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水稻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技术

文档格式:DOCX| 7 页|大小 21.73KB|积分 20|2022-09-30 发布|文档ID:157513051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水稻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技术水稻从种子发芽到谷粒成熟全生育期中,经过生根、长叶、分蘖、穗分化、孕穗、开花、灌浆到成熟,每 一个生育期对外界条件即温度、水分、空气、光照、养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只有掌握它的生长规律,不 断提高水稻的栽培技术,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水稻的一生,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前,为营养生长阶段,主要是建成营养生长器 官,为生殖生长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从幼穗开始分化到稻谷形成,为生殖生长阶段,此期主要是长穗、 开花、灌浆、结实构成产量器官,同时,根据水稻外部生态显著变化的情况,又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生育 时期,这些时期通常包括:秧苗期,移植返青期,分蘖期、孕穗拔节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期,黄熟期等 这两个阶段和这些生育期是互相交叉,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2、水稻优化控灌技术水稻是喜水作物,从播种到收获需要大量的水分,但是水稻的各个生育阶段对水的需要是不同的,因 此掌握水稻各生育期需水规律,实行科学用水,是夺取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2.1水稻节水技术概述、水稻和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人们把水稻称为水生作物,这说明它离不开水,水稻需要在一定水份 条件下生长,这是它的生理需要,但是,水稻又和它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分不开。

    人们称水稻是水生作物, 但水稻的一生并不是每个生育阶段田面都要保持水层有时田面需要浅水,有时不需要水层,实践上看, 水稻是一种半水生作物,这就为水稻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旧的整地和灌水方法,以水整地为主,深水灌,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通气性不良,不利于根系 发育,因此普遍低产高产水稻必须改革稻田的整地灌溉技术,提高水稻根系活力,使水稻有个良好的生 活条件,水稻的高产经验是:“要以根定水”“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增产”;二是“水肥气热” 这四个条件与土壤肥力相互配合,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水调温,干干湿湿,壮根保叶,提高产量在稻田水、肥、气、热四大因素中,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水调气,以水调温,以水调肥,就可以 有效地对水稻生育进行促控,这是水稻节水高产灌溉技术研究的基本原理节水灌溉具有许多优点2.1.1更新土壤生态环境,提高氧化还原电位,能排除有害物质,防止烂根,有利于根系发育2、 能抑制氮素过量吸收,有抑制无效分蘖效果,并能提高稻株体内的碳氮化,促使结实良好,防止虫 害与水稻穗茎瘟病的发生3、 使土壤呈氧化状态,可增加钾氧化,使水稻的茎杆组织坚硬而不倒伏4、 可以增加土壤中速效性养分释放,促进有机质分解,为水稻下阶段生长提供良好条件。

    5、 使稻株既获得必要水分,又不使其感到氧气不足,水、肥、气、热等因素得到合理调整在前期能 增大土壤昼夜温差,促使分蘖早生快发,提高成穗率在中期能够限制氮素的过量吸收,能控制无效分蘖 的发生,推迟封垅,控制叶片的角度和基部节间伸长,提高稻株碳氮化,促进生育转换,提高抗倒伏能力 在后期能防止根叶早衰,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的积累,使水稻籽粒饱满,活杆成熟,增加千粒重6、 水稻群体,协调生长,能形成高产株型(高产株型就是上边的三个叶片短,下面的三个节间短,) 充分发挥水稻高产优势7、 田间渗漏及棵间蒸发等水稻生态耗水的合理调节,减少了稻田养分流失水稻抗病虫害能力增强, 使水稻高产再高产2.2水稻的需水规律水是肥的“总开关”,也是土壤中空气、温度的“调节器”,因而水对水稻的生长直接起着促进和控 制作用,,搞好水的管理,对夺取水稻高产关系重大水稻需水量,稻田水分消耗主要有三种途径,即“棵 间蒸发,叶面蒸腾,田间渗漏2.2.1棵间蒸发:就是植株之间所消耗的水量(称为生态需水)2、叶面蒸腾:就是作物将从土壤中吸入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中的现象(也称为生理需 水)3、地下渗漏:就是当水稻根系活动层中土壤水分超过饱和水量时,渗入到根系活动层以下的重力水。

