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给女儿的信》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给女儿的信》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感受书信语言亲切朴实的特点,掌握书信的格式 2.学习本文用美丽的童话来阐释道理的方法,学习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 3.感受作者对女儿的爱,理解爱情的社会意义和应有的责任,感悟生活和爱情的真谛 【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运用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好处;理解爱情的美好与理智的关系 2.难点:对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三者关系的理解;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相关提示】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视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他主张青少年“应当获得自己精神生活的完满和幸福,享受劳动和创造的欢乐”正音正字】 忐忑tǎn tè 瞬shùn 【词语积累】 忐忑不安 不可思议 世代相传【初读课文】 1.在表述形式上,本文有什么特点? 本文主要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完成的,具体说是用讲童话的形式2.这个故事的中心情节是什么? 上帝三次来到人间视察 3.上帝从人的眼神中读到了哪三种不同东西? (各用一个词语回答)第一次他看到了“爱情”,第二次看到了“忠诚”,第三次看到了“心头的记忆”。
4.上帝三次看到爱情,他在看到爱情后是怎样表现的?第一次是“上帝颤抖、惊异,以致惊呆了”和“恼火” 第二次是“上帝更加恼火” 第三次是“上帝站了很久,……然后深深地沉思着走了”课文分析】 本文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封信,主要回答了作者对爱情的看法,启发和培养女儿要明智地生活,要懂得爱情的真谛 本文的层次结构富有特色,故事的构思颇具匠心 一、前有暗示,后有点晴故事开头说,上帝把“一切”生物安置在地上并教他们传宗接代、繁衍子孙;最后说,“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前后对比,凸显出人之区别于动物的关键 二、层层推进,起伏有致故事以上帝三次视察人间为叙事框架,对这三次视察的描写有必要的重复,又有变化和递进:从人们的目光里,上帝分别发现了“一种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故事最后再次强调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上帝的态度由“颤抖、惊异、惊呆、恼火”到“更加恼火”再到“站了很久,……然后深深地沉思着走了”。
上帝态度的前后对比,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伫立凝视”中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连君临宇宙的上帝都无可奈何,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第二课时【朗读课文】【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作者在女儿的信中读到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为什么使作者感到忐忑不安?作者在女儿的信中读到的问题是“什么是爱情” 作者感到女儿已经长大了,与她的交谈不再是与小孩子交谈了;一个明智的人才是幸福的;作者希望女儿学会明智地生活 2.文中,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类才能够真正地爱 3.作者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了自己少年时代和祖母讲的故事?作者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告诉女儿一个正确的引导带给自己的巨大收获,希望女儿也同样重视运用故事揭示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这样写更更容易让女儿理解,而且效果比讲大道理要好得多。
4.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三种不同的东西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上帝第一次看见“爱情”,第二次看见“忠诚”,第三次看见“心头的记忆”这三者有紧密的联系: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厌倦;真正的爱情也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上帝在人的目光中三次发现了同样的“美和力量”因此,作者把它们视为爱情的三位一体 5.第一次和第三次“不可理解的美”有什么不同?第一次是“不可理解的美和从未见过的力量”是“爱情”第三次“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是“心头的记忆”上帝第一次看到人类相爱,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所以不可理解但第三次只有一个人,女的死了,似乎不应该感到爱情之美的,但他还是感到很美,他觉得爱情的力量不可思议也许上帝最初认为,爱情只有人活着的时候才有,人死了还有一种忧伤的美,有“心头的记忆”虽然老伴去世了,但是心是相通的 6.上帝三次视察人间后,态度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什么?起初,上帝把人看做一般的生物上帝三次视察人间后的态度从“颤抖、惊异、惊呆、恼火”到“更加恼火”再到“站了很久,……然后深深地沉思着走了”。
这种变化,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伫立凝视”中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连君临宇宙的上帝都无可奈何,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7.联系全文,理解下列两句话的深层含义 ①只有当你是一个明智的人时,你才是幸福的这一句饱含了人生哲理的话语,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就本文而言,在异性或爱人之间的交往中,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警,才可以和谐相处、共创幸福 ②只有在他善于像人那样去爱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的人这句话的含义是:真正的爱情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头的记忆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与动物区别的根本标志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爱情将成为赋予生命的、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8.学了本文,你认为什么是爱情?爱情是人类所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人类的爱情不仅仅是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爱情是人类种族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9.给同学写一封300字的信,谈谈你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感悟注意书信的格式)【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自学《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了解新课文的内容,完成“学习建议”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