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考试/试题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题 (I).doc

文档格式:DOC| 7 页|大小 106KB|积分 9|2020-02-17 发布|文档ID:6119693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题 (I)考试须知:1.试卷分Ⅰ、Ⅱ卷,共18题 2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1.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座位上的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所选择的参考系可以为(  )A. 地面 B. 坐在他身边的乘客 C. 公路边的树木 D. 公路边的房屋2.某同学为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绘制了物体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纵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移x,横坐标表示时间t,由此可知该物体做(  )A. 匀速直线运动 B. 变速直线运动 C. 匀速曲线运动 D. 变速曲线运动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B. 速度越大,速度变化量一定越大C.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力都是矢量D.滑动摩擦力既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有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4.2010年10月13日,智利矿难中受困69天的33名矿工陆续乘坐智利军方的“凤凰号”救生舱,由625 m深的地底升井获救,创造了世界矿难救援的奇迹,若救生舱在升井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5 m/s,加速和减速过程的最大加速度均为1 m/s2,则救生舱将一名矿工自井底升至井口停下所需的时间至少约为(  ) A. 130 s B. 135 s C. 140 s D. 150 s5.如图所示,用闪光灯照相的方法记录某同学的运动情况,若设定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图象能大体描述该同学运动情况的是(  )6.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度从8 m/s匀减速到零所用的时间为1 s,按规定,速度为8 m/s的汽车刹车后位移不得超过5.9 m,那么上述刹车试验(  )A. 位移为8 m,符合规定 B. 位移为8 m,不符合规定C. 位移为4 m,符合规定 D. 位移为4 m,不符合规定7.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P连接,P与斜放的固定挡板MN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处于竖直方向,则斜面体P此刻受到外力的个数可能为(  )A. 2个或3个 B. 2个或4个 C. 2个 或5个 D. 3个或4个8.物体自楼顶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落到地面的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物体从楼顶落到楼高一半处所经历的时间为(  )A. B. C. D.9.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 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停在空中B. 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上升C. 甲、乙匀速下降,丙也匀速下降,V乙>V丙,且V丙>V甲D. 甲、乙匀速下降,丙也匀速下降,V乙>V丙,且V丙<V甲10.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 s时并排行驶,则(  )A. 在t=1 s时,甲车在乙车后 B. 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处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D. 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11.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三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粒子弹以水平速度v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三个木块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穿入每个木块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木块所用时间之比分别为(  )A.v1∶v2∶v3=3∶2∶1 B.v1∶v2∶v3=∶∶1C.t1∶t2∶t3=1∶∶ D.t1∶t2∶t3= (-)∶(-1)∶11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向右滑行,木块受到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A.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1mgB.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2(m+M)gC.当F>μ2(m+M)g时,长木板便开始运动D.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长木板都不可能运动第Ⅱ卷(共52分)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13.如图是光电门传感器,A为发光管,B为接收管,被测物体与遮光板相连,一旦光线被遮光板挡着,挡着的时间间隔能被光电门测出来.如图所示的小车上固定有遮光板,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实验测得遮光板的宽度d=3.0 mm;遮光时间为t=2.010-3s;小车出发点距光电门的距离为s=55.5 cm.则小车过光电门的速度为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m/s2(保留二位有效数字).14.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下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x1=1.40 cm,x2=1.90 cm,x3=2.38 cm,x4=2.88 cm,x5=3.39 cm,x6=3.87 cm.(1)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点1、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________cm/s, v5=________cm/s.(2)根据试验数据求加速度a=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的不给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某市规定,汽车在学校门前马路上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 km/h.一辆汽车在校门前马路上遇紧急情况刹车,由于车轮抱死,滑行时在马路上留下一道笔直的车痕,交警测量了车痕长度为9 m,又从监控资料上确定了该车从刹车到停止的时间为1.5 s,根据以上材料判断出这辆车有没有违章超速?16. 一物体自悬空的直升飞机上落下,若视这一物体下落的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且测出物体在着地前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是整个下落高度的9/25,(本题g取10m/s 2 )求: (1)直升飞机的悬空高度; (2)最后1s内的平均速度17. 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A压在放于地面上的竖直轻弹簧k1上,上端与轻弹簧k2相连,轻弹簧k2上端与质量也为m2物体B相连,物体B通过轻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轻质小桶P相连,A、B均静止.现缓慢地向小桶P内加入细砂,当弹簧k1恰好恢复原长时,(小桶一直未落地)求 (1)小桶P内所加人的细砂质量; (2)小桶在此过程中下降的距离. 18.一枚小火箭携带试验炸弹竖直发射升空,小火箭的加速度a=10 m/s2,t1=20 s后小火箭与试验炸弹分离,预定试验炸弹在最高点爆炸,取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1)试验炸弹预定爆炸点的高度是多少?(2)若试验失败,炸弹未爆炸,如果不采取措施,炸弹会在分离后多长时间落地?为了防止危险,在炸弹到达最高点10 s后,以v0=400 m/s竖直发射一枚炮弹拦截,拦截点的高度是多少?参考答案1. B 2. B 3. C 4. A 5. A 6. C 7. B 8. D 9. ABC 10. BD 11. BD 12. AD13. 1.5 2.014. (1)16.5  36.30  (2) 0.49615. 【答案】汽车滑行9米停下来,可以看做反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则由x=at2,得a==m/s2=8 m/s2v=at=81.5 m/s=12 m/s=43.2 km/h>40 km/h.此车超速.16. 【答案】(1)125m(2)45m/s 试题分析:(1)设物体下落总时间为t,飞机悬空高度为H,则有:H= gt 2 ; 物体下落(t-1)s的高度为:H′= g(t1) 2 ; 由题意可知: , 联立解得:t=5s,所以H=125m. (2)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h= H=45m,所以平均速度 . 17. 【解析】 试题分析:(1)当k 1 恢复原长时,对AB整体分析,绳子的拉力为 F=(m 1 +m 2 )g,即小桶中细砂的质量为m 1 +m 2 . (2)开始时,对AB分析,k 1 x 1 =(m 1 +m 2 )g,弹簧k 1 的压缩量为: 对B分析,k 2 x 2 =m 2 g,弹簧k 2 的压缩量为: 当k 1 恢复原长时,对A分析,k 2 x 2 ′=m 1 g,弹簧k 2 的伸长量为: 在此过程中,小桶下降的距离为: h=x 1 +x 2 +x 2 ′=(m 1 +m 2 )g( ) 18. 【答案】(1)4 000 m (2)20(+1) s 2 555 m【解析】(1)试验炸弹与小火箭分离时,速度v1=at1=1020 m/s=200 m/s.高度h1=at=10202m=2 000 m.分离后炸弹以初速度v1做竖直上抛运动,上升高度h1==m=2 000 m.故预定爆炸点的高度h=h1+h2=4 000 m.(2)如果不采取措施,从分离到炸弹落地采取分段法讨论.上升阶段的时间t==s=20 s.下降阶段有h=gt,得t==20s ,故从分离到落地所用时间t2=t上+t下=20(+1) s发射炮弹时,炸弹下落高度h3=gt=10 102m=500 m.此时离地高度h4=h-h3=3 500 m.下落速度v2=gt3=1010 m/s=100 m/s到两者相遇时,其位移的大小之和等于h4.故v2t+gt2+v0t-gt2=h4代入数据得t=7 s.故拦截点高度h5=v0t-gt2=4007-1072=2 555 m.。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maxianhui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