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教案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编写要点.ppt

文档格式:PPT| 56 页|大小 250.16KB|积分 15|2020-07-22 发布|文档ID:14494296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5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主要内容,地质灾害评估的对象 地质灾害评估灾种的界定 地质灾害评估的主要内容 地质灾害评估程序 评估报告编写注意事项,一、危险性评估的对象,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在已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建设工程处于已划定为危险性大中等的区段,还应按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与工程特点进行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危险性评估的对象,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各级政府在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划分并颁布出地质灾害易发区,作为是否开展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依据 目前只要是甲方委托,各级政府同意开展评估的地区,暂切视为地质灾害易发区 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中,不要受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的影响,再给评估区划分易发与不易发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目前易发区划分尚不明确,若线性工程通过易发区和非易发区,如何评估?,受建设单位委托、管理部门同意评估的项目,目前暂时将整个工程均作为易发区开展评估工作。

    以后随着政策的细划,再按规定进行危险性评估的对象,二、评估灾害种类的界定,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我部地质灾害行业标准地质灾害分类中,地质灾害多达几十种,应如何理解?,从学术的观点,地质灾害可以有几十种,但国土资源部贯彻的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主要包括六大灾种,有的是地质灾害,但不属于国土资源部管辖的职能范畴比如,地震、水土流失等 灾种的界定以地质灾害评估技术要求的六大灾种为主,适度外延 其他任何标准或学术讨论都不作为地地质灾害评估的依据评估灾害种类的界定,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似乎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评估工作中常常难以确定问题是认识不同样统一通过近3年的评估大家逐步认定以下灾种可以作为评估灾种: 风蚀砂埋、冻涨融陷、洪水冲蚀、沙土地震液化、软土变形、湿陷性黄土变形、地下水腐蚀等评估灾害种类的界定,矿井突水、瓦斯、煤尘是地质灾害吗?,不在地质灾害评估灾种之列,属于煤炭安全生产管理的范畴评估灾害种类的界定,请明确水土流失是地质灾害吗?,作为全国范围来讲,不属于地质灾害评估的范畴;但广东省目前要求评估。

    评估灾害种类的界定,黄土湿陷性是否是地质灾害?,黄土湿陷性是黄土的一种工程地质特性,如果要算得的话,将这种地质灾害称为“黄土湿陷变形”评估灾害种类的界定,潜在不稳定斜坡与滑坡、崩塌隐患点的区别?,没有太大的区别 似乎崩塌、滑坡隐患点可以预测未来的灾种; 潜在不稳定斜坡,不知道未来可能是滑坡,还是崩塌; 目前两种叫法在评估报告中并存评估灾害种类的界定,实际工作中,经常有人问,地灾评估与工程勘察的区别?,有联系,更有区别: 地灾评估根据以往环境地质工作加野外调查,对建设用地和周遍地质灾害(评估范围)的危险性进行评估; 工程地质勘察通过各种勘察手段,查明建设场用地的工程地质问题,如地基勘察 对于地质灾害来说,评估灾害的危险性,勘察查明灾害的形成条件,并作出稳定性评价评估灾害种类的界定,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接受评估委托,提交报告或说明书,建设和规划项目初步分析及现场踏勘,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建设和规划项目工程分析,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范围编制评估工作大纲,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类型确定及评价要素选取,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防治措施,结论与建议,,,,,,,,,,,,,,,,,,,,,,四、评估工作程序,评估报告专家审查与备案,,,,五、编写报告注意事项,前言 评估工作概述 地质环境条件论述 现状评估 预测评估 综合评估与土地适宜性评价 结论与建议,前 言,说明评估任务由来,评估工作的依据,主要任务和要求。

