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其它相关建筑施工文档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大波》中四川方言词语的运用

文档格式:DOCX| 3 页|大小 13.36KB|积分 20|2022-11-02 发布|文档ID:167039612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大波》中四川方言词语的运用摘 要:我们国家地大物博,由于历史或是地域环境的差异,各地文化特征 都有其独特之处,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代表更能体现当地的生活面貌和风土人情, 因此,研究各地的地域方言对了解当地的地域文化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在中国 下代文学史上,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地域小说家,其中四川省的李❷戮褪欠窖晕 难T醋髡咧械牡湫痛❷表,其对四川当地方言的运用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代表作之一《大波》中到处可见四川话中特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研究《大波》 中方言词语的运用可以进一步掌握四川本地的方言的特点,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 本文就针对《大波》中词语和句法的运用特点进行重点探究,为进一步传承四川 方言文化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四川;方言;《大波》;词语;运用我国有悠久的方言研究历史,自汉代杨雄的《方言》到近代的“五四运动”, 可以说汉语方言学的研究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地域文 化的差异性决定了各地文化的差异性,研究各地的方言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灿烂的 文化、促进民族繁荣与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了解汉语方言、研究汉语早 已成为国内外语言学家的热门研究话题四川作为“天府之国”其特殊的地理和 气候环境孕育了当地灿烂的语言文化,是中华语言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报纸、 期刊、文学作品、电视节目等成为研究当地语言特征的重要素材。

    作为土生土长 的四川人,作家李❷碌奈难e髌反❷有典型的四川特色,其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 四川本地的词汇、方言、俚语等,成为研究四川方言的不二法宝为了使更多的 读者尤其是非四川籍的读者更好的理解《大波》中表现的人文风貌,加深对文章 的理解,本文重点对作品中动词、名词、形容词等的运用作了详尽的介绍,突出 反映了四川方言的表现手法一、《大波》中动词、介词、代词、量词、语气助词等的运用(一)动词的运用动词是文学作品中最常用到的词句结构,作者对动词的运用最能体现当地方 言的运用特点,如“车”、“马”等名词在四川方言中被活用为动词,“车”引 申义为“调转、扳回”的意思,而“马”则被用来表示“表现、突出”,通常与 “脸”结合起来使用,意为呈现出一张什么表情的意思如在以下两句中:(1) “一个眼力极好的人,车过头去凝神一看 ”2) “黄澜生一面递茶给王文炳、楚用,一面马起一张宽皮大脸向菊花说道 ”第一句中“车过头去凝神一看”在普通话中的意思就是“扭过头要去凝神一 看”,第二句中“马起一张宽皮大脸”表示将一张大脸面向菊花并对其讲话四 川方言中名词活用作动词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极大丰富了语言表现形式,往往一 个活用的动词就使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与个人情感跃然纸上。

    另外,四川方言中存 在大量的动词后缀,典型的就是“道”字,如“谙道、估道”中的“道”字都是 动词后缀,这在汉语中没有明确的意思,就是一种语气助词,更是一种语言习惯, 如在下面语句中:(1)“你谙道他不说!”(2)“刚散会有把握估道走了 ”这些语句翻译为汉语习惯时“道”字都不做明确的解释,读者在阅读相应的 文学作品中应该注意这个问题二)介词的运用在这部作品中反复出现了两个有代表性的介词,即“着”和“等”着” 字在四川方言中读“遭”的二声的音,多数情况下表示的是被动语气,相当于汉 语中的“被”,通常情况下被用来引出事件的执行者和参与者啪!肩头上着 人一拍中的“着”就是掉星的被动语态的用法,表示“被人一拍”等” 的运用更能体现四川方言的特点,被用来表示“容许”的意思,与“让”字的意 义相近,通常“等”的后面接动词短语,引出动词性短语的实施者,与其他地区 的方言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三)代词的运用四川方言中充斥着多种多样的代词,诸如“咋、朗个、啥子、老子”等都是 四川话中特有的代词运用形式这里的“咋、朗个”是一种询问动作、状态的特 殊结构,意为“怎么了、怎么样”其实四川方言中的这些代词在川味作品影视 作品中经常见到,如“光靠罗先生他们的嘴巴,那咋行?”就是“那怎么行”的 意思,相信广大读者对此并不陌生。

