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缆敷设作业指导书

一、总则 本作业指导书是根据“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制定,为保证电缆线路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电缆线路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电缆线路安全运行,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在施工前必须认真学习和执行该作业指导书,施工质量应符合验收规范及施工图纸的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依照作业指导书进行生产操作并实现作业指导书明确达到的质量和要求,望有关人员认真执行二、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500kV及以下电力电缆、控制电缆线路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三、作业任务:1、2、3、四、施工前的准备工作:4.1、设定作业区域,本工程施工地点在大庆市新华电厂厂区内4.2、应保证作业场地平整,道路畅通,为运输电缆及其他设备提供方便4.3、办理好生产施工人员的进厂作业手续4.4、选择好电缆的行走路径减少电缆不必要的浪费及电缆的交叉4.5、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现场技术交底4.6、电缆敷设前应对电缆的行走路径和涵洞进行检查,对防碍电缆敷设的地方进行修整4.7、与建设单位、工程监理、生产厂家共同对物资进行开箱验收五、电缆的运输与保管5.1 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不应使电缆及电缆盘受到损伤。
严禁将电缆盘直接由车上推下电缆盘不应平放运输、平放贮存5.2 运输或滚动电缆盘前,必须保证电缆盘牢固,电缆绕紧滚动时必须顺着电缆盘上的箭头指示或电缆的缠紧方向5.3 电缆及其附件到达现场后,应按下列要求及时进行检查5.3.1 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5.3.2 电缆型号、规格、长度应符合订货要求,附件应齐全;电缆外观不应受损5.3.3 电缆封端应严密当外观检查有怀疑时,应进行受潮判断或试验5.4 电缆及其有关材料如不立即安装,应按下列要求贮存:5.4.1 电缆应集中分类存放,并应标明型号、电压、规格、长度电缆盘之间应有通道地基应坚实,当受条件限制时,盘下应加垫,存放处不得积水5.4.2 电缆终端瓷套在贮存时,应有防止受机械损伤的措施5.4.3 电缆附件的绝缘材料的防潮包装应密封良好,并应根据材料性能和保管要求贮存和保管5.4.4 防火涂料、包带、堵料等防火材料,应根据材料性能和保管要求贮存和保管5.4.5 电缆桥架应分类保管,不得因受力变形5.5 电缆在保管期间,电缆盘及包装应完好,标志应齐全,封端应严密当有缺陷时,应及时处理六、电缆管的加工及敷设6.1 电缆管不应有穿孔,裂缝和显著的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金属电缆管不应有严重锈蚀。
硬质塑料管不得用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场所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和在受力较大处直埋时,应采用足够强度的管材6.2 电缆管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6.2.1 管口应无毛刺和尖锐棱角,管口宜做成喇叭形6.2.2 电缆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著的凹瘪现象,其弯扁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电缆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6.2.3 金属电缆管应在外表涂防腐漆或涂沥青,镀锌管锌层剥落处也应涂以防腐漆6.3 电缆管的内径与电缆外径之比不得小于1.5;混凝土管、陶土管、石棉水泥管除应满足上述要求外,其内径尚不宜小于100mm6.4 每根电缆管的弯头不应超过3个,直角弯不应超过2个6.5 电缆管明敷时应符合下列要求:6.5.1 电缆管应安装牢固;电缆管支持点间的距离,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宜超过3m6.5.2 当塑料管的直线长度超过30m时,宜加装伸缩节6.6 电缆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电 缆 种 类敷 设 方 式水 平垂 直电力电缆全塑型4001000除全塑型外的中低压电缆800150035KV及以上高压电缆15002000控 制 电 缆80010006.6.1 金属电缆管连接应牢固,密封应良好,两管口应对准。
