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石矿探矿爆破设计说明书

xxx萤石矿探矿爆破设计说明书1工程概况1.1探矿基本情况xxx萤石矿区位于xx市xx镇xx村南部,距xx镇约6公里,有简便公路相通普查范围1.57平方公里在1972年、1981年~1983期间,广东地质局xx队、xx队对该矿区于曾开展过普查找矿,并进行了地表评价,认为该矿床处于构造有利部位,可作进一步工作2004年11月~2007年3月,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xx队经过现场民窿调查、清理,初步认为该矿床具有一定的找矿远景值得进一步开展中深部地质找矿评价工作2008年6月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授权xx县xx氟业有限公司(探矿权人)和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xx队(勘查单位)对广东省xx市xxx萤矿石进行普查考虑在矿区萤石矿体走向上呈不连续性透镜体产出,钻探效果不理想,因此xx县xx氟业有限公司和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xx队设计采用在矿体上部进行硐探,这样更直观反映矿体沿走向上的变化情况,也便于查明工业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与质量,以利选择确定后期的探矿方法设计探矿坑道坑口位置与标高:坐标Y:381985 X:2660360,标高:118m、设计总长:440m(见附图)设计坑道方位与规格:井探100m后再硐探,井探规格2.2×2.4m(参见图1)。
硐探穿脉方位360°,沿矿脉方位280°,硐探规格为顶板宽2m,底板宽2.2m、高2.0m,坑道断面采用梯形断面(见图2)1.2探矿施工技术条件1.2.1探矿围岩条件井探围岩:均为白垩系地层,岩性为粉红、紫色、灰色流纹斑岩,熔接凝灰岩底部为紫红色火山物质砾岩,岩石较坚硬,硬度f=8左右硐探围岩:与井探围岩大致相同,局部地段出露紫红色、白色泥质粉砂岩、含砾砂岩、砾岩,灰绿或白色砂岩本巷道施工,围岩主要为上述岩层,泥砂质不等粒结构,层状构造但靠近破碎带时围岩较松散,需要超前支护后,方能往前施工1.2.2地质条件(1)褶皱:矿区内属兴宁向斜盆地的东南翼,该向斜核部由下第三系地层组成,两翼与白垩系等组成轴面北西,两翼倾角一般为5°~10°,为一平缓的向斜褶皱2)断裂:区内断裂比较发育,主要有北西、北东与近东西向三组以北西组为主,并具有多期性、继承性活动,这是矿液主要活动通道,是区内主要挖矿构造1.2.3水文地质条件本区地下水主要以裂隙~断裂水为主,矿区主要为后断裂带两侧岩层挤压强烈与F3断裂相交成“入”型,泉水流量3~8升/秒,单位涌水量2.387~0.302升/秒.米,近地表泉水流量为0.280~1.003升/秒。
离开破碎带两侧的围岩含水量较小,且岩性稳固其次为上部老窿积水,尤其个别斜井积水量可达到600m3左右,应引起高度注意2设计依据及说明2.1设计依据2.2设计说明(1) 本设计说明书仅对探矿(井探和硐探)爆破的爆破参数包括爆破施工技术进行设计,而对总体探矿方案、工业场地布局、矿区截水与防洪方案、排土场治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井硐支护、超前探水等预防“矿坑突水”措施、矿山机电与安全管理以及安全生产管理部分等不作设计,这些部分必须严格遵守由xx县xx氟业有限公司、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xx队设计的《xx萤石矿区普查硐探设计书》及其它文件执行2)本设计说明书中的爆破参数和爆破工艺是初步设计,应根据试爆情况进行必要调整3爆破设计3.1井探爆破参数设计3.1.1井探布孔参数设计 