    根据多年观测试验所得数椐,水稻日需水强度是;分蘖7.0毫米,孕穗拔节期8.6毫米水稻整个生育 期需水高峰有两次,第一次出现在分蘖期(峰值主要由棵间蒸发形成的)第二次峰值在孕穗拔节期(峰值 主要是叶面蒸腾形成的)棵间蒸发的峰值是由于水稻前期植株少,叶面积小,阳光能够充分照射在水面上, 所以棵间蒸发量就高相返随着植株的增多和叶面积的增大,叶面蒸腾逐渐上升,到孕穗拔节期日平均需 水量达到最高峰8.6毫米,以后逐渐呈下降趋势,这就是水稻的整个需水规律2.3控制灌溉水稻秧田及本田管理技术2.3.1育苗技术农谚说的好:“秧好一半稻,壮秧产量高”水稻育苗好坏对水稻全年生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寒地 旱育稀植水稻应用“控制灌溉”技术对育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育健壮秧苗,“控灌”技术的优势更能 有效发挥目前,寒地水稻先进的育苗技术是大棚“旱育秧”(即旱整地、旱作床、旱播种,人工浇水补 水)旱育秧”主要技术环节有以下几点2.3.1.1育秧场地的选择选好育苗地块,是“控灌水稻”育壮苗的重要环节要选择地势高而平坦背风向阳,靠近水源,土质 肥沃,透水通气良好,保水保肥,底墒充足、灌排方便的旱田地块要在秋天去掉根茬、残株后,用人工 或机械耕翻10厘米,整平耙碎。

    每15亩本田面积需纯绿色秧田面积100-125平方米2、 品种的确定和种子处理确定水稻品种要选择适合本地的中早熟品种要选择在当地巳种植3-5年的抗稻瘟病和结实率高的品 种第一积温区:比如,松粳8号(松98-128)、松粳9号(松98—122)、牡丹江26号(牡98-594)、牡丹江 27号(牡99-881)、牡丹江29号(牡98-1130)、龙稻5号(哈99-744)第二积温区:比如,龙粳17号(龙育99-390)、龙粳18号(龙交01B-1330)、龙粳19号(龙选99-196) 绥粳7号(绥98-199)、绥粳8号(绥02-6222)、绥02-6159、绥02-6007、绥02-7015号,龙盾 104(龙盾97-1)、 垦稻10号(垦92-509)、垦稻11号(垦00-1113)、垦稻12号(垦99-34)、龙稻4号(哈99-85)、)、龙稻6号(哈 99-245)、龙稻7号(哈02-220)、莎莎尼等主推龙稻7号第三积温区:比如,龙粳13 (龙花96-1513)、龙粳14号(龙D99-904)、龙粳15 (龙品02-1)、龙粳16 号(龙D99-709)、垦稻11 (垦00-1113)、绥粳3号(绥92-188)、龙粳20号(龙育1126号)。

    晾晒种子:选择晴好天气,在干燥场地上,将种子薄层摊开,翻晒2-3天,增强种皮的透性,降低种子 内抑制发芽物质的浓度,激发种丕的活性,打破种子休眠期,使种子干燥一致,吸水均匀,发芽整齐,提 高发芽率泥水选种:目前一般使用泥水选种,去掉漂浮枇谷浸种消毒:将种子消毒的药剂(目前有施保克、使百克)倒入容器中,按要求加清水溶解均匀,再将 选出的稻种放入浸泡,浸泡时间长短,主要和水的温度有关,水温15°C,需浸泡5—7天,如水温低于15°C 时需浸泡8-10天一般100斤水浸种80斤催芽:催芽播种,有利于出苗快,出苗整齐,秧苗健壮,目前催芽的普遍方法有两种火炕催芽和大 棚催芽均可3、 苗床制作和播种配制床上(营养土)将旱田豆地土70%和腐质草碳土30%混拌均匀,掺入壮秧剂,混拌均匀即可(营养 剂一定要按说明书的用量使用,不需增加任何肥料)平整床面铺垫育秧片用木板将床面推平整细后将育秧片铺好,再往育秧片上覆盖2厘米厚营养土,并 一次性浇透底水即可播种:适宜播种期为4月10日至4月20日苗棚内地面温度达11.5C以上开始播种发芽率在90%以上的 稻种每平方米均匀播芽籽0.5-0.6斤将稻籽压入土中,覆土0.7厘米,最厚不得超过1.0厘米,播种后用 苗床化学除草剂,进行封闭灭草。