套接的短套管或带螺纹的管接头的长度,不应小于电缆管外径的2.2倍金属电缆管不宜直接对焊6.6.2 硬质塑料管在套接或插接时,其插入深度宜为管子内径的1.1~1.8倍在插接面上应涂以胶合剂粘牢密封;采用套接时套接两端应封焊6.7 引至设备的保护钢管管口位置,应便于与设备连接并不防碍设备拆装和进出并列敷设的电缆管管口应排列整齐6.8 利用电缆的保护钢管作接地线时,应先焊好接地线;有螺纹的管接头处,应用跳线焊接,再敷设电缆6.9 敷设混凝土、陶土、石棉水泥等电缆管时,其地基应坚实、平整,不应有沉陷电缆管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6.9.1 电缆管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7米;在人行道下面敷设时,不应小于0.5米6.9.2 电缆管应有不小于0.1%的排水坡度6.9.3 电缆管连接时,管孔应对准,接缝应严密,不得有地下水河泥浆渗入七、电缆敷设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7.1 电缆敷设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7.1.1 电缆通道畅通,排水良好金属部分的防腐层完整隧道内照明、通风符合要求7.1.2 电缆型号、电压、规格应符合设计7.1.3 电缆外观应无损伤、绝缘良好,当对电缆的密封有怀疑时,应进行潮湿判断;支埋电缆与水底电缆应经试验合格。
7.1.4 电缆放线架应放置稳妥,钢轴的强度和长度应与电缆盘重量和宽度相配合7.1.5 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减少电缆接头7.1.6 在带电区域内敷设电缆,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7.2 电缆敷设时,不应损坏电缆沟、隧道、电缆井和人井的防水层7.3 电力电缆在终端头与接头附近宜留有备用长度7.4 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应大于下表中所列数值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mm)牵 引 方 式牵 引 头钢 丝 网 套受 力 部 位铜芯铝芯铅套铝套塑料护套允许牵引强度704010407电 缆 型 式多 芯单 芯控 制 电 缆10D橡皮绝缘电力电缆无铅包、钢铠护套10D裸铅包护套15D钢铠护套20D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10D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15D20D注 : 全塑型电力电缆水平敷设沿支架能把电缆固定时,支持点间的距离允许为800mm7.5 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下表:电 缆 最 小 弯 曲 半 径注:表中D为电缆外径7.6 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
电缆上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7.7 用机械敷设电缆时的最大牵引强度宜符合下表:电缆最大牵引强度(N/mm2)7.8 机械敷设电缆的速度不宜超过15m/min,110KV及以上电缆或在较复杂路径上敷设时,其速度应适当放慢7.9 机械敷设电缆时,应在牵引头或钢丝网套与牵引钢缆之间装设防捻器7.10 110KV及以上电缆敷设时,转弯处的侧压力不应大于3KN/m7.11 敷设电缆时,电缆允许敷设最低温度,在敷设前24h内的平均温度以及敷设现场的温度不应低于下表的规定:当温度低于下表规定值时,应采取保温措施电缆允许敷设最低温度7.12 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加以固定,并及时装设标志牌7.13 标志牌的装设应符合下列要求:7.13.1 在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头、拐弯处、夹层内、隧道及竖井的两端、人井内等地方,电缆上应装设标志牌7.13.2 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当无编号时,应写明电缆型号、电缆类型电缆结构允许敷设最低温度(0C)橡皮绝缘电力电缆橡皮或聚氯乙烯护套-15裸铅套-20铅护套钢带铠装-7塑料绝缘电力电缆0控制电缆耐寒护套-20橡皮绝缘聚氯乙烯护套-15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10规格及起迄地点;并联使用的电缆应有顺序号。
标志牌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7.13.3 标志牌规格宜统一标志牌应能防腐,挂装应牢固7.14 电缆的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㈠、在下列地方应将电缆加以固定:①垂直敷设或超过450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上;桥架上每隔2m处;②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首末两端及转弯、电缆接头的两端处;当对电缆间距有要求时,每隔5~10m处;③单芯电缆的固定应符合设计要求㈡、交流系统的单芯电缆或分相后的分相铅套电缆的固定夹具不应构成闭合磁路㈢、护层有绝缘要求的电缆,在固定处应加绝缘衬垫7.15 电缆进入电缆沟、隧道、竖井、建筑物、盘(柜)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入口应封闭,管口应密封7.16 电缆的排列,应符合下列要求:7.16.1 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应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7.16.2 高低压电力电缆,强电、弱电控制电缆应按顺序分层配置,一般情况宜由上而下配置;但在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引入柜盘时,为满足弯曲半径要求,可由下而上配置7.17 电缆在支架上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7.17.1 控制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宜超过1层;桥架上不宜超过3层7.17.2 交流三芯电力电缆,在普通支吊架上不宜超过1层;桥架上不宜超过2层。