为增加每循环进尺,提高掘进效率,采用垂直眼桶形掏槽方式其中第一对掏槽眼距中心空眼间距为150~200mm,第二对掏槽眼距中心空眼为250~300mm;中心空眼深2200mm,比掏槽眼超深400mm,掏槽眼比辅助眼或周边眼超深200mm;辅助眼和周边眼间距550~600mm全断面共布置29个炮眼炮眼布置情况参见表1和示意图1。
3.1.2井探装药参数设计 参考类似工程经验,取单位炸药消耗量q=2.5kg/m3,则每循环总装药量为: Q=2.5×2.4×2.2×1.6≈21.8(kg)单孔装药量:中心空眼装药200g;各掏槽眼装药1.0kg;辅助眼平均每孔装药0.8kg;周边眼装药0.7kg井探装药参数参见表1和图1表1:井探爆破参数表(参见示意图1)炮眼类别炮眼序号起爆顺序炮眼深度,m炮眼间距,m每眼装药量,kg中心空眼1Ⅲ(4)2.20.20掏槽眼2~3Ⅰ(1)1.80.15~0.20*1.0掏槽眼4~5Ⅱ(3)1.80.25~0.30*1.0辅助眼6~13Ⅳ(7)1.60.55~0.600.8周边眼14~19Ⅴ(9)1.60.55~0.600.7周边眼20~29Ⅵ(11)1.60.55~0.600.7注:* 表示与中心眼的间距;(x)表示雷管段别图1:井探炮孔布置示意图3.2硐探爆破参数设计3.2.1硐探布孔参数设计硐探掘进同样采用垂直眼桶形掏槽方式其中第一对掏槽眼距中心空眼间距为200mm,第二对掏槽眼距中心空眼为300mm;中心空眼深2000mm,掏槽眼深1700mm,掏槽眼比辅助眼或周边眼超深200mm;辅助眼间距600~700mm,周边眼间距500~550mm。
全断面共布置29个炮眼硐探炮眼布置情况参见表2和示意图23.2.2硐探装药参数设计 参考类似工程经验,取单位炸药消耗量q=2.4kg/m3,则每循环总装药量为: Q=2.4×1.5× [(2.2+2.0)×2.0]÷2≈15.1(kg)单孔装药量:中心空眼装药200g;各掏槽眼装药0.75kg;辅助眼平均每孔装药0.55kg;周边眼装药0.50kg硐探掘进装药参数参见表2和图2表2:硐探爆破参数表(参见示意图2)炮眼类别炮眼序号起爆顺序炮眼深度,m炮眼间距,m每眼装药量,kg中心空眼1Ⅲ(4)2.00.20掏槽眼2~3Ⅰ(1)1.70.15~0.20*0.7掏槽眼4~5Ⅱ(3)1.70.25~0.30*0.7辅助眼6~13Ⅳ(7)1.50.55~0.600.55周边眼14~19Ⅴ(9)1.50.55~0.600.5周边眼20~29Ⅵ(11)1.50.55~0.600.5注:* 表示与中心眼的间距;(x) 表示雷管段别图2:硐探炮孔布置示意图3.3爆破网络 采用毫秒电雷管微差串联起爆系统在雷管段别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先试验使用表1、表2中所示的雷管段别,即掏槽眼按设计起爆顺序采用1、3段毫秒电雷管起爆,中间空孔采用4段毫秒电雷管起爆,辅助眼用8、9段毫秒电雷管起爆,周边眼用11段毫秒电雷管起爆。
