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生物小题训练(5)新人教版

2022年高三生物小题训练(5)新人教版1.下列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探究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D )选项探究主题实验试剂预期实验结果结论A某“色拉油” 是否含有脂肪苏丹Ⅲ染液被检测液体出现橘黄色不含有脂肪,但可能含有固醇B某“早餐奶” 是否含有蛋白质双缩脲试剂被检测液体出现砖红色含有蛋白质,但含量少于淀粉C某“奶片”是否添加淀粉碘液被检测液体出现蓝色含有淀粉,不含有蛋白质D某“无糖”无色饮料中是否含有葡萄糖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被检测液体出现砖红色一定含有还原糖,但不一定是葡萄糖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A.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D.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的不是同一物质3.细胞内生物膜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了广阔场所,不同细胞器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可能不同下列有关细胞器增大膜面积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叶绿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增大膜面积B.内质网通过折叠广泛分布于细胞质基质C.线粒体内的基粒增大了线粒体的膜面积D.高尔基体通过产生囊泡而增大膜面积3. 答案:B 解析:叶绿体通过形成基粒增大膜面积;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增大膜面积;内质网通过折叠增大膜面积;高尔基体通过囊状结构增大膜面积。
4.下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在图示结构上( )A.生物膜为叶绿体内膜 B.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C.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光能→电能→化学能D.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4.答案:C解析:从图中所含有的色素以及发生的过程可以判断,该膜是类囊体膜,是光反应的场所发生的物质变化过程是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发生的能量变化过程是:光能→电能→化学能;该过程产生的ATP只用于还原C3,而不能用于其他生理活动5.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中II—3和II—4所生子女是BBBbbb男非秃顶秃顶秃顶女非秃顶非秃顶秃顶A.非秃顶色觉正常儿子的概率为1/2 B.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C.非秃顶色觉正常女儿的概率为1/8 D.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5选D6.右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的分裂图像,着丝点均在染色体端部,图中1、2、3、4 各表示一条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B.图中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C.染色体1 与3 必定会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D.染色体1 与2 在后续的分裂过程中会相互分离6选D7.某人的一个体细胞经有效分裂形成四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 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C.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D.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7.【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细胞分裂相关知识C1 C2 是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的,而有丝分裂重要特征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所以C1 和C2的遗传信息相同;而S1和S2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刺激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重要特征是同源染色体平均分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有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所以遗传信息不同,且XY两条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
答案B正确答案】B8.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C.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9、下图中甲为神经元细胞模式图,乙为突触结构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图中的结构只能在甲图中的⑤部位上形成B.刺激甲图中的③,兴奋将发生双向递减的传导C.乙图中兴奋的传递只能从A神经元到B神经元D.甲图中⑤的末端将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1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长素可用于果实催熟 B. 脱落酸能够促进种子萌发C. 赤霉素能够促进茎的伸长 D. 乙烯可用于诱导产生无籽果实11、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则该生态系统( ) ①处于大量物种更替的过渡阶段 ②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③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 ④有比较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⑤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⑥生产者的数量大于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B12、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B. M时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 两种群的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 两种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了该生态系统正在衰退答案:D13. 某种自花受粉、闭花传粉的植物,其花的颜色为白色,茎有粗、中粗和细三种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Ⅰ.自然状态下该种植物一般都是_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若让两株相对性状不同的该种植物进行杂交时,应先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其目的是__________;然后在进行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中,需要两次套上纸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Ⅱ.已知该植物茎的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核基因(A、a,B、b)控制只要b基因纯合时植株就表现为细茎,当只含有B一种显性基因时植株表现为中粗茎,其它表现为粗茎若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Ⅲ.现发现这一白花植株种群中出现少量红花植株,但不清楚控制该植物花色性状的核基因情况,需进一步研究1)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且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植株均为杂合子,则红花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花色由D、d,E、e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DdEe的植株,其体细胞中相应基因在DNA上的位置及控制花色的生物化学途径如下图①该植株花色为____________,其体细胞内的DNA1和DNA2所在的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②该植株自交时(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现象)后代中纯合子的表现型为________,红花植株占________通过上述结果可知,控制花色的基因遗传________(是/不是)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3. Ⅰ.纯合子 防止自花受粉 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Ⅱ.粗茎∶中粗茎∶细茎=9∶3∶4 Ⅲ.(1)红花∶白花=2∶1(2)①红色 同源染色体②白花 1/2 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