    编写报告注意事项,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述,一、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 二、以往工作程度 三、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四、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编写报告注意事项,“以往的工作程度”具体指什么?,一般常说的“研究程度”,主要指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地质、地形地貌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 新构造与地震地质 工程选址、可研、初设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岩土工程勘察等,编写报告注意事项,完成的具体工作量,1、收集的气象、水文以及地质环境资料,包括报告、图件、钻孔资料; 2、收集有关建设工程的文件:立项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初步设计报告等 3、本次完成的工作量,调查、分析和勘探 要求列表详细说明,实事求是编写报告注意事项,评估范围的确定,技术要求比较清楚编写报告注意事项,评估面积与调查区面积怎么确定?,对面状工程一般来说,建设用地周遍外扩500--1000m即可;线状工程中线向两边外扩500100m 1、泥石流灾害要追索到泥石流物源区; 2、 煤矿采空塌陷要适度外延; 3、对于岩溶塌陷和地面沉降评估,为了说明灾害的形成、分布、危害范围,评估危险性大小,有必要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区域性灾害的分布规律,才可能出现评估区以外的调查区。

    调查区范围以能说明问题而定 4、强震区的评估,包括活动断裂的敏感点编写报告注意事项,地面沉降预测年限如何确定?,预测年限一般10年和30年编写报告注意事项,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一、气象、水文 二、地形地貌 三、地层岩性 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五、工程地质条件 六、水文地质条件 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编写报告注意事项,地质环境条件论述,,地形地貌----决定灾害类型和规模 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新构造与地震,地震不仅是沙土地震液化评价与否的判据,也是滑坡稳定性评价的重要指标; 工程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尤其可能发生岩溶塌陷地区,一定论述区域性岩溶发育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地面沉降也是如此编写报告注意事项,地质环境条件论述,1、从区域出发,重点阐明评估区的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为后续灾害评估做铺垫 2、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总体评价: 复杂、中等、一般 3、跨度大的复杂地区或环境地质条件分区、分段明显的,可以分段分片评价编写报告注意事项,评估级别的确定,是由备案部门确认,还是仅仅由评估单位确定?,目前是由评估单位确定 有人认为,仅评估单位确定存在评估级别的随意性。

    评估单位在踏勘的基础上提出评估级别建议,由备案部门确认它类似于环境影响评价的环评大纲的确认;随着工作的开展,建议政府考虑和完善评估办法编写报告注意事项,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阐述已发生的灾种、数量、分布、规模、形成机制、危害对象、稳定性等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按灾种分别进行评估 编写报告注意事项,现状评估编写,现状评估是指在评估区范围内,对灾害点的危险性现状评估编写报告注意事项,现状评估编写,1、分灾种进行论述; 2、每一灾种,论述灾种、数量、分布、规模、成因、危害、稳定性、危险性大、中、小;危险性评估不要用“较” 3、同时列表方式加以总结; 4、对有重大灾害点,详细调查,配有平面图和剖面图,并进行危险性评价编写报告注意事项,现状评估中如果没有地质灾害应如何评估?,没有地质灾害,就不评估绝不要画蛇添足 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但工程建设和运行中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地区,可开展评估工作编写报告注意事项,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一、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二、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在山地丘陵区进行工程建设,一般工程设计挖方切坡工程,对潜在不稳定边坡,必须进行危险性预测评估,可列专节论述) 。

    编写报告注意事项,预测评估的编写,针对具体的工程建设区或规划对象,对可能诱发的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点的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 强调与建设工程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灾害,属于预测评估的范畴编写报告注意事项,预测评估的编写,一般情况,按灾种分别论述; 工程单元差异明显,可按工程单元分别论述如:水利工程可分为: 1、大坝枢纽区、导流洞、厂房区; 2、库区 宽度较大,地质环境背景差异明显的地区,可分区段论述对每一区段,按灾种论述编写报告注意事项,现状评估的时限,69号文8.3.1现状评估对工程危害的范围与程度作出评估,与预测评估是何关系?,此内容应作为预测评估的内容建议以后进一步明确条款的内容编写报告注意事项,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三、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 四、防治措施,编写报告注意事项,综合评估的编写,对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分区综合评估 1、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大、中等的,要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 2、对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尤其是提出避让或改变建设工程选择的,要提出论证; 3、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编写报告注意事项,第五章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综合评估的原则 区内相似,区际相异;取大的原则; 分区量化指标的确定 以地质分析方法为主,定量评价为辅编写报告注意事项,对某一灾种危害性、危险性是否一定要定量分析评价?,地质灾害定量评价需要大量的资料,根据评估阶段的精度,评估阶段不要求一定进行定量分析评价,主要依靠地质定性评价,有条件的可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编写报告注意事项,危险性分区及所占比例是以评估区为准?还是征地范围为准?,目前我们的评估报告中这两种计算方法并存:线性工程多以实际里程为准;面状工程多以评估区范围为准 为统一规范,建议以评估区为准但对线性工程以里程加外延长度计算值得商榷编写报告注意事项,三种评估的对比,编写报告注意事项,各章小结,既要简明扼要,又要具体详实 类似于文章摘要一样,做了那几方面的事,如何做的、做的结果以及可能的用途或意义 比如,现状评估一章小结,总结性地说明评估区的灾种的成因与分布,具体地总结说明每一灾种的数量、规模大小、危险性大小同时指出重大或重点灾害的评估结论编写报告注意事项,结论与建议,结论:通过评估得出的结论一定要写入结论;不是评估得出的一定不要写入结论。

