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城市规划要点
静观花木网试论城市规划要点 0.引言城市规划的定义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如何打造一个城市的风貌、建设一个和谐、生动、合理的空间体系,是现在规划建设中十分热门的话题城市规划必须注重个性特征,城市个性是一个城市的特色,是独特魅力之所在,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千城一面、似曾相识的城市越来越多,城市的个性特色已湮没在程式化的钢筋混凝土之中,失去了城市的特色和魅力 城市个性化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突出特点打好“文化牌”,彰显文化特征是十分重要的课题美国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无论是历史文化名城罗马、威尼斯,还是现代国际大都市巴黎、纽约、芝加哥,座座堪称文化艺术宫殿、建筑博物馆,处处折射出城市的文化,走进这些城市,就仿佛走进了他们的历史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必须处理好建设与继承的关系,在发展中传承历史文化否则,城市一旦失去历史陈迹,犹如人失去鲜明的个性,得到的利益是暂时的,而遗憾却是永远的 由于城市所处的空间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城市环境空间形态,提供了每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环境空间特性。
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认识该城市的山、水、林和风景名胜等自然景观要素,发掘、保护、利用、开发、改造自然环境空间特色,在共性中找出个性,围绕个性建设特色城市与此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的和谐与持续发展的战略 1.规划与人文精神 城市规划的人文精神是在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第四次会议发表的《雅典宪章》中提出的,里面提出的城市功能分区原则影响了现代城市规划将近半个世纪这种功能主义的原则,一方面向古典建筑学派提出挑战,使城市规划、建筑开始从古典的放射、圆形广场一类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功能主义又使城市规划、建筑逐渐陷入机械主义,它刻板地分区肢解了城市的有机结构,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多方面联系,破坏了城市的地方特性,其结果是使城市形态单调、布局混乱、建筑雷同尤其是功利主义的影响,城市空间因最大限度的商业性开发,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污水、废气、噪声、交通事故等给城市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因此城市在抛弃了人文精神的同时,便从“文明中最伟大的创造”变成了“文明中最大的破坏”,也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危机 20世纪60年代,重新关注城市的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城市规划中的人文理念开始复苏。
与此同时,国际规划、建筑界人士开展了“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研究,并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城市人民”这表明,城市人文精神将得到完全意义上的复兴与再生,人文因素将是21世纪城市文明的灵魂 人文因素在中国的造城运动中是历史悠久的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就是中国城市运动中的代表作之一,彰显出皇权的气势和霸气现代的城市建设也需要这种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在继承与发扬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为城市打造一种文化的底蕴 1.1建筑是人文精神的表现 1990年6月2日,国际建筑师协会第十七次大会发表了《蒙特利尔宣言》其开头一行是:“建筑是人文的表现,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形象世界建筑史表明,人类的建筑活动不仅是一项物质生产活动,而且还是人类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一座城市的魅力,多数是由于建筑艺术的魅力营造出来的建筑是时代的象征希腊雅典卫城建于公元前5世纪,其中有世界著名的保护神雅典娜帕提农神庙卫城建筑群是雅典这个黄金般的古典时期的纪念碑,是雅典全面繁荣昌盛的见证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主要是国家性的大型建筑,有些是专为荣耀路易十四或他的政权这个时期建造的卢浮宫东立面、旺道姆广场、凡尔赛宫及园林,都体现了路易十四“伟大的时代”的“伟大的风格”。
