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临床基本技能

眼科临床基本技能之一 “视力” “视力”是眼科接诊第一信息,因多种原因,目前有所淡化现作简介供临床青年医师参考 视力正确记录的重要性:1.临床诊断的切入点: 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和疾病并存 眼病及全身病对视力损害 2.临床疗效评估:视功能恢复是主要标志,疗前、疗中、疗后及预后的推断3.伤残评定中,视功能伤残的依据4.就业、参军、不同专业学习的要求5.医疗纠纷及事故定级重要依据 一、视力概念:人眼视觉功能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n视力(中心视力与视野)n色觉 n对比敏感度n双眼视觉 (一)视力:指视网膜黄斑的中心凹视锥细胞视觉功能,故称“中心视力”,是人眼识别物体形状和位置或分辨二维物体之间最小距离(物体细节)的能力,又称最小分辨阈或最小可读阈n离开黄斑中心凹向周边视力渐降低 以黄斑中心凹为中点,作不同半径同心圆所代表的视力视力 离中心凹的度数 离中心凹的距离 1.0 0.5 0.15mm 0.5 2.5 0.75mm 0.33 5 1.5mm 0.2 10 3.0mm 0.1 20 6.0mm0.066 30 9.0mm黄斑区各部分的视力 (二)视力的发育: 人出生后即表现视力,但要经过一个发育过程,通常在1215岁后方趋成熟。
但也有学者认为89岁视力已较稳定n根据“表情选择法” 眼电生理,激光干渋条纹视力,可知: 2个月儿 0.05 6个月儿 0.1 1岁时 0.2 2岁时 0.30.4 3岁时 0.60.7 45岁时 1.0 (三)影响视力发育因素眼结构异常 多种疾病环境因素(四)正常视力:一直沿用能分辨1分视角5分字的标准,国际眼科学会曾规定正常视力范围为0.92.0,平均1.2,但也存在少数超常视力者可达3.6(5.56) 二、中心视力的测定及分析视力是一项心理物理检测,应用中可受多种因素影响n外界因素:物像条件及周围环境n个体因素:年龄、种族及个体差异 眼球成像特点: 屈光度、调节力、瞳孔大小(3mm时效果最好)、屈光中间质状态、睑裂隙缝作用(有报道眯眼可增加0.287的视力)、泪液成分及泪膜状态、视细胞兴奋性、视网膜受刺激部位、明暗适应情况,连续测定时的视力波动、大脑皮质视分析器的机能状态、信息处理能力n病理因素:各种眼病(包括屈光不正)药物作用或全身疾病等造成 n心理因素:智力、经验、记忆、联想、精神状态、注意力集中情况,暗示作用等均可使视力波动例如临床试验中所见对照治疗或安慰剂所起的效果等 (一)远视力:由视力表所测视力统称“视力表视力”。
远视力是主觉的远距离中心视力,应按正确的方法记录受试眼从无光感到1.0或更好二)近视力:为近距离中心视力,亦称调节视力是了解眼与屈光功能的重要内容之一正视眼明视近处物体一定要通过眼调节近视力表是用以测定动态视力,而远视力表是用来检查静态视力 根据远、近视力的不同大体上可分析为以下四种情况: 1.远、近视力均为1.0或更好,见于n正视眼n轻度远视眼及患有不影响视力的眼病 2.远视力1.0,近视力为1.0或更好,见于n近视眼n假性或调节性近视n药物(例如毛果芸香碱) n未成熟的白内障未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 3.远视力为1.0或更好,近视力1.0n见于青少年的中度远视、中年的轻度远视n老年人的正视眼n抗胆碱类药物全身应用或局部应用,球后肿瘤或视 网膜轻度水肿4.远、近视力均1.0,见于n青少年高度远视n中年中度远视n轻度近视及老视或轻度远视及老视n病理性近视(变性近视眼)n散光n多种眼病或全身病患者 (三)针孔视力:受试者视力低于1.0者,需加针孔板检查,视力有改善,则可能有屈光不正,因针孔消除,屈光中间质带来的镜面像差四)矫正视力: 自戴眼镜的视力: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 验光矫正视力 人工晶体眼视力 屈光性角膜成形术后视力(1.放射性角膜切开;2.表 面角膜镜片术;3.角膜基质环植入术;4.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5.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矫正视力在临床视力评价方面更具重要性。
当屈光不正和疾病并存时,矫正视力才是疾病造成的视功能损害,疗效判定、伤残鉴定等均依矫正视力为准 双眼矫正视力均低于0.3,而药物、手术及其他一切治疗手段均不能提高视力者称之为“低视力”,低于0.05称为“盲” 我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视力残疾标准类别级别最佳矫正视力盲一级盲0.02光感,或视野半径5二级盲0.050.02,或视野半径10 低视力一级低视力0.10.05二级低视力3岁儿童)2.激光干渋条纹视力测定(laser interterence fringe visual acuity. IVA)所测视力称“眼内视力”或“视网膜视力”在一定范围内,这种视力不受屈光及中间质情况的影响能反映视网膜大脑的视觉功能 THE END祝 大 家 春 节 快 乐 ! 谢 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