    1、地质环境条件论述(地震级别不是结论) 2、评估级别的确定 3、现状评估结论 4、预测评估结论 5、综合评估与适宜性评价结论 6、防治措施 建议:一定与结论分开来写,不要混为一谈编写报告注意事项,避免,评估报告中不进行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文字报告、小结、结论及图件的评估结论要一致: 避免出现“不会发生或不存在 XX地质灾害”的结论; 我们只对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灾种进行客观评估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性,彻底判定不会发生什么灾害,还是比较困难的 评估中对可能的灾种一定不能漏掉编写报告注意事项,成果图件的基本内容,一、评估区地质环境背景与地质灾害分布图-突出岩土特征;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突出危险性分区; 三、照片与剖面图,编写报告注意事项,一、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比例尺:按委托单位的要求并考虑便于阅读可自行规定 该图是以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为背景,主要反映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编写报告注意事项,1、平面图内容,(一)按规定的素色表示简化的地理、行政区划要素; (二)按GB12328-90规定的色标,以面状普染色表示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 (三)采用不同颜色的点、线符号表示地质构造、地震、水文地质和水文气象要素; (四)采用不同颜色的点状或面状符号表示各类地质灾害点的位置、类型、成因、规模、稳定性、危险性等。

    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2、镶图与剖面图,对于有特殊意义的影响因素,可在平面图上附全区或局部地区的专门性镶图如降水等值线图、全新活动断裂与地震震中分布图等同时应附区域控制性地质地貌剖面图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3、大型、典型地质灾害说明表,用表的形式辅助说明平面图的有关内容表的内容包括:地质灾害点编号、地理位置、类型、规模、形成条件与成因、危险性与危害程度、发展趋势等,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比例尺:按委托单位要求并考虑便于阅读可自行规定 该图主要反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结果和防治措施编写报告注意事项,1、平面图内容,(一)按规定的素色表示简化地理要素和行政区划要素; (二)采用不同颜色的点状、线状符号分门别类的表示建设项目工程部署和已建的重要工程; (三)采用面状普染颜色表示地质灾害危险性三级综合分区; (四)以代号表示地质灾害点(段)防治分级,一般可划分为:重点防治点(段)、次重点防治点(段)、一般防治点(段); (五)采用点状符号表示地质灾害点(段)防治措施,一般可分为:避让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监测预警措施;,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2、综合分区(段)说明表,表的内容主要包括:危险性级别、区(段)编号、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类型与特征、发育强度与危害程度、防治措施建议等。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三、照片与剖面图,应附大型、典型地质灾害点的照片和潜在不稳定斜坡、边坡的工程地质剖面图等评估报告跨省份如何备案?,由于建设用地的审批是分省份进行的,对于跨省份的线性工程或大的水利水电工程目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一般分省评估,分省备案 为了方便建设单位的使用,分省报告备案后,可合成统一报告满足甲方要求即可 也可以写一个总报告,分别到沿线省份备案,主要针对该工程在各省的分布地段编写报告注意事项,特此说明,对有关问题的解答,仅属于目前对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评估技术要求的初浅理解,随着评估工作的开展和深入,与新规定有出入的地方,以新规定为准编写报告注意事项,谢谢大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maxianhui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