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吊挂管理规范

煤矿企业标准 井下电缆及风水管路吊挂管理的规范 ***煤矿制定前 言********************: 引 言为了提高我矿机电质量标准化水平,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质量标准化要求,以及借鉴矿区各矿井实践应用,同时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对我矿井下电缆敷设、风水管路安装、机电硐室、临时配电点安装进行如下规定九里山煤矿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和现场技术管理的综合实践,使井下供电、压风、供水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井下供电、压风、供水技术管理,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编制的主要依据包括: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11年3月1日施行的《煤矿安全规程》、2007年7月8日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河南省国有煤矿生产矿井和地面厂(处)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 (试行) 》井下电缆及风水管路吊挂管理的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九里山矿井下电缆及风水管路吊挂管理的目的、主要措施、电缆及风水管理的设施安装、维护、移交等。
本标准适用于九里山煤矿井下所有地区2、规范性引用文件2.1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2.2《煤矿安全规程》 2011-03-0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3《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1987-11-09 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3、目的通过井下电缆及风水管路吊挂的日常管理,提高矿井机电质量标准化水平,确保实现井下采掘地区的正常供电、供风、供水和生产质量标准化的提高使煤矿始终处于安全生产和良好状态,以适应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煤炭工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4、电缆吊挂的一般要求电缆现场管理遵循“谁使用、谁负责安装、吊挂、维护”的原则,新敷设的电缆应经机运科组织验收合格,运转队接到机运科发放的验收合格证后方可送电4.1主要运输大巷及轨道电缆吊挂标准4.1.1、布置位置井下必须使用统一标准的矿用电缆钩根据现场确定位置4.1.2、电缆吊挂1)、电缆敷设顺序从上至下依次为:通讯电缆、监测电缆、信号电缆、动力线。
2)、电缆吊挂整齐不交叉、不缠绕、不挤压、不落地、不盘卷3)、电缆吊挂统一使用矿用塑料电缆钩,电缆钩分大钩、小钩,小钩在上,大钩在下,大钩、小钩数量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并考虑一定数量的备用电缆钩(36V以下含36V电缆可同钩吊挂,36V以上电缆必须分钩进行吊挂)主要运输大巷及轨道电缆钩使用膨胀螺栓固定于巷帮、巷顶或者采用电缆桥架置于巷道顶部4)、井筒和巷道内的通信和信号电缆应与电力电缆分挂在井巷的两侧电力电缆吊挂间距为1000mm吊挂时,高压电缆与低压电缆相距不小于100mm,高压电缆之间、低压电缆之间相距不小于50mm,吊挂高度根据现场情况确定但与风水管路的间距不得小于300 mm5)、电缆穿过墙壁或风门时,必须设置穿墙套管保护好电缆,并将两头采用黄泥封堵,36V以上电缆通过穿墙套管时只允许单孔单线,不得两根及以上电缆同时通过一个穿墙套管6)、巷道内的电缆(电力电缆)通过拐弯或分支点,以及连接不同直径的电缆的接线盒两端、穿墙电缆的墙两边都应设置注有电缆的规格型号、编号、长度、用途、电压、截面、专责人的标志牌,并且内容要填写正确、完整7)、电缆不得悬挂在风水管路上,不得遭受淋水电缆上严禁悬挂任何物件。