    还有“这耍啥子意思?”中的“啥子”就是 指代“什么”另外,还有一些特定的指代词,如“老子”一词一方面是针对儿 子来说的,特指儿子的父亲;另一方面“老子”又是一种不文明地骂人语,是一 种第一人称的指示代词,意思就是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四)语气词的运用经过我们实际的阅读发现,在《大波》这本书中出现了大量的语气助词,也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四川方言的表达特点,即善于运用语气助词表达丰富的内涵 常见的语气助词有“嘛”、“罗”、“哩”等嘛”在四川话中有两种解释, 一是疑问语气,表示一种程度很低的询问,并希望对方给出正确的回答,这与汉 语中的“吧”意义相近另一种应用在陈述句中的语气助词,通常用在陈述句的 结尾,表示一种显而易见的口气哩”也是最能代表四川方言特点的语气助词 之一,通常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强调的意思二、《大波》中名词的运用《大波》中名词的运用概括起来主要由以下几种方式,即AB式、ABC式和AAB 式三种结构,下面我们就有针对性的介绍一下这三种名词结构一) AB式的名词“老”字和“二”字经常用在AB式词语中,而且这两个字是类词的缀词,如 “老”字经常作为名词前缀,经常用在省的名称的前面,代指某一个省的人。

    如 “老陕”指代陕西人,“老黑”指代黑龙江人,“据那头目说,本不认得那老陕 的”就是这种用法二”字可以看成是类词缀,其作用是表现一类的构成词, 如“二年”就是很多年后二) ABC 式的名词四川地区有一些代词的指定用法,如“洋盘货”在民国时期指代舶来品,现 代多指代时髦的产品,但多含贬义;“老人婆”多是对已婚妇女来说的,指代丈 夫的母亲,也就是汉语中的“婆婆”;“二郎腿”指代一种坐姿,即落座时将一 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上, 多是一种不文明的举止 (三) AAB 式名词的运用《大波》中经常会看到双重音节的代词,一种是“AA儿”的形式,如“本本 儿”就是书本,“盆盆儿”是盆子,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另一种表达方式就是 AAB 的形式,每一类又可以分为几个小类三、《大波》中形容词的运用《大波》中另一类有代表性的词就是形容词大量的 BA 或是 BAA 式的形容词 既是书中人物的日常用语,也为文章增添了不少特有的四川地域风情我们将从 词义和结构两方面来对形容词进行解释一)形容词的词义前面已经提到,四川方言中注重叠词的运用,如 BAA 式叠词就因为生动、直 观的表现力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在 AA 式名词的前面加上一个形容词更能增加形容 词的表现色彩,如表现一个人身材瘦削时经常用到“瘦筋筋”这一形容词,“筋” 是指跟腱或骨头上的韧带,而“瘦”形容人身上脂肪含量相对较少,这两个词连 在一起使用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仿佛让人一眼就能看出皮下的东西一样,更能 显示出人物瘦骨嶙峋的身体状况二)形容词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形容词有两种构成结构,ABB式和B式当A为形容词时,A与ABB 的理性词义相同,BB不能构成单独的词性结构,单独的A、B两个字也不能构成 一个新的词语,如“肥墩墩”、“胖乎乎”、“瘦筋筋”等都是这种词性当 A 为名词时,A与ABB的理性意义相近但不相同,但词义也具有以上特点BA式形 容词根据B表示的语义不同又可以分成两种形式:B通常是抽象意义的词语,没 有实际的意思, A 为词根,两个词连用可以表达强调某一种身体或心理状态的意 味,如“焦黄”、“生痛”等;另一种形式是A为词根,B有词汇意义因此“墨 黑、硬棒”等这些词的结构都是偏正式的复合结构四、结束语四川方言作为我国方言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动词、名词以及形容词 等的构成和用法上更具特点《大波》作为方言作家李❷碌拇❷表作,成为研究四 川方言的重要素材。

    本文主要对《大波》中出现的有典型意义的动词、名词以及 形容词的含义以及结构进行了重点探究,希望为今后四川方言的研究有一定的指 导意义参考文献:[1] 梁艳•析《大波》中四川方言词语的运用[J].语文学刊,2010 (21): 58-62+69.[2] 张文君•成都话词语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3] 向学春.《蜀语》与四川方言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7.[4] 孔雪.李❷氯擞氚褪竦赜蛭幕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fengbaozheng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