建筑语言常常是民族的语言,是凝固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著名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中国银行香港大楼,他以“中文的构思、英文的设计”,使这幢大楼渗透着深刻的人文含义:塔身,象征着雨后春笋;风格,体现了出于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精神;楼的外表面,展示出宝石图案有学者说,巴黎人民很大程度上是巴黎的建筑语言场教养、熏陶和塑造出来的维也纳的建筑群及人文环境,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音乐大师;德国的一批具有艺术特色建筑群和浓郁人文精神的城市,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哲学家、科学家、音乐家城市的建筑具有强大的人文精神功能,一座有个性和人文魅力建筑的城市能提示城市的广大居民,提升这座城市的文明素质,使这座城市有自信心、活力和发展的推动力 2.杭州城市建筑的历史文脉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总称,包括村庄聚落、集镇聚落与城市聚落杭州城市聚落发展的实质是杭州市区建成区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1山麓孤丘原始聚落萌芽阶段(公元前222年以前)杭州城市聚落萌芽于杭州市区地域范围之内的山麓孤丘,主要分布在海拔10米和25米两层等高线上现代的考古发现如良渚文化的首次发现地“老和山遗址”,就在这一地带。
2.2沿“陵水道”发展阶段(公元前222年——公元610年)公元前222年秦置钱塘、馀杭、馀暨三县后,钱塘县就成为今天杭州城市聚落的发端这些聚落中心,均位于当时水运交通线“陵水道”的沿线陵道即陆道,陵水道是挖土修筑陆道而形成的人工渠道陵水道”在今杭州境内的行经路线,是从临平镇宝石山麓利用浅湾向西沿武林山(即今西湖群山)山麓一线绕行至南边吴山岬角后,再折南而至凤凰山麓的古柳浦,然后再西行从狭中渡浙江抵西陵通会稽 2.3沿“江南河”发展阶段(公元610年——1919年)公元610年,隋在秦汉“陵水道”的基础上疏凿“江南河”,江南河南终端即为运河杭州段,分为杭城北段与杭城段江南河杭城段的河堤将天然形成的西湖人为地圈固起来,至唐代增筑湖堤,加高水位,使西湖之水成为运河的水源,同时又成为运河东岸沿河堤发展起来的杭州聚落的淡水源 2.4城区建筑风格却有三次较大的变化第一次是隋唐五代时期,杭州建城规模扩大,开始出现城墙,城市布局随之以坊巷格局体现;单体建筑的风格,由于中原移民南迁带来了北方建筑的痕迹,即土木建筑逐渐趋于主流地位,大型的宗教建筑也随着城市建筑的大量兴建而出现第二次是南宋时期,由于皇室迁都杭州,使南宋时期的杭州建筑也随之有了北方皇室的华丽气派,可从留存至今的南宋京城图、皇城图和大量南宋绘画看出当时的情景。
这一时期的杭州建筑特色,包括西湖园林建筑,开始出现了依山傍水顺势、精雕细琢的皇家园林,画家、文人设计而造的私家园林,对杭州西湖的建设及其对外影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三次是元明清时期,由于杭州是东南重镇,也是历史时期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城市之一 3.杭州新人文精神与城市规划建设 3.1城市功能布局 杭州城市未来将形成组团式的分区空间结构和组合式多中心格局,使城市的中心区、三个副中心、六个组团和其他各区块功能更加合理、明确,各功能区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城市中心将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多功能尤其是生产功能、农业功能,通过全市整体调整,向其他功能区疏解、归并,以增强现代服务功能,充分体现主城的繁荣繁华;通过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引导,使城市各大功能区,主体功能突出,配套功能完备,特征明显,品位较高在未来城市总体功能布局上,体现大气和谐;在分区功能布局上,体现精致和谐 3.2城市中心空间上的三大和谐 杭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城市中心空间上必须重视三大和谐 3.2.1西湖与城市的和谐杭州之所以被誉为“人间天堂”,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西湖与城市组合成“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精致和谐,景观融合,既各展风采有相得益彰。
因此,通过合理的保护和整合,使西湖与城市在人文内涵和空间尺度上保持和谐互惠 3.2.2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杭州是山水城市,今后要进一步发挥水(河、湖、江、溪等)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将周边的山林延伸到城市社区之中,建设一批体现杭州山水特色的人文园林21世纪是生态的世纪,杭州城市只有实现生态化,将生态的理念融入城市的规划、建设、生产、生活等各项活动之中,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既有现代化的设施,又有与大自然的融合,创建人们适宜的居住环境,才能真正实现“旅游购物、生活居住、求知创业”的天堂,才能真正体现杭州作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特征 