电缆与风水管路原则上不得在巷道同一侧敷设,当必须在同一侧敷设时,应敷设在管子上方,并保持300mm 以上的距离8)、电缆标志牌的内容必须打印,标志牌必须防水,同时用塑料扎带扎于电缆上,扎带外露长度大于10 mm9)、电缆在电缆钩或钢绞线上的固定统一使用塑料扎带,扎带外露长度大于10 mm10)、不使用的电缆钩必须在两天内组织回收11)、电缆不得有破皮现象,已经发现及时维修4.2采掘地区电缆吊挂标准1)、井下必须使用统一标准的矿用电缆钩吊挂,新施工的采掘工作面,要依据实际需要确定电缆敷设根数,由施工单位一次将电缆钩安装到位2)、各单位应依据施工的巷道情况选用适当规格的电缆钩,同一巷道使用的电缆钩规格型号必须统一3)、采掘工作面顺槽电缆钩应采用Φ6.0钢丝绳吊挂,钢丝绳用花篮螺栓(花篮螺栓)拉紧在巷道帮部锚杆上,并用不少于3道卡子卡紧,固定点距离不得超过50米钢丝绳每隔一段距离用专用挂钩固定在顶部钢(锚)网或顶板上,电缆钩用专用塑料钢丝钩固定在钢丝绳上,上紧固定螺丝,严禁铁丝绑扎顶板压力较大的巷道,应用花篮螺栓配合φ6mm的钢丝绳吊起,确保电缆悬挂整齐美观4)、采掘工作面的电缆钩悬挂间距为800mm,悬挂高度以管路上方400mm为电缆吊挂最低点或离道面1.8m以上。
电缆吊挂顺序为:上部为信号电缆、电话电缆和127V电源电缆,下部为动力电缆;吊挂方式为:光缆可以穿管吊挂,电话、照明、信号必须一钩一线分开吊挂电缆钩规格应与电缆直径匹配5)、电缆不得悬挂在风水管路上,不得遭受淋水电缆上严禁悬挂任何物件电缆与风水管路原则上不得在巷道同一侧敷设,当必须在同一侧敷设时,应敷设在管子上方,并保持300mm 以上的距离在有瓦斯抽放管路的巷道内,电缆(包括通信、信号电缆)必须与瓦斯抽放管路分挂在巷道两侧6)、通信和信号电缆应同电力电缆应分挂在巷道两侧,受条件所限时,通信和信号电缆应吊挂在距电力电缆上方100mm以上的位置,相互不得交叉7)、高低压电力电缆敷设在巷道同一侧时,高、低压电缆之间的间距应大于100mm高压电缆之间、低压电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mm8)、采掘工作面巷道(顺槽)内电缆必须横平竖直吊挂,电缆不得交叉、不规则绕弯等多余电缆不得在大巷内打回头,回头线应余到末端或背巷内电缆遇有开关需下线时,应从电缆内侧引出9)、电缆穿过墙壁部分应分别用套管保护,并采用黄泥等阻燃材料对穿墙管口进行严密封堵,套管两侧露头以与墙壁外侧平齐为准,墙壁两侧均要有电缆走向标志牌。
10)、电缆跨越巷道时,应采用与电缆外径相适应的卡式电缆桥架进行固定,并排列整齐、合理过渡,严禁相互交叉,确需交叉区段应采用桥架分层固定,并遵循由里向外电压等级逐渐降低规则排列,保证相互间距满足施工要求需过风筒时,过桥或电缆应从风筒上方通过11)、电缆表面应保持清洁、干净,不得有水泥点、杂物、灰尘等电缆不得遭受淋水,电缆上严禁悬挂任何物件4.3、移动电缆吊挂标准1)、采煤工作面设备列车及掘进工作面的电缆车后的电缆必须采用卡轨吊式、滑轮式或其他活动式电缆钩吊挂2)、电缆吊挂时要遵循由上至下电压逐渐升高的原则3)、采掘工作面多余的电缆必须在电缆车上盘好,严禁放在地上或在巷道内折弯吊挂4.4、接线盒吊挂1)、低压电缆接线盒处应留有余线,保证两端电缆各有不少于200mm的余量,接线盒必须正面朝外,小喇叭口朝下2)、高压电缆连接后采用两根M12×1000mm的圆钢配合相应规格卡箍固定在巷道壁上,并做到两侧平直,高低与电缆走向一致3)、电缆接线盒采用1分~2分钢丝绳吊挂,钢丝绳从接线盒的两个吊耳孔中穿过,两端用绳卡连接,绳头余量20~50mm,挂在巷帮的膨胀螺栓上,膨胀螺栓距吊耳的垂直距离为200 mm。