    4、 秧田期管理出苗期:从播种到出苗为封闭期此期要保温、保湿这个时期棚内温度不得低于10G12°C,适宜温 度是25C-30C,最高温度不得超过35C如果气温正常,7-9天一叶就能露尖,此期控制苗床水分不要过 高,促种子根生长此期如果发现床面有点片落干现象,就要及时用脚踩实即可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此期需5-7天,是一叶伸展期,鞘叶节根伸长,此期管理重点是,地上控制1 叶鞘高在3厘米以内,地下促发鞘叶节根伸长适宜温度是20C -25C,尽量少浇水,干处适当补水,此期 应见绿就通风一叶一心期应浇一次预防立枯病的农药(见本空间立枯、青枯病的防治)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期;此期需5-7天,是二叶伸展期地上要控制1叶至2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地下 促发不完全叶节根生长适宜温度是20C-24C,早晨或晚间要观察秧苗叶尖处是否有露珠,如无露珠,新 展开叶打卷,田面发干,要及时补水,此期要注意通风,加大通风口,昼揭夜盖三叶一心至四叶一心期;此期需7-9天,是三叶伸展期地上控制2至3叶耳间距1厘米,控制3叶长8厘 米左右适宜温度是20C左右,如果发现秧苗发黄脱肥,可在3叶期,每平方米用硫酸铵25克,兑水2.5公 斤叶喷,喷后用清水洗苗。

    此期要加大通风量,减少棚内外温差此期还要防治生理性立枯病和青枯病, 如发现点,片发病时应立即灌跑马水冲洗移栽前的准备工作:揭膜后,应及时用人工拔除苗床大草,追好送嫁肥,打药预防潜叶蝇,达到带肥, 带药下地的目的2.3.2控制灌溉本田及田间管理技术整地、施肥、泡田整地要以秋翻为主,耕层深度应在20-25厘米为宜,秋翻地有利于晒垡熟化土壤,灭虫灭草施肥:基肥泡田前旱整地时施用尿素80-100公斤+磷酸二胺100公斤+氯化钾150公斤/公顷(基肥一定要 在放水前施入)泡田:5月初开始泡田,灌水时应由高到低,由远至近泡3-5天后进行水整地水整地的标准是上糊 下松,泥烂适中,有水有气,沟清水畅,埂直如线,地平如镜地平如镜是指同一田块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 没有偏脸池:上糊下松指水田表面泥水融合软活,下部土团粒较大,喧松,通气性好,这样有利于插秧, 插后返青快、有利于根系的发育沟清水畅,埂直如线是指引水渠系修整清障,排水沟加深加固保证灌 排通畅,保持条田笔直,夯实加固,防止跑漏然后用除草剂做土壤封闭处理,目前大多数使用除草剂丁 草胺或农思它,用量0.5-1.0公斤/公顷(丁草胺使用时最好是耙完地补水后使用,农思它在耙地混水时施 入九保水5-7天,等水层自然落至花达水时插秧。

    水稻本田移栽后,要经过移植返青、分蘖、孕穗拔节、抽穗开花、灌浆黄熟六个生育期每个生育期 中,应用控制灌溉技术都有明确的要求和标准2.3.2.1移植返青期插秧一般都在5月13日-5月20日之间栽秧到全区有10%植株的新生分蘖叶类露出叶鞘水稻移栽时田面保持花达水,移栽后不建立明水层,改变了传统的寸水返青不露泥的淹灌方式秧苗 素质好的水稻返青时间大约在移栽后6-8天左右,秧苗素质不好的大约需要10-12天水稻有三黄期,第一 期就是秧田的后期,第二期是分蘖末期、第三期是收割前)这就是说在插前必须使秧苗充分落黄、积累大 量的干物质,提高秧苗的含糖量,就是通好风和炼好苗这样才能使插到地是的秧苗提高对低温冷害的敌抗 能力和抗旱能力此期稻田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为土壤含水量的36.4%-46.8%占土壤饱合含水量的 70%-75%,以田间裂缝(6-8毫米),地不干皮为标准,如秧苗移栽后马上建立水层,水稻发根漫,遇到大风 天气造成飘苗现象移植返青后建立水层的,表面现象看秧苗比不建立水层的叶片绿,不建立水层的,表 面看地皮发黑不显眼,但实际上不建立水层,除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外(如潜叶蝇)还能使地表土直接爱 到太阳的辐射,有利于提高地温,使水稻发根快,白根多,扎根深,有利于提前返青分蘖,给水稻分蘖, 用药,封闭灭草打下坚实的基础。