若受条件限制雷管段别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严格按表1~2中的起爆顺序选择雷管4施工工艺及安全要求4.1起爆药包制作(1)从成束的电雷管中抽取单个电雷管时,不得手拉脚线硬拽管体,也不得手拉管体硬拽脚线,应将成束的电雷管顺好,拉住电雷管前端脚线将电雷管慢慢抽出抽出单个电雷管后,应将其脚线扭结成短路2)加工起爆药包时,禁止将起爆雷管直接插入药包(卷)中!应用木质(或竹制)锥子在药包中心扎一个雷管大小的孔,孔深应能将雷管全部插入,插入雷管后捆绑固定;或剥开药卷端部封口,对于胶质乳化炸药可直接插入雷管后再将药卷口封好,然后用捆绑固定,对于粉状硝铵炸药应柔松药卷端部后,慢慢将雷管插入后封口再固定4.2装药(1)装药应使用木质或竹制炮棍2)起爆药包装入炮孔后,使用炮棍时不得用力冲击起爆药包4.3填塞(1)填塞应使用木质或竹制炮棍2)不应使用石块或易燃材料填塞炮孔3)不应用力捣鼓直接接触起爆药包的填塞材料4)确保填塞长度符合设计要求4.4网路连接(1)电爆网路的连接只准在爆破工作面装药全部完成,无关人员已全部撤到安全地点以后进行2)接头要牢固,接头处要用绝缘胶布包好;接头不要和金属导体或地面接触3)地下掘进爆破时,爆破母线和连接线、电雷管脚线和连接线、脚线和脚线之间的接头必须相互扭紧并悬挂,不得与轨道、金属管、金属网、钢丝绳等导电体相接触。
4)地下掘进爆破时,爆破母线与电缆、电线、信号线应分别挂在巷道的两侧如果必须挂在同一侧,爆破母线必须挂在电缆的下方,并应保持0.3m以上的距离5)连接(敷设)起爆网路应由有经验的爆破员或爆破技术人员实施,并实行双人作业制4.5网路检测一般情况下, 负责检测和实施起爆的爆破员必须最后离开爆破作业地点,只有在确认所有人员和设备等全部撤离爆破警戒区,所有警戒人员到位,具备安全起爆条件时方准进行网路检测4.6起爆(1)网路检测正常后, 具备安全起爆条件时方准根据爆破指挥或爆破负责人的指令进行起爆2)负责起爆的爆破员必须最后离开爆破作业地点,并必须在安全地点起爆起爆地点到爆破地点的距离必须在作业规程中具体规定3)爆破前,爆破指挥或爆破负责人必须亲自布置专人在警戒线和可能进入爆破地点的所有通路上担任警戒工作警戒人员必须在安全地点警戒警戒线处应设置警戒牌、栏杆或拉绳4)爆破前,爆破母线必须扭结成短路5)发爆器的把手、钥匙或电力起爆接线盒的钥匙,必须由爆破工随身携带,严禁转交他人不到爆破通电时,不得将把手或钥匙插入发爆器或电力起爆接线盒内爆破后,必须立即将把手或钥匙拔出,摘掉母线并扭结成短路6)通电起爆后,爆破员必须先取下把手或钥匙,并将爆破母线从电源上摘下,扭结成短路。
7)爆后检查等待时间:地下爆破后等待时间超过15 min ,且要确认经通风吹散炮烟后,空气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本设计根据五华县金寰氟业有限公司、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九四0队提供的《兴宁市坭陂镇黄垌萤石矿区普查硐探设计书》要求规定爆破等待时间为30分钟)5其它安全技术措施5.1爆破震动控制为尽量降低爆破震动强度,减弱爆破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应严格按上述设计要求采用多段毫秒微差爆破若经试爆,上述爆破参数降震效果仍不理想,在起爆器材等条件允许时可增加起爆段数,但必须由爆破工程技术人员作出具体设计,并经批准后方可执行5.2爆破飞石防范为防止爆破飞石对人员或设备、器具等造成危害,爆破时人员、设备等必须撤到安全地点井探爆破时,人员和施工设备必须从井内撤离,井探初期爆破时应加强井口飞石防护,防护方式(参见图2)如下:①采用整体覆盖防护,在各开挖坑口先铺上2层铁丝网(网格2×2cm),铁丝网搭接,其上垫上方木后再铺设2~3层孔隙不大于2cm的竹笆,结合处重叠不小于20cm,并用细铁丝扎紧固定;竹笆上再压1~2层砂石或土袋按此要求基本可保证飞石不会逸出坑口,防护要求参见示意图②为确保飞石不造成危害,确定安全警戒半径100米。
