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矛和盾的故事

25矛和盾的故事ﻫ学习目标:知识 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ﻫ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情感 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ﻫ教学重点:1、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ﻫ2、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3、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教学难点:ﻫ1、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ﻫ2、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3、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坦克的图片、文字资料师生)ﻫ2.收集与发明创造有关的资料师生)3.准备好相关的挂图和词语卡片师)ﻫ4 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生)ﻫ教学过程:ﻫ 第一课时ﻫ1、阅读单元导语,2、了解单元主题ﻫ3、浏览本组内容,4、了解课文梗概ﻫ5、故事引入,6、揭示课题.ﻫ1、讲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可由学生讲)ﻫ2、谈话:在人们纷纷嘲笑卖矛和盾的人自相矛盾时,更有聪明人想到了别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学习25课,《矛和盾的集合》ﻫ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ﻫ四、检查预习,自学生字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提问:认识这些字和词吗?读一读指名读,学生边听边正音)ﻫ2、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说说你记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预习时,自主识字)3、谈话:现在我们让这些生字回到课文中,考考你是否还认识它们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ﻫ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除了留心听他读得怎样,同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5、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ﻫ小组讨论,评评谁说得既清楚又简单6、自由交流:通过昨天的预习,以及今天读和听,你还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自由谈读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感悟.)ﻫ五、指导生字书写1、出示要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2、巩固识记:分组交流记字的窍门.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ﻫ3、重点指导:“矛、兵”的笔顺.4、扩词练习,检查积累ﻫ5、指导生字书写6、小结写字情况ﻫ六、课后作业1、听写本课词语见词语表)ﻫ2、进一步读熟课文,争取解答课后问题3、用“?”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问题可提在笔记本上。
ﻫ 第二课时ﻫ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词语(字卡背后)2、听写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ﻫ小黑板出示词语,学生订正,改错ﻫ3、提问:听写的词语中有不懂的吗?(学生互问互答)4、板书“大显神威”,这是什么意思?(初步理解)围绕这个词,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如:谁“大显神威”?它具有什么“神威”?它为什么能大显神威?) 二、围绕“大显神威”,感悟课文内容. ﻫ1、从书中找到“大显神威"提问:是谁“大显神威"?生答后,引读5自然段2、小结,过渡: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那么,坦克是怎么来的呢?学生自由回答你从哪里找到了答案?引导学习1—4自然段.ﻫ3、默读1—4自然段,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坦克是怎样发明的ﻫ独立读书思考分组交流改进.指名发言说明ﻫ小结: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4、指导朗读1-4自然段.ﻫ引导:小声读这部分课文,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和句勾下来,待会儿与同学交流交流好词佳句联系上下文理解“难以招架”、“固然”等词ﻫ朗读课文.5、了解了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以及坦克在战场上的“神威”,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引读6自然段。
ﻫ出示句子“谁善于……胜利者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你是怎么明白这个道理的?小结:通过具体事例明白了这个道理说明:用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是写文章常用的方法,不能空讲道理,举例最有说服力ﻫ三、拓展思维,深化明理ﻫ1、读文后“泡泡”里学习伙伴的话“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提问:你能举例说明这句话吗?先分组讨论,再在全班交流2、谈话:矛和盾很早就有,为什么别人不能像发明家一样发明出坦克呢?(生自由回答)ﻫ小结归纳:我们应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观察从你的发现中受到启发,解决更多生活中的问题四、布置综合性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1、观察生活,发现不便之处,作记录2、思考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录3、尝试把其中一项做成看得见的作品,在展示台上展示可根据学生建议增减活动)ﻬ26科利亚的木匣ﻫ教学目标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2.并从中获得启示,3.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4.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5.解决问题的方法.ﻫ6.会认3个生字,7.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8.斧头,9.手锯,10玩意,11.免得,12抢走,13难过,14.算术,15.当初,16.随便,17.仍然,18.敌人,19.台阶,20。