7.17.3 交流单芯电力电缆,应布置在同侧支架上当按紧贴的正三角形排列时,应每隔1m用绑带扎牢7.14 电缆与热力管道、热力设备之间的净距,平行时不应小于1m,交叉时不应小于0.5m,当受条件限制时,应采取隔热保护措施电缆不宜平行敷设于热力设备和热力管道的上部7.15 明敷在室内及电缆沟、隧道、竖井内带有麻护层的电缆,应剥除麻护层,并对其铠装加以防腐7.16 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及时清除杂物,盖好盖板必要时,尚应将盖板缝隙密封7.17 在下列地点、电缆应有一定机械强度的保护管或加装保护罩⑴、电缆进入建筑物、隧道、穿过楼板及墙壁处⑵、从沟道引至电杆、设备、墙外表面或屋内行人容易接近处,距地面高度2m以下的一段⑶、其他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保护管埋入非混凝土地面的深度不应小于100mm;伸出建筑物散水坡的长度不应小于250mm,保护罩根部不应高出地面7.18 管道内部应无积水,且无杂物堵塞穿电缆时,不得损伤护层,可采用无腐蚀性的润滑剂(粉)7.19 穿入管中电缆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内7.20 直埋电缆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⑴、电缆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0.7m。
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1m在引入建筑物、与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地下建筑物处,可浅埋,但应采取保护措施⑵、电缆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当受条件限制时,应采取防止电缆受到损坏的措施7.21 电缆之间,电缆与其他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净距,应符合下表规定:电缆之间、电缆与管道、道路、建筑物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净距(m)7.22 电缆与铁路、公路、城市街道、厂区道路交叉时,应敷设于坚固的保护管或隧道内电缆管的两端宜伸出道路路基两边各2m;伸出排水沟0.5m;在城市街道应伸出车道路面7.23 直埋电缆的上、下部应铺以不小于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并加盖保护板,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保护板可采用混凝土盖板或砖块7.24 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50~100m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7.25 直埋电缆回填土前,应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八、电缆的防火与阻燃8.1 电缆的防火阻燃应采取下列措施:8.1.1 在电缆穿过竖井、墙壁、楼板或进入电气盘、柜的孔洞处,用防火堵料密实封堵8.1.2 在重要的电缆沟和隧道中,按要求分段或用软质耐火材料设置阻火墙。
8.1.3 对重要回路的电缆,可单独敷设于专门的沟道中或耐火封闭槽盒内,或对其施加防火涂料、防火包带8.1.4 在电力电缆接头两侧及相邻电缆2~3m长的区段施加防火涂料或防火包带8.2 防火阻燃材料必须经过技术或产品鉴定在使用时,应按设计要求和材料使用工艺提出施工措施8.3 防火涂料应按一定浓度稀释,搅拌均匀,并应顺电缆长度方向进行涂刷,涂刷厚度或次数、间隔时间应符合材料使用要求8.4 在封堵电缆孔洞时,封堵应严实可靠,不应有明显的裂缝和可见的孔隙,孔洞较大者应加耐火衬板后在进行封堵8.5 阻火墙上的防火门应严密,孔洞应封堵;阻火墙两侧应施加防火包带或涂料 九、 安全措施9.1 施工前应认真填写作业票9.2 工作现场设专人负责、专人指挥;按规定统一着装,戴安全帽,高空作业扎安全带9.3 电缆盘及支架安装时应作好防止倾倒的措施9.4 运输电缆盘时应将盘上的电缆头固定好,电缆严禁从车上直项 目最小净距(m)平 行交 叉电力电缆间及其与控制电缆间10KV及以下0.100.5010KV以上0.250.50控制电缆间-----0.50不同使用部门的电缆间0.500.50热管道(管沟)及热力设备2.000.50油管道(管沟)1.000.50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管道(沟)1.000.50其它管道(管沟)0.500.50铁路路轨3.001.00电气化铁路路轨交 流3.001.00直 流10.01.00公路1.501.00城市街道路面1.000.70杆基础(边线)1.00-----建筑物基础(边线)0.60-----排水沟1.000.50接推下,滚动电缆盘的地面应平整,破损的电缆盘不得滚动。