3.2.3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和谐要大力保护和显示杭州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文脉,保持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延续性,增强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在建筑上追求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新技术运用之间的协调,积极创造既适合现代化功能又体现杭州文脉特色的建筑风格,增强和展示杭州城市建筑的艺术个性和人文特色浅谈现代园林景观要素的艺术设计景观的基本成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东西,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东西,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
软质的东西称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东西,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当然也有例外,如山体就是硬质的,但它是自然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精神生活的水平追求也越来越高.而园林景观作为现代社会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林设计师的水平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意味着设计师在创新过程中对各园林景观要素的细节进行艺术设计,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价值 1硬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1.1铺地 铺地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尤其以广场设汁表现突出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广场都因精美的铺装设计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罗马市政广场、澳门的中心广场等但是我们现在的设计对于铺装的研究,特别是仔细琢磨似乎还不够不是去研究如何发挥铺装对景观空间构成所起的作用,而是片面追求材料的档次,以为这样就好,其实不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用高档的材料,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国外,在这方面研究的很深如巴黎艾菲尔铁塔的广场铺装与坐凳小品都是混凝土制品,而没有选用高档次的花岗岩板,并无不协调或不够档次的感觉,同时,也可利用铺装的质地、色彩等来划分不同空间,产生不同的使用效应如在一些健身场所可以选用一些鹅卵石铺地具有按摩足底之功效。
盲道与正常人的铺装也应加以区分,从而方便盲人行走,这在东营市的城市道路规划中已经得以体现 1.2墙体 过去,墙体多采用砖墙,石墙,虽然古朴,但与现代社会的步伐已不协调出现的蘑菇石贴面墙现正受到广大人民的亲睐不但墙体材料已有很大改观,其种类也变化多端,有用于机场的隔音墙,用于护坡挡土墙,用于分隔空间的浮雕墙等,现代的玻璃墙的出现可谓一大创作,因为玻璃的透明度比较高,对景观的创造起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墙体己不单是一种防卫象征,它更多的是一种艺术感受 1.3小品 园林小品的种类多多,如坐凳,花架,雕塑,健身器材等,坐凳是景观中最基本的设施,布置坐凳要仔细推敲,一般来说在空间亲切宜人,具有良好的视野条件,并且具有一定要安全和防护性的地段设置坐凳要比设在大庭广众之下更受欢迎西单文化广场由于不可能在广场上摆满坐凳,只好在狭窄的道路旁摆了一排坐椅,因为没有其它可坐人设施,游人只好坐在上面,但这种设计是不合理的,可见,设计必须提供辅助座位,如台阶,花池,矮墙等,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1.4景观构筑 它包括雨水井、检查井、灯柱、垃圾筒等必要设施过去,人们只是一味注重大的景观效果,而疏忽了对一些景观构筑的艺术考虑,从而产生总是对一个设计项目感到美中不足。
现在,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不断积累和提高,人们逐渐将景观细部加以考虑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视觉效果这一点在国外表现的尤为明显如检查井井盖的处理,在中国,对井毫不修饰,虽然已出现一些预制的褐色井盖,但其视觉效果一般而国外则对井盖进行细部研究,他们将井盖的颜色加以修饰,五颜六色的图案被恰当地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与景观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景观 2软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2.1园林植物:植物造景可谓艺术在其中起很大作用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 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植物造景区别于其他要素的根本特征是它的生命特征,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对植物能否达到预期的体量、季节变化、生态速度要深入细致考虑,同时结合植物栽植地、小气候、干扰等多因素的考虑在成活率达标的基础上,利用植物造景艺术原理,形成疏林与密林、天际线与林缘线优美、植物群落搭配美观的园林植物景观,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造景同时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2水体:水体有动水和静水之分。
