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模块一中国近代史主题6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课件.ppt

文档格式:PPT| 19 页|大小 1.77MB|积分 9|2020-05-31 发布|文档ID:12859957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1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模块一中国近代史,主题6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考点梳理过关,考点1张謇兴办实业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2013、2014年考查,关联拓展►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有何影响?民族资本主义作为中国社会崭新的、进步的生产方式,其产生和发展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并促使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且对当时经济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实业救国”的感召下,造就了一大批知名的近代实业家;机器的输入和生产,冲击着原有的生活观念和习俗,对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变化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2.制约中国近代化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易错提示►由地主阶级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叫洋务企业,近代民族工业是由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两者的性质是不同的考点2近代交通通讯和文化生活的变迁2012年考查,关联拓展►1.引发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因素(1)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2)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尤其是辛亥革命后,平等、自由和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中华民国颁布了一系列改变愚昧落后习俗的政策,这些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

    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总结以及启示随着列强的入侵和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近代中国在交通通信、文化生活、社会习俗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但是,这些变革不仅是有限的,更是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代价的易错提示►中国近代人民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发生了这些变化,仅限于大城市、有钱人家等,广大农村仍然维系着传统的生活方式考点3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2017年考查,关联拓展►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是什么?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发展不均衡,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中西合璧、土洋结合是其典型特征考点4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2015年考查,关联拓展►1.近代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共同点近代中国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巨匠、美术大师、人民音乐家、解放区文艺工作者都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锻造出来的,他们身上体现的最重要的共同点就是爱国主义精神这说明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2.对近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认识(1)历史背景五四运动后,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

    2)内容与启示五四以来,宣传科学进步,反对愚昧迷信;追求人民民主,抨击独裁专制;讴歌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成了中国近代文艺的主旋律,仍然值得今天的我们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六年真题全练,【命题解读】本主题内容在近年来中考中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呈现,重点考查了中国近代社会“某一具体领域”的成就和变化据此预计2018年中考将仍会遵循这一规律,其中科技、文化、思想等将会作为命题重点1.[2017河北,14题,2分]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B)A.短发易服B.移风易俗C.实业救国D.践行民权,1.B本题材料内容丰富,描写了李叔同先生为其母办理丧事时出现的“新现象”,这些新现象同“旧婚丧嫁娶的风俗”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的是当时移风易俗的变化A项内容同题干情景不符;C项对应近代民族工业;而D项对应的是政治领域故答案为B3.[2014河北,13题,2分]1914年,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通令),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

    此后,农工商部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材料表明(C)A.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商品输出B.“实业救国”主张出现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3.C本题为文字材料选择题抓住材料中“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可得出国民政府倡导使用国货的政策,所以答案为C4.[2013河北,14题,2分]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在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C)A.创办学堂B.编练新军C.兴办实业D.自强求富,4.C本题为文字材料选择题,题干材料的关键词语为“根本则在实业”,再结合张謇实业救国史实,即可得知答案为C1.C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题干中的现象说明了当时中国的部分知识分子的生活轨迹,从中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社会的逐步开放猜押预测►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教授辜鸿铭,出生在印尼,在英国读书,在北洋政府做部长,娶了日本女子为妻,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官在北洋、妻是东洋”的奇人他的人生经历反映了(C)A.新式学堂注意培养人才B.中外通婚成为社会的时尚C.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2.1896年6月,刑部左侍郎李端芬在给清政府的《请推广学校折》中,第一次正式提议设立“京师大学”。

    1898年初,随着变法维新运动日益发展,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再次提出:“自京师立大学,各省立高等中学,各府县立中小学及专门学”这里介绍的是(A)A.京师大学堂的诞生过程B.京师大学堂在戊戌变法中的作用C.京师大学堂的办学方针D.京师大学堂的历史地位,2.A本题材料比较详细地解说了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故答案为A3.等到“一战”结束后,原本无暇顾及中国的帝国主义势力缓过气来,迅速扼紧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喉咙再加上军阀连年混战导致民生凋敝,原本已经举步维艰的大生公司首当其冲,在原料供应、生产设备、产品销路等各个领域受到沉重打击,很快就不得不宣布破产上述材料主要说明的是(A)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性B.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导致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衰败C.帝国主义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疯狂的掠夺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清王朝的双重压榨下举步维艰,3.A题干材料从一战结束后的国内外等方面介绍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故答案为A4.1899年,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开车试工,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当时这一消息最可能刊载在(D)A.《天演论》B.《民报》C.《新青年》D.《申报》,4.D本题考查有关近代中国新闻出版业的相关情况。

    分析选项内容可知,《申报》创刊于1872年,符合条件故答案为D。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tiantian1990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