就是个柔软的装饰,鸟儿们就常常在上面歇息、跳跃,梳理羽毛叽叽喳喳说着原野见闻说着远山近水从古到今,村庄都有这样的篱笆,“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唐朝的杜甫也是在这样的篱笆前招待客人,招待诗 王婶、二叔、张爷、春娃他妈……连夜到村头老井挑水,这是最后一次打水了,孩儿最后一次吃母亲的奶,就是这种难分难舍的心情吧,以后,再不会有这样温暖的怀抱,再不会有这样亲切的乳汁了 井台上,人们心情黯然,都不说话,是的,诀别是伤感的,怎么会有兴高采烈的诀别呢?是的,这是另一种离乡背井,岂止如此,以后,是再没了乡,永失了井啊。
此时的人们都不说话往日的井台,是村庄最温情、最有意思的地方挑水的人们,在井台上相遇,就要停下来,说家长里短,说庄稼天气,顺便说说家里三餐口味和天下局势;年轻后生遇到老年人,就帮助把井水提上来,后生走远了,走了几十年那么远了,仍感到背上落满老人感激的目光 村庄里,人们的眼神,是这井水给的,清亮里漾着善良;人们的口音,是这井水给的,柔软里带着清脆;连脾气和心性也是这井水给的,格局不大,但并不局促,底蕴却是细腻深沉;水波不兴,但清澈如镜,胸襟能容纳天光地气从村庄里进出的人,血脉里都循环着一股清水,浇灌着深深浅浅的日子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是村庄做人的伦理;厚道和本分,是村庄里对人品的最高评价其实,你若要分析住在这里和从这里走出去的人们的性情和品德,分析到最后,你会发现,他们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口清流不断的深井 每过些年总要淘一次井,淘井,就是给井洗澡沐身,井底、井壁、井口、井台,来一次全面彻底的清理维修淘井,这是村庄的盛大节日,大人喜悦,孩子欢笑,连村庄的狗受了感染也跟着人们四处撒欢,瞎起哄淤泥、瓦片捞上来了,云娃妈的发卡、喜娃婆的手镯、李三叔的旱烟锅捞上来了,井台上一阵笑声和惊呼,有人就说:这井可是个好管家啊,贵重的物件、小孩偷偷扔下去的瓦片,它都好好保管着;接着,又捞出清朝的几枚铜钱、民国的几个银元,那是先人挑水时不小心从衣兜里掉下去的,以往淘井没淘到底遗留下来,人们就想象那弯腰提水的古人长什么样子,想象他当时怅然的心情,就感叹,这井还是个收藏家,收藏着时间的遗物;井壁上砌着唐朝的砖,宋朝的石头,明朝又加进一些片石,井沿上抹着当代的水泥,啊,这井,浑身上下都是历史,它是一个历史学家,不,它就是历史。
老老少少的人们,就感到了一种久远、幽深的东西,对井水,对生活,又增加了一份敬意 今夜,此时,人们挑水,但没人说话井台上,月光安静均匀地铺着碎银;井里,那轮祖先留下的月亮,笑眯眯地望着天上的另一个自己,但他并不惊讶自己水里的身世,井一直把他抱在怀里养啊养啊,几千年都保持着白净和雍容,他等待着那熟悉的身影,他等待着出水的时刻,他等待着那荡漾着又复静止的感觉 天真的月亮不知道,今夜,这是他最后一次在清水里亮相,这是他最后一次和村庄约会,明天,村庄将被机械捣毁,水井将被水泥封死,照了千年的镜子,从此永失;村庄连同她收养了千年的月亮,从此永别2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表达效果4分) 23.井水赋予村庄里的人们哪些美好的品性?请加以概括。
4分) 24.“淘井,这是村庄的盛大节日”,人们的心中充满了欢乐这似乎与本文的感情基调并不吻合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描写这一场面?(4分) 25.作者对在城市化进程中古老的村庄就要消失怀有怎样的情感?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这种情感?(6分) 六、作文(7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有时候也需要熬有的熬出了头,有的熬不住有的人像野草一样,即使遭遇大火焚烧这样的大灾难,他们仍然熬得住,挺得牢,来年春天,又会漫山遍野绽放新绿……请以“熬”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 班级 姓名 考号 睢宁县古邳中学xx--xx-1高一第二次月考测试卷 (语文答题纸)一、选择题(3分13=39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二、文言文阅读(9分)14.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苏洵的《六国论》中表明全文中心论点的是哪一句话? (3分)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2)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三、诗词鉴赏(7分)16.这首诗歌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3分) 17.清章燮评价本诗尾联:“以幽闲之意结之,益见旅人跋涉之苦你赞同吗?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8.(1) (2) (3) (4) (5) (6) (7) 五、现代文阅读(2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9分)19.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1)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2分)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2分) 20.文中有一句看似闲笔的话:“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说说这句话有何作用?(2分) 21.文章的结尾写“我”去北海观赏菊花,你认为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3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2-25题18分)2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表达效果4分) 23.井水赋予村庄里的人们哪些美好的品性?请加以概括。
