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人美版) 九年级下册 第二课
美术(人美版) 九年级下册 第二课《艺术与科学》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教材依据,来源于教育部审定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九年级下册,第2课 《艺术与科学》设计思路】一、指导思想:《新课标》指出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因此,把美术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的主渠道,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中渗透情感教育,体现美术教育人文性的特点二、设计思路:《艺术与科学》一课我有意识地挑选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美术作品讲解,并让学生讨论探究,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本课主要分两个部分完成,第一部分以讲解、欣赏、思考讨论为主,以课堂教学方式完成;第二部分为学生活动,先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课堂的启发,加上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设计创作一两种既功能合理又美观别致的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品,完成后展示点评然后请同学们展示并讲解课下收集的生活中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成功例子,以学生活动方式完成三、教材分析:本课的设置打破了传统美术教育的学科界限,拓宽了美术教育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而广阔的学习和探索空间本课融合了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两个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是本册教材中很重要的内容。
同时,由于它新颖而独特的视角,成为新教材的一个亮点因此,教师要思考艺术(尤其是美术)与科学的关系,科学发现、科技进步对艺术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艺术想象、审美追求对科学技术发展和设计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在自己深入理解艺术与科学关联的基础上,才能对课堂教学有一个比较准确和全面的把握、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进行创作、表现四、学情分析: 学生的生活经验包括他们在实际的生活空间中所经历的学习与生活,这种经验已内化为他们的知识,并与他们的感情发生密切的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发展的生长点,是新知识、新经验生成的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新的知识如果学习内容远离他们的生活经验,超越他们生活经验范围,就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相互关系及二者的关系是如何在生活用品设计中体现出来的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评价的过程中,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相互促进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对艺术的热爱六、教学重点:艺术与科学的相互关系及二者的关系是如何在生活用品设计中体现出来的。
七、教学难点:艺术对科学的相互促进作用八、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演示法、互动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探究教学法、评价法通过提出问题,给出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讲授法、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最后通过互动法、评价法给学生适当鼓励,同时找出问题)学法:任务驱动法、探究学习法、归纳学习法、欣赏法、思考讨论法、练习法、评价法学生接受任务后,通过思考讨论,探究学习,自己归纳总结出观点,最后通过教师的讲解、练习和评价检验并强化得出的正确结论九、创新突破点:1.知识教学点:以热身小活动(折纸)创设情境并导入课题——《艺术与科学》,并积极参与、讨论思考、感受体验,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相互关系及二者的关系是如何在生活用品设计中体现出来的,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印象深刻2.能力训练点: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评价的过程中,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相互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3.情感渗透点:了解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对艺术的热爱教学准备】课前根据教学需要收集了大量艺术与科学相关的案例资料(图片、视频、学生作品等),并精心制作课件,准备画纸等供教学使用。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课以热身小活动(请同学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用一张纸制作成一个小手工艺术品)导课,并请学生说出自己制作的艺术品有哪些简单的科学原理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从制作中感受到艺术和科学的内在联系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能看到艺术与科学这两兄弟形影不离的身影,这节课我们就以艺术与科学为题,看看在我们的生活中艺术与科学是怎么结合的,它们有哪些内在联系引出课题——《艺术与科学》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用一张纸制作成一个小手工艺术品,并请学生说出自己制作的艺术品有哪些简单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及正确的审美意识,思辩能力和认知能力新课讲授通过几个典型例子的分析,总结出与科学有关的艺术门类 对比 和谐 绘画艺术与科学 均衡雕塑艺术与科学 对称建筑艺术与科学 平衡 工业设计与科学学生思考分析并回答四个美术作品与哪些科学有关。
如:透视学、力学、材料科学等归纳:通过以上四个实例的分析,总结出美术的四大门类与科学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新课讲授新课讲授分别以美术四大门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的典型作品讲解、分析艺术(主要是美术)与科学的具体关系如图:鸟巢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分别体现在哪? (艺术性:变化与统一) 是什么力量支撑起了这尊耶稣雕像的手臂?(袖子: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教师画出示意图(艺术性:对称与均衡)这个水杯的造型设计,符合了人体怎样的需求?(人体工程学)教师画出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讨论并回答提出的相关问题总结作品中体现出的艺术和科学的具体关系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自我探索能力和协作能力课堂拓展讲解有关汽车外形设计的关键点(八个关键点):任何汽车的外形都是由这八个关键点的变化设计的教师示范普通汽车、跑车外形的设计方法学生聆听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课堂实践欣赏优秀作品(其他学生设计的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生活用品),启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尝试设计一两种既功能合理又美观别致的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品,体验艺术与生活的结合给我们带来的舒适与快乐。
学生优秀作品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受到启发,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创作既功能合理又美观别致的生活用品,并简要写出设计说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评价教师点评学生作品,给学生适当的鼓励,增强其自信心评价标准:1. 作品是否实用2. 作品是否美观3. 作品中有无艺术和科学融合的元素学生自评、互评作品让学生在自评、互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的艺术与科学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课堂小结以一段科学与广告艺术相结合的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总结语:艺术和科学就如同一棵文化之树上结出的两只硕果他们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他们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增添色彩以康德的名言“理解科学需要艺术,而理解艺术也需要科学”结束本课学生再次感悟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及两者在生活中的相互作用再次点题,并灌输给学生总结性的结论板书设计艺术与科学 绘画 雕塑 ↖ ↗ 科 学 ↙ ↘建筑 设计【教学反思】本课我是以热身小活动(请同学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用一张纸制作成一个小手工艺术品)导课,并请学生说出自己制作的艺术品有哪些简单的科学原理,让学生从制作活动中感受到艺术和科学的某种内在联系,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之后,又挑选了四个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出美术的四大门类和科学息息相关课堂上我始终围绕“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这条主线,分别从美术的四大门类引导学生分析实例,总结两者的具体关系;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他们很感兴趣的实例(《耶稣基督像》《祖国母亲》等),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探究,寻找其中的奥秘,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成功感学生在初步理解了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后,还用他们的全新思维加上他们的生活经验,把艺术与科学融入到生活当中,设计出既功能合理又美观别致的生活用品,并进行展示、点评,把整个课堂气氛推倒了高潮,使学生们在理解新知识的同时学会了应用新知识最后,我组织学生展示、讲解他们收集的生活中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成功例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艺术、科学、生活”三者的关系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活泼、衔接自然,学生活动丰富,师生互动充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但在教学过程中,局部讲解显得有些罗嗦,今后应注意语言要精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