如左图所示:4.5、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如下要求:1)、橡套电缆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6 倍2)、塑料绝缘电力电缆及控制电缆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0 倍3)、交联聚乙烯绝缘铅护套钢带铠装电力电缆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20倍4.6、电缆标识牌1)、各电缆应在电缆上每隔200m、巷道转弯处、有分支的地点、接线盒两端、开关进出线两端、风门墙壁两侧等处均应设置注有编号、用途、电压和截面的电缆走向标识牌,且内容齐全,不得挂反2)、电缆走向牌型号应写全称,如70平方电缆是MY3×70+1×25,走向牌上“起点”应是该根电缆首端接入设备的名称,“终点”是该趟电缆最末端所控制的设备名称走向牌箭头指向必须是该线路末端方向3)、电缆标识牌应防水,走向牌吊挂位置应在设备喇叭口以外500mm处电缆走向牌应用2根塑料扎带绑扎,扎带外漏长度不得大于10mm5、风水管路管理的一般要求1)、压风管、供水管、排水管、瓦斯抽放管等管路应和电缆分别敷设在巷道的两侧2)、巷道内风水管路的铺设应满足设备、行人的安全需要;巷帮要预留出防止巷道变形损坏风水管路的间距3)、铺设管路的巷道出现冒顶、地鼓、片帮时应即时修护。
4)、巷道内从迎头向外100米后的管路必须进行刷漆防腐刷漆的颜色遵照如下规定:供风管路黄色,供水管路绿色,注浆管路红色,排水管路蓝色、瓦斯抽风管黑色刷漆必须保证均匀,鲜艳美观5)、巷道内管路,应有标明用途、管径、长度、流体方向等的标识,管路标识应规范、清晰标识箭头用白色油漆标注,指示风、水的流向平直管道15~20米一个箭头,拐弯及过墙两则均要标注箭头;4寸以下的管道,箭头长度是管道直径的2倍,4寸以上的管道,箭头长度是管道直径的1.5倍同一趟管道的箭头长短大小要一致6)、不论何种管道,要求在箭头尾端用汉语拼音首字母标示介质种类,例如排水管路用字母“PS”表示,从压风管路用字母“YF”表示,供水管路用“GS”表示,注浆管路用“ZJ”,瓦斯抽放管路用”CF”表示等用阿拉巴数字标注距离,距离以米为单位,用字母“m”表示,例如:“YF-φ50-200”( φ50代表管路内径,单位mm200代表管路长度,单位m)字母、数字高度与箭头最宽的宽度相一致,字母、数字颜色为白色“宋体”7)、供风、供水管路每隔50米应加装一组分支三通和截止阀,管路要求密封完好,无跑、冒、滴、漏现象8)、风水管路敷设时,在巷道的拐弯、车场等处需要圆弧处理时,应用同型号的管路加工弯头、龙门架等进行过渡连接,严禁使用软管和规格较小的管路与主管路连接。
由风水管路引出的支管要和主管平行布置,拐弯处应用弯头,引出处应用快速接头、法兰或专用卡箍固定,严禁用铁丝绑扎,并用规范的塑料钩或铁钩吊挂,吊钩间距必须均匀一致9)、排水管路在巷道掘进施工时,就应根据掘进期间和工作面形成后的的实际涌水量铺设,避免重复建设,并需在巷道的低洼处应设置三通和放淤阀采掘工作面巷道单侧有钻场的,排水管路应分布在钻场侧;无钻场或两边都有钻场的,应布置在运输线侧,且每个钻场处需安装一个三通和闸阀风水管路过钻场处应用弯头平滑过渡,严禁直角连接 10)、顶底板稳定的巷道,排水管路要铺设在巷道运输线一侧的底部或吊挂在顶部铺设在底部时要有牢固的底座支撑和固定;吊挂在顶部时要与各管路的高度、水平等保持协调一致,并用规范的卡子固定,严禁用铁丝直接吊挂11)、顶底板及巷壁压力较大的巷道,风水管路应采用φ20mm元钢或螺纹钢加工的吊钩吊挂在顶板上,吊钩连接花篮螺栓,花篮螺栓直接连接到巷道顶端或用钢丝绳配绳卡从顶板引下,当顶板压力变化时,可通过调整花篮螺栓和绳卡来保证管路平直12)、管路挂钩的制作应与管路相匹配,挂钩的具体制作标准可参照附图管路挂钩必须由各单位机修厂统一加工,使用单位不得私自加工与图纸不符的管子挂钩,机修厂要依据图纸严格控制加工尺寸和焊接质量,不合格的挂钩任何单位可拒绝领用。