硐探爆破时,人员必须撤到巷道拐弯处的安全地点,直巷道施工时必须撤到离爆破作业面不小于150m处的躲避硐中图3:井口防护示意图5.3空气冲出波防范为防止爆破时产生的空气冲出波对人员造成伤害,放炮时人员必须撤到安全地点,硐探爆破时,人员必须撤到离爆破作业面不小于150m处的躲避硐中另外为减弱爆破空气冲出波的强度,应严格按设计方案要求采用多段毫秒微差爆破;爆破施工过程中不断优化爆破参数,提高爆破效果和炸药爆炸时的能量利用率;保证炮眼堵塞质量,有条件时可采用反向起爆5.4粉尘、有毒气体的预防为防止有毒气体(炮烟)中毒和粉尘危害,应采取以下措施:(1) 采用湿式钻孔法2) 采用乳化炸药,减少有毒气体的产生3) 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爆破器材4) 爆破后加强通风(通风30分钟),一切人员必需等到有毒气体稀释至规程中允许的浓度以下时,才准返回工作面5.5杂散电流的防范除严格按照上述4.4中关于网路连接的有关要求进行施工外,还需注意以下几方面1) 装药前,先切断通往工作面的电源2) 装药前应先用专用测量仪表检测工作面的杂散电流,当杂散电流值超过30mA时不得使用普通电雷管此时应采取下列预防措施:①采用抗杂散电流电雷管。
②或改用非电起爆系统3)若井口附近未设置防雷击系统,在雷雨来临时,必须停止井下爆破作业,所有人员必须撤到安全地点5.6爆后检查及盲炮处理5.6.1爆后检查:爆破后等待时间必须超过30 min ,且要确认经通风吹散炮烟后,空气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才准进入爆破地点检查5.6.2盲炮处理:处理盲炮必须遵守下列规定:①发现盲炮或怀疑有盲炮应立即报告并及时处理若不能及时处理,应在其附近设立明显标志,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②难处理的盲炮,应报告爆破工作领导人(现场爆破指挥),派有经验的爆破员处理;特殊情况下应在爆破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由有经验的爆破员处理;③处理盲炮时,无关人员不准在场,必须在危险区边界设警戒并禁止进行其他作业④处理盲炮时,禁止拉出或掏出起爆药包;⑤盲炮处理后,应仔细检查爆堆,将残余的爆破器材收集起来;⑥每次处理盲炮必须由处理盲炮的爆破员登记卡片;⑦发生盲炮时,应在当班处理若当班不能处理或处理不完,应将盲炮情况(数目、炮眼方向、装药数量和起爆药包位置、处理方法和处理意见),在现场交待清楚,由下一班继续处理⑧电力起爆发生盲爆时,须立即切断电源,及时将爆破网路短路;⑨盲炮处理后,应仔细检查爆堆,将残余的爆破器材收集退库,未判明爆堆有无残留的爆破器材前,应采取预防措施。
⑩浅孔爆破盲炮处理方法:a.经检查确认炮孔的起爆线路完好时,可重新起爆,当最小抵抗线改变时应加大警戒范围;b.打平行眼装爆破平行眼距盲炮孔口不得小于0.3m,为确定平行炮眼的方向允许从盲炮孔口起取出长度不超过20cm的填塞处;c.用木制、竹制或其他不发生火星的材料制成的工具,轻轻地将炮眼内大部分堵塞掏出,用聚能药包诱爆;5.7爆破器材管理①因施工地点无临时库房,现场使用爆破器材由公司按每天需要量进行配送②装药过程中,在作业地点放置爆破器材,必须遵守下列规定:a)只准放置当班使用的爆破器材b)雷管或起爆体不准与炸药放在一起;雷管应放在专用箱内,禁止装在衣袋内c)应有专人看管爆破器材③当班未用完的爆破器材,经现场负责人确认数量后,由公司接收,在当天统一退回库中④爆破器材的领取和退库必须及时登记并做好信息录入工作,做到帐物相符6施工组织爆破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爆破员:兴宁市华威爆破工程有限公司2008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