9.5 敷设电缆时电缆盘应架设牢固平整,电缆应从盘的上方引出,引出端头的铠装如有松动则应绑紧9.6 敷设电缆应由专人指挥,统一行动并有明显的联系信号,不得在无指挥信号时随意拉引9.7 在高处敷设电缆时,应有高处作业技术措施9.8 严禁将手伸入转动的电缆轴和滑轮的里侧9.9 不得在电缆上攀吊或行走9.10 在梯子上工作,检查梯子必须能承受工作人员和所带工具攀登时的总重量梯子与地面的斜角为60度左右,工作人员必须登在距梯顶不少于1米的梯凳上工作禁止将梯子架设在木箱等不稳固的支物上或易滑动的物体上使用,人在梯子上严禁移动梯子; 9.11 从事电焊作业的工作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过的并经过考试合格的方可从事焊接工作; 9.12 从事电焊、气焊的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安全帽,上衣不准扎在裤子里,口袋上必须有扎盖,脚面应有鞋罩,以保证焊接作业时不被烧伤; 9.13 严禁使用有缺陷的焊接工具和设备,下雨雪时,不可露天进行焊接作业如必须进行焊接时应采取防雨雪的安全措施; 9.14 施工完毕,在测试绝缘时,应有防止弱电、设备损坏的安全技术措施 9.15 安装调试完毕后建筑物中的预留孔洞及电缆管口应作好封堵。
9.16 每项工程完毕后要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9.17 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热力机械》的有关部分的规定 十、对质量的要求: 10.1 严格按国家标准、施工工艺和规程规范进行施工; 10.2 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抽检和公司验收的三检体系; 10. 3 每日的班前会,由工作负责人向工作班成员进行技术交底安全员进行安全交底,工作班成员对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有疑议的,不准开工必须所有工作人员对安全技术措施,没有疑议后,方可开始开工; 10. 4 严格按图施工,如设计有误,必须有监理认可并有设计文件方可改动; 10. 5 设专人,认真填写施工记录和工程内页作业卡由工作人员签字方可生效; 10.6 设备所带的技术文件必须由专人保管,工程验收后一并交给建设单位; 10.7 对隐蔽工程,必须要边施工边验收必须经现场监理认可后方可宣告工程结束,防止返工现象的出现; 10.8 工程的项目经理、专责工程师、安质员必须深入施工现场,及时解决工程中的疑难问题 十一、工程质量目标及安全目标: 11.1、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为99% 11.2、工程合格率为100%。
11.3、工程质量标准 全优! 11.4、工程不发生重大人身伤亡事故 11.5、工程不发生重大设备损坏事故 11.6、工程不发生交通事故 11.7、工程不发生火灾事故 十二、组织分工:总负责人:张野飚施工现场总负责人:刘吉富、江希桅施工现场安全质量负责人:王敬南、顾庆太施工现场指挥:王文彬、孙毅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李富锁、金国栋施工现场材料负责人:李永泉施工现场车辆指挥负责人:李增权施工现场后勤负责人:孙广义施工现场后勤 成员:高树梅 李秀琴 杨金荣第一作业小组负责人:刘兴利工作班成员:冯兴伟、徐 健、王 彬、王远臣、刘敬波、薄勇 高建国、张志威、刘香英、刘顺兰、金 萍、辛春影 王丽敏、杨玉民、张文昌、于恩峰、侯振义、李文彬 梁 威、朱 辉、仲继东、高鸿海、孙文亮、衣会明 方绍光、张国祥、李永政、韩少忠、周宏伟 第二作业小组负责人:肖国臣工作班成员:张文学、刘玉林、张运喜、蔡连生、张树生、 杨树臣、王福财、刘伟力、李庆新、王远波 董 悦、康永财、刘 辉、肖模军、崔 岩 王兆庆、庞佐良、刘晓峰、于世涛、周 波 王世英、李连奎、吴春望、马俊玲、钮红梅 房启丽、杜玉权、吴晓红 第三作业小组负责人:夏志宏工作班成员:王 兰、佟继辉、刘彬、安大伟、邱有强、韩有志 吴文忠、许福刚、邱进、宋家德、刘艳明、石宏升 邹德良、关海龙、李健、 王军华、魏国有、陈大明 王国平、艾荣祥、赵军、魏泽臣、唐喜录、刘伟刚 梁敏华、庞佐军、梁义、邓长 清 十三、施工机械及工器具的配备目 录一、总则二、适用范围三、作业任务四、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五、电缆的运输与保管六、电缆管的加工七、电缆敷设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八、电缆的防火与阻燃九、安全措施十、对质量的要求十一、工程质量目标及安全目标十二、组织分工十三、施工机械及工器具的配备 序号名称型号数量单位备注1吊车16T1台2汽车5T2台3客货车1.5T4台4电缆牵引机2T2台5电缆地滑车0.5T100台6信号旗大20面7橡胶板δ=1010m38电焊机4台9水平尺10把10液压钳10把11手电筒20个12对讲机4部13圆珠笔20支14胶布50卷15电烙铁10把16铁锹50把17锯弓10把18弯管机1台19裁纸刀50把20打号机2台21麻绳特粗米200欢迎您的光临,Word文档下载后可修改编辑.双击可删除页眉页脚.谢谢!希望您提出您宝贵的意见,你的意见是我进步的动力。
赠语; 1、如果我们做与不做都会有人笑,如果做不好与做得好还会有人笑,那么我们索性就做得更好,来给人笑吧! 2、现在你不玩命的学,以后命玩你3、我不知道年少轻狂,我只知道胜者为王4、不要做金钱、权利的奴隶;应学会做“金钱、权利”的主人5、什么时候离光明最近?那就是你觉得黑暗太黑的时候6、最值得欣赏的风景,是自己奋斗的足迹 7、压力不是有人比你努力,而是那些比你牛×几倍的人依然比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