所以,21懂得”等词语2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ﻫ2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ﻫ教学重点: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教学时间 两课时ﻫ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ﻫ(一)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意思ﻫ(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教学重点(一)识记生字, ﻫ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ﻫ四、教学过程ﻫ(一)导入新课1.从课文的题目看,2.《科利亚的木匣》,3.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着什么写的?(木匣)这篇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一件什么事?都写了哪些内容?(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ﻫ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ﻫ(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ﻫ1.指2.名3.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4.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5.指6.名7.读生字词ﻫ8.正音9.读准多音字的字音ﻫ本课有两个多音字.“量”本课读liang(2声),还有个读音是liang(4声);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u”和“shu)",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sh(",第二个数读“sh)”.ﻫ5.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ﻫ在学生识记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和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按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解字义,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区别“匣”和“箱”的字义,“匣"比较小,“箱"一般比较大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盛东西用的.(4):区分字形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带着问题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ﻫ(2)小组讨论,这课写了一件什么事?(3)指名汇报: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ﻫ(五)作业.ﻫ1.抄写生字、新词ﻫ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ﻫ一、教学目标(一)使学生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得到启示,明白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要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并且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ﻫ(二)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 认真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从中受到启发ﻫ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ﻫ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交待学习目标ﻫ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初读了课文,知道了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本节课继续学习这一课,通过学习,让我们知道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且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二)讲读课文 ﻫ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对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即什么线索)写的?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ﻫ1.学习课文第1部分 ﻫ(1)出示思考题:ﻫ①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ﻫ②科利亚为什么埋木匣?(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ﻫ(3)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ﻫ(4)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一是因为全家人要躲避战争,东西多不能带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善于观察思考,他见妈妈把家里的箱子埋起来,受到启发,所以自己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把木匣埋起来。
ﻫ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ﻫ“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ﻫ“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让学生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只……就……”的用处在这里“只”强调了科利亚的年龄小,只会数到十,因此就量十步.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为他只会数十步,年龄小,才造成后边挖木匣时,挖不着,为后边的内容埋下了伏笔ﻫ2.学习课文第二段:ﻫ(1)出示思考题:ﻫ①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ﻫ②妈妈是怎么挖的?③你怎样理解妈妈说得话?(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3)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讨论ﻫ(4)画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妈妈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了算术真有用,第二层意思是假设当初不是数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随便挖坑埋箱子,那现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时,这里也渗透着,科利亚也是照妈妈的样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为什么挖不着呢?怎么算术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这里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5)学习课文8~12自然段:ﻫ①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