4分) 24.“淘井,这是村庄的盛大节日”,人们的心中充满了欢乐这似乎与本文的感情基调并不吻合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描写这一场面?(4分) 25.作者对在城市化进程中古老的村庄就要消失怀有怎样的情感?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这种情感?(6分) 七、作文(70分)400600800古邳中学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解析:1.答:CA、跛(bǒ)脚B、炽(ch)烈 D、倔(ju)襁(qiǎng)褓2.答:c(“芸芸众生”,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
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栩栩如生”是强调活,一般用于人物形象;这里强调复制得像,应用“惟妙惟肖” “明火执仗”,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相濡以沫”,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3.答:B A项,语序不当,应为“认罪、赎罪”;C项,句式杂糅,应在“这套教材的出版”前加“对”; D项,不合事理,“桃花、杏花、菊花”不能并列答案 4.答.A(“鼎力”,全力的意思,但一般是对人有所请托,表示感谢的敬词,不能用于自己这一方面5.解析 D项,动词作名词,其他都是名词作状语答案 D6.答:D(A妻子和儿女,B用来……/表因果的连词,C旧例、先例/具有情节的事情)7.C8.A9.答:C(“暗示着琼珊一定能战胜病魔”分析牵强10.答:D (第一处填③,对应前文的“海”,第二处填⑤,句式相同,同时句子里出现了“再”,第三处与前文形成转折,应填①,第四处填④,对应后文的“那样的天亲近寂寞和悠闲”,第五处填②,对应“那样的天被畸形的繁华和病态的喧嚣扼杀了”)11.答:C 委:对付12.答:B (A.以:介词,凭借/连词,来;B.之:结构助词,的;C.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D.为:介词,替/动词,做)13.答:C(“礼天下之奇才”和“针对北宋的形势而言”错)14.答:诸侯及士人不明大势,见识短浅,策略失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15.答:(1)我常常为这些诸侯深思远虑,认为一定会有可以保全自我的策略2)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厄了译文:第1节 【注释】①六国世家:指《史记》中的《燕召公世家》、《楚世家》、《赵世家》、《魏世家》、《韩世家》和《田敬仲完世家》,这六卷世家分别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燕、楚、赵、魏、韩和齐等六国的史事②攻山西千里之秦:公元前318年,韩、赵、魏、齐、燕等五国联合攻秦,反被秦国战败此后,秦国逐一灭亡东方各国,至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大业山西:指崤山以西译文】我曾经阅读《史记》的六国世家,私下里感到奇怪的是,天下的诸侯国凭借五倍于秦国的土地和十倍于秦国的人口,全力向西攻打崤山以西方圆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被灭亡的命运我常常为这些诸侯深思远虑,认为一定会有可以保全自我的策略因而未尝不责怪当时六国的那些谋臣,他们对于祸患的考虑太粗疏,谋求利益的眼光太短浅了,而且不了解整个天下的形势啊!第2节【注释】①郊:与下文的“野”互文,指国土古文中,将成对的同义词在相近的句式中分开使用以避免重复,称作互文另:周制,距都城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后以“郊”泛指城外,野外译文】秦国要和诸侯争各国夺天下的场地,并不在齐、楚、燕、赵等国,而是在韩、魏的境内;诸侯要和秦国争夺天下的场地,也不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在韩、魏的区域。
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一个人在心腹间患病一样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从而掩护了崤山以东的诸侯各国,所以对天下各国来说,没有比韩、魏两国更重要的了第3节:【注释】①范雎(jū):战国时期魏国人,投奔秦国后受到重用,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建议秦昭王现收服韩国,再进而吞并其他各国他被秦昭王任为相,封为应侯②商鞅:战国时期卫国人,姓公孙,名鞅,投奔秦国后受到重用,辅佐秦孝公变法,因功封为商君,故称商鞅他曾多次策划进攻魏国③刚:齐地名,在今山东省兖州县境寿:齐地名,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境出兵以攻齐之刚、寿:秦国的相国曾建议秦昭王越过韩、魏国境去攻齐国,被范雎劝止④折:屈服译文】从前范雎被秦国重用,他就建议拉拢韩国,商鞅被秦国重用,他就建议拉拢魏国秦昭王在还没获得韩、魏的归服时,就要出兵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两地,范雎就为此担忧而加以劝阻既然这样,那么秦国所顾忌的,就可以看得出来了秦国要对燕、赵两国动用兵力,这对秦国是危险的事情;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他人的国都,前面有燕、赵的抵抗,后面有韩、魏乘机进攻,这是危险的道路啊可是,当秦国去攻打燕、赵两国时,却不曾有对韩、魏的顾虑,那是韩、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啊。