动水包括喷泉、瀑布、溪涧等,静水包括潭、湖等喷 泉在现代景观的应用中可谓普遍与流行喷泉可利用光、声、形、色等产生视觉、听觉、触觉等艺术感受,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水的气息尽管如此,人工的痕迹始终不可避免地展现出来如果能将人工与自然巧妙结合,那一定会早现另一种境界 2.3其它:和风、细雨、阳光、天空等 它们是大自然所赐予人类的宝物,人类在创造自然中充分利用这些要素,产生了许多大地景观艺术,如荷兰WEST8的鹿特丹的围堰 现代景观要素的细部设汁很重要,一个景观的好坏不仅要看结构,也要看细部,从台阶的尺寸,雨水口的处理,到铺装图案建筑的立面种植方式都很关键,要反复推敲道理很简单,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既然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抓紧时间学习,相信我国的景观设计一定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浅析当代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自1858年奥姆斯特德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建成,景观建筑学走向普通人和独立的学科道路以来,文化和艺术早已走出了精神贵族们的世袭领地,来到尘世中摸爬滚打,不断影响甚至引领着世界景观设计的发展 从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欧洲和日本一些国家的景观设计领域已开始持续而活跃地交流和融合,并反映出其受到20世纪艺术流派——从概念艺术到地景艺术和建筑——从包豪斯到纽约第五大道的影响。
传统风格不再是当代设计师为我们这个技术社会设计创作庭院的典范设计师们可以从绘画、雕塑、电影等一切领域中获取灵感二战前后的现代艺术及现代建筑理论促进了现代主义建筑逐步得以形成现代主义对景观建筑学最积极的贡献并不在于新材料的运用,而是认为功能应当是设计的起点这一理念使得景观设计从而摆脱了某种美丽的图案或风景画式的先验主义,得以与场地和时代的现实状况相适应60年代以来年景观设计则受到了环境艺术的影响及后现代主义的推动此时的艺术怀着更为宽容的态度,赋予了景观建筑适用的量性和更大的创作自由艺术不再是先验的形式主宰,而成为了设计的激励力量 在这一阶段生态意识在景观设计中也有所体现设计师们从对形式美及优越文化的陶醉中,引向对自然和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关注,开始了解并懂得植物比人工大坝更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微生物比化学品更能持久地维持水体干净;泥质护岸比水泥护岸更经济持久;自然风比人工空调更有利于健康设计师们找回和重视城市中的边缘生态系统,通过种植天然草坪和耐旱植物来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节约能源 20世纪末的高、新、尖科学技术的不断涌现也为这一时期的景观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新的灵感科学思想本身作为当代文化的一部分,也在客观上促成了未来派、风格派、解构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流派的形成。
塑料制品、合成金属、玻璃纤维、光线照明设备在设计公共景观时被大量使用,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景观设计的表达语言 在当代文化思潮的影响下,景观设计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虽然以激烈的对立态度先后出现,但这并不影响景观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对这两者的吸收和容纳现代艺术把景观设计从图案和所谓的风景秩序中解放出来,引入到功能和社会尺度的角度,但也因其过分地追求纯粹、自我中心和整体艺术语言的单调而迅速促成了后现代艺术的诞生后现代艺术真正包容了不同文化传统、不同艺术形式、不同标准和不同的表达语言,使得当代景观设计在一个尽可能立体的舞台上粉墨登场其中一些全新的艺术活动开辟了当代景观设计的新局面,他们主要是:大地艺术 大地艺术可以看成是室内装饰作品向户外发展的结果,最早的样式可追溯到古埃及的金字塔和英国的斯通享治圆形石柱大地艺术的作品都十分关作品的“场所感”,即作品与环境有机结合,通过设计来加强或削弱基地本身的如地形、地质、季节变化等特性,从而引导人们更为深入地感受自然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史密森的《螺旋防波堤》。
