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运动健身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直线运动的规律考点分类例析

文档格式:DOCX| 5 页|大小 37.34KB|积分 20|2022-09-21 发布|文档ID:154588546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直线运动的规律考点分类例析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057350吴社英类型一:图象的理解和应用例1. (10全国I卷)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右图所示⑴画出汽车在0〜60s内的v-t图线;⑵求在这60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解析:由加速度图像可知前10s汽车匀加速,后20s汽车匀减速恰好停止,因为图像的 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此两段的面积相等最大速度为20m/s所以速度图像为右图然后 利用速度图像的面积求出位移⑵汽车运动的面积为匀加速、匀速、匀减速三段的位移之和s = * + s2 + 七=10 X10 + 30 X 20 +10 x 20 = 900 m答案:(1速度图像为右图2900m例2. (08宁夏卷)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 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在t=t 1时相交于P点,P在横轴 上的投影为Q,AOPQ的面积为S在t=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 相距为d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则 下面四组t‘和d的组合可能是 ( )A. t'=t1 ,d=SB.C.11=—t, d = — St'1 3D.t, d = St'=匕 *解析:本题考查利用图象分析追击相遇问题。

    在t1时刻如果甲车没有追上乙车,以后 就不可能追上了,故t' Vt,A错;从图像中甲、乙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即对应的位移看,3甲在t1时间内运动的位移比乙的多S,当t' =0.5t时,甲的面积比乙的面积多出4S,即 相距d=|S,选项D正确此类问题要抓住图像的交点的物理意义,过了这个时刻,不能相 遇以后不可能相遇,即“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答案:D类型二:物体在传送带上的运动例3. (06全国卷)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 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 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解:根据“传送带上有黑色痕迹”可知,煤块与传送带之间发生了相对滑动,煤块的加 速度a小于传送带的加速度a0.根据牛顿定律,可得a=M g设经历时间t,传送带由静止开 始加速到速度等于v0,煤块则由静止加速到v,有v0=a0t v=at由于a

    求摩托车在 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格启动加速度a14 m/s2制动加速度a28 m/s2直道最大速度V140 m/s2弯道最大速度V220 m/s2直道长度x218 m某同学是这样解的:要使摩托车所用时间最短,应先由静止加速度到最大速度v = 40 m / s1,然后再减速到V2= 20m/ S-V V 一 Vt = t = 21 a 2 at2= 2 =2.5s,所以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合理?若合理,请完成计算;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用 你自己的方法正确得出结果解:不合理因为按这位同学的解法可得t1= ai =10sV—1加速距离 s1= 2 t1=200m,s2= “i t1 = 75m,总位移 s1 + s2 = 275m>218m故不合理由上可知摩托车不能达到最大速度v2,设满足条件的最大速度为v,则:V 2 V 2 — V 2——+ = S2a 2a1 2解得:v=36m/sV V 一 V— 2又 t1= “i =9s t2= % =2 s因此所用的最短时间t = t1+t2 = 11s答案:见解析题后反思:此题关键是分析清楚摩托车的运动的情况如何。

    类型四: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例5. (05全国卷)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 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 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 速距离” di = °.5° m, “竖直高度” hi = 1,0 m ;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 离,,d2 = °.°°°8°口,“竖直高度”七二0.10m.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5° m,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解:本题考查直线运动,要注意运动的两个阶段,先加速上升,再减速上升,要注意其 中的两个距离.用a表示跳蚤起跳的加速度,v表示离地时的速度,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 上升过程分别有V2 = 2ad2,V2 = 2gh2若假想人具有和跳蚤相同的加速度a,令V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人离地时的速度,H表示 与此相应的竖直高度,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上升过程分别有V2 = 2ad V2 = 2 gHH =次由以上各式可得 d 2代入数值,得H = 63 m题后反思:物体的运动过程包括两个(或多个)阶段时,要注意两段运动的衔接,第一 段运动结束时的速度是第二段运动的初速,抓住两段运动间的速度联系,常常会起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同时还要注意两段运动的加速度.类型五:追击和相遇问题例6.如图所示,直线MN表示一条平直公路,甲、乙两辆汽车原来停在A、B两处,A、 B间的距离为85m,现甲车先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2.5m/s2,甲车运动6.0s 时,乙车立即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2=5.0m/s2,求两辆汽车相遇处距A处 的距离.1 ,一 竺 宫1:(t +1 )2 = a 12 + 85m1 0 2 2s =— a 12 = 45m M 解:甲车运动6s的位移为:0 210 a B1 —a 尚未追上乙车,设此后用时间t与乙车相遇,则有:2 :将上式代入数据并展开整理得:建-12t + 32 = 0解得:t1=4s, t2=8s乙车追上甲车再次相遇.t1、t2都有意义,t1=4s时,甲车追上乙车;t2=8s时s = - a (t +1 )2 第一次相遇地点距A的距离为:12110 =125ms = - a (t +1 )2 第二次相遇地点距A的距离为:2 2 1 2 0 =245m.题后反思:追及(或相遇)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讨论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 同的空间位置问题.解决此类问题要注意“两个关系”和“一个条件”.两个关系即时间和 位移关系,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 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dajiefude2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