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诗词曲五首》后两首导学案

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个短句的主语是什么?“无眠”的人指谁?为什么“无眠”?主语是明月无眠” 特指作者自己因为怀念,因为月圆人不圆5)下阕最富有哲理且自我安慰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意思?只希望两人岁岁平安、身体康健、彼此珍重,虽远隔千里,也能共赏这高悬的明月婵娟,嫦娥,这里指代明月7)主题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8.小结课文上阙:对月饮酒(写景) 借景抒情下阙:对月怀人(抒情) 情景交融联想:明月(月圆)→团圆(人圆)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9.歌曲欣赏,体会意境10.课堂小检测 (见幻灯片)第四课时(五)《山坡羊 潼关怀古》1.朗读本曲,注意读出节奏、感情2.作者简介:张养浩(1270一1329),元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天历二年(1328)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积劳病卒这首曲大概作于赈灾期间3.检查预习: 踌蹰(chóuchú):心里不安,心情不愉快 阙(què) 4. 曲义理解:华山,山峰如四面聚集;黄河,在愤怒地奔腾咆哮。
内有华山,外有黄河,潼关形势险要西望长安,面对秦汉的遗迹,思绪万千:过去,这里是宫阙万间,如今,却变成废墟一片王朝兴盛,是百姓的苦难;王朝灭亡,也是百姓的苦难!5.品析句子(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几句意在表现什么?表现潼关地理形势雄伟险峻,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下文铺垫2)“望西都,意踌蹰西都”是哪?“踌蹰”在这里的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踌蹰” ?“西都”——古都长安踌躇”——心潮难平因“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而“踌躇”3)“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指的是什么?呼应后文的哪个词?“宫阙万间” 代表昔日的繁华;“都做了土”代表战争造成的灾难宫阙万间” 呼应后文的“兴”;“都做了土” 呼应后文的“亡”5.把握意境,品味情感(1)主题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为什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王朝兴盛,大兴土木,加重百姓的负担;王朝灭亡,政治黑暗,经济凋敝,战乱频繁,百姓也是直接受害者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水调歌头》《山坡羊》导学案(学案)第三课时 (四)《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1.你知道哪些有关“月”的诗词?李白《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思乡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怀人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孤 寂陶渊明《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安适2.作者简介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人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3.检查预习宫阙( què ) 绮户(qǐ) 婵娟( chán juān) 不胜寒(shèng)丙辰(bǐng chén) 琼楼(qióng) 朱阁(gé) 无眠(mián)4.讨论理解把酒 宫阙 归去 琼楼玉宇 胜 弄清影 何似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此事 千里共婵娟5.词义理解明月从什么时候就有?拿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天上的神仙世界,今晚属于哪一年我想乘风回到那神仙世界,又怕在那琼楼玉宇中,经受不住高天的清寒在清彻的月光下翩翩起舞,怎比欢乐的人间?月光转过朱红的阁楼,低低地映入雕花的门窗,照着不得安眠的我月亮没有人世的怨恨?为什么总在人分别时才圆?人有自己的悲欢离合,月亮有自己的阴晴圆缺,这事自古难以两全。
但愿你岁岁平安、身体康健,虽远隔千里,也能共赏这明月高悬的夜晚6.听课文,思考问题:(1)词的上、下阙主要写什么?两者间有何联系?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2)词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词中哪些地方用了联想和想象?7.品析词句(1)“明月几时有”是什么意思?苏轼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 明月从什么时候就有了?说明词人思想豪迈奔放,没有局限于现实社会• 此句源于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2)苏轼为什么说“我欲乘风归去”?因为对现实社会不满归去”表明词人设想自己生前是月中仙人提示:古人认为有才学的人是天上的星宿贬谪下凡,例如称李白、苏轼为“两谪仙”3)词中,上天为什么要说“归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 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上片末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两句之间的过渡句,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制卷人: 蔡琼 审核人: 汪蓉 制卷时间:2012-2-24 使用时间:201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