这个巨大的,由6500吨黑色玄武古石、石灰岩和泥士建造的螺旋形防波堤匐卧在美国尤他洲大盐湖东北角的岸边,盘旋伸入粉红色的湖水中,被作者称为是通往海底史前文明遗迹的通道其它著名的作品有:德·玛利亚的《闪电原野》,通过壮观的不锈钢陈列,通过闪电雷鸣等自然力量接近了天与地,把人类引导到对自然灾难的体验中;松非斯特的《时间风景》,则通过种植大片的松树和毒胡萝卜林,来营造一个都市中的先哥伦布时代的森林这些大地艺术的作品大都介于雕塑和建筑之间,并逐渐在现代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将风景融入到现代城市生活中,并接近了自然与人类的感受和距离受到大地艺术的影响,奥地利艺术家拜耶和瑞士景观设计师克拉墨设计了一系列从自然生态的角度出发,又具有神秘的艺术性的环境景观艺术设计作品如著名的西亚图的米溪尔土地工作和亚斯本草原旅馆的“土丘园” 概念艺术 概念艺术来源于20年代早期的达达艺术,认为艺术没有什么神圣和持久的价值,它的本质是思想或者概念,物理形态的具体作品并不重要,所以也叫思想艺术、后物体艺术或无物体艺术用来记录思想的照相实录或者对一个事件的文字材料,是概念艺术的常见形态其根源可以追溯到马塞尔·杜尚。
概念艺术家探询艺术与思想或艺术与知识的关系,这种作品实际上并不是用来观赏的,所以在美术馆以及其他场合展出的往往是一些临时性的装置海泽的《双重否定》和克里斯托的一系列包裹作品都可以看作是概念艺术与地景艺术的奇妙结合这些作品透露出某种哲学意味并且随着作品本身的消失加强了人们对这些观念的记忆代表的艺术家还有依夫斯·克莱恩,皮埃尔·曼佐尼和美籍犹太艺术家施瓦次施瓦次的景观设计作品融合了多元的艺术风格,除了受到概念艺术的影响,直接把实物复制应用到公共环境中,她还以极简艺术和波谱艺术的手法来表达其对景观环境中艺术气氛和文脉的理解 二、生态论理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70年代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建筑教授麦克哈格提出了将景观作为一个包括地质、地形、水文、土地利用、植物、野生动物和气候等决定性要素相互取得联系的整体来看待的观点西蒙·凡·得·瑞恩曾提出其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环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景观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在这一期间,麦克哈格提出了“千层饼模式”,完善了以因子分层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生态主义规划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赋予了景观学以某种程度上的科学院性质景观建筑学也不再仅仅是艺术化地布置植物和地形,而是可以经历种种客观分析和归纳的,有着清晰界定的学科 三、科学技术对于景观设计的影响 艺术设计和创作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造物过程,特别是60年代以来西方艺术摆脱了架上绘画和雕塑,利用机器批量生产艺术品后,景观设计领域也突破了沙、石、水、树木等天然材料的限制,开始大量地使用塑料制品、光导纤维、合成金属等新型材料来制作景观作品其中广泛应用的新兴材料和技术主要是: 人造雾 人造雾是采用设备处理后的净化水,以直径极小的微粒在空气中漂浮,形成白色自然物的奇特景观,颇似自然雾气的浓缩,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体验人造雾可按设计想要的效果及实际应用的要求随意控制因而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园林建筑及特色造景当中 塑料制品及聚合物 塑料制品聚合物给景观设计师提供了方便、经济、适用范围极广的造景材料。
塑料制品现在已经普遍地应用于公共雕塑,景观设施甚至建筑设计等领域中,而各种聚合物则使轻质的、大跨度的室外遮蔽设计更加易于实现 玻璃纤维和光纤 玻璃纤维掺入水泥和一些轻型膜网中大大提高了材料的抗拉性能另外玻璃纤维和光纤技术的结合使得室外景观照明更加灵活多样目前已有一些设计甚至单独使用光纤和霓红灯来表达其景观作品的文化内涵 经过将近一个世纪在艺术、科学、人文等文化领域的延伸与发展,现代景观建筑学在不断的拓展和变化中已经成为多元价值的实践专业作为人类感知自然的媒介,景观建筑学的三个潜在关怀——美学、环境、社会越来越清晰地成为构成其价值体系的基石任何一个优秀的设计都须是三者的平衡与综合,而不仅仅是图案化的形式或功能的简单满足这也是现代文化丰富了景观建筑学的内涵,同时给我们带来的课题 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设计以及景观设计与实践进入了一个空前的高速上升时期然而全国各地大量杂乱而分立的景观实践中充斥了浅薄形式化的、缺乏对人与环境真实关怀的武断设计缺乏对现代文化融入景观设计领域这一过程的了解,或许是造成这一现状的诸多因素之一我们应该明确:景观首先是文化现象,其次才是自然现象。
这就要求设计师首先必须充分关注人、人的活动和需求在这里,本文引用美国现代景观建筑学创始人之一的奥姆斯特德的话与同行共勉——“创造可持续的,为人生活的和公共的景观,并给予这一清晰的理念以理想的形式,是我们所坚持的主旨人性城市广场的设计和研究一.城市广场的定义与分类 1城市广场 广场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静态休闲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形式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得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起主要功能是漫步、闲坐、用餐或观察周围世界而不是一个用与路过的空间当然可能会有树木,花草和地被植物的存在,但占主导地位是硬质铺装地面;如果花草和绿地化区域超过硬质地面的量,我们将这样的空间称之为公园,而不是广场[1] 2城市广场分类 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现实中每一类广场都或多或少具备其他类型广场的某些功能 二.