    移植返期的田间管理插秧规格:旱育稀植一般在稀播种培育壮秧的基础上,本田插秧密度由过去的8 寸X3寸X3株每平方米375穴=112.5株=每亩11.25万株的密植,减少到9寸X4寸乂3株=每平方米25.0穴=75.0株=每亩75万株稀植或超稀植的9寸X7寸X2株,每平方米14.2穴=28.4株=每亩28.4万株或9寸X8寸 X2株,每平方米12.5穴=25. 0株=每亩25.0万株稀植、稀插有利于充分发挥分蘖成穗的作用,反而容易获 得高产(栽培形成要因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品种和生产水平等不同,以因地制宜为好,就是说肥田少插、 瘦田时当密植)2)插秧期问要在田埂大边上喷一次防治地老虎的农药,以防埂边秧苗受害(通常使用氯氤菊酯)2.3.2.2分蘖期分蘖初期:从10%的稻株开始分蘖至50%稻株有分蘖的时期,如果插秧时间在5月15日,分蘖初期应延续 至5月23日-6月11日左右分蘖中期:从50%稻株有分蘖至田间总茎粒达到设计穗数80%的分蘖时期如果插秧时间在5月15日,分 蘖中期应从6月12日左右至6月26日左右分蘖末期:田间总茎数达到设计穗数的100%的分蘖时期大约为6月27日-7月6日左右,大约经历8-10 天。

    分蘖期水分管理:分蘖初期的0-2 0厘米根层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的85-90%控制上限 标准为饱和含水量;分蘖中期的0-20厘根层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的80%,控制上限标准为饱 和含水量;分蘖末期的0-20厘米根层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的70%-75%控制上限标准为饱和 含水量但是根据实践经验,分蘖初期和分蘖中期有灭草与施肥要求,此期结合扬肥施药进行封闭灭草,需建 立30-5 0毫米水层,分蘖期如天气干旱,一般要灌4次水,如雨水调和可灌3次水,具体为:第一次灌水大约在5月23日左右,灌水20毫米,结合灌水施第一次分蘖肥,每公顷施硫酸铵100斤+尿素 50斤第二次蘖肥补水大约在5月27日一5月29日之间,补水30-50毫米结合扬肥施药灭草;施尿素100-150 斤+阿罗津3——4并+稻无草15代/公顷,分蘖肥和药剂灭草同时进行第三次补水大约在6月2日一6月4日在灌30-50毫米等其自然落后,看岗处和漏水池子是否有稗草,如果 稗草就用快杀稗(二氯喹啉酸)进行茎叶喷雾处理,这样能使灭草效果接近100%,乘余的田间大草用人工 拔除分蘖末期重控时间应根据稻苗生长状况和土质、肥料、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控制灌水的适宜时间和 程度,其具体做法是:一看苗量,当达到亩穗数的要求后(达到总苗数的80%时)进行早控(大约在6月20 日左右。

    二看苗势,稻苗长势过旺,封垅过早,应重控三看叶色叶色浓绿应早控四看天气,阴雨连 绵应抢晴天露田五看肥力,土质肥沃及地下水位高的田块要早控6月25日-7月5日左右结合控田后灌水 施氯化钾15 0斤/公顷分蘖期田间管理:分蘖前期田间管理重点防治草荒和潜叶蝇,负泥虫等促使分蘖早生快发分蘖后期 重点控制无效分蘖和预防稻瘟病,促使水稻健康发展给水稻孕穗打下坚实基础为水稻结实创造良好的环 境拔节孕穗期一般在7月7日一7月26日,大约经历20天孕穗拔节前期,从10%稻株拔节到80%的稻株拔节 为止孕穗拔节后期,从80%的稻株拔节一 10%的稻株抽出剑叶为止(水稻拔节的标准是茎杆基部第一个伸 长节间长度达到1厘米,由扁变圆)控制灌溉时,此期田面一般不需建立水层,孕穗拔节前期的0-30厘米根层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为饱 和含水量的90%,控制上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孕拔后期的0-30厘米根层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为饱和含水 量的95%,控制上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此期如有雨可蓄雨水,但时间不要过长)孕拔期是水稻生育过程中的需水临界期,这个时期水稻植株生长量迅速增大,根的生长量也是水稻一 生中最多的时期,稻株叶片相继长出,群体叶面指数将达到最高峰值,水稻生长也将转移到穗部,所以, 水稻对气候条件与水肥反应比较敏感,稻田不可缺水受旱,否则易造成颖花分化少而退化多,穗小,产量 低,因此要适时灌水,使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

