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第六讲人力资源创新课件
1第六章第六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2第一节第一节 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第二节第二节 知识与发展知识与发展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与发展教育与发展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的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中国的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3第一节第一节 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4一、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一、现代人力资本理论p人口素质 质的规定性:身体素质、文化素质p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人口素质提高对经济发展的作用p人力资本投资p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浪费与人才流失5 人力资本理论n早期:亚当斯密对劳动力的论述 “分工一经完全确立,一个人自己劳动的生产物,便只能满足自己欲望的极小部分他的大部分欲望,须用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劳动生产物,交 换 自 己 所 需 要 的 别 人 劳 动 生 产 物 的 剩 余 部 分 来 满足于是,一切人都要依赖交换而生活,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一切人都成为商人,而社会本身,严格地说,也成为商业社会n衍生理论:交换价值劳动价值论;人力资本理论实务:岗位分工和部门分工人力资源理论6引伸:管理学中对人力资源的认识引伸:管理学中对人力资源的认识p初期:泰勒制与科学管理法经济人科学操作规程、工具化、机械化p梅奥与“霍桑实验”光照实验(1924.11-1927.4)、福利实验(-1929.6)、访谈实验、群体实验结论:1、职工是社会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4、存在着“霍桑效应”7引伸:管理学中对人力资源的认识引伸:管理学中对人力资源的认识p德鲁克与“人力资源管理” 1946:公司概念中提出“分权”“事业部”(M型组织) 1954:管理的实践提出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区别作为一种资源,人力能为企业所“使用”;然而作为人,唯有这个人本身才能充分自我利用,发挥所长三个石匠的故事: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8经济与社会结构转型的背景经济与社会结构转型的背景p经济: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1950年代开始的产业大转移产业转移:比较优势理论、雁行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制造业外移、第三产业主导p社会结构的转型1951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居于资本家与工人中间阶层仍然被囚于科层制笼子消费主义对工作异化的弥补9 舒尔茨与现代人力资本理论n舒尔茨简介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芝加哥经济学派成员、芝加哥大学教授及经济系系主任(1946-1961年);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从而获得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10 舒尔茨与现代人力资本理论n主要著作由教育形成的资本(1960) 人力资本投资(1961)教育的经济价值(1963)人力资本投资(1971)对人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 1981)恢复经济均衡经济现代化中的人力资本(1990) 1960 年,以美国经济学会会长的身份在年会上发表人力资本投资的主题演讲,在学术界引起轰动11 舒尔茨与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我们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原理;世界上大多数穷人以农业为生,因而如果我们懂得农业经济学,我们也就懂得许多穷人的经济学。
舒尔茨在197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贺辞12 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内容n价值和伦理因素导致回避人力资本概念n收入与人力资本投资的差异存在相关性“资本收入”比率持续下降国民收入增长快于国民资源的增长工人实际工资大幅度增长n人力投资三类投资:纯消费、纯生产、二者兼有人力投资的具体领域(1)医疗和保健(2)在职人员培训(3)正式基础教育(4)各类学习项目(5)迁移投入13 舒尔茨与现代人力资本理论n主要贡献 1、人的知识、能力和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 2、实证计算:人力资本贡献收益远大于物质资本后续E.Denison及J.Mincer等实证研究14 贝克尔与人力资本投资的微观分析 贝克尔简介加里S贝克尔(Garys