城市广场的形式和问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始,国内各大城市逐步兴起建造城市广场的热潮,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事实上,早在50年代各省会城市大都开拓出自己城市中心广场的雏形,限于当时的经济,政府不可能进一步地经营完善这些广场的建设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了城市的发展,沉寂了一段时期的城市建设,悄然在起着变化由于缺少整体感和良好城市设计的控制,一些广场周边新出现建筑南辕北辙水平参差不齐,严重破坏了广场的格局,政府领导和市民对此十分敏感,试图采取些措施控制混乱,当时,有些非常认真的城市举行过广场规划设计竞赛,结果都不错,参赛者提出很多切合实际地研究成果和建议,可惜因缺乏审批程序的认定,这些对广场的未来发展规划很有益的竞赛获奖方案很难得到一个有效的实现然而这些广场原来表现出的缺乏:功能单一尺度过大,空旷简单,缺少城市广场应有的特色和活力等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城市广大市民期望有更多的开放公共空间场所,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休闲活动的需求,这种需求随时都在寻找机遇,从来没有停止过 进入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城市化建设突然进入加速期经济因素的活跃和市场经济的推动,有些先进的城市好像一下子就很有钱了,借助于国庆50周年纪念,借助于千年之禧的机会,一些大城市在大规模地修建城市广场令人瞠目有的城市提出三年建造十个广场,其实细想一下这种目标也许不算过分。
解放后,种种原因使中国城市的建设被缓慢地搁置下来六十年代后又寂静了30年,积蓄的力量和热情一旦迸发了来,必然是急风暴雨式地前进,仔细考察研究国内近几年修建的城市广场,大多尺寸偏大,周边的建筑并未形成良好的围合,因而很难衡量广场的空间品质和艺术性通常的评论是:广场太大,有些拢不住人气人没有地方呆或者说不像广场,像公园,大拼盘…,可见得人们心中还有自己的衡量标准概括起来现在城市广场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1尺度过大 目前在我国城市广场建设中存在的一个严重的误区就是盲目求大,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城市,此风更盛,以为尺度与质量成正比,也许还有攀比的因素单一广场规模越来越大,广场在城市中分布不均,级配不合理如:深圳龙城广场12.6公顷、济南泉城广场17公顷(图1-1)、长春文化广场21.6公顷(图1-2),有些中小城市建的广场几近天安门广场的规模然而,广场并非越大越好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但这是在一种特殊的政治背景和政治需求下产生的其作为世界最大广场的特点并不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相反,其人性化尺度和绿化的欠缺倒是经常被人们作为不良案例而提及因此,广场建设必须与城市的规模、人口分布和广场的功能定位相协调。
有科学地界定广场的尺度,导致广场尺度过大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1、势必会造成人力、物力及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城市其它项目的建设2、势必会使广场产生空旷的感觉,使广场不具备亲和力,在广场中游览的人也会觉得很累,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而造成广场尺度过大的因素不外乎有以下三个:1、当地行政官员盲目追求形式,追求所谓“气派”的长官意志2、一些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规划设计人员没有科学地引导业主,而是一味地迎合业主的意见3、地县一级城市中的地价也相对于省会城市及直辖市较低,这方面的因素也在无形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美国约洛克菲勒中心广场面积不到半公顷,却是现代广场的范例(图1-3)所以我认为从当前的社会需要和可能出发,我们应该结合旧城市改造,城市重要公共建筑以及商业文化建筑分布,并依据具体情况可建一些小广场和小广场群,这样花钱少,利用率高,而且有利于提高城市空间品质 图1-3美国约洛克菲勒中心广场(a,b) a广场鸟瞰图 b广场一角 2空间围合感不强,建筑形式欠协调 广场的围合有四面围合、三面围合、两面围合与单面围合四种形式,其中以前二者封闭感较好,有较强的领域感。
围合广场常见的要素有建筑、树木、柱廊和有高差的特定地形等,其中以建筑围合较好目前国内的一些广场有不少都是用道路围合,或只在广场的一侧到两侧布置建筑,容易使游人在行为及心理上产生不安定的感觉,至使游人在广场内停留的时间缩短,降低了广场的内聚力及吸引力 有的广场周边的围合建筑在立面造型及体量上也缺乏统一,破坏了广场的整体性,其原因就是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没有统一规划或是新建筑没有与旧建筑相统一广场周围建筑布置手法有三种:1、向心式布局这种布局方式会使得广场的围合感及整体性都非常好如合肥的明珠广场2、轴线式布局这种布局方式多用于矩形广场,能获得一种特殊的肃穆气氛,尤其适合于政治性、集合性广场如成都的天府广场(图2-1)3、特殊式平面布置在广场平面不规则的情况下,新建筑可以采用寻求以旧建筑在布局上的共性特征为媒介,借助这种“特征”与旧建筑布局“对话”的手法,使广场建立起一种内在的秩序,以达到统一协调的效果[4]如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图2-2) 图2-1成都的天府广场 图2-2圣马可广场鸟瞰 3对地方传统文化体现不够 当前的广场建设越来越多的呈现出向地域性、文化性发展的趋势。