    此期还要看天气状况,如果降雨,可蓄雨水,减少灌 溉定额,以达到省工,节能的目的根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一般年伤此期基本不用灌水,因为此期正值雨 季,再加上植株繁盛,阳光照射不到地面,土壤含水量始终能达到饱和状态孕拔期的田间管理,分蘖末期控完田(大约在6月25日一7月7日左右)灌一次水,施肥氯化钾100斤一150 斤/公顷左右以后看水稻长相和天气状况,如果气温高和天气晴好,水稻托肥,可在7月14日左右结合灌 水施尿70-90斤/公顷左右,之后要注意小雨不排,大雨排干,调气促根保叶,其间要割除池埂大草,预防 稻瘟病的发生2.3.2.4抽穗开花期抽穗开花期一般在7月30日一8月10日之间,大约经历15天左右,抽开期:始穗期(全区10%的稻穗顶端 露出叶鞘的日期)、抽穗期(全区50%的稻穗顶端露出叶鞘的日期)齐穗期:(全区80%的稻穗顶端巳露出叶 鞘的日期)水稻抽穗开花期光合作用强,新陈代谢旺盛,是水稻一生中需水较多的时期此期缺水受旱会 降低水稻的光合作用能力,影响有机物合成和枝梗颖花的发育,增加颖花的退化和不孕因此,要合理调 控土中水氧关系,尽力保护根系,延长根系生命,养根保叶,迅速积累有机物,提高水稻结实率。

    控制灌溉时,此期田面也不建立水层0-40厘米根层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的90%,控制 上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如遇到降雨天气,可蓄雨水抽穗开花期田间管理,割除田埂大草,预防穗茎瘟病2.3.2.5乳熟期从10%的稻穗中部籽粒灌浆到稻穗籽粒发黄为止一般在8月11日一8月28日之间,大约经历18天左右(与 气温高低和天气阴晴有直接关系)此期灌溉管理不容忽视,否则易造成产量下降0-4厘米根层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的75%, 控制上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如果遇到降雨天气,可蓄雨水,但不超过5天根据有关资料查明,水稻的上部叶片(即剑叶、倒2叶、倒3叶)所形成的碳水化合物总量的60-80%, 积累的干物质重占水稻一生中干物质重量的70%左右上部顶叶(指倒3叶)制造的有机物质基本上输送给 稻穗,不再向下输送下部叶片所造成的养分向根部和下部节间输送因此要养稻根、保三叶、长大穗、 攻大粒有利于水稻通气、养根、保叶、促灌浆,提高粒重和产量2.3.2.6黄熟期黄熟期一般在8月29日一9月18日之间,大约经历21天左右80%植株的谷粒变黄时称黄熟期黄熟期水分管理,此期稻田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的60%。

    如果水稻生长后期干旱少雨, 应在割地前10-15天灌一次饱和水(此期因始终没建立水层,灌这次水不会影响收割),如果此期放水过早, 土壤严重缺水,会造成水稻早衰,影响水稻产量和米质,缺水严重地块可减少20-30%如秋天雨水多可不 灌这茬水黄熟期田间管理,水稻成熟后要适时收割,作为种子用的可在霜前收割收割最佳时期是稻穗上部的 枝梗应该有三分之二黄化变干,穗基部变黄色,全穗外观失去绿色,茎叶颜色变黄在水肥过多的情况下, 虽然部分茎叶还有绿色,但谷粒巳经变黄,也应及时进行收割3、“控制灌溉”在水分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1 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75%时,最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发育2、 控制灌溉表明早熟品种产量较高,晚熟品种相对较低,熟期越晚的品种,水分亏缺时生育期延迟越 多,经研究证明在水分胁迫时间长的情况下,水稻生育期的延长是在齐穗期前,“也就是营养”生长期与 生殖生长并进期3、 在分蘖盛期与生殖细胞形成期,长期处于较低的土壤水势,则明显结实率降低4、 结实期间;对低土壤水势反应最敏感的时期为籽粒灌浆初期4、水稻调查项目及标准4.1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4.1.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