Becker,1930年2月25日-2014年5月4日),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芝加哥大学教授,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5 贝克尔与人力资本投资的微观分析n主要贡献 1、新家庭经济学:从家庭生产和个人资源分配的角度阐述人力资本投资 2、对生育率的微观分析:提出孩子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家庭时间价值、时间配置、家庭中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等概念 3、以此解释人力资本性质及人力资本投资行为16 贝克尔对人力投资行为的分析n人力投资是用于增加人的资源影响未来货币和消费的投资n家庭内部对Z产品消费、闲暇的时间配置n考虑当前与贴现收入决定投入n企业和个人在一般培训和专门培训上的支出存在差别17一个引申:新家庭主义(盛洪)(1)在个人主义看来生命是有限的,而在家庭主义看来生命是无限的;(2)在个人主义看来个人之间是互相独立的,平等的,在家庭主义看来作为家庭成员的个人之间不是互相独立的,平等的 故事:一个移民北美家庭初期的决策18一个引申:新家庭主义(盛洪)家庭家庭成员成员初始初始财富财富财富财富分配分配年收年收入入分配分配一一分配分配二二分配分配三三分配分配N 甲甲11001204030609030 N21001204030609030 N3100601030609030 N 乙乙11001001010203010N21001001010203010N31001001010203010N表一表一 个人主义家庭与家庭主义家庭的资源分配和收入比较个人主义家庭与家庭主义家庭的资源分配和收入比较19 延伸讨论一:价值与伦理 一个国家的人民不应被视为财富,因为财富真实为了人的缘故存在的 约翰 S 穆勒20 延伸讨论一:价值与伦理n古典资本理论资本与异化问题劳动与资本的内在对立结构功能与人的工具性n新资本理论:人力资本人对自身的投资与家庭扩大再生产人成为高级的要素、资源劳动者变成资本家、“知本家”n社会资本理论资本的社区属性与网络属性“脱嵌”与“嵌入”问题(卡尔波兰尼)21 延伸讨论二:企业治理n企业剩余的来源问题节约交易费用队生产理论n企业治理的难题要素边际产出的不可分性监督与激励问题n治理的依据资本专用性问题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与专有性22 经济发展: 人力资本投资n人力资本投资的途径 教育方面、保健方面、劳动力国内流动的费用、移民入境的支出n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征 连续性、动态性 受益者与投资者不完全一致 收益的多方面性 23 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浪费与人才流失n人才浪费n人才流失24专栏:人才浪费的十大现象专栏:人才浪费的十大现象 1、就业门槛高的现象;2、拿来主义现象;3、盲目引进,招非所用现象;4、偏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现象;5、招而不用,束之高阁现象;6、拉大旗作虎皮、装门面贴金的现象;7、奔驰拉土豆现象;8、先驱成先烈现象;9、“淮南为桔,淮北为枳”现象;10、人才逆淘汰现象(詹圣泽 ) 思考:人才是什么?思考:人才是什么?学历?能力?经历?执行力?创造力?IQ/EQ/AQ?2526人才流失人才流失人才回流人才回流27二、知识与发展二、知识与发展p知识与发展的关系p发展中国家缩小知识差距的措施28 知识与发展的关系n知识与经济增长 TFP对知识作用的解释; “知识经济”与R&D;(1998促进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1994)(保护与开放之间的平衡)29 知识与发展的关系n知识与福利 提高生活水平; 改善卫生健康状况; 促进计划生育反思:“知识改变命运”(不同的版本) 如何认识知识?如何树立正确的选拔、引导机制? 30发展中国家缩小知识差距的措施n从国外获取知识 国际贸易 外国直接投资 技术许可制n国内创造知识 本地知识与知识转化n提高国民吸收知识的能力n培养人们相互交流知识的能力 31三、教育与发展三、教育与发展p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p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3260年龄30文盲小学毕业中学毕业大学毕业研 究 生 毕业500150010002000300025003500400033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p教育的成本 个人成本:上学支出、机会成本 社会成本:公共开支、税收及租金收益p教育的收益 个人收益:经济收入、社会生活收益、代际收益 社会收益:产出、创新与技术进步、制度有效性(靠右行、可操作的民主) 34 35 36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n1ttttn1ttitetn1tttn1tttr)1 (CENPVr)1 (CCr)1 (CGr)1 (EV37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p主要问题 人均占有水平低、结构不合理、与实际脱节、扩大了不平等p发展战略与对策 调整投资方向、重视非正规教育、重视教育公平p中国的实际情况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农村学校衰落流动农民工子弟上学困难38四、中国的科教兴国与人才战略四、中国的科教兴国与人才战略p198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1995:科教兴国战略39四、中国的科教兴国与人才战略四、中国的科教兴国与人才战略p发展教育事业p推进自主创新p加快人才资源开发40第七章第七章 科学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41第一节第一节 