广场的主题和个性塑造非常重要,它或以丰厚的历史沉积为依托,使人在闲暇徜佯中了解城市的历史文脉(如南京的汉中门广场棗)(图3-1);或以特定的民俗活动充实之,加强人们的参与性(如意大利锡耶纳广场举行的赛马节)这时候广场的地域文化内涵最能得到充分的体现[3] 千人一面、一哄而上是当前广场建设的最大弊端一些建设者只是照搬外地建设成功的广场的表面形式,而没有结合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对地方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挖掘明显不够,广场建设缺乏文化理念设计素材和根据,缺乏理性地去追求一些图案化的表面及所谓“后现代”化的造型,使得广场的内容远看似有、近看却无,从而失去了地方特色 在广场设计阶段应因地制宜、强化地方独有特色,如同天安门是北京的标志,布达拉宫是拉萨的标志一样顺应地方文脉,反映地方特色,以形成“来此必游”的社会效益居住庭园绿化设计初探1、概述 提到庭院,在人们的脑海里会涌现出大片鲜花、草地的景象目前,我国独居的花园虽还未普及,但正向着此趋势逐步发展而现有的居家建筑都会有一些附属的延伸,可建成小庭院如家住底楼有天井或院子家住楼上有阳台或屋顶,都可视为小庭园的范畴 而花园中的树木花草就像制氧机、净化器一样,能不断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新鲜的氧气。
通过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温度,改善周围小气候在结束烦杂的工作后,美丽的小庭园给人以身心的愉悦,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近来,我也通过各种渠道看到了一些有关住宅型小庭院的资料发现其中某些小庭院的设计缺乏一定的科学合理性如植物种植种类较单一,通常只在区域的四壁种植些简单的垂直绿化,如常春藤、爬山虎、葡萄及相类似的攀援性植物没有结合植物本身生理习性进行安排种植如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杜鹃、茶花、等均喜酸性土壤,若庭园内土壤碱性太重的话,应考虑种在花盆内,这些植物更需要雨水的浇灌,而不是含有各种化学物质的自来水再如还应根据植物对温度、光照的要求来选择适宜生长的阴性或阳性植物除外,对于植物配置方法方面也表现出单调,能花心思,沿袭传统风格并发展、创新的较少,没有独特的设计创意 只有事先充分思考后,再开始规划属于自己的那片小天地才能呈现出植物健壮生长,从而最佳的展示其优美、独特的总体观赏效果,形成迥异的四季佳景同时也要明确庭园的使用功能,是供工作之余小坐、品茗休闲放松的场所,或是可专心致志欣赏的一幅风景,亦或是供儿童尽情嬉戏的乐园植物的选择配置也将根据其不同的功能发生变化 2、庭园植物的选择 2.1植物的选择原则 目前,居住区一般人口集中,住房较拥挤,绿地缺乏,环境条件不佳,所以在居住区绿化中,除了要符合统一的风格外,还要充分选用具有以下特点的树种: 2.1.1适地适树 即选择生长健壮,便于管理的乡土树种,在居住区内,由于建筑环境的土质一般较差,宜选耐瘠薄,生长健壮,病虫害少,管理粗放的乡土树种,这样可以保证树木生长茂盛,并具有地方特色。
现今尽管出现了不少的驯化品种,但选择经过长期考验的乡土树种才是植物生长健壮、管养方便的根本盲目引进外来树种是喜是祸难以预知 作为居家庭园树,乡土树种当然是首选,它将会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生态美景栽培管理容易,生长好,事半功倍之效上海的乡土树种就有:银杏(GinkgobilobaL.)、雪松(Cedrusdeodara(Roxb.)G.Don)、罗汉松(Podocarpusmacrophyllus(Thunb.)Sweet)、广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L.)、龙柏(Sabinachinensis(L.)Antoine.‘Kaizuca’)、香樟(Cinnamomumcamphora(L.)Presl)、悬铃木(Platanus×acerifolia(Ait.)Wild)、白玉兰(MagnoliadenudateDesr)、垂丝海棠(Malushalliana(VOSS)Koehne)、紫叶李(PrunuscerasiferaEhrh.‘Pissardii’)、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L.)、珊瑚树(ViburnumodoratissimumKer-Gawlvar.awabuki(K.Koch)Zab.)、棕榈(Trachycarpusfortunei(Hook.f.)Wendl.)、苦楝(MeliaazedarachL.)、凤尾兰(YuccagloriosaL.)、蜡梅(Chimonanthuspraecox(L.)Link)、桂花(Osmanthusfragrans(Thunb.)Lour.)。
