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课件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课时人教版.doc

文档格式:DOC| 3 页|大小 18.50KB|积分 9|2019-11-28 发布|文档ID:2618772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课时人教版教学步骤 一、讨论问题(最好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讨论) 1.为什么说邹忌进谏的方法很巧妙?邹忌为什么不“直谏”而要“讽喻”? 明确:个人美不美的问题,妻、妾、客人和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本是生活小事,但在这种小事中,却隐含着大道理在“受蔽”这一点上,生活小事和国家大事之间有着共同点,可以进行类比而齐威王又爱好类比(隐语),从美不美的问题谈起,威王喜欢听,阐明道理,由抽象变具体,由深奥变浅显,由逆耳变顺耳,威王就容易接受 2.本文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而作者却用占全文1/2的篇幅去写邹忌和徐公比美,这是不是详略不当? 明确;不是写比美,是为后文铺垫,是设喻手法从全文来看,设喻、讽谏写得详,而齐王纳谏除蔽写得略这种详略得当的手法,值得我们学习 3.本文的人物对话为何不同? 明确:本文第一段里的三问三答,答的内容都是说邹忌美,只有一两个字的增减或变化,但却反映了对话人物问的关系亲疏远近的不同妻是热情地赞扬邹忌“美甚”,反映了妻对夫的偏爱;妾在家庭中地位卑微,因为害怕,不得不敷衍地说一句“徐公何能及君也”,她的赞美比妻差多了。

    客回答是:“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用陈述句,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了 二、课堂自测(20分钟)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长) ②形貌昳丽(光艳) ③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④臣之妻私臣(偏爱) ⑤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⑥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⑦时时而间进(有时候) 2.辨析加点词的意义和词性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谁,代词) 孰视之(仔细地,副词)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之(周详地,副词) 3.“于”作介词用,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A. 副 B.向 C.对 D.比 E.跟 F.在;给下面加点的“于”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客之美我者,有求于(C)我也 ②……皆以美于(D)徐公 ③皆朝于(A)齐 ④此所谓战胜于(F)朝廷 ⑤曹操比于(E)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4.“于”和“是”连用,有:A.于是 B.因此 C.在这事上给下面的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于是(B)入朝见威王 ②于是(A)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入落叶 ③吾父死于是(C) 5.比较下面两个疑问句的意思是不是相同?哪一个句子与现代汉语的词序相同? ①吾孰与徐公美? ②吾与徐公孰美? [答]这两个句子都有表比较的疑问代词“孰”(谁、哪个、什么),都有连接相比较事物的连词“与”,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

    第②句符合现代汉语的词序 6.对话的个性化是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在回答邹忌提出的“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时,妻、妾、客人的回答有何不同?试结合他们的不同身份扼要回答答案见本教案第二教时) 【背景材料】 一、作者作品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集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245年 《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战国策》的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过分夸张渲染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为了突出纵横游说之士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不免违背历史的真实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背景材料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延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于史无考 三、助读材料 1.刘向论《战国策》之成书 所校中《战国策》书,中书余卷,错乱相糅莒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辅,除复重,得三十三篇本字多误脱为半字,以“趟”为“肖”,以“齐”为“立”,如此字者多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 ——刘向《战国策序》 2.《战国策》之评价 《战国策》所载,大抵皆纵横捭阉谲狂相轻倾之说也其事浅陋不足道,然而人读之,则必向其说之工,而忘其事之陋者,文辞之胜移之而已。

    ——李叔文《书〈战国策〉后》 《战国策》之文章具有时代特点,其辩丽恣肆之文风,雄隽华瞻之文采,正是那纵横捭阖时代特点的体现,于文辞语言之运用方面达到新水平其影,向后代文学者至大,特别是对辞赋、骈体文的产生起着促进作用 ——聂石樵《先秦两汉文学史先秦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史记》关于邹忌事迹的记载 驺忌子以鼓琴见威王,威王说而舍之右室须臾,王鼓琴,驺忌子推户入曰:“善哉鼓琴!”王勃然不说,去琴按剑曰:“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驺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酵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吾是以知其善也王曰:“善语音驺忌子曰:“何独语音,夫治国家而弭人民皆在其中王又勃然不说曰:“若夫语五音之纪,信未有如夫子者也若夫治国家而弭人民,又何为乎丝桐之间?”驺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夫复而不乱者,所以治昌也;连而径者,所以存亡也:故曰琴音调而天下治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

    王曰:“善驺忌子见三月而受相印淳于髡见之曰:“善说哉!髡有愚志,愿陈诸前驺忌子曰:“谨受教淳于髡曰:“得全全昌,失全全亡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毋离前淳于髡曰:“稀膏棘轴,所以为滑也,然而不能运方穿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事左右淳于髡曰:“弓胶昔干,所以为合也,然而不能傅合疏罅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自附于万民淳于髡曰:“狐裘虽敝,不可补以黄狗之皮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择君子,毋杂小人其间淳于髡曰:“大车不较,不能载其常任;琴瑟不较,不能成其五音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修法律而督奸吏淳于髡说,毕,趋出,至门,而面其仆曰:“是人者,吾语之微言五,其应我若响之应声,是人必封不久矣居期年,封以下邳,号曰成侯四、参考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仪容很漂亮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坐着同他闲聊时,又问他:“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比徐公差远了。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近臣,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摘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tiantiande
    资质:实名认证