    2、 苗期:全区50%植株第一完全叶展开成喇叭状的时期至移栽的时期3、 返青期:插秧到全区有10%植株的新生分蘖叶尖露出叶鞘之前4、 分蘖前期:分蘖始期到有8%植株的新生分蘖露出叶鞘5、 分蘖后期:有80%的植株出现新生分蘖到有10%的植株开始拔节(即拔节始期,其植株基部茎节间伸 长的程度:1cm以上6、 拔节孕穗期:拔节始期到有10%植株的稻穗抽出剑叶前7、 抽穗开花期:抽穗始期到有10%植株的稻穗中部籽粒进入乳熟前8、 乳熟期:乳期始期到有10%植株的稻穗中部籽粒进入黄熟前9、 黄熟期:黄熟始期到有80%植株的谷粒变黄10、 本田全生育期:从栽秧到成熟收割的时期11、 全生育期:从出苗到全区80%的稻穗基部2/3的籽粒达到玻璃质状,用指甲不易压碎的程度日期4.2生育动态调查内容与方法4.2.1基本苗数:水稻返青后成活的稻苗数(有分蘖的应包括分蘖数)2、 分蘖:通过定点观测每穴苗数,考察分蘖增减动态和最高分蘖数,开始分蘖时每隔5天观测一次, 临近分蘖高峰期至抽穗期每隔2-3天观测一次3、 株高:抽穗前为土面至每穴最高叶尖的高度,抽穗后为土面至最高穗顶(不连芒)的高度4、 叶龄指数:某生育期的出叶数占主茎总叶片数百分比。

    5、 叶面积指数:农田中叶面总面积与农田面积之比6、 干物重:应分别测定地上植株,根系及总干物重7、 根系性状:包括发根数目(茎基部分蘖处发根的数目)、根的分布以及根量(单穴根的体积、鲜重 与干重)8、 长相:在各主要生育阶段内,用田间定穴照相测定9、 倒伏性:目测记载倒伏日期、原因、程度、面积10、 倒伏程度:分五级0级:植株不倒1级:植株倾斜度不超过1502级:植株倾斜度在150—450之间3级:植株倾斜度在450—850之间4级:植株倾斜度超过85 0以上倒伏面积:目测,以平方米表示11、稻瘟病:叶瘟:齐穗期调查,分六级0级:无病株1级:植株叶片有针头大小褐斑点3级:植株叶片病斑直径为1—2毫米,病斑灰色,边缘褐色5级:植株叶片有典型病斑,为害面积为叶面积的26—50%9级:植株全叶植死穗茎瘟(包括节瘟)于黄熟初期调查,分为六级0级:无病株1级:全区植株发病率低于1%3级:全区植株发病率低于1—5%5级:全区植株发病率低于6—25%7级:全区植株发病率低于26—50%9级:全区植株发病率低于50—100%12、 虫害:潜叶蝇、水稻二化螟证明发生日期、危害程度4.3室内考种4.3.1穗长:穗节至穗尖(不连芒)的长度。

    2、 有效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在5粒以上,、的稻穗数(被病、虫危害造成的白穗亦作有效穗计算)3、 每穗粒数:包括实粒,空瘪粒(谷粒完全未灌浆的为空粒,灌浆充实程度不到2/3的为瘪粒),和以 脱落的粒数4、 千粒重:两次随机所取晒干扬净谷粒各1000粒的平均重量,换算成标准含水量(13%—14%)的千粒 重,两次重量之差不得大于3%5、 产量:(1) 、理论产量是指按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计算出的产量2) 、实际产量是指单打单收晒干扬净的稻谷产量6、 谷草比例:稻谷和稻草干重之比2007年3月31日氮、磷、钾调配施用技术基肥:尿素:80—100斤/公顷磷酸二铵:100—150斤/公顷钾肥:150斤/公顷追肥:硫铵10 0斤+尿素50斤/公顷(插后7—9天)尿素10 0斤/公顷(插后12天左右)钾15 0斤/公顷(6月25日一7月1日)尿素60—80斤/公顷(7月13日一7月16日倒二叶露尖)氮磷钾下限基肥:119斤+100斤+15 0斤=总量369斤/公顷追肥:250斤+—+150斤=总量400斤/公顷上限基肥:158.5斤+15 0斤+150斤=总量458.5斤/公顷追肥:270斤+50斤+150斤=总量420斤/公顷上限总量:878.5斤/公顷下限总量:679.0斤/公顷上限累计:氮、磷、钾428.5 斤 150.0 斤 300 斤=935.49 元下限累计:369.0斤100.0斤300斤=811.86元磷酸二胺每斤=1.35元尿素每斤=0.94元钾每斤=1.10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badaogu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