2.1.2耐阴树种和藤蔓植物 由于居住区庭园多处于房屋建筑的包围之中,阴暗部分较多,尤其是房前、屋后的庭园,有约1/2是在房屋的阴影部位,所以一定要注意选择耐阴植物,如垂丝海棠、金银木(LoniceramaackiiMaxim)、珍珠梅(Sorbariasorbifolia(L.)A.Brown)等攀援植物在居住环境中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植物庭园藤蔓植物,无论是主动攀扯或是依附攀援,都使绿化布置产生向上爬或向下垂的效果,故也称“垂直绿化”,在目前人多地少的城市中,特别在居家庭园中可供绿化的地面空间小,它可以弥补绿地空间的不足,既美化环境又可以增加绿化面积,栽植此类植物不失为绝佳的选择 2.1.3具有环境保护作用和经济收益的植物 根据环境,因地制宜地选用那些具有防风、防晒、防噪音、调节小气候,以及能吸附大气污染的植物有条件的庭园,可选用在短期内具有经济收益的品种,特别可以选用那些不需施大肥、管理简便的果、蔬等经济植物,如核桃(JuglansregiaL.)、葡萄(VitisviniferaL.)、枣(ZiziphusjujubaMill.)等,既好看又实惠的品种。
2.1.4功能选择 在了解植物自身特性因素的同时,也要将庭园功能纳入植物选择的考虑之内,尤其是供儿童玩耍、嬉戏的场所,这一区域内须禁止种植带刺、带钩或尖状物的植物,如玫瑰(Rosaurgosa)、月季(Rosacvs)、椤木石楠(PhotiniadavidsoniaeRehd)、木香(Rosabanksiae)等 而对于植物养护也是必须思考的要素,低养护的园子也许更符合那些生活节奏较快,难以定期养护的人他们不用花费大量时间定时浇水、修剪草坪或除草等日常养护工作,也同样使庭园整洁非常 2.2植物选择的种类 2.2.1庭园四季花木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四季分明,要想做到庭园里的花卉树木既好看又好栽,当然只有适地适树,才能实现 春季花卉:有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Paeonia)、白玉兰、迎春(JasminumnudiflorumLindl.)、杜鹃(RhododendronsimsiiR.spp.)、紫荆(CercischinensisBunee)、贴梗海棠(ChaenomeleslagenariaKoidz)、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等。
夏季花卉:有荷花(Nelumbonucifera)、茉莉(Jasminumsambac(L.)Ait.)、紫薇、含笑(MicheliamaudiaeDunn)、月季、石榴(PunicagranatumL.)、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玉簪(Hostaplantaginea.)、牵牛(Pharbitisnil(Linn.)Choisy)、美人蕉(CannaindicaLinn.)等 秋季花卉:有桂花、木芙蓉(HibiscusmutabilisL.)、木槿(HibiscussyriacusL.)、菊花、葱兰(Zephyranthescandida(Lindl.)Herb.)等 冬季花卉:有蜡梅、结香(EdgeworthiachrysanthaLindl.)、银柳(SalixleucopitheciaMiq.)、水仙(Narcissustazettavar.chinensis)等 2.2.2功能特点上的选择 香花植物:有含笑、蜡梅、桂花、栀子、玫瑰 观果植物:柑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柿(Diospyroskaki)、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杨梅(Myricarubra(Lour.)Sieb.etZucc.)、银杏、猕猴桃(Actinidiadeliciosa)。
攀援植物通常可分几类: 钩刺类:常见的有蔷薇类,如藤本月季(Rosehybrida)、野蔷薇(RosamultifloraThunb.)、木香等 卷须类:常见的有葡萄类、香豌豆(Lathyrusodcratus)、铁线莲(Clematistangutica)等 吸附类:常见的有爬山虎(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Sieb.etZucc.)Planch.)、凌霄(Campsisgrandiflora(Thunb.)Loisel.)、扶芳藤(Euonymusfortunei’Dart’sBlanket’.)等 悬挂类:常见的有吊兰(Chlorophytumcomosum(Thunb.)Baker.)、常春藤(Hederanepalensisvar.sinensis)、蔓长春花(VincamajorLinn.)等 3、庭园布置形式 庭园是体现主人的个性和品位的渠道当她本色的出现在每位主人的眼前时,正似件未经修饰加工的粗胚,应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和想象力,结合自身的审美情趣赋予她新的生命、新的意境可以是清雅脱俗的、可以是现代简洁的,也或是丰富生动的。
而依据不同的庭园布置形式可选取不同类型的植物来搭配和衬托而说道庭园风格,则基本有两大类:自然式和规则式 3.1自然式的庭园 在中小型庭园中,可以栽植自然式树丛、草坪或盆栽花卉,使生硬的道路建筑轮廓变得柔和尤其是低矮、平整的草坪能供人活动,更具亲切感,使园子显得比实际更大些 图1自然式的庭园 而由自然式演变而来的比较完整的流派归类后可分为中国式庭园和日本式庭园 3.1.1中国式 中国式庭园注重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小中见大,咫尺山林,含蓄曲折,宛自天开的典型手法,通常可由两种布置方法:一种是中间空而四边实,中间可设计一个草坪或水池,四周种植些较高较密的乔灌草花组合起来的树丛另一种是中间实而四边空,即中间设计一个高大、茂密的自然树丛,四周为低矮的道路,小型地坪等,可供活动、散步这样,即使园子不大,也会给人以曲折蜿蜒之感静观花木网 立足重庆,辐射全国的花木信息与电子商务的综合交流平台 无限商机尽在静观花木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