韩、魏是诸侯各国的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在他们的国境内进出自如,这难道算得上是了解天下的形势吗?放弃小小的韩、魏两国,让他们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大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于秦国呢?韩、魏屈服于秦国后,秦国人就可以对东方各诸侯国用兵,从而使全天下诸侯普遍受到秦国的祸害第4 节:【注释】①埸(y):边境译文】韩、魏是不能独自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要凭借作为对西方的屏障,所以就不如亲近韩、魏以此来抗拒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越过韩、魏,去觊觎齐、楚、燕、赵等国,那么齐、楚、燕、赵等国就能够凭这样的局面保全自身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去支持面对敌寇的韩国和魏国,使韩国和魏国没有来自东方的忧虑,从而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以便暗中帮助前方两国解除危急,像这样就可以应付一切事变,那秦国还能怎么样呢?诸侯们不知道想出这样的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厄了致使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攻取这些国家,结果能不令人悲哀吗!16.【答案】颔联写寒夜孤灯陪伴孤客,思念故乡旧年往事,失群孤雁声声鸣叫,羁旅之人深愁难眠,(1分)细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
1分)视听结合,融情于景,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1分)17.【答案】赞同1分)尾联用乐景反衬哀情,用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1分)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2分)试题分析:尾联非直抒胸意,而是以设想之词,勾勒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把浓烈的归思之情融入家乡优美的风景之中沧江烟霭,云霞明灭,月色溶溶,家门外系着钓鱼船,一幅优美宁静祥和的家乡风光图景画面中虽然没有写人物,但一条静静地系于家门外的钓鱼船却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面对这样一幅家乡优美的画面,谁人不梦绕魂牵,更何况旅宿在外的诗人呢!家乡远隔千里,旅人归思难收,如此优美的家乡风光图景非但没有给诗人以慰藉,反而加深了诗人的思乡愁苦这是用乐景反衬哀情的典型美景幽思、怨恨乡愁、委实凄绝除却个中人,任何人也难以深味个中情18. (奈何取之尽锱铢)(多于在庾之粟粒)(廊腰缦回,钩心斗角)(虽有槁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生于毫末)(苟非吾之所有)19.(1)答:以动衬静,突出“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理该处的景物是“我”独自坐在屋里时看到的,那时,“我”还没有从阴影里走出来,由景可知“我”此时的心情。
2)答: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此时“我”已经从母亲的生命中读出顽强的意义,已经走出阴影,此时的景同样表现我此时的心情20.答:写出了母亲的伟大儿子残疾后,她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儿子身上,连自己喜欢的花都不去侍弄了21.答:照应前文,含蓄地揭示了主题从烂漫的菊花中,记起母亲的话“要好好儿活”结构上:文章以菊花为线索,引起对母爱的赞美照应前文,与前文形成对比内容上:菊花象征着母亲对我的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22.答:①运用排比的手法,(1分)表现了现代城市侵占古老村庄的迅猛之势,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1分)②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拟人化的语言,(1分)形象地描绘了城市化发展对古老村庄的破坏,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1分)23.①善良、温柔、清亮②格局不大,但并不局促,底蕴却是细腻深沉③清澈如镜,胸襟能容纳天光地气④有感恩之心⑤厚道本分答出l点得1分,答时4点即可得满分)24.①用欢乐反衬悲伤,更加突出了悲伤淘井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喜悦与欢乐,而这些喜悦与欢乐将随着村庄的消失一去不复返了,喜悦与欢乐之情越浓,失去的伤感与失落就越浓②淘井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水并,感受到了久远、幽深的东西,使人们对水井、对家乡的感情更加丰富深厚。
作者安排这一场面描写,使文章的情感更加厚重深沉答对l点得2分)25.①作者对古老的村庄就要消失怀有伤感、失落之情2分) ②深有同感1分)古老的村庄有朴素而又温馨的美好景色,村庄里的生活富有温情、情趣,村庄有悠久的历史和美好的传统,赋予了村庄里的人们善良、细腻、感恩、厚道本分的美好品质这么多美好的东西都随着古老的村庄的消失而消失,怎能不令人伤感、失落呢?(3分) (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