ﻫ科利亚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说明挖得面积比较大,还是没挖着.ﻫ②学习9和10自然段:ﻫ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理解“也许”,是可能的意思让学生反复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ﻫ科利亚心想:自己的方法没有错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没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会被法西斯挖走.从科利亚的话中,暗示了他当时思维的过程,所以想来想去,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ﻫ③读课文第11自然段: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ﻫ从“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看出科利亚遇事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科利亚的话中体会三层意思:一是经过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时很激动,会很大声地告诉大家,用了叹号二是找到了为什么挖不着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会马上找到木匣的.ﻫ让学生体会当时科利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④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ﻫ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科利亚学着妈妈的样子,照妈妈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后来,又用和妈妈同样的办法去挖木匣,妈妈很快挖到了她埋的箱子,而科利亚没有挖到自己埋的木匣后来,经过科利亚动了一番脑筋,知道了自己没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时自己年龄小,步子也小,现在九岁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时量十步,现在应当量五步,果然量五步挖到了木匣,从这件事中,科利亚受到了很大的启示。
(1)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2)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他从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面对着发展变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度,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1.自己默读,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顺序,说一说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怎样挖木匣的,他从中得了什么启示ﻫ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指名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三)总结全文:师生共同完成.1.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本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本文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ﻫ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ﻫ懂得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看问题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态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板书设计】 ﻫ 埋木匣:四年前 5岁 步小 十步 挖木匣:四年后 9岁 步大 五步ﻫ 受到启发: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7陶罐和铁罐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学习,2、认识“陶、懦、恼"等6个生字,3、会写“陶、谦、虚”等到14个生字,4、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御厨、奚落、懦弱,5、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ﻫ2、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ﻫ6、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7、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读懂课文课文主要内容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ﻫ一、导入新课ﻫ1、 揭示课题: 2、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橱里的两只罐子,你们仔细看看,哪只是陶罐,哪只是铁罐,你上怎么看出来的?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从外形上看,左边是铁罐,是用铁做的.右边是陶罐,是用陶土做的,上边还有美丽的花纹从神态上看,铁罐眉毛竖着,邪视着陶罐,嘴巴翘得老高,好象对陶罐不屑一顾的样子,一幅骄傲自大的样子而陶罐是用温和的眼睛看着铁罐,笑眯眯的,一幅容忍的样子从个头上看,铁罐自以为比陶罐高大,陶罐不敢和它比,因此把头昂得高高的)4、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ﻫ二、初读课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2、检查朗读情况,互帮互助学生字ﻫ出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ﻫ重点指导“懦”(nuo)“恼”(nao)声母都是鼻音n 3、读下列词语:奚落 谦虚 傲慢 懦弱 轻蔑 争辩 恼怒 ﻫ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羞耻 氧化 无影无踪ﻫ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三、再读课文,完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ﻫ(国王御厨里自以为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洁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四、指导写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1.巩固词语奚落 谦虚 傲慢 懦弱 轻蔑 争辩 恼怒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羞耻 氧化 无影无踪ﻫ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ﻫ二、自读课文,感知陶罐和铁罐的特点ﻫ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2、它为什么看不3、起陶罐?请同4、学们自读课文,5、用~~~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6、并对不7、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8、学生自读,9、教师巡视ﻫ10、学生交流质疑,11、教师点拨,12、引导解疑.ﻫ13、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14、铁罐有什么特点?(骄傲自大、目中无人)陶罐呢?(谦虚、友好、克制)ﻫ5、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板书: 谦虚 傲慢ﻫ三、指导多读,深刻体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1、自读课文,画出铁罐和陶罐的神态的词语ﻫ2、教师指导读铁罐的神态是:“傲慢——轻蔑-—恼怒”陶罐是:“谦虚-—自尊”)ﻫ3、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ﻫ4、教师巡视、指导ﻫ5、抽一、两组在班上读,大家评议四、揭示寓意,总结全文ﻫ1、许多年过去了,2、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自读课文找出描定陶罐和铁罐最终结局的语句2、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ﻫ学生交流,教师完成板书:ﻫ光洁、朴素、美观 无影无踪3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4、学生交流ﻫ5、教师小结ﻫ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谦虚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傲慢轻蔑怒不可遏我们应该向陶罐学习思考: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ﻫ四、全班讨论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ﻫ板书设计26 陶罐和铁罐陶罐 铁罐ﻫ谦虚 傲慢ﻫ光洁、朴素、美观 无影无综ﻬ28狮子和鹿学习目标:一、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ﻫ二、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ﻫ三、 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ﻫ学习重难点: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ﻫ教学过程:ﻫ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一、(课前板书:28* 狮子和鹿)今天我们学习28课,读读课题.