熊彼特的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理论”第二节第二节 创新过程的微观机制创新过程的微观机制第三节第三节 创新的产业部门特征与宏观动态过程创新的产业部门特征与宏观动态过程第四节第四节 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第五节第五节 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42 引子:大历史视野中的引子:大历史视野中的“创新创新”与与“创创业业”43近代欧洲资本经济兴起的背景近代欧洲资本经济兴起的背景p中世纪以前 行会、公平价格、耻于盈利p市场社会的出现 行商(traveling merchants)与城镇化 十字军东征:资金积累 近代国家整合:君主与新兴资产者结合 政府支持的探险:贵金属流入 宗教改革44工业革命工业革命p技术变化速度加快 从飞梭、珍妮机到水利织布机 1750年:技术及制造商促进会设立工业发明奖项p第一波创新与创业潮工厂兴起工业企业家与新富人诞生工人阶层45问:在生意旺季,这些女孩早晨几点钟来工厂上班?答:旺季大约有6周时间,她们早晨3点钟上班,晚上10点或将近半夜下班。
问:在这19个小时的劳动时间里,她们可以休息几次?答:15分钟早餐,半个小时午餐,15分钟喝饮料问:他们中有没有人由于这种劳动而出现意外事故?答:有,我最大的女儿,齿轮咬住了她的食指指甲,把她指关节一下全都拧断了46新的创业创新潮与经济社会变革新的创业创新潮与经济社会变革p新发明的冲击 内燃机取代蒸汽机 美国汽车化 工业规模化 社会城市化p工业变化的执行者现代企业家产业领头羊产业结构变化市场结构变化:垄断竞争47一、熊彼特的一、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理论”n熊彼特与“创新理论”n“新熊彼特”与创新经济学48熊彼特与“创新理论”p熊彼特简介熊彼特简介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18831950),就教于马歇尔,一生推崇瓦尔拉斯1912年出版经济发展理论,一举成名1918一度出任考茨基、希法亭等人领导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社会化委员会”的顾问;1921年弃仕从商,任私营银行行长1924年破产,重回学界 49熊彼特与“创新理论”p著作著作 经济发展理论(1912)经济周期(1939)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1942) “创新理论”贯彻三部著作的始终; 50经济发展理论 副标题“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可见,本书考察的范围极广,51经济发展理论p创新的含义创新的含义 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P=f(a,b,c,n)p创新的五种形式创新的五种形式 (1)引进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2)采用新技术、新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获得原材料的新来源;(5)实现企业的新组织52经济发展理论p资本的性质资本的性质 所谓资本,就是企业家为了实现“新组合”,用以“把生产指往新方向”,一种“杠杆”和“控制手段”“桥梁”p“利润利润”与与“利息利息” 企业总收入超过总支出,这种“余额”或剩余,就是“企业家利润”; 利息来源于“余额价值”、一种“创新”和“制度”利息论53熊彼特的“创新理论”p创新与发明的区别创新与发明的区别 发明是新技术的发现,而创新是将发明应用到经济活动中,为当事人带来利润p企业家与创新活动企业家与创新活动 企业家精神:发现一个私人商业王国的愿望;征服困难和表明自己出类拔萃的意志;创造和发挥自己才能带来的快乐 企业家特质:素质、才干、预见性、首创性与冒险精神 54引申:企业家与“企业理论”p企业理论的演变企业理论的演变 古典企业:所有者与控制合一 合伙制企业、股份制企业兴起 现代企业:企业家管理经营、利益相关者治理p企业家的企业理论企业家的企业理论 人力资本的“专有性”与“专用性” 企业家的企业理论资本家的企业理论 企业是企业家的定价器 55经济发展理论p商业循环或经济周期商业循环或经济周期创新的出现并非连续均匀分布在时间序列之上,时断时续、时高时低,产生“商业循环”或“经济周期”在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新”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对经济发展影响有大小、暂久之分,形成了周期的升降起伏波动56延伸一:多层次的经济周期理论p第一种是经济第一种是经济“长周期长周期”又称“长波”,“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康德拉季耶夫1926首先提出,以其名命名每个周期历史50年或略长一点熊彼特照此说法将近百余年资本主义分为三个“长波”,以各个时期的主要技术发明及其应用,作为命名长波的标志57延伸一:多层次的经济周期理论长波长波117831842“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时期时期长波218421897蒸汽和钢铁时代长波3189720世纪20年代末电器化学和汽车时代58延伸一:多层次的经济周期理论p第二种周期第二种周期“尤格拉周期尤格拉周期”法国克莱门尤格拉于1860年提出周期平均9年到10年p第三种第三种“基钦周期基钦周期”由美国的约瑟夫基钦1923年提出平均大约40个月(将近三年半)59延伸一:多层次的经济周期理论60“新熊彼特”科学技术与创新经济学p研究科学技术问题的演化的方法研究科学技术问题的演化的方法 “创新”作为连接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一个转换媒介,而非庸俗的“技术决定论”p“新熊彼特新熊彼特” (1)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2)新技术机会越来越依赖于科学知识的进步(3)企业自身R&D的重要性(4)“干中学”与“用中学”(5)技术进步的积累性61二、创新过程的微观机制二、创新过程的微观机制p传统理论p知识、组织与学习62 创新机制的传统理论创新机制的传统理论n技术创新与模仿 主要因素:模仿比例、相对盈利率、投资 补充因素:折旧年限、市场前景、时滞、经济周期n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 竞争、企业规模、垄断63 知识、组织与学习知识、组织与学习n组织与专有知识积累 普遍知识与专门知识 可整理知识与意会知识 公开知识与秘密知识n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 马歇尔的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 类似活动、互补活动与组织形式64三、创新的产业部门特征与宏观动态过三、创新的产业部门特征与宏观动态过程程n创新分类n产业部门特定的创新n创新的动力65创新分类创新分类n增量创新 生产时间、市场需求带动n基本创新 企业、高校、公共部门研究机构基础研究n“技术体系”的变革 对若干经济领域产生影响、导致全新部门出现n“技术革命” 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影响66产业部门特定的创新产业部门特定的创新特征特征供给者控制供给者控制规模密集规模密集基于科学基于科学专门化的供给者专门化的供给者典型核心部门传统制造业原材料、耐用消费品、汽车电力电子产品、化学制品资本品、工具、软件企业规模小大大小/中使用者类型价格敏感价格敏感价格与性能敏感性能敏感技术活动的主要集中点成本缩减、合适的市场设计成本缩减和产品改良成本缩减、产品创新与改良产品创新与改良技术变迁的直接来源供给者加工、生产和设计工程共同研究与开发设计与开发模仿与技术传递的主要渠道生产知识、咨询服务生产知识、供给者、设计基础研究、生产工程、设计先进的使用者技术积累的主要方向加工工序与相关设备、产品设计、生产、组织加工技术和相关设备技术相关的产品产品开发避免模仿的方法营销、商标工序保密、研发诀窍、专利设计诀窍、专利67创新起源创新起源(1 1)速成水佑次朗(日)速成水佑次朗(日)拉坦拉坦RuttonRutton(美)假说(美)假说 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性,或者说,一种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提高,是诱致能节约该要素的技术实行创新的原因“要素稀缺诱导论”。
2 2)“施莫克勒施莫克勒格里克斯格里克斯”学说学说 这个学说关注市场需求,认为“对一种商品的新技术的可得性,是对该商品的市场需求的函数” “市场需求诱导论”68四、国家创新体系四、国家创新体系n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与分析框架n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观n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69五、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五、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n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提出的背景n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理论基础n创建创新型国家的意义、历史经验与我国的战略选择70思考讨论一思考讨论一 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全面的视角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思想与意识形态创新71思考讨论二思考讨论二 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是什么?增长方式是什么?要素相对价格初级行动集团增长具体路径:资源劳动密集资本密集72“双创双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双创”一词由此开始走红在2015年6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后,“双创”再度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该次会议决定鼓励地方设立创业基金,对众创空间等办公用房、网络等给予优惠;对小微企业、孵化机构等给予税收支持;创新投贷联动、股权众筹等融资方式;取消妨碍人才自由流动、自由组合的户籍、学历等限制,为创业创新创造条件;大力发展营销、财务等第三方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信息、技术等共享平台。
73“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供给侧改革,习近平主席的原话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政策手段上,包括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74思考讨论四思考讨论四 当前创新与创业的方向何在? (1)引进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2)采用新技术、新生产方法? (3)开辟新市场? (4)获得原材料的新来源? (5)实现企业的新组织?75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