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基本知识讲述

唐 宋 词 基 本 知 识 讲 述 o第一讲 词的特点及名称 o第二讲 词调(1) o第三讲 词调(2)o第四讲 词谱 o第五讲 词与四声 o第六讲 词韵的分部与协法 第 一 讲 词 的 特 点 及 名 称 o词是古代诗歌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源于隋朝,成于唐代,而兴于宋由于唐宋词在中国文学上的崇高地位,所以我们今天所认识的词往往概括为唐宋词 o词相比于格律诗,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它的形式上,即在词的调、声、韵、句式结构等方面,都与格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 、 词 与 近 体 诗 的 形 式 区 别 o 1、一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调名 o 2、一首词大部分有数片,每片作一段,以分两片的为最多 o 3、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各不相同,每个词调有它一定的格式 o 4、长短句的句式 o 5、字声配合更严密 二 、 词 的 名 称 o 1、曲子词 o 2、诗余 o 3、乐府 o 4、长短句 o宋人词集还有称“乐章”的,如柳永乐章集,谢懋静寄居士乐章;有称“歌词”的,如鮦阳居士复雅歌词;有称“歌曲”的,如姜夔白石道人歌曲;有称“琴趣”的,如欧阳修醉翁琴趣外篇;有称“笛谱”的,如周密苹洲渔笛谱,宋自逊渔樵笛谱;有称“语业”的,如碧鸡漫志卷二说:“陈无己所作(词)数十首,号曰语业。
杨炎正的词集名西樵语业 第 二 讲 词 调 ( 1)o 一 、 制 调 o 1、来自边地和外域 o 2、来自民间 o 3、创自教坊、大晟府等音乐机构 o 4、创自乐工歌妓 o 5、摘自大曲、法曲 o 6、词人自度曲 二 、 按 谱 填 词 o除了偶有先撰词,后上谱的以外,一般都须先按律制调,尔后配以歌词前人按律以制调,后人按调以填词所以作词叫做“按谱填词” o 但是也有先作了词,然后再配上乐谱的姜夔长亭怨慢词序说:“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他的自度曲可能好些是先作词后谱曲的 第 三 讲 词 调 ( 2)o三 、 词 调 与 文 情o 辨别词调声情的方法: o 1、据唐宋人记载 o 2、据唐宋人作品 o 3、据词中字句声韵 四 、 词 调 的 分 类 和 变 格 o 1、令、引、近、慢o 2、犯调 o 3、转调 o 4、摊破、减字、偷声 o 5、叠韵 o 6、联章 o除了以上几类变格之外,还有调同名异与调异名同、调同句异与调异句同等形式的变化,在此不一一作介绍 第 四 讲 词 谱 o在唐宋时代,应该编有不止一个的集成性的曲谱,以供教坊乐工演唱和供文人从中择调填词。
但这类曲谱都没有流传下来o唐崔令钦教坊记记录了玄宗时代教坊习唱的三百二十四个曲名,但没有同时把曲谱记录下来o因为较完整地记录和保存曲谱,应该是一个官立音乐机构的工作 o清光绪末年敦煌发现的卷子中有唐五代时的工尺谱一卷,载有倾杯乐、西江月、心事子、伊州、水鼓子、长沙女引、撒金砂、营富等八个曲谱o另有舞谱二卷,载有遐方远、南歌子、南乡子、浣溪沙、凤归云、双燕子等六谱o这是现在所能见到的唐代歌谱和歌舞曲谱但虽经中外学者详加考订,这些谱字和曲调一时还难以完全认识 o宋人词集中的自度曲,有的也旁注工尺谱如姜夔词有十七首皆注旁谱,是现在所能见到的唯一完整的宋词乐谱o这些谱字经过近百年来学者的研究整理,已认识清楚但十七个谱里都没有板眼符号,所以仍不能恢复宋时歌唱真相 o音谱和歌法失传之后,词就完全诗律化它只能从字句声韵方面来建立自己的一套格律这样编撰起来的词谱就和近体诗的声调谱差不多,而和音乐完全脱离了关系o这类词谱始于明张綖的诗余图谱三卷其谱分列词调,旁注平仄:用白圈表平,黑圈表仄,半白半黑的表可平可仄o但疏漏很多后经谢天瑞加以增广为诗余图谱补遗十二卷,徐师曾去图而著谱,到程明善又合为一部,刊入啸余谱中。
啸余谱的错误仍然很多 第 五 讲 词 与 四 声 o 一 、 字 声 与 词 调 的 关 系 o自齐梁时代周颙、沈约等发明了四声(平、上、去、入),后来就把它的规律运用到诗歌创作上,创造了唐代的近体诗o但是近体诗只分平仄(上、去、入三声统称仄声或侧声),它的字声的组合基本上是两平两仄相间、对举使用o因为近体诗讲究声律不过是为了口吻协调,便于讽咏作词除了分平仄以外,有时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字声组合的方式也比近体诗来得复杂多变o因为作词谐声,还为了协于歌喉,播诸管弦它是按照音谱的要求,审音用字所以每个词调都对所用的字声有着比较严格的规定,而且各不相同 o词是合乐的歌词,要按谱填作一调有一调的风度声响,作词须守平仄四声,就是以文字的声调来相应配合乐曲的声调,以文字本身的音乐性来加强乐曲的音乐性o歌词的抗坠抑扬,全在字声的配合恰当如果一首词的字声不能和乐谱密切配合,歌唱时必然发生困难,甚至有棘喉涩舌之病宋代一般词人对审音用字都比较注意,紧要处往往一个字几经改易 o现在词的音谱歌法虽然久已失传,无法歌唱,但是因为词以文字声律表现音律,它的字声组合谐和调协,本身具有一种音乐美所以读起来还是声调铿锵,比近体诗更美听。
二 、 字 声 的 运 用 o 1平仄 o 2四声 o 3五音及阴阳 第 六 讲 词 韵 的 分 部 与 协 法 o 一 、 分 部 o词韵比诗韵较宽,因为词韵可以互相通转,又可以四声通协和借协方音 o词韵与诗韵不同,但它的来源是出于诗韵,是把诗韵再加以分合戈载词林正韵的韵目是以集韵为本因为词盛于宋,广韵、集韵都是宋代的韵书,而集韵的纂辑较后,收字也较多今从词林正韵中经过整理后的词韵简编作为附录附于本讲义之后 o作词韵的都参酌、概括唐宋词而成,但唐宋人所作,也常有超出韵书范围的,因为作词的目的是为了抒情或应歌,自然不必把各类韵书约束自己,更何况汉字发音经过千百年的变革,今天我们更不能拿后人所定的词韵来限制 二 、 协 法 o(1)一首一韵 o(2)一首多韵 o(3)以一韵为主,间协他韵 o(4)数部韵交协 o(5)叠韵 o(6)句中韵 o(7)同部平仄韵通协 o(8)四声通协 o(9)平仄韵互改 o(10)平仄韵不得通融 o(11)协韵变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