瞧,课题上带有“*",这样的课文我们以前也学过,大家回忆一下,学这种课文有什么要求?(生:这是略读课文,要ﻫ求我们自己采用各种方法去学习,只需要读懂大致意思……)自己学习课文内容你会用哪些方法?(如: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等)现在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个故事,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你觉得什么地方有趣,还有什么地方有疑问,都请做上记号二、读课文,体会鹿的情感变化1、 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你能用比较短的几句话说清楚吗?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然后再指名说,注意引导学生把内容说清楚完整,尽量用简短的话)2、 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文中的这只鹿先是十分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讨厌难看的 腿,后来美丽的角使它差一点命丧虎口,难看的腿却帮它虎口逃生,(师边板书:欣ﻫ赏 美丽的角 险些丧命 讨厌 难看的腿 虎口逃生)真是出人意料,我们把自己当作这只鹿ﻫ,再来读读课文,体会体会鹿的感情3、 鹿的感情有哪些变化?(师板书:愉快地欣赏——失望地抱怨——惊慌地逃命——叹气)4、 和你的同桌配合起来读一读,还可以加上动作演一演,尽量把这只鹿自得地欣赏—抱怨-惊慌地逃命—叹气的样子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
师巡ﻫ视,指名上台演一演,同学评一评,师引导学生对照课文进行评价) 让学生对略读课型的学ﻫ习要求有所了解; 对学习方法进行提示,读的时候要求学生边读边用铅笔勾画,旨在通过教ﻫ给自学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归纳把握能力体ﻫ现读的层次,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在演和评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5、 看到这样的结果,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各抒己见,不强求一致)三、联系《陶罐和铁ﻫ罐》再读课文学完了这两课,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吗?生活中也常常有这样的事,和小组的同学谈一谈四、 读故事《公鸡和母鸡》,说说故事所讲的道理板书:28* 狮子和鹿欣赏 美丽的角 险些丧命讨厌 难看的腿 虎口逃生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ﻫ通过比较,开阔思路和视野,学习用多种方式进行阅读.语文园地七ﻫ口语交际教学目标:1、 在交际中能就自己的真实想法发表自己的建议2、 学会听别人说,边听边思考ﻫ3、 从中受到新的启示,培养创造精神ﻫ教学过程:ﻫ1、 想一想.ﻫ生活中很多很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ﻫ烦又不安全—---——想一想,你有过吗?2、 读一读读本次口语交际提示,明确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3、 说一说小组交流,谈自己在生活当中遇到的不便之处.如果问题已经解决,说说自己是怎么解决的,也可以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讨论怎样解决ﻫ4、 议一议把小组交流好的同学推荐到班里汇报,交流有无更好的方法5、 评一评ﻫ哪一组问题提得好,问题解决得好ﻫ习作教学目标:想象作文,编写童话故事教学过程:1、 写前启发先讲一讲读过的童话故事,带入童话故事的王国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为学生创设充分的想象空间2、 提出习作要求.出示课文中的图,供学生选择,也可选择其他动物.想象动物之间可能发ﻫ生的事3、 写前交流.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准备写的动物及他们之间的故事,大家互相启发,取长补短ﻫ,进一步开阔思路ﻫ4、 动笔写故事5、 全班交流评议选择故事编得有趣、情节曲折的或某一点写得好的在全班交流;同时指出存在不足,提出修改意见6、 修改自己的作文.ﻫ7、 把自己写的童话故事读给朋友听,分享习作的快乐我的发现教学目标:ﻫ引导学生发现反义词,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了解语言的一些现象,并积累词语.ﻫ教学过程:ﻫ1、读一读:自由读词语ﻫ2、谈一谈:读学习伙伴的话.你发现了吗?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3、教师总结:每组是意思相反的词,上边一列词,感情比较厌恶,叫贬义词;下边一列词,ﻫ感情比较喜欢或者是敬佩,叫褒义词。
4、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反义词语日积月累教学目标:ﻫ1、积累八个字组成的成语,并能理解其意思ﻫ2、通过生字连词,认识八个生字词语.ﻫ教学过程:一、“读读背背"ﻫ1、 自读成语,思考:这些成语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ﻫ2、 小组交流成语意思,可查字典解决3、全班交流.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由从小到大逐ﻫ渐积累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学问、成绩达到很高的程度后还要继续努力,向前发展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耳听不如眼见,亲眼见到才是实的强调深入实际,亲自调查的重ﻫ要.“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金子不全是纯金,人都有缺点,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ﻫ4、在小组里检查背诵;进行背诵竞赛,然后看谁能最先背出相关的八字成语5、5、交流自己还知道的一些八字成语二、“连连认认”1、 借助拼音自读,试着连一连2、 汇报并说理由:“谎”,与说话有关,左边是言字旁. “笛”,笛子是竹子做的,所以是竹子头ﻫ “棍”,木棍是木头做的,是木字旁 “港";港都与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ﻫ “愤”,愤怒与心情有关,左边是竖心旁ﻫ “袜”,袜子跟衣物有关,左边是衣字旁.ﻫ “捆",捆书要用手,左边是提手旁。
“妇”,妇女是女子,左边是女字旁ﻫ3、 齐读——指名读-—扩词练习ﻫ成语故事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读懂故事内容ﻫ2、 理解寓意,明白这个故事讽刺了思想方法保守僵化的人,不能跟着形式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方法ﻫ3、结合实际会谈自己的体会教学过程:ﻫ一— “成语故事”ﻫ1、自学成语故事:读不懂的可看图、请教同学、查字典等ﻫ2、结合实际说说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二、“成语故事擂台”1、自由准备成语故事ﻫ2、 然后分小组举行擂台赛,获胜者参加全班的擂台赛 教师可和学生共同制定一张评分卡,师生共同评议,对优胜者给予表扬.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10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