13)、风水管路吊挂时,按照管径大小不同,由下向上布置风水管路采用吊钩吊挂,吊挂钢管时,每根管子用2个吊钩;吊挂PE管时,每根管子可用3-4个吊挂,两边吊钩离管口500mm当在轨道侧吊挂时,自底板道面到管路下沿应不小于1500mm,防止矿车掉道碰撞;当在胶带输送机侧时则不受此限无瓦斯抽放管的巷道,风水管路应与电缆、小线分别吊挂在巷道的两侧,各管路间距为200mm有瓦斯抽放管的巷道,抽放管可与风水管路用花篮螺栓吊挂在巷道两侧,此时电缆、小线应垂直或水平分布在巷道中线位置7、其他本标准由某煤矿瓦斯治理办公室进行管理和负责组织修订1/万-1/千地质测量质量要求表(吉林参考)11/万1/5千1/2千1/千1/万草测1/2千草测1234567一地质观测研究程度沉积岩1对地层划分到组或阶,如范围大应进一步二分或三分,确定其时代,测定其厚度及产状2.对标志层、成矿有利的岩层在图上的宽度大于1毫米者应扩大表示,应注明;3.研究鉴别各地层的接触关系,岩层的层理机械沉积与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等特点;4.研究喷出岩的特点,层序、层理、及岩相等特征,岩石的组成及其特点,测定其时代、厚度及产状;5.与矿产关系的研究,含矿层或对成矿有利岩层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层位与岩性特征,测定其厚度与产状1.在1/万分成的基础上,按岩层、岩性特点进一步详细划分岩层,研究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特征,胶结物性质,结核体的形态、沉积韵律、测定各层厚度、产状与空间分布关系。
5同左6.对含矿层或成矿有利的地层,或成矿的主要围岩、对其岩石作详细的岩石矿物鉴定与岩石化学分析,并应控制它的厚度、产状等有关特点在空间上的变化一般地段的研究程度可低于1/万或与之相似含矿层或成矿有利的岩层其研究程度仍与1/万相同含矿层或成矿有利地层仍与1/2千相同,其他问题研究程度可低于1/2千侵入岩1.确定侵入岩的时代、种类、规模、形态及产状,研究侵入岩在时间上的变化特征;2.对侵入岩体应详细划分岩相;3.研究岩体的原生构造;对原生构造带的特征分布范围与产状等,在图上应给予标示4.研究岩体之间及岩体与围岩之间的接触关系,接触变质的范围,内外接触带的变化特点及产状5.脉岩的分布特点、岩性特征、规模及产状,脉岩与岩体的关系,脉岩之间的关系、脉岩与成矿之间的关系6.研究侵入体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岩体的形态变化、产状变化与岩相变化对成矿的富集作用7.岩浆岩型的矿床、对岩体的研究程度与揭露程度,应达到对矿化研究程度的要求除左列1-7各项内容外应进一步做到:1. 详细划分岩相、不仅要从接触带的变化特征出发划分边缘相、过渡相及内部相,研究各自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特点,而且要从岩浆的结晶与分异作用、熔离作用、同化作用和自变质等特点划分岩相。
2. 揭露和控制岩相及接触带的产状变化;3. 详细划分原生流动构造与原生裂隙构造的分布特征产状,研究岩体各部位的付矿物特征,近可能的标出岩体流动前缘;4. 对岩体与脉岩应作详细的岩矿鉴定与成矿有关的岩石化学分析5. 与成矿有关的岩相或脉岩,在图上的宽度大于1毫米者应表示,小于1毫米者应扩大表示,但应说明同上同上1/万-1/千地质测量质量要求表(吉林参考)21/万1/5千1/2千1/千1/万草测1/2千草测1234567一地质观测研究程度变质岩1研究变质作用特点及变质程度,划分变质带2.研究各变质带空间分布规律与产状的变化特点,3.划分变质相研究各变质相系的关系4.研究变质作用与成矿作用或矿化富集作用之间的关系5.对含矿层或成矿有利的变质带应详细研究并控制空间分布与变化规律,研究其层位与岩相特点,测定其厚度与产状,其厚度能填出时应专门表示、填不出时应扩大表示1按变质程度及特点,详细划分各变质带的变质级,按岩性特点与构造特点划分岩层;2.详细研究各变质相的剩余矿物,变化矿物及其特征,矿物组合与常见矿物组合特点3.详细研究各变质带的接触关系,对各带的片理、线理、香肠状构造及残留构造等变化特点,并精确的测定其产状。
