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误区举隅.ppt
诗歌鉴赏误区举隅,误区一:以今化古,不解诗意,诗歌词语多义性的特点使得不少学生在答题时不注意观察具体的语言环境,经常用词语的基本义或今义来替代词的语境义,望文生义以致误入歧途例题1、(2006年江西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联考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这首诗作于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写于白居易赴杭州做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尝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瑟瑟,碧绿的样子 问题:“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景物你看到了诗人什么情感?本诗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试作简要分析分析提问1:在看到这首诗后,哪个词可能会直接影响你判断诗中景物蕴含的诗人情感?,,可怜,分析提问2:为什么?,其他词语都在写景,“可怜”的今义为“值得怜悯”,再加上注释中背景的干扰,首句“残阳”意象的干扰,似乎“可怜”可以推导出诗人此时政治失意,志不得伸的怨愤之情可爱,,,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孔雀东南飞,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王禹偁寒食),,可惜,,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初升这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蕴涵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轻松愉快的心情(可以联系注释背景来理解 )既有情景交融,也有直抒胸臆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类似的难解多义词还有不少,现举出三例:,风流,,A、杰出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 B、繁华景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 C、学问才能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咏怀古迹,却,,A、退后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白居易琵琶行 B、再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等闲,,平常眼前一尊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张渭湖上对酒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长征 轻易,随便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总结:由此可见,要想靠关键词来把握诗义,除了通观全局外,还要了解词的多重含义,更要通过上下文来把握它在诗中的语境义而不是靠词的今义来诠释古诗。
误区二:以偏概全,定势思维,在诗歌训练中,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我们常常去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比如诗歌意象就常常有其特定含义,于是不少参考资料就片面机械地强调只要抓住意象的特定意义,就等于找到了解读诗歌的钥匙例如:月亮,思乡的愁绪,落花,伤春,孤独、痛苦的心情,梅、菊,清高、高洁的品性,这样的对应无视诗歌鉴赏的特点,不仅会让诗歌鉴赏沦为简单的猜词游戏,变得寡然无味,还会留给出题者设置陷阱的机会一旦出题者抓住你的定势思维反向设题,你的失分将在所难免以下面一首诗为例:,丰乐亭游春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 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 ,来往亭前踏落花问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见春伤春,见秋悲秋似乎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文化情结此诗写诗人游春所见情景其中哪几个场景词蕴有衰败气息,容易影响判断?,明确:“日欲斜”、“春将老”、“落花”(斜阳、暮春、 落花),误答:表达了暮春时节,日落时分诗人看到美好春光 即将逝去,心中的凄凉、悲苦之情是一种悲观的生 活态度悼春,,丰乐亭游春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 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 ,来往亭前踏落花。
正解:日欲斜 红树青山 春将老 不管 落花 细腻悠闲,,,,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 的情景 ,借此表达了自己对春光的喜爱与留恋之情2007年洛阳市高三检测题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问:诗歌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提问:本诗中有个形象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经常提到的, 请找出来月,思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病例:夜半时分,作者难以入睡,看到窗外皎洁的月光, 想起了故乡,这是一种客居在外,孤寂时思乡的感伤之情点拨:准确判断意象的含义必须在具体语境中找到相应的语言对应点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解:在本篇中前两句写“更深”、“月色”只是在营造一种 明月之夜天空、大地一片静谧的氛围,与后面“虫声”之动 构成动静结合的妙境后两句以春气之“暖”、虫声之“新” 使抒情主人公感觉到春气初暖,生命复苏的生机,从而有 了欣喜、激动的心情。
病例三:刻舟求剑,不知变通,古代杰出的诗人、词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苏轼,豪迈奔放,杜甫,沉郁顿挫,王维,,清新丰润,李清照,凄切婉约,诗人的风格是多样化的: 王维清新丰润之外亦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壮阔; 杜甫沉郁顿挫之外亦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明丽; 苏轼豪迈奔放之外亦有“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情深意浓; 李清照凄切婉约之外亦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迈壮怀总结:由此可见,了解诗人的诗风有助于理解诗意, 但不能不知变通,以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2007年上海卷 阮郎归 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夏景,显得鲜明生动 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 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 D、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委婉,境界开阔,韵味悠远苏轼: 豪迈奔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轻灵隽秀是东坡词的一个重要特点阮郎归 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 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 珠碎却圆 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夏景,显得鲜明生动 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 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 D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委婉,境界开阔,韵味悠远正解:飞溅的水花,少女的喜悦、兴奋与作者旁观时愉悦的心情水乳交融画面轻灵活泼,以“境界开阔”来概括本词的风格显然不合适据此判断D项为错误项误区四: 牵强附会,刻意拔高,牵强附会,穿凿片面地解诗,古已有之,汉儒打着“正人伦、美教化”的旗号曲解、附会诗意,将写男女爱情的关雎解为“咏后妃之德”,又有将爱情诗上邪(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 乃敢与君绝!)解释为“君臣不弃”的这样的解诗方法饱受后人诟病而如今,学生在日常诗歌鉴赏训练中由于更多的注意到类型题带给自己的印象冲击,便不顾诗句内涵,只凭自己主观想象附会诗人意图,曲解诗意走入误区 2008年海南高考诗歌鉴赏题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第2题病例:阐述了人生哲理,指出人应当平和、淡泊地去生活,不要醉心于追求名利,表达了作者厌弃官场、淡泊名利的思想情趣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野水潺潺 秋风瑟瑟,,声音描写,逢人抱瓮 觉寺深,,联想,好处是:1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 有声有色;2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问题: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 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6分),,“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为文彼喜穿凿者,弃其大旨,取其发兴,于所道林泉人物,草木虫鱼,以为物物皆有所托,如世间商度隐语者,则子美之诗委地 矣。
黄庭坚大雅堂记,,,小结:古典诗歌有寄托象征的传统,诗人有时不敢或不愿将自己的政治见解或意图明白地表现出来,而是通过一些隐晦曲折的手段透露出来,很多咏史、抒怀、感遇作品多用此手法,但我们却不能因此就离开形象和感受任意往政治教化的主旨上扯,进行架空分析真有寄托的诗总会有一些暗示信息透露出来,要是全篇都写景物,没有一点寄托的意思透露出来,那就不要去追求寄托,避免牵强附会,以上四种误区 1、以今化古,不解诗意(词语理解) 2、以偏概全,定势思维(意象分析) 3、刻舟求剑,不知变通 (诗人风格) 4、牵强附会,刻意拔高 (写作意图) 是就诗歌鉴赏内容方面来说的,现针对以 上误区提出几条建议,以供参考:,2、明语境 (把关键词或意象放在具体语境中观照),3、辨风格 (注意诗人词人风格多样化的特点,就诗 论诗),4、找对应 (一定要找到诗句中词语对应点后再去判定 诗人的情感),1、观整体(除诗句之外还要注意诗题、诗中关键词、 诗的作者及诗后注释,甚至诗后问题的题干),作业: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 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 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问题:试结合诗句分析作者在词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再见,,2、欧词中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西湖的暮春景色,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而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情景交融,真切动人答案 1、(1)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2)“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寓情于景的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