4.同左4.55.对各变质基本岩石类型应作详细的岩矿鉴定与岩石化学分析,以便进一步建立变质相系同上同上构造地质1查明矿区的主要构造带与控矿构造的特征,2.查明各种性质构造带的组合、排列方式、分布规律,着重研究压性构造带的分布与变化特征,研究和划分构造型式或体系3查明各结构面性质、特点、规模及产状;4.区分不同级别、不同序次的结构面空间分布规律与变化特点5.区分成矿前与成矿后的构造带特点与空间分布特征,不同级别构造带对成矿的控制作用6.研究构造体系的复合与联合对岩浆的活动与成矿作用的控制作用7.对各种主要断裂带与褶皱轴的实际位置应实测同1-6,应进一步岩研究:1不同级别、不同序次结构面对矿体的控制作用特点2.对成矿有关的构造带,在一定距离内应有工程控制,揭露其形态,规模、产状、充填物等特征,准确测量其产状3.对破坏矿体的断裂,地表应有工程控制,查明其性质、规模、产状及断距,其界线与断距应实测同上同上1/万-1/千地质测量质量要求表(吉林参考)31/万1/5千1/2千1/千1/万草测1/2千草测1234567一地质观测研究程度蚀变围岩1初步查明蚀变种类,规模、产状、形态,确定蚀变围岩的性质,对蚀变带应有工程控制。
2.圈定蚀变体或蚀变带,判断蚀变作用与火成活动变质作用的关系3.研究蚀变围岩的含矿性1.详细查明各蚀变带种类,蚀变强度,矿物组合、规模、产状、形态,确定蚀变围岩的性质,用工程控制蚀变带的变化2.详细圈定蚀变体和蚀变带的范围,按蚀变强度与矿物组合进一步细分,确定蚀变体与火成活动、变质作用、矿化作用的关系;3.详细研究蚀变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同1/万1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同1/2千2.与矿关系不密切的精度可降低矿化及矿体1. 用槽井探和物化探等手段揭露和控制矿化带或矿层的规模产状及走向的变化;2. 矿化带、含矿层、矿体、详细研究其规模、产状、形态、矿石自然类型等变化特点,分布规律3. 分析和鉴定金属矿物,脉石矿物的种类及含量4. 对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条件做出初步判断,指出找矿标志与找矿方向1用槽井探和物化探等手段揭露和控制矿化带或矿体;2.矿化带较详细的研究确定矿化类型、规模、产状、矿物种类及金属矿物含量3矿体,除按1/万要求外,尚需要对矿石自然类型、矿石物质成分等进行研究,对矿床成因类型、工业类型做出判断4要用工程控制主矿体,上下盘的小矿体,对露天开采的矿床,要详细的查明矿体的边界5系统的查明矿体有用组份的含量及其变化同1/万同1/2千1/万-1/千地质测量质量要求表(吉林参考)41/万1/5千1/2千1/千1/万草测1/2千草测1234567二精度要求必须表示地质体规模m1.矿体宽度大于52.一般岩石宽度大于203.蚀变体宽大于104.各种构造形迹长大于1001.矿体宽度大于2.52.一般岩石宽度大于103.蚀变体宽大于54.各种构造形迹长大于501.大于12.大于43.大于24.形迹长大于201.大于0.52.大于23.大于14.形迹长大于101.大于52.大于403.大于104.形迹长大于2001.大于12.大于43.大于24.形迹长大于40地质界线实测允许误差m1.矿体5-102.一般地质体10-201.矿体2.5-52.一般地质体5-101.矿体1-22.一般地质体2-41.矿体0.5-12.一般地质体1-21.10-202.20-30-4-61/万-1/千地质测量质量要求表(吉林参考)51/万1/5千1/2千1/千1/万草测1/2千草测1234567二精度要求观测密度个/Km2简单区30-4080-100500-6001200-140020-40250-400中常区40-50100-120600-